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wo Years of Fre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left Lip, Palate and Alveolar (CLPA) in the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University of Treichville-Abidjan
1
作者 Anoumon Marguerite Reine Evelyne Anzouan-Kacou Romaric Evrard Assi Yapo +3 位作者 Jean Francois Regis Koffi Behibro Beatrice Tehoua Ettien Franck-Olivier Manoussa Seguy Emmanuel Kouadio Kona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3年第8期223-232,共10页
Introduction: Cleft lip, palate and alveolar (CLPA) ar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face due to a defect in the fusion of embryonic buds during the first weeks of embryogenesis. These malformations affect the uppe... Introduction: Cleft lip, palate and alveolar (CLPA) ar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face due to a defect in the fusion of embryonic buds during the first weeks of embryogenesis. These malformations affect the upper lip, the alveolar bone and the palate. The incidence in Africa ranges from 1/2000 to 1/500 births. Their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is long and costly. Thus, the help provided by humanitarian organisations during free care campaigns is welcom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conducted from August 2014 to July 2016 in the 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 the Treichvill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Abidjan, Côte d’Ivoire. The objective was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CLPA during a humanitarian campaign for free care. Results: 51 cases of CLPA were operated on. Males were involved in 54.9% of the cases, i.e. a sex ratio of 1.2.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was 3.44 years with extremes of 3 months and 52 years. Patients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represented 84.3% of the cases. Cleft lips (31.4%) and cleft palates (33.33%) predominated. For cleft lips, unilateral forms were the most frequent (73.5%) and the left side was most often affected (59.2%).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were MILLARD cheiloplasty for cleft lips (79.36%) and Dorrance pushback for cleft palates (78.05%).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simpl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80.47%). Patients and/or par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results in over 90% of cases. Discussion: Cleft lip and palate are common. Their management by humanitarian missions through mass campaigns allows us to receive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affected by this pathology who are treated with a high satisfaction rate.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this study are in many respects identical to those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with some differences specific to Africa, notably the absence of antenatal diagnosis and the advanced age at the time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ft lip and palate Free Care Humanitarian surgery
下载PDF
Epidemiology, Clinical Aspects and Management of Cleft Lip and/or Palate in Burkina Faso: A Humanitarian Pediatric Surgery-Based Study
2
作者 Kisito Nagalo Isso Ouédraogo +2 位作者 Jean-Martin Laberge Louise Caouette-Laberge Jean Turgeon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Background: Cleft lip and/or palate are the most common orofacial malformations. Many studies, especial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malformation, but in Burkina Faso, data are scarce and they ... Background: Cleft lip and/or palate are the most common orofacial malformations. Many studies, especial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malformation, but in Burkina Faso, data are scarce and they are not specific to childre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the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cleft lip and/or palate in children in a low-income country. Materials and Method: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based on data of three humanitarian missions of pediatric reconstructive facial surgery which took place in 2007, 2010 and 2014 at Clinique El Fateh-Suka in Ouagadougou, Burkina Faso. All children of 0 - 14 years of age, presenting with cleft lip and/or palat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sults: A total of 185 cases of cleft lip and/or palate were seen during these three humanitarian surgery missions. There were 100 boys and 85 girl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hildren was 2.4 ± 3.2 years [0 - 12 years];there were 8.7% newborns. The commonest type of cleft was cleft lip and palate (49.7%) followed by isolated cleft lip (48.7%) and isolated cleft palate (1.6%). The left side was the most affected (49.2%). In 21.1% of cases, clefts were associated with othe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total, 150 of 185 (81.1%) children underwent surgery and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ported. Conclusions: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eft lip and/or palat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are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described elsewhere in Africa. However, in our conditions, there are circumstances and structural factors which hinder the diagnosis and constitute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for adequate management of this congenital, highly disfiguring mal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FACIAL cleftS cleft lip and/or palat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HUMANITARIAN surger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下载PDF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Achieving Facial Balance and Harmony in Cleft Patients
3
作者 Kenneth E. Salyer XU Hai-song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Cleft surgery requires an expert team performing ongoing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al outcomes. The senior author's(KES) experiences of more than 2000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treated by a surgi... Cleft surgery requires an expert team performing ongoing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al outcomes. The senior author's(KES) experiences of more than 2000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treated by a surgical-orthodontic protocol were introduced. The paper here will concentrate on not only correcting the occlusion as others have described,but also on what one surgeon can do to achieve optimal aesthetic balance, harmony and beauty. The resul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respect to function, stability, cosmesis, and complications are also aud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nathic surgery cleft lip and palate skeletal facial balance
