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 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 Fair Saw Some of the World's Best
1
作者 Ren Xiaoqiang, Staff reporter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4年第8期12-13,共2页
The 1994 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 Fair was held in Beijing in late spring at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 300 enterpris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exhibition hall was c... The 1994 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 Fair was held in Beijing in late spring at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 300 enterpris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exhibition hall was covered with colourful garm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Renowned mannequins showed the charms of the Western and Oriental apparel.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China National Textile Council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the 1994 fair was sponsored by the China Gar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Center (group), 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Textile 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 fair saw some of the world’s Best
下载PDF
大国崛起的盛典——当下视野中的美国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包苏珊 张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作为世界上后来崛起的大国,美国在沟通国内外公众,赢得理解、信任和支持的过程中,曾经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其中,仅世博会即主办过12次,占世界总量近30%,成为主办次数最多的国家。这中间酸甜苦辣的丰富经验,值得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作为世界上后来崛起的大国,美国在沟通国内外公众,赢得理解、信任和支持的过程中,曾经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其中,仅世博会即主办过12次,占世界总量近30%,成为主办次数最多的国家。这中间酸甜苦辣的丰富经验,值得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在当代视野中,美国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作为大国崛起的盛典,在维护国家利益、启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对内增强凝聚力、包容力,对外提高亲和力、感召力,全方位满足崛起需求;其观众定位针对以中产梦想为特征的国内外公众,体现诚恳、谦卑、友善、包容的人性化特征;其展示内容侧重生活创新,提高现代素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呼应;就整体而言,虽有瑕玼,却愈挫愈奋,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圣路易斯经验提示我们,对殖民主义需要重新思考,韬光养晦有必要长期坚持,美美与共应当成为世博会的文化追求。人类正在克服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局限,走向文化多元主义,在创新竞争、交往互惠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全方位的新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路易斯世博会 文化沙文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多元主义
下载PDF
被抬起的大空间——1964/1965纽约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军 张健 《建筑师》 2008年第4期82-84,共3页
1964/1965年纽约世博会中有几座比较重要的展馆均采用大空间被抬起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创造具有轻盈特点、且充满气势的建筑形象,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人流如何组织,及与其他附属空间的关系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 1964/1965年纽约世博会中有几座比较重要的展馆均采用大空间被抬起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创造具有轻盈特点、且充满气势的建筑形象,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人流如何组织,及与其他附属空间的关系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们当前的大规模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4/1965年纽约世博会 建筑设计 大空间 抬起
下载PDF
世博地块城市环境分析评价及改善措施
4
作者 陶臻 《山西建筑》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对世博地块采用实地观察和少量走访的研究方法,从城市设计的各个要素和城市环境意象方面对其城市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改善措施。
关键词 世博会 城市环境 改善措施 城市设计
下载PDF
曾在欧柏林的仿承德普陀宗乘庙之万法归一殿
5
作者 朱润晓 《天禄论丛》 2022年第1期157-178,共22页
193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参展的一座仿承德普陀宗乘庙万法归一殿曾落户在欧柏林大学。1943年到1989年四十多年间,此殿在异乡辗转的故事对我们了解当年欧柏林与孔祥熙之间关系的渊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座... 193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参展的一座仿承德普陀宗乘庙万法归一殿曾落户在欧柏林大学。1943年到1989年四十多年间,此殿在异乡辗转的故事对我们了解当年欧柏林与孔祥熙之间关系的渊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座芝加哥的金殿一直不能得以在异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承德(热河) 欧柏林 孔祥熙 芝加哥世博会 外八庙
下载PDF
复杂的民族身份如画般上演——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的“比利时村”
6
作者 高曼士 罗元胜(译)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43,131,共13页
本文旨在研究比利时历史与民俗村在世博会上身份认同的演变,并聚焦于首个为国际观众建造的比利时村——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的“比利时村”。本文探讨了“比利时村”的创新之处,并探究了为何“老欧洲”项目在芝加哥失败,而“比利时村... 本文旨在研究比利时历史与民俗村在世博会上身份认同的演变,并聚焦于首个为国际观众建造的比利时村——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的“比利时村”。本文探讨了“比利时村”的创新之处,并探究了为何“老欧洲”项目在芝加哥失败,而“比利时村”却大获成功,同时亦关注该项目的推动者和设计师,探讨其目标和意图。此外,还探讨了这些“克隆”的历史建筑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比利时或佛莱芒建筑遗产的多样性,并研究它们如何影响比利时对其历史区和露天博物馆的修复和认知,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世博会 比利时村 文化遗产 民族国家 民族身份
原文传递
寓乐于会:近代博览会与大众娱乐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近代博览会的兴起固然主要是源于商品经济与科技传播的需要,但大众娱乐文化又始终与各类博览会形影相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大众娱乐是将博览会传播科技、文化功能与群众"找乐子"心态连接起来的最好形式之一,并使博... 近代博览会的兴起固然主要是源于商品经济与科技传播的需要,但大众娱乐文化又始终与各类博览会形影相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大众娱乐是将博览会传播科技、文化功能与群众"找乐子"心态连接起来的最好形式之一,并使博览会能够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参与其中。近代中国举办的博览会充分借鉴了西方博览会的做法,加入了大量的娱乐活动,寓乐于会,寓教于乐。大众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博览会的内涵,增强了博览会对大众的吸引力,而且使博览会本身成为研究近代城市大众文化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览会 大众娱乐 城市文化
原文传递
世界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8
作者 林广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在世界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举办的。芝加哥通过演绎“一个世纪的进步”主题,弘扬科学进步的精神,展示当代科技成果,战胜失业、资金短缺以及民心失望等困难,化危机为契机,在失望中寻找希望,成功地举办了世博会。...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在世界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举办的。芝加哥通过演绎“一个世纪的进步”主题,弘扬科学进步的精神,展示当代科技成果,战胜失业、资金短缺以及民心失望等困难,化危机为契机,在失望中寻找希望,成功地举办了世博会。芝加哥的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 世界博览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