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音乐在舞剧中的呈现特征研究
1
作者 阳秀红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随着当代舞台艺术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非遗音乐,不断被纳入舞剧创作的题材选择范围,成为舞剧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音乐样态,为舞剧中舞蹈与戏剧的特色性表达提供有力支撑。从历史线性角度,阐述非遗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舞剧创作中所具... 随着当代舞台艺术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非遗音乐,不断被纳入舞剧创作的题材选择范围,成为舞剧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音乐样态,为舞剧中舞蹈与戏剧的特色性表达提供有力支撑。从历史线性角度,阐述非遗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舞剧创作中所具体呈现的鲜明文化自觉特征;从背景空间角度,分析非遗音乐舞剧创作的理念与原则;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非遗音乐在舞剧创作中的历史表现及其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音乐 舞剧 呈现 创作
下载PDF
“以歌舞演故事”——从乐舞与百戏的结合再溯戏曲之源
2
作者 唐一丹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3-108,M0004,共17页
汉代百戏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以往学者常常从戏剧扮演的角度将百戏视为戏曲的萌芽形态,较少关注百戏和戏曲共有的音乐形态。若根据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定义,则可以将戏曲的本质属性总结为“乐戏结合”形态,那么从该形态再溯戏曲之源... 汉代百戏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以往学者常常从戏剧扮演的角度将百戏视为戏曲的萌芽形态,较少关注百戏和戏曲共有的音乐形态。若根据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定义,则可以将戏曲的本质属性总结为“乐戏结合”形态,那么从该形态再溯戏曲之源,得到的就是同样以“乐戏结合”为主要呈现形态的百戏。如此,也可反推汉代乐舞和百戏的结合是否影响了其后戏曲的发展演变和成熟定型?故文章试从汉代百戏和乐舞的结合再次考察百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期望从“乐戏结合”的视角对戏曲之源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百戏 汉代乐舞 戏曲音乐 “乐戏结合”
下载PDF
清宫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皮黄本的音乐编创
3
作者 周丹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曲牌在剧中主要作为程式性唱段使用;但二者在具体的腔调选用及板式编排方面又有不同的取向和做法,反映出同一剧目在音乐编创上的不同思路。从两种皮黄本中场景音乐的运用情况来看,当时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已有一些专用的器乐曲牌或带唱词的“大字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代箫韶》 皮黄 昆乱杂糅 板式编排 唱腔 戏曲翻改 晚清戏曲 连台本戏
下载PDF
Foreign Dramas Transformed into Chinese Operas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2年第2期38-39,共2页
SEVENTY years ago,in 1922,Shakespeare′s famous dramaThe Merchant of Venice wasadapted for Peking opera and per-formed by the noted Peking operaactor Xia Keshan.This was the firstforeign drama put on the Chinesestage ... SEVENTY years ago,in 1922,Shakespeare′s famous dramaThe Merchant of Venice wasadapted for Peking opera and per-formed by the noted Peking operaactor Xia Keshan.This was the firstforeign drama put on the Chinesestage in local opera form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he Yuan DynastyOpera The Orphan of the Zh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 PEKING drama noted Family PROMPT music LIKELY 圈图 Desire
下载PDF
论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及其艺术表现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大部分,在东汉中晚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继续发展的同时,不少大型画像石墓葬中出现了演员众多的综合性大型乐舞百戏场面。在汉代画像石上刻画乐舞百戏场景,有着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生活、希望死后能像生前一样继续享受歌舞娱乐等生活和祈求升仙的目的,同时也是画像石墓葬系列图像完整叙事的需要。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在墓葬中所处位置、画面构成、艺术形象刻绘、艺术表现思想与方法等方面,体现了诸多共性特征和鲜明地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百戏 汉画像石 墓葬艺术戏剧表演艺术
下载PDF
汉剧曲牌音乐对南北曲的继承与发展
6
作者 欧阳亮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23-35,共13页
