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ycho-cognitive behavioral problems in sleep disordered children 被引量:5
1
作者 Parvaneh Karimzadeh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635-639,共5页
Sleep disturbances are comm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Sleep problems in early infants tend to be persistent and prominent in preschool and school-aged children.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especially in young child... Sleep disturbances are comm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Sleep problems in early infants tend to be persistent and prominent in preschool and school-aged children. Chronic sleep disorders, especially in young children may lead to neurobehavioral problems and psycho-cognitive impairment. Sleep difficulties may be the result of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breathing disorders) 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orders and day time cognitive impairment, behavioral problems, poor school performance and inattention in children. Appropriate diagnosis and early manag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lead to improvement of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se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disorder behavioral problems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ION children
下载PDF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及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詹李彬 刘明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119-123,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状况及情绪行为问题,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受试儿童的睡眠状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收集儿童的... 目的了解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状况及情绪行为问题,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受试儿童的睡眠状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儿童的睡眠状况及情绪行为问题,并分析睡眠状况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的睡眠异常、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00%和14.80%。男童的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出生体质量、是否独生子女、出生方式、是否早产、母亲妊娠年龄、父亲受教育程度、睡眠环境、共睡情况儿童的睡眠异常及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睡眠异常检出率、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均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着每日屏幕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Q各维度(品行问题、同伴问题、情感症状、活动过度、亲社会行为)得分及总分正常/边缘儿童相比,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异常儿童的睡眠异常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睡眠异常是学龄前儿童发生品行问题、同伴问题、情感症状、活动过度、亲社会行为得分及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南平市延平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状态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不少睡眠问题。睡眠异常会增加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屏幕暴露时间过长可能增加儿童睡眠异常及情绪行为异常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睡眠状况 情绪行为问题 相关性
下载PDF
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基于心理安全感和教养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余璐 郑沄 雷静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6-84,共9页
为了探究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幼儿心理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量表、学前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幼儿心理安全感量表和幼儿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对重庆市355名幼儿进行问卷调... 为了探究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幼儿心理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量表、学前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幼儿心理安全感量表和幼儿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对重庆市355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问题行为在父母学历和家庭结构中差异显著,幼儿心理安全感在家庭结构中差异显著和父母教养效能感在填表人上差异显著;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幼儿问题行为、幼儿心理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效能感两两显著相关;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能显著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幼儿心理安全感、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幼儿问题行为、幼儿心理安全感和父母教养效能感:幼儿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提高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激发父母教养效能感和重视幼儿心理安全感发展可以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 幼儿问题行为 心理安全感 父母教养效能感
下载PDF
屏幕暴露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段桂琴 葛林铃 +2 位作者 尹嘉宝 赵明方 聂文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136-3142,3158,共8页
背景既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屏幕暴露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正常学龄前儿童,有关屏幕暴露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的研究较为罕见。目的 调查学龄前ASD儿童屏... 背景既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屏幕暴露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正常学龄前儿童,有关屏幕暴露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的研究较为罕见。目的 调查学龄前ASD儿童屏幕暴露情况及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检出情况,探究屏幕暴露与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有无相关。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ASD学龄前儿童为ASD组,同期选取郑州市某幼儿园正常发育儿童为对照组。由两组儿童主要照护人进行填写屏幕暴露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家长版)。