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 Rehabilitat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lgorithmic Approach
1
作者 Rocco de Filippis Abdullah Al Foysal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5期289-309,共21页
Neuromuscular diseases present profound challenges to individuals and healthcare systems worldwide, profoundly impacting motor funct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 Neuromuscular diseases present profound challenges to individuals and healthcare systems worldwide, profoundly impacting motor funct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rehabilit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Through an extensive review, this paper elucidates a wide array of AI-driven interventions spanning robotic-assisted therapy, virtual reality rehabilitation, and intricately tailor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he aim is to delve into the nuanced applications of AI, unlock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optimizing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for those grappling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neuromuscular diseases. By examining the multifaceted intersection of AI and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utting-edge advancements but also envisions a future whe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neuromuscular diseases. From employing neural-fuzzy adaptive controllers for precise trajectory tracking amidst uncertainties to utiliz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recognizing patient motor intentions and adapting training accordingly, this research encompasses a holistic approach towards harnessing AI for enhanced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By embracing the synergy between AI and rehabilitation, we pave the way for a future where individuals with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an access tailored, effective, and technologically-driven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muscular Diseases rehabilit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Robotic-Assisted Therapy Virtual Reality Personalized Treatment Motor Function Assistive Technologies Algorithmic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Evaluating Pharmacological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Study
2
作者 Rocco de Filippis Abdullah Al Foysal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7期406-431,共26页
Bipolar disorder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depression and mania often accompanied by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Bipolar disorder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depression and mania often accompanied by impairment in function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of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Utiliz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multiple treatment arms,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pharmacotherapy, polypharmacotherap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or combination treatments. Outcome measures will be assessed using standardized scales, including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Y-BOCS), and Mania Scale.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improvements in symptom sever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ith combination treatments.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for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 treatment decisions,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bipolar disorder. Findings will be disseminated through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conferences to advance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Disorder (BD) Pharmacotherapy (P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RI)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Y-BOCS) Mania Scale (MS)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Intelligent mode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stroke
3
作者 纪雯 王建辉 +1 位作者 方晓柯 顾树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629-635,共7页
In view of the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the intelligent mode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stroke was proposed,combining with the case-based reasoning(CBR) and interval type-2 fuzzy reasoning(IT2FR).The mo... In view of the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the intelligent mode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stroke was proposed,combining with the case-based reasoning(CBR) and interval type-2 fuzzy reasoning(IT2FR).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parts:the setting model based on CBR and the feedback compensation model based on IT2FR.The former presets the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and the latter carries on the feedback compensation of the preset valu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ercentage error of tw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s is 0.074%.The two programs are made by the intelligent model and rehabilitation physician.That is,the two different programs are nearly identical.It means that the intelligent model can make 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model interval type-2 fuzzy reasoning case-based reasoning UNCERTAIN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STROKE
下载PD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motor recovery: A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erspective
4
作者 Raktim Swarnakar Shiv Lal Yadav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258-7260,共3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nd machine learning(ML)are powerful technologi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motor recover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is perspective explores how AI and ML are harnessed to ass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nd machine learning(ML)are powerful technologi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motor recover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is perspective explores how AI and ML are harnessed to assess,diagnose,and design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for patients with motor impairments.The integration of wearable sensors,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and robotic devices allows for precise movement analysis and adaptive neurorehabilitation approaches.Moreover,AI-driven telerehabilitation enables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sultation.Although these applications show promise,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must interpret AI-generated insights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While AI and ML are in their early stages,ongoing research will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tor learning rehabilitation Motor recovery Machine learning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5