汉剧是中国板腔体戏曲皮黄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同时也深受古代南北戏曲曲牌体音乐的滋养。依循传统曲学方法对汉剧曲牌进行分析,可知其与宋元明以来的南北曲词式、乐式有不可忽视的紧密联系,末句腔式的一脉相沿亦是对南北曲“定板”... 汉剧是中国板腔体戏曲皮黄声腔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同时也深受古代南北戏曲曲牌体音乐的滋养。依循传统曲学方法对汉剧曲牌进行分析,可知其与宋元明以来的南北曲词式、乐式有不可忽视的紧密联系,末句腔式的一脉相沿亦是对南北曲“定板”传统的坚守。汉剧曲牌音乐投射出戏曲由曲牌体结构体制转向板腔体结构的过程,受南北曲音乐传统的影响,皮黄腔实现了南、北戏曲音乐风格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曲牌 南北曲 词式 乐式 腔式 结构体制
下载PDF
沈乘麐的《韵学骊珠》和曲韵理论
7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给度曲者提供了具体的借鉴和指导,从而有助于唱准字声。《韵学骊珠》合南北曲韵于一谱,以南曲韵谱为主,依据南方语音的特征,在韵谱框架和编排体例上,对《中原音韵》作出了调整。沈乘麐的发声理论用古代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之名代替喉、牙、舌、齿、唇五个发音部位,不仅涵盖了整个七声音阶,而且对出音方式的描述更为具体,也更加有利于度曲者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学骊珠》 曲韵谱 度曲演唱 南北曲合韵谱 发声理论
下载PDF
浅析中西方戏剧语言及戏剧音乐的特色
8
作者 詹元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中西方戏剧的发展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戏剧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状况和特色。中西方优秀剧作家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存在着极大差异,呈现出富有诗性和个性的戏剧风格,这种诗性与个性相融的戏剧风格充分体现了戏剧艺术的美感。将... 中西方戏剧的发展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戏剧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状况和特色。中西方优秀剧作家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存在着极大差异,呈现出富有诗性和个性的戏剧风格,这种诗性与个性相融的戏剧风格充分体现了戏剧艺术的美感。将西方戏剧音乐特色融合东方戏剧语言,是未来中国戏剧发展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戏剧语言 中西方戏剧音乐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浙私家宾礼演剧述论
9
作者 杨惠玲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51-59,F0003,共10页
明中叶以来,士绅结客成风,依托于宾礼并在私家举行的演剧活动日趋盛行,尤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一方面,士绅主导宾礼演剧,为昆曲编写剧本,培养伶人,建构观演空间,深度参与昆曲的创造,对昆曲艺术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 明中叶以来,士绅结客成风,依托于宾礼并在私家举行的演剧活动日趋盛行,尤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一方面,士绅主导宾礼演剧,为昆曲编写剧本,培养伶人,建构观演空间,深度参与昆曲的创造,对昆曲艺术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演剧是款宾仪式的组成部分,观演空间既是剧场,也是交际场。建名园、蓄家乐、工诗文是士绅建构交际场的基础,而演戏、唱曲、题咏则是其在交际场中不断提高名气并积累人脉的手段。由于宾礼演剧的兴盛,昆曲的仪式功能与交际功能都得以显著增强。正是得益于文化功能的大幅提升,昆曲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总之,文化功能是决定昆曲兴衰的重要关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礼 礼乐 演剧 昆曲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创造性艺术治疗应用于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迪娜•艾斯克尔 聂婧 李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痴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创造性艺术治疗(CAT)是痴呆患者安全且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根据CAT的不同形式,分别阐述了4种最常见的CAT:艺术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和戏剧治疗对痴呆患者... 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痴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创造性艺术治疗(CAT)是痴呆患者安全且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根据CAT的不同形式,分别阐述了4种最常见的CAT:艺术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和戏剧治疗对痴呆患者的疗效。尽管有各种不足,CAT是伴有BPSD痴呆患者干预治疗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行为症状 创造性艺术治疗 音乐治疗 艺术治疗 舞蹈治疗 戏剧治疗
下载PDF
从音乐剧舞台的“新国风”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巾杰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近年来,“新国风”热潮逐渐兴起,带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本文在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风”... 近年来,“新国风”热潮逐渐兴起,带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和创新。本文在研究中国原创音乐剧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国风”音乐剧舞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并对其受众反馈和效果呈现进行了深刻分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新国风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音乐剧《伊丽莎白》的叙事特征和审美内涵
