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plus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 for 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 被引量:1
1
作者 ZOU Yuelan KONG Xiehe +7 位作者 GUO Xiaocong WANG Xuejun LI Xiaoying HAN Rong ZHANG Xiaopeng YANG Guang YANG Yanting MA Xiaope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 for 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Metho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A total of 105 p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 for 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Metho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A total of 105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1:1:1 into an acupuncture group,a herbal medicine group and an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group.Participant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manual acupuncture treatment,twice a week.Participants in the herbal medicine group received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oral administration,once a day.Participants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group received both treatments.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four weeks of treatment.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Jankovic rating scale(JRS)score,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blepharospasm disability index(BSDI)score.Results:After four weeks of treatment,the JRS total scor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hree groups versus baseline(P<0.05).A greater reduction in the JRS total score was reported in participants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group(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herbal medicine group(P>0.05).The acupuncture plus herbal medicine group had a greater decrease in the JRS severity score than the herbal medicine group(P<0.05).The reduction in the JRS frequency sco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The BSDI scor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hree groups versus baseline(P<0.05),but the reduction in the BSDI score was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I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BEB either to use acupuncture and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 alone or in combination.The combination therapy show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than either of the treatment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chinese Herbal Drugs Dang Gui Bu Xue Qu feng Tang BLEPHAROSPASM Clinical Trial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永泉 吴耀南 +4 位作者 吴昦辰 陈少东 蔡珊珊 罗丹 梁惠卿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35例。西药组口服西药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口服清风降逆汤治疗,针药组采...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35例。西药组口服西药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口服清风降逆汤治疗,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清风降逆汤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胃镜检查积分及血清SOD、MDA、GAS和血浆MOT水平,并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4组治疗后、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针药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血清SOD均较治疗前升高,MDA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血清SOD、MDA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值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血清GAS、血浆MO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治疗后血清GAS、血浆MOT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复发率为11.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清风降逆汤 寒热错杂 食管炎 消化性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王雪峰采用输合配穴针刺疗法从疏肝健脾论治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红岩 张程 +1 位作者 贾广良 王雪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15-919,共5页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的最常见的类型。肌张力增高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主要特征,可以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影响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的关键问题。王雪峰教授认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属于中医"五迟"、"...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的最常见的类型。肌张力增高为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主要特征,可以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同时也是影响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的关键问题。王雪峰教授认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属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证属肝强脾弱证,治疗当"抑木扶土",采用输合配穴针刺疗法,多选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的输合穴,以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肘膝以下异常姿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针刺疗法 肝强脾弱证 输合配穴 王雪峰
下载PDF
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燕 鲍晓华 +4 位作者 李晨梅 刘田莉 王艳君 高慧 多慧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8期955-959,共5页
目的观察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与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目的观察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与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调督熄风针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态血压值[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血压昼夜节律、各项脉压[日间脉压(dMPP)、夜间脉压(nMPP)及24 h平均脉压(24 h MPP)]差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杓型高血压转变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各项脉压差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nMD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杓型高血压转变率分别为83.3%和56.7%,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熄风针法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能调整患者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高血压 调督熄风 血压昼夜节律 脉压差 肝阳上亢
下载PDF
针刺风府、哑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淑兰 郭振球 谢国荣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与针刺常规治疗穴对照,治疗中风偏瘫(脑血栓)5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SOD、血浆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的治疗组(T组)基本痊愈率为48.26%,且能... 通过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与针刺常规治疗穴对照,治疗中风偏瘫(脑血栓)5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SOD、血浆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的治疗组(T组)基本痊愈率为48.26%,且能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力,降低血浆MDA含量,其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府 哑门 中风 针灸疗法 偏瘫
下载PDF
赤凤逢源针刺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莹莺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7期98-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赤凤逢源针刺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3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采用"赤凤逢源"法针刺治疗;教学组44例,参照《针灸学》治疗踝关节扭伤方法;扶他林组44例,采... 目的:探讨赤凤逢源针刺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3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采用"赤凤逢源"法针刺治疗;教学组44例,参照《针灸学》治疗踝关节扭伤方法;扶他林组44例,采用扶他林乳剂外擦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改善情况,并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1疼痛差值:针刺组2.59(0.92),教学组1.86(0.51),扶他林组1.5(0.876),F=21.669,P=0;肿胀差值:针刺组2.09(0.603),教学组2.09(0.96),扶他林组1.45(0.901),F=8.496,P=0;功能障碍:针刺组:2.14(1.091),教学组2.09(0.96),扶他林组1.77(0.642),F=2.053,P=0.133;总分差值:针刺组6.82(1.632),教学组6.18(1.968),扶他林组4.73(1.37),F=18.021,P=0。止痛效果针刺组疗效优于教学组更优于扶他林组(P1*2=0,P1*3=0,P2*3=0),肿胀疗效针刺组与教学组差不多但都优于扶他林组(P1*2=1.000,P1*3=0.001,P2*3=0.001),关节功能障碍疗效三组差别不大(P=0.133)。从总的疗效来看,针刺组与教学组疗效相近(P1*2=0.180),但均优于扶他林组(P1*2=0.18,P1*3=0.000,P2*3=0.000)。结论:赤凤逢源针刺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能起到良好的活血止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凤逢源针刺疗法 软组织损伤 踝关节
下载PDF
从《针灸逢源》初探肿瘤类证针灸诊治思想 被引量:4
7
作者 金俊彦 潘宇霜 +1 位作者 张馨尹 王睿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801-804,共4页
《针灸逢源》是清代针灸名医李学川所编写的综合性针灸学专著,其中论述肿瘤及其类证的篇章主要为卷五和卷六。李学川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皆可成瘤,发生病机虽有不同,但正气不固是其基本病因;故针灸治疗多以补气调气为原则,选用任脉和... 《针灸逢源》是清代针灸名医李学川所编写的综合性针灸学专著,其中论述肿瘤及其类证的篇章主要为卷五和卷六。李学川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皆可成瘤,发生病机虽有不同,但正气不固是其基本病因;故针灸治疗多以补气调气为原则,选用任脉和足厥阴肝经腧穴较多,注重脏腑辨证以行俞募配穴法,巧配内关调气顺气,兼加灸法补阳,以护正气。该文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研习,以期为现代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及微环境等研究提供治疗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逢源 李学川 针灸疗法 肿瘤 肿瘤相关疾病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赤凤迎源针刺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淑仪 王俊辉 +3 位作者 李诚 黎惠芳 何婉雯 严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2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肩部肌群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予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照组予平补平泻单式针刺手法。比较两...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肩部肌群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予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照组予平补平泻单式针刺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等速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肩关节ROM和肩部外展及前屈肌群等速肌力指标(PT、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肩关节ROM和肩部外展及前屈肌群等速肌力指标(PT、A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周围肌力,疗效优于平补平泻单式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平补平泻 赤凤迎源 关节周围炎 肩痛 关节活动度 等速肌力
下载PDF
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武文印 谷力彬 杨丽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 目的观察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4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及生活质量,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荨麻疹 治风六穴 白细胞介素4 免疫球蛋白E Γ-干扰素
下载PDF
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晓霞 黄丽萍 曹荣禄 《山西中医》 2010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 m 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 m 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5%,痊愈率为66.2%。提示: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翳风 刺络放血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肘缝穴”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40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志 罗开民 +3 位作者 戚天臣 杨琳 卞娜 刘光文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肘缝穴"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肘缝穴"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对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功能障碍 “肘缝穴” 针刺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