作者 熊华春 李杨 +6 位作者 肖宁 袁素雅 唐国皓 赵会玲 冯欢欢 孟文彬 芦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4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机器人干预组,每组22例。常规干预组给予基于任务导向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 目的:探讨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4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机器人干预组,每组22例。常规干预组给予基于任务导向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十米步行测试(10MWT)步速、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D能区(站立位)和E能区(走、跑、跳)评分。结果:治疗12及24周,两组患儿的10MWT步速、GMFM-88 D及E能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机器人干预组10MWT步速、GMFM-88 D及E能区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基于任务导向的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智能化康复训练机器人 任务导向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治疗康复临床应用——康复流程、原则及智能诊疗
6
作者 刘晓芳 蒋玉梅 +3 位作者 黄怀彬 徐涛 杨瑞嘉 陆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9-576,共8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发生机制复杂,专科的临床医师往往无法覆盖妇产、泌尿、肛肠、影像等各专科全面的医学专业信息,限制了对于该疾病的系统、全面诊治。FPFD的治疗需要遵循康复流程,制定个性化物理治疗干预措施,同时结合其他...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发生机制复杂,专科的临床医师往往无法覆盖妇产、泌尿、肛肠、影像等各专科全面的医学专业信息,限制了对于该疾病的系统、全面诊治。FPFD的治疗需要遵循康复流程,制定个性化物理治疗干预措施,同时结合其他方式制定综合性治疗策略。人工智能在盆底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生诊断效率,还可以为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智能诊疗与精准医疗。本文从FPFD康复流程出发,分析康复原则及内容,探究人工智能在FPFD诊疗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实现盆底疾病智能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流程 康复原则 智能诊疗
下载PDF
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结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马东梅 王景炎 +5 位作者 潘黎明 陈晋市 褚天月 黄蕾 殷宝月 徐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 为解决目前膝关节康复设备便捷性差、医疗成本高、普适性不强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方法 通过对膝关节结构与康复机理分析,设计电推杆驱动式康复机构,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多功能模块,搭配STM32单片机,实... 目的 为解决目前膝关节康复设备便捷性差、医疗成本高、普适性不强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方法 通过对膝关节结构与康复机理分析,设计电推杆驱动式康复机构,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多功能模块,搭配STM32单片机,实现车体与各功能模块的控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Adams和Ansys仿真软件对膝关节康复机构及核心零部件进行运动学与静力学分析。最后,搭建实物样机对实际使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经实物样机测试得出,膝关节摆杆实际角度为15.1°~88.9°,摆杆角速度为-7.9~8.1°/s,摆杆角加速度为-4.2~1.6°/s~2,电动推杆推力范围为-82.6~153.1 N,载荷踏板最大形变量约为1.7 mm,腿托最大形变约为1.5 mm。结论 膝关节康复式智能轮椅能够满足各项设计功能,实际性能符合设计准则,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康复 智能轮椅 控制系统 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
下载PDF
福祉机器人基础研究与系统开发及展望
8
作者 王硕玉 杨俊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525,共12页
以沈阳工业大学中日福祉机器人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为主线,指出福祉机器人领域中某些观念误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及推广应用中的技术瓶颈。提出福祉机器人的简明定义,从系统构成角度阐明福祉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本质区别,并以自主研发的... 以沈阳工业大学中日福祉机器人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为主线,指出福祉机器人领域中某些观念误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及推广应用中的技术瓶颈。提出福祉机器人的简明定义,从系统构成角度阐明福祉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本质区别,并以自主研发的机能康复机器人、部分失能者自立生活辅助机器人、完全失能者护理机器人等为例,通俗地论述了其社会背景、基本研究理念、具体研究内容及难点、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及正在攻关的挑战性课题。对福祉机器人新兴领域的科研机遇、人才需求、市场规模及就业前景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祉机器人 康复医疗机器人 生活辅助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智能 系统开发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9
作者 李硕 唐明坤 潘钰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10月—2023年10月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 目的:分析近十年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10月—2023年10月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机构、共被引、研究热点等,同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527篇(年均53篇),10个中文关键词:聚类和18个突现词,其Q值为0.5527,S值为0.8561;共纳入英文文献633篇(年均63篇),8个中文关键词:聚类和18个突现词,其Q值为0.3824,S值为0.7096。结论: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康复效果,并结合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未来可视化、一体化、数字化、个体化和家庭化的智能运动康复系统是我国在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运动康复系统 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康复医学
下载PDF
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文艳 丁忠冰 +2 位作者 张红晓 何文杰 徐丁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究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功能训练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目的 探究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功能训练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语言训练,研究组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的适应性能力、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并采用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早期语言障碍评估与干预治疗仪对儿童词语、句子理解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适应性能力、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3大能区发育商以及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能力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适应性能力、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3大能区发育商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儿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能力得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能力的改善,常规语言训练结合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比单纯常规语言训练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语言智能康复技术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功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PCI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欣 方亮 +3 位作者 徐燕娟 李远 熊艳奉 汤思月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1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随访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构建PCI术后人工智能随访方案。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随访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构建PCI术后人工智能随访方案。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人工智能的随访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30d再入院率、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6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及30d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orisky量表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干预组患者的Morisky量表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随访方案可降低PCI术后患者的MACE发生率及30d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 人工智能 冠心病
下载PDF
智能康复锻炼器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患肢功能的观察
12