12
作者 格桑拉姆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62-166,共5页
音乐剧《伊丽莎白》是德语音乐剧的代表作,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广的音乐剧之一,已经有德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挪威语、日语、韩语等多个版本。《伊丽莎白》以19世纪末欧洲动荡的局势以及走向衰亡的哈布斯堡王朝为社会背... 音乐剧《伊丽莎白》是德语音乐剧的代表作,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广的音乐剧之一,已经有德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挪威语、日语、韩语等多个版本。《伊丽莎白》以19世纪末欧洲动荡的局势以及走向衰亡的哈布斯堡王朝为社会背景,塑造了一位在腐朽的制度中追求自由的“新人”: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此剧聚焦于她的内心世界,借“死神”这一虚拟人物来展现伊丽莎白内心的挣扎,将历史真实与虚拟的戏剧化表现结合起来。剧中不仅有大量唱段进行直接、充沛的情感表达,凝练流动的舞台也为主角内心的呈现搭建了丰富的意象空间,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戏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德国社会 精神 象征性 表现主义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先秦戏剧关系考论
13
作者 万志祎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78-84,共7页
戏剧的起源是一个复杂又多元的问题,一种戏类的产生是漫长发展的结果。提到戏剧史料各家都以“巫觋”“优孟衣冠”“傩礼”等学说为开端,承认《诗经》《楚辞》具有戏剧的样式,而提到戏剧正史却是“宋元说”为缘起,不禁令人费解。戏剧的... 戏剧的起源是一个复杂又多元的问题,一种戏类的产生是漫长发展的结果。提到戏剧史料各家都以“巫觋”“优孟衣冠”“傩礼”等学说为开端,承认《诗经》《楚辞》具有戏剧的样式,而提到戏剧正史却是“宋元说”为缘起,不禁令人费解。戏剧的主要因素有扮演(演员)、音乐和舞蹈。和着音乐,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即是戏剧。演员是戏剧的灵魂,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通过考证史料证明原始仪式是歌舞和戏剧的起源,原始歌舞包含着戏剧的形态。象乐的本质是戏剧的雏形,是综合的艺术形式。戏剧从原始歌舞走来,在严格的礼乐教化下被压抑,在战国礼乐被僭越的形式下蓄势待发,不断发展,一步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蓄能量,吸收不同元素,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先秦戏剧 礼乐文化 戏剧起源
下载PDF
先秦“乐舞”的泛戏剧形态考究
14
作者 刘培金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77,共6页
泛戏剧形态是具有戏剧因子但未融合为一的形态。先秦“乐舞”是融合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先秦“乐舞”的因子发展各有侧重,“演员”在礼制下有一套严格细致的选拔、教育、考核、管理制度;“人物装扮”实现了外形装扮、拟态表演、“... 泛戏剧形态是具有戏剧因子但未融合为一的形态。先秦“乐舞”是融合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先秦“乐舞”的因子发展各有侧重,“演员”在礼制下有一套严格细致的选拔、教育、考核、管理制度;“人物装扮”实现了外形装扮、拟态表演、“舞容”的演进;“情节故事”以颂德示事为主,表现为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宏大叙事场面。考究先秦“乐舞”因子的具体形式,寻找其泛戏剧形态与戏剧、戏曲之间的关系,追本溯源的同时总结泛戏剧形态的发展趋势及其融合方式,继而为戏曲发展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戏剧形态 先秦 “乐舞”
下载PDF
国剧运动的歌剧理想与实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乐剧科成立始末
15
作者 柳青壑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63-73,4,5,共13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乐剧科是原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抗战西迁办学期间,借改组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之机所增设的以培养歌剧人才的五年制专科。乐剧科本着校长余上沅“为国储才”的办学观念以及“采用冶中西乐剧于一炉,以期建立吾国民族...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乐剧科是原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抗战西迁办学期间,借改组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之机所增设的以培养歌剧人才的五年制专科。乐剧科本着校长余上沅“为国储才”的办学观念以及“采用冶中西乐剧于一炉,以期建立吾国民族新乐剧”的教学目标,于1940年7月至1945年试办期间,共招收五届学生,为国家培养出瞿希贤、范希贤、陈玄、冯坤贤、万桐书、金钟鸣、杨匡民等音乐人才。回顾剧专乐剧科的办学历程及其歌剧民族化的艺术追求,其办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余上沅、赵太侔等戏剧家与新月派文艺活动家于20世纪20年代发起并倡导的“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去演中国人看的中国戏”的戏剧理想及相关活动。通过对余上沅等人国剧思想之梳理,结合剧专师生抗战期间的音乐活动以及余上沅“为国储才”的办学理念,可以发现国立剧专乐剧科于国剧运动的歌剧理想之延续,及其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中的独特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国剧运动 张定和 乐剧科
