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赤布张错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君奇 王建雄 牛志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21,共6页
根据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 ,将赤布张错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 3期 :第Ⅰ期 (40 .1~ 35 .1Ma)火山喷发较弱 ,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细粒安粗岩和斑状粗面岩 ;第Ⅱ期 (2 6 .5~ 17.6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 ,形成大面积厚层黑色气孔状安粗岩 ... 根据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 ,将赤布张错新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 3期 :第Ⅰ期 (40 .1~ 35 .1Ma)火山喷发较弱 ,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细粒安粗岩和斑状粗面岩 ;第Ⅱ期 (2 6 .5~ 17.6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 ,形成大面积厚层黑色气孔状安粗岩 ;第Ⅲ期 (5 .5~ 4 .6 1Ma)由潜火山作用形成球粒状、斑状粗面岩岩丘。新生代火山岩系包括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始新世 ,属于壳源岩浆系列 ;钾玄岩系火山岩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 ,属于幔源岩浆系列。由老到新 ,岩石系列由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演化 ,岩性由安粗岩→粗面岩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火山岩 赤布张错 羌塘
下载PDF
青海南部赤布张错地区中侏罗世沉积环境及双壳类化石
2
作者 段其发 王健雄 +2 位作者 姚华舟 牛志军 张仁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21,共6页
赤布张错地区中侏罗统十分发育,最大沉积厚度达6311m,包括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和雪山组等5个岩石地层单元。根据所含丰富的双壳类、菊石、腕足类等化石,将它们划归中侏罗统(巴柔阶至卡洛夫阶)。沉积盆地的性质、早期的地... 赤布张错地区中侏罗统十分发育,最大沉积厚度达6311m,包括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和雪山组等5个岩石地层单元。根据所含丰富的双壳类、菊石、腕足类等化石,将它们划归中侏罗统(巴柔阶至卡洛夫阶)。沉积盆地的性质、早期的地貌格局和同沉积断裂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中侏罗统厚度巨大、横向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布张错 中侏罗世 沉积环境 双壳类 青海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赤布张错介形类反映的近13000年气候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董楠 朱立平 +4 位作者 陈浩 鞠建廷 彭萍 王君波 许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了解印度季风和西风对该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变化历史对认识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中部赤布张错湖泊5.48 m沉积岩芯中的介形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介形虫属种和丰度变化以及介壳δ^(18)O、δ^(13)C、Mg/Ca... 了解印度季风和西风对该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变化历史对认识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中部赤布张错湖泊5.48 m沉积岩芯中的介形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介形虫属种和丰度变化以及介壳δ^(18)O、δ^(13)C、Mg/Ca和Sr/Ca等环境代用指标,重建晚冰期末期以来的湖泊环境与气候变化历史。研究表明,赤布张错近13 cal.ka B.P.的环境与气候变化历史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13.0~9.2 cal.ka B.P.,白玻璃介出现较多,介壳δ^(18)O、δ^(13)C为高值,具有气候相对温暖、湖泊由降水补给为主转为融水为主的变化特征,其中,12.3~11.1 cal.ka B.P.低水位指示的寒冷干旱反映了本区对Younger Dryas事件的响应;阶段Ⅱ为9.2~4.4 cal.ka B.P.,湖泊由以降水补给为主的相对温暖的浅水状态,转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温凉状态,水深逐渐加大,该阶段的4个亚阶段分别为9.2~7.7 cal.ka B.P.、7.7~6.8 cal.ka B.P.、6.8~5.4 cal.ka B.P.和5.4~4.4 cal.ka B.P.,分别具有浅水下的温暖湿润、温凉湿润、温凉干旱和深水下温凉湿润特征;阶段Ⅲ为4.4 cal.ka B.P.~现在,介壳Mg/Ca指示湖区环境出现相对剧烈的波动,总体上为高湖面状态,呈现温暖-寒冷-温暖的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其他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相比,赤布张错环境记录反映了西风季风过渡区在晚冰期末期到全新世早期受到季风加强的影响,气候转暖;全新世早期到中期受西风影响更为明显;全新世晚期湖泊水量增加与季风加强下的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赤布张错 介形虫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 湖泊沉积物 西风季风过渡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