作者 朱云 钱红燕 余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7-5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采用智能康复锻炼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康复锻炼器可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治术后上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康复锻炼器 自我效能感 乳腺癌 上肢水肿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智能化膝关节康复仪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梦 谢宗鹏 宋宏平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智能化膝关节康复仪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智能化膝关节康复仪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PMRT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行PMRT+智能化膝关节康复仪治疗的43例为联合组。对比两组康复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肿胀程度、舒适度[Kolcaba简化舒适度量表(GCQ)评估]、下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评估]、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与躯体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估]。结果联合组患肢肌肉舒缩活动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0.30±3.43)h、(4.62±0.32)d、(14.52±1.80)周,短于对照组的(25.90±2.64)h、(6.34±0.76)d、(16.68±1.6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后联合组VAS评分、PSMS评分、肿胀程度分别为(2.79±0.46)分、(1.40±0.35)分、(13.05±1.50)分、(10.05±1.10)分、(3.05±0.52)cm、(2.16±0.28)cm,低于对照组的(3.25±0.53)分、(1.91±0.40)分、(14.54±2.07)分、(12.64±1.17)分、(3.66±0.65)cm、(3.25±0.53)cm,GCQ、LEFS、HSS评分分别为(65.32±3.90)分、(78.60±4.98)分、(38.98±4.05)分、(45.30±3.64)分、(30.63±2.51)分、(45.81±3.04)分,高于对照组的(63.08±4.12)分、(75.62±5.23)分、(35.63±3.82)分、(41.28±4.09)分、(28.90±2.04)分、(41.30±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使用智能化膝关节康复仪联合PMRT干预可缓解疼痛及肿胀,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下肢、膝关节功能及躯体自理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膝关节康复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疼痛 躯体功能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15
作者 罗山 刘继红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其主要目标是让机器代替人完成复杂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护理相结合,有效地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有力推动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生活照护、健康账款监测、... 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其主要目标是让机器代替人完成复杂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护理相结合,有效地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有力推动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生活照护、健康账款监测、病情变化预测、运动康复训练、智能药物管理等方面。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在缓解职业压力、弥补养老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改变养老护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智能养老护理产品功能单一、缺乏管理法规、产品价格偏高、技术安全不能完全保障和一定的伦理风险等问题。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是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应提高对人工智能的认识,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养老护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养老护理 护理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 生活照护
下载PDF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下载PDF
智能穿戴康复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羊代玉 李朝健 +5 位作者 李莹莹 王果 苏淑娟 陈文远 杨晓儒 符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941-2944,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智能穿戴康复系统康复治疗,治疗时长均为两周。入组时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MA-UE评分为(15.27±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0±4.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MBI评分为(68.83±8.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7±1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康复系统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提供有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穿戴康复系统 脑卒中 康复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邸伟 刘倩倩 +3 位作者 纪庆红 崔晓薇 王磊 王丽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轻度HIE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 目的 探讨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轻度HIE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循经抚触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头围、身长及体重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能够促进HIE患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抚触 康复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生长发育 运动能力 智能
下载PDF
一种可供踝关节康复训练的智能轮椅设计
19
作者 褚天月 王景炎 +5 位作者 潘黎明 陈晋市 马东梅 黄蕾 殷宝月 徐昕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3期38-45,62,共9页
目的 针对目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适配性、训练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可供手术患者、脑血栓患者及下肢残疾人士踝关节康复的智能辅助轮椅。方法 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设计踝关节康复机构的整体结构,搭配STM32F103单... 目的 针对目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适配性、训练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可供手术患者、脑血栓患者及下肢残疾人士踝关节康复的智能辅助轮椅。方法 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设计踝关节康复机构的整体结构,搭配STM32F103单片机设计控制电路;基于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Adams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辅助轮椅核心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选型、装配并搭建实物样机,对实体样机的各项功能与实际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踝关节康复机构符合设计标准。实际踝关节纵向可翻转角度为-24.6°~13.5°,横向翻转角度为-19.6°~19.5°,踝关节翻折速度为5.8~6.7°/s,踝关节扭动速度约为7.6°/s,踝关节翻折运动扭矩约为20 N·m,外展运动所需扭矩约为17.2 N·m。结论 该踝关节康复智能辅助轮椅可实现行走、升降、智能辅助等功能。通过仿真分析及实验测试,轮椅的各项功能均可实现,各项参数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验证了多功能踝关节康复轮椅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康复 智能轮椅 结构优化 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护理的构建及其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期间的应用
20
作者 贺亭亭 宋冉冉 +1 位作者 杨洋 李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26-730,共5页
目的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护理系统,并探讨其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五科收治的60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护理系统,并探讨其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五科收治的60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护理,均护理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比较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并于护理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生存率。结果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为(20.22±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7±2.48)分,正性情绪评分为(33.45±3.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76±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E/A分别为(50.52±4.74)%、1.02±0.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9±4.33)%、0.85±0.20,LVEDVI为(48.51±4.42) mL/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9±4.66) m 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7.12±1.34) d、(5.30±0.58) d、(18.23±3.19) d、(2.96±0.6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56±2.21) d、(10.04±1.12) d、(26.69±4.45) d、(5.17±0.7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6.67%、80.00%,与对照组的80.00%、7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护理有助于缓解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期间的负面情绪,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护理 心脏移植术 康复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