下载PDF
唇腭裂上颌后缩的序列治疗
4
作者 普盼君 赵华翔 +2 位作者 牟清楠 梁蓉 侯玉霞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70-575,共6页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唇腭裂患者的颌骨畸形常涉及三维方向,其中矢状向不调的矫治是其诊疗的要点及难点。本文将对唇腭裂上颌后缩治疗的适应证、矫治方法等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唇腭裂患者的颌骨畸形常涉及三维方向,其中矢状向不调的矫治是其诊疗的要点及难点。本文将对唇腭裂上颌后缩治疗的适应证、矫治方法等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唇腭裂上颌后缩序列治疗中的经验,以推动其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后缩 上颌前方牵引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唇腭裂序列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锦峰 周洪 +7 位作者 任战平 邹敏 王晓荣 司新芹 张智勇 鲍庆红 文抑西 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唇挡或颅颌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前后位的发育,上牙弓扩弓器扩大上颌骨左右位的发育并行牙槽裂植骨术;恒牙列期患者在完成排挤牙列、矫正错位牙、去代偿、关闭间隙等正畸治疗,手术方法如下:①伴牙槽裂的患者前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②上颌LeFortⅠ型截骨前徙术;③上颌多片段LeFortⅠ型截骨术;④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⑤BSSRO+颏成形术。所有病例骨间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并辅以2~3周颌间牵引固定。术后应配合正畸治疗并定期随访12~49月。结果:青少年患者经唇挡、腭弓扩大矫正器和上颌前牵引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发育,伴牙槽裂患者行牙槽裂植骨术,其颜面形态及牙关系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经正畸-正颌-正畸治疗模式后,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及面型均较满意。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确切;应以患者牙关系的具体情况、要求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宜于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正颌外科 唇腭裂术后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晓倩 王淼 吉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30min,拔管后1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在麻醉诱导后有2例患儿因心率较慢而使用阿托品,分别为3岁和8岁,前者心率低于100次/min,后者低于70次/min。与诱导前相比,PR组在拔管后1min心率明显加快,S组在诱导后30min和拔管后1min心率明显加快(P<0.05)。2组比较,S组的心率在诱导后15min和30min时较PR组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R组发生术后躁动者有2例,S组有8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时,对心率抑制较为明显;采用七氟烷麻醉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2种麻醉方法都能较快达到拔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七氟烷 唇腭裂修复术
下载PDF
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仲山 尹宁 +2 位作者 黄洪强 王建设 张锡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择期行唇腭裂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6个月至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 目的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择期行唇腭裂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6个月至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及米库氯铵0.2mg/kg(M组)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C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采用TOF-Guard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连续监测尺神经四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并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进行插管评级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插管条件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临床作用时间以及恢复指数明显短于C组(P<0.05);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时起效快、肌松效应时间短,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唇腭裂手术
下载PDF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沈国芳 唐友盛 +2 位作者 N.Samman 张念光 房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FortI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FortI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梅 魏之先 +1 位作者 颜红军 吴秀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或喉罩(LMA)置入,待麻醉诱导完毕,术者做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七氟醚维持2~3vol%,+吸入氧1~3L/min,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存在。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幼儿是否合作,诱导期患儿是否合作,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时、术中、术毕各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5±13.5)s,疼痛反射消失(147±23.5)s苏醒时间(3.82±1.25)min。6岁以上患儿中2例术中体动,追加异丙酚0.5mg/kg后麻醉平稳。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PETCO2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醚具有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吸入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唇腭裂手术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茹 张铁松 +2 位作者 庞雪晶 高映勤 娄凡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20例,按照患儿病情并遵从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语音治疗,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67例,接...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系统语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唇腭裂患儿120例,按照患儿病情并遵从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术后语音治疗,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67例,接受术后语音治疗;对照组53例,未接受术后语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腭咽闭合及语音清晰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腭咽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腭咽完全闭合率为52.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4%(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术后进行科学的语音治疗有利于腭咽功能恢复,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唇腭裂术后 语音治疗
下载PDF
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思洋 李爱林 聂祥智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3167-3169,共3页
目的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颌... 目的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NB、ANB、LI-NB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较为相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改善的程度为66.67%、83.83%,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16.67%,而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6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头影测量数据有效改善了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正畸矫治 唇腭裂术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抑西 刘建华 +1 位作者 叶湘玉 周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7-248,共2页
对4例唇腭裂术后继发牙颌面畸形的患者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骨切开前移及下颌支斜行骨切开后退的方法,矫治唇腭裂术后较严重的凹面畸形,均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效果稳定。同时,还讨论了此类患者的治疗特点和经验。
