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CHILD CEREBRAL PALSY WITH PENETRATION NEEDLING FROM SISHENCONG TO BAIHUI POINT
1
作者 魏玉香 路生禄 王兴武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9年第4期13-16,共4页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netrating needling Sishencong (EX-HN1 ) through to Baihui (GV 20), etc..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netrating needling Sishencong (EX-HN1 ) through to Baihui (GV 20), etc..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 (n = 50) and control group (n = 50,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erebrolysin). After 3-4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cu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4. 0% and 48. 0 %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effective rate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 suggesting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hild cerebral pal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cerebral palsy acupuncture therapy sishencong through to baihui
下载PD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Functional Exercises for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in 45 Cases 被引量:1
2
作者 MU Rong CHEN Li LIU Li-sheng CHEN Jing-yun CHEN Yan-hui XIAO Yuan-chu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3年第6期13-14,共2页
Sishencong (Ex-HN 1), Niesanzhen, Shenting (GV 24), Benshen (GB 13), Naohu (GV 17), Naokong (GB 19), Quchi (LI 11), Hegu (LI 4), Biguan (ST 31),Zusanli (ST 36), Zuyunganqu (Foot-Motor-Sensory area),Yundongqu (Motor ar... Sishencong (Ex-HN 1), Niesanzhen, Shenting (GV 24), Benshen (GB 13), Naohu (GV 17), Naokong (GB 19), Quchi (LI 11), Hegu (LI 4), Biguan (ST 31),Zusanli (ST 36), Zuyunganqu (Foot-Motor-Sensory area),Yundongqu (Motor area), Pinghengqu (Equilibrium area),Shousanli (LI 10), Sanjian (LI 3), Huantiao (GB 30) and Yanglingquan (GB 34) were needled in combination with Vojta and Bobath methods to treat 45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Results showed that 12 cases got marked effectiveness, 22 cases got effectiveness and 11 cases fa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cerebral palsy child
原文传递
益肾通督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智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家满 卓缘圆 +1 位作者 张谦 钟宇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性瘫痪 康复训练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下载PDF
针灸对脑瘫患儿短时记忆功能、视力及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莉 王彪灌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瘫患儿短时记忆功能、视力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脑瘫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针灸组,每组55例。...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瘫患儿短时记忆功能、视力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脑瘫患儿,性别不限,年龄6~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针灸组,每组55例。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法治疗,联合针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短时记忆功能、视力、治疗有效率及脑电图的变化。其中短时记忆功能以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中的认知部分评定,视力功能以标准视力表测定,治疗有效率以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总分变化进行评定。治疗中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针灸组患儿短时记忆功能得分为(12.2±2.1)分,视力水平为(4.8±0.3),常规治疗组短时记忆功能得分为(9.2±2.3)分,视力水平为(4.5±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54、13.225,P=0.013、0.026)。治疗后,联合针灸组脑电图异常率为21.8%(12/55例),常规治疗组为52.7%(29/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针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4.5%比72.7%,χ^2=12.259,P=0.034)。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可以提升脑瘫患儿短时记忆功能及视力水平,并降低脑电图异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瘫 儿童 记忆 短时 视力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雷胜龙 姚宝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运动疗法 小儿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晓芳 《陕西中医》 2017年第10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儿症状或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痉挛型小儿脑瘫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推拿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儿症状或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痉挛型小儿脑瘫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推拿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29%(19/31),高于对照组41.94%(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应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患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针刺疗法 儿童 百会 风池 四神聪
下载PDF
针刺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亮 房丽萍 +4 位作者 夏保志 王长征 芦瑞根 刘涛 武密玲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1年第4期313-320,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其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智力发育水平、免疫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治疗的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其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智力发育水平、免疫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治疗的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中国儿童发展研究中心(CDCC)量表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智力发育指数(MDI)、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观测患儿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流速峰值(PSV)与平均血流速度(MFV)的变化,并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PDI及MDI评分,CD3^(+)、CD4^(+)、CD4^(+)/CD8^(+)及ACA、MCA、PCA的PSV和MFV均显著升高(均P<0.05),CD8^(+)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痉挛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患儿GMFM、PDI及MDI评分,CD3^(+)、CD4^(+)水平及ACA、MCA、PCA的PSV和M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及CD4^(+)/CD8^(+)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康复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前者在改善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方面亦优于后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 康复 淋巴细胞 血液动力学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益脑增智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薇 高炜燕 +1 位作者 张小利 艾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益脑增智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予以Bobat... 目的观察益脑增智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予以Bobath疗法,观察组患儿予以益脑增智针法联合Bobath疗法;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评分、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智力发育量表评分、CD_4^+CD_(25)^+Foxp3 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a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智力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_4^+CD_(25)^+Foxp3 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_4^+CD_(25)^+Foxp3 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脑增智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双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患侧手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益脑增智针法 BOBATH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基于肌内神经分布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畸形 被引量:2
9