下载PDF
原创音乐剧《海丝之魂》的“师生共同体”排演模式及团队传续思考
16
作者 杨鸣 杨旻蔚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莆田学院师生团队创作排演的首部原创妈祖题材音乐剧《海丝之魂》,尝试以“师生共同体”模式开拓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原创音乐剧作品上的排演研索与传续路径。本文重点阐述该团队运用“师生共同体”模式的前期思考、工作设计,以及后续带动... 莆田学院师生团队创作排演的首部原创妈祖题材音乐剧《海丝之魂》,尝试以“师生共同体”模式开拓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原创音乐剧作品上的排演研索与传续路径。本文重点阐述该团队运用“师生共同体”模式的前期思考、工作设计,以及后续带动的创新研究和育人成效,旨在为同类高校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以及创作排演一体化的师生团队建设,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海丝之魂 师生共同体 妈祖
下载PDF
关于我国西南、东北、上海地区国有文艺院团歌剧音乐剧创作与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居其宏 智艳 +1 位作者 戈晓毅 满新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31,82,共16页
通过对我国西北、东北、上海三个地区国有文艺院团及其歌剧音乐剧生存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为处于文化体制改革转型中的歌剧音乐剧创作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歌剧音乐剧艺术和音乐剧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基... 通过对我国西北、东北、上海三个地区国有文艺院团及其歌剧音乐剧生存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为处于文化体制改革转型中的歌剧音乐剧创作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歌剧音乐剧艺术和音乐剧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音乐艺术 歌剧音乐剧 艺术创作 音乐剧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调研 问题
下载PDF
宋“转踏”与“缠达”及二者之关系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兰 赵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70,共6页
“转踏”与“缠达”是兴盛于北宋时期的两种重要曲艺形式。二者均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各自的体式特点和渊源流变,并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纠正了历来将二者视为一... “转踏”与“缠达”是兴盛于北宋时期的两种重要曲艺形式。二者均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各自的体式特点和渊源流变,并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纠正了历来将二者视为一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转踏 调笑转踏 缠达 唱赚
下载PDF
传统戏曲音乐的当代嬗变和歌剧化戏曲音乐的形成及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来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24-34,共11页
传统戏曲音乐已经嬗变为歌剧化音乐。歌剧化音乐的形成,大体经过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的孕育发展。歌剧化音乐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音乐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作曲技巧的西方化... 传统戏曲音乐已经嬗变为歌剧化音乐。歌剧化音乐的形成,大体经过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的孕育发展。歌剧化音乐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音乐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作曲技巧的西方化,音乐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专利性,程式的模糊性,功能突出娱乐性,剧种声腔的趋同性,传播的复制性和非繁衍性,流派唱腔的模仿性,过门音乐的模式性等。目前我国存在着三类戏曲音乐,一个多元戏曲音乐交相辉映的时代已经来临。清醒、清晰地认识和认清我国当代戏曲音乐的变异及其性质、特征等是保护发展戏曲和戏曲音乐的前提,不遗余力地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戏曲和戏曲音乐的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传统戏曲音乐 歌剧化戏曲音乐 特征
下载PDF
论法律的艺术之维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少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共8页
法律有其艺术之维。关于此点,法律与文学运动略有揭示。法律与文学运动揭示了法律本身的文学特征,打开了通向法之美的一扇窗户。西方有学者认为,虽不能断言法律即是艺术,但可有作为艺术的法律。作为艺术的法律,类似于综合艺术:歌剧。还... 法律有其艺术之维。关于此点,法律与文学运动略有揭示。法律与文学运动揭示了法律本身的文学特征,打开了通向法之美的一扇窗户。西方有学者认为,虽不能断言法律即是艺术,但可有作为艺术的法律。作为艺术的法律,类似于综合艺术:歌剧。还有些学者力图揭示法与音乐的内在关系。也有学者明确断言,司法就是一门艺术,以利益为媒介,以合度为原则。优秀的法官技进于道,即是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文学 艺术 音乐 司法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