关键词 唇腭裂 正颌外科手术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正畸治疗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秉尧 刘可 +2 位作者 马俊青 唐成忠 曹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8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正颌手术,联合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68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正颌手术,联合组患者采用术前正畸治疗+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术后正畸于正颌手术结束4周后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正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颌术后4周,两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与正颌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颌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正颌术后4周内,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1%)明显低于对照组(58.82%)(P<0.05),且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正颌术前(P<0.01)。正颌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在正颌手术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畸形复发,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咀嚼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正畸治疗
下载PDF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恒星 龙星 +2 位作者 杨学文 傅豫川 邓末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Le Fort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以Le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Le Fort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以Le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结果:共收集相关病例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22.4岁。术前∠SNA平均73.2°,术后∠SNA平均79.5°;上颌前移距离平均8.13mm。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面容改善明显,经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满意。结论:以Le 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唇腭裂患者的颌骨与面容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正颌手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
下载PDF
不同术前用药对唇腭裂患儿围术期血糖和血浆ACTH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颖 杨壮群 +2 位作者 刘西娟 王智 张淼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围术期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术前用药对小儿全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长... 目的:通过观察围术期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术前用药对小儿全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颌面外科3~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C组)。分别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长托宁0.01mg/kg。全麻插管,术中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并于术前用药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20min(T2)、手术结束拔管时(T3)4个时点采外周静脉血测量血糖及血浆ACTH含量。结果:A组与C组HR、MBP相比较各时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5);ACTH,与T0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均显著增高(P<0.01),且各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A组与C组组间各时点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CTHT2、T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可以降低心血管反应,且在手术期及拔管期发挥了一定的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外科学 腭裂/外科学 阿托品/治疗应用 血糖/代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 手术期间 儿童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宫内手术修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海龙 陈丽娟 +2 位作者 钟卫娟 邹锦慧 梁恩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619,624,共4页
目的为单侧性唇腭裂胎儿宫内手术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制作和观察21~32周正常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比较他们唇腭部血供的来源及吻合情况。结果①正常胎儿唇腭部的血供主要由上唇动脉、鼻翼下缘动脉和腭大动... 目的为单侧性唇腭裂胎儿宫内手术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制作和观察21~32周正常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比较他们唇腭部血供的来源及吻合情况。结果①正常胎儿唇腭部的血供主要由上唇动脉、鼻翼下缘动脉和腭大动脉组成。两侧上唇动脉在中线附近吻合成上唇动脉弓,并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浅深两层血管网,且上唇动脉鼻中隔支也与腭大动脉穿支相互吻合;②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唇腭部血供由于患侧裂隙的阻隔,导致左右上唇动脉不能吻合成弓,患侧腭大动脉穿过骨残端与患侧鼻腔内的血管相吻合。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唇腭部血管非常丰富,尤以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为血供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宫内手术 胎儿 血供
下载PDF
下唇动脉岛状唇瓣一期矫正双侧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春兰 曹东升 李小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报道下唇动脉岛状瓣修复双侧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效果。方法 以一侧下唇动脉为蒂,根据上唇缺损程度设计相应的下唇部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15 例。唇瓣面积最小15 cm ×08 cm ,最大2 ... 目的 报道下唇动脉岛状瓣修复双侧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效果。方法 以一侧下唇动脉为蒂,根据上唇缺损程度设计相应的下唇部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15 例。唇瓣面积最小15 cm ×08 cm ,最大2 cm×12 cm 。结果 全部唇瓣均完全成活,外观十分满意。结论 下唇动脉蒂岛状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术后外形好,是双侧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额裂 手术后 鼻唇畸形 外科皮瓣 矫正术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文慧 晋朝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正颌治疗,B组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率、复发率...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正颌治疗,B组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 B组的咬合功能改善率96.88%高于A组的62.50%,复发率3.13%低于A组的18.75%,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头影测量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正颌治疗,对于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各个方面均有改善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治疗 正畸治疗 牙颌面畸形 唇腭裂术后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丘仿松 郑军 谢远鸿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207-120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1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1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咬合功能改善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NA角、 SNB角和AN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优于单纯正颌手术,可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和头影测量指标,且预后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会喜 艾伟健 +3 位作者 薛国初 缪耀强 刘阗 刘曙光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4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7月~2005年9月广东省口腔医院治疗的20例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20例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单纯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者1例,单纯采用双...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7月~2005年9月广东省口腔医院治疗的20例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20例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单纯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者1例,单纯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者1例,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者15例,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颏成型术者3例。17例患者在正颌手术前行牙槽裂植骨。结果经治疗患者上颌前移(5.5±1.2)mm,下颌后退(7.2±2.5)mm。患者唇颏关系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但大部分患者鼻部仍有塌陷及偏斜畸形。患者术前后语音状况经语音师评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容貌并取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颌面畸形 唇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