作者 向俊璐 刘圆圆 +3 位作者 魏巍 李岚 王东 周文智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CP)尖足畸形患儿的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47例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为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CP)尖足畸形患儿的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47例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3)。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粗大运动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治疗,所有患儿均共计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对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2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疗效评价结果组间及组内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11)号],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Ⅱ级、Ⅲ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SS及GMFM分值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患儿CSS及GMFM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CSS分值分别为(10.5±1.9)分、(7.6±1.7)分、(7.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9±1.7)分、(8.6±1.6)分、(8.2±1.8)分;而GMFM分值分别为(66.7±9.5)分、(79.6±10.1)分、(90.2±1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1±8.8)分、(73.1±11.2)分、(81.5±12.6)分,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2.662,P=0.011;t=-2.022,P=0.049;t=-2.374,P=0.022;GMFM分值:t=6.588,P<0.001;t=2.086,P=0.043;t=2.532,P=0.015)。(3)CSS及GMFM分值组内比较: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CSS分值均分别低于治疗前的(12.1±1.7)分,GMFM分值均分别高于治疗前的(49.5±7.9)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11.632、-26.432、-32.111,GMFM分值:t=9.091、14.159、17.352;均为P<0.001);治疗1个月时,对照组患儿CSS及GMFM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对照组患儿CSS分值分别低于治疗前的(12.0±1.6)分,GMFM分值分别高于治疗前的(48.5±8.5)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18.247、-17.109,GMFM分值:t=10.366、11.723;均为P<0.001)。结论在常规粗大运动功能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基础上,联合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治疗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起效更早,能进一步缓解肢体痉挛、减轻下肢尖足异常程度、提高下肢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马蹄足畸形 针刺疗法 腓神经 胫神经 儿童
原文传递
针刺配合作业治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功能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晓如 刘振寰 +6 位作者 李汝鸿 谢洁珊 赵伊黎 罗冠君 招文健 金炳旭 贾一凡(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作业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精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精细功能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手三阳经穴位,对照组仅采用作业治疗,隔日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作业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精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精细功能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手三阳经穴位,对照组仅采用作业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5 d,连续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改良Ashworth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统合标准分、精细动作发育商、改良Ashworth法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精细功能,疗效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作业治疗 脑性瘫痪 上肢 精神运动性行为 儿童
原文传递
通督醒脑头针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英文)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诺 刘振寰 +5 位作者 黎洁玲 金炳旭 赵勇 符文杰 梁碧琪 韩丑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醒脑头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CP)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00例1~5岁C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采用通督醒脑头针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150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使... 目的:观察通督醒脑头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CP)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00例1~5岁C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采用通督醒脑头针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150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使用北京盖什尔量表(Gesell)、神经发育评定量表及美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患儿在运动、智力发育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头颅CT/MRI检查评估患儿治疗前后脑神经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P<0.05)。在Gesell量表五个能区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Gesell量表五个能区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在GMFM量表五个能区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均比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醒脑头针疗法能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提高智商、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电针 头针刺激区 穴位 头颈部 脑性瘫痪 智力障碍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符文杰 金炳旭 +1 位作者 赵勇 刘振寰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5年第3期150-155,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以双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体疗训练和按摩、水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低频电刺...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以双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体疗训练和按摩、水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低频电刺激治疗,针刺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解溪、承山、脑清、跟平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低频电刺激选择胫骨前肌,1星期6次,2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下肢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评分,并进行足背屈角测量。结果:治疗后足背屈角及C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MAS评分方法评估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足背屈角评估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低频电刺激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刺激疗法 足畸形 脑性瘫痪 痉挛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经筋刺法改善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诺 金炳旭 +5 位作者 赵勇 符文杰 刘振寰 梁碧琪 庞碧徽 张馥晴(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加经筋刺法治疗.两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治...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0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加经筋刺法治疗.两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治疗30次.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测定肱三头肌、旋前圆肌肌电信号值,应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的肱三头肌及旋前圆肌肌电信号值、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中抓握及视觉-运动统合评分及FMF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上述三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能有效降低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患侧上肢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加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十二经筋 康复 脑性瘫痪 偏瘫 肌痉挛 运动障碍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头针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勇 金炳旭 +7 位作者 招文健 程吉祥 黄银英 郭建坤 韩玉 张春涛 付建梅 张馥晴(Translator)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2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比较头针与头针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为Ⅰ-Ⅲ级的痉挛型C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CP常规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对... 目的:比较头针与头针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为Ⅰ-Ⅲ级的痉挛型C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CP常规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对照组先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然后接受头针治疗;观察组接受针刺运动疗法,即在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步行速度和步行距离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经过3个疗程治疗,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MAS评分均降低(P<0.05),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步行速度和步行距离均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步行速度和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方法相同情况下,头针结合针刺运动疗法降低痉挛型CP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立位平衡能力和步行稳定能力的作用均优于头针常规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头针刺激区 针刺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 肌痉挛 运动障碍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