结果 两组儿童屏幕接触时间、家长对屏幕管理、“屏幕剥夺”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ASD组儿童亲社会行为、困难总分及各个分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电子设备放置在睡觉或玩耍空间、观看时照护人是否互动讲解、照护人对孩子观看电子屏幕态度、接触电子屏幕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动参与、强制关掉电子屏幕孩子反应是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屏幕暴露可能对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家长应合理管理学龄前ASD儿童屏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屏幕暴露 情绪行为问题 学龄前儿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功能性行为评估对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干预研究——Tau-U指标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蓉 左子玲 +1 位作者 武厚 刘芳彤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相当普遍,其中自伤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发生频率高,其破坏性和危险性令人担忧。研究通过功能性行为评估,分析学前(2-5岁)孤独症儿童三种典型问题行为背后的功能原因,设计相应的干预方案,采用单一被试A-... 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相当普遍,其中自伤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发生频率高,其破坏性和危险性令人担忧。研究通过功能性行为评估,分析学前(2-5岁)孤独症儿童三种典型问题行为背后的功能原因,设计相应的干预方案,采用单一被试A-B-A倒返实验设计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数据分析指标Tau-U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经过4周干预,三名学前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干预有效。研究表明应用功能性行为评估诊断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据此实施干预可有效减少问题行为,促进其适应性行为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问题行为 功能性行为评估 Tau-U指标
下载PDF
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周玉兰 王云峰 +2 位作者 宋战兵 楼佳颖 李锐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2-378,共7页
为探讨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加速度计、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评工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327名儿童进行测量,其中留守儿童149人,非留守儿童178人。结果发现:(1)运动能力是留守儿童问题行... 为探讨运动能力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加速度计、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评工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327名儿童进行测量,其中留守儿童149人,非留守儿童178人。结果发现:(1)运动能力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因子;(2)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在留守儿童运动能力与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强调在制定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措施时应鼓励以发展其运动能力为基础的活动,使其参与更多的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运动能力 问题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下载PDF
家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基于8057个3~6岁儿童样本的链式中介模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晗 姚秀娟 司慧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3,共15页
为探究家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8057名3~6岁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行为问题的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胎次的儿童在家庭电子媒介文化... 为探究家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8057名3~6岁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行为问题的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胎次的儿童在家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儿童媒介实践、睡眠质量以及行为问题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家长自身媒介使用习惯与儿童的媒介实践、睡眠质量以及行为问题均呈显著正相关,家长媒介干预与儿童的媒介实践呈显著正相关,与儿童睡眠质量以及行为问题中的品行问题和心身问题两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以及焦虑三个维度不相关;家长自身媒介使用习惯和媒介干预通过儿童的媒介实践和睡眠质量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家长应当重视家庭场域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方式,充分发挥优势家庭电子媒介文化资本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文化资本 儿童媒介实践 睡眠质量 行为问题
下载PDF
阿根廷儿童青少年心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8
作者 晏甜甜 颜笑 +2 位作者 申嘉琪 董晓飞 王永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阿根廷是世界上心理学家人均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新旧观念碰撞的冲突、贫困人口较多、疫情的影响等因素,儿童青少年面临较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阿根廷政府、学校、社区多方协作,通过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并实施国家级学校... 阿根廷是世界上心理学家人均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新旧观念碰撞的冲突、贫困人口较多、疫情的影响等因素,儿童青少年面临较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阿根廷政府、学校、社区多方协作,通过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并实施国家级学校卫生保健方案,基于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施联邦心理健康综合方法战略,成立心理健康和成瘾局,推广“倾听空间”,实施家庭心理健康和成瘾项目等,采取多种途径,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全力为儿童青少年打造支持网络,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儿童青少年 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 心理健康 倾听空间 信息化
下载PDF
正念教养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亲子关系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鹤 王小英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1,共9页
本研究基于发展情境论与资源保存理论考察正念教养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正念教养问卷、亲子关系量表、第二版Devereux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7所幼儿园的1712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基于发展情境论与资源保存理论考察正念教养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正念教养问卷、亲子关系量表、第二版Devereux幼儿心理弹性评估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7所幼儿园的1712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正念教养显著预测学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2)亲子亲密、亲子冲突与心理弹性分别在正念教养与学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中起独立中介作用;(3)亲子亲密、亲子冲突与心理弹性在正念教养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可为预防与干预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正念教养 亲子关系 心理弹性 问题行为
下载PDF
绿地暴露与学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姜楠 鲍文文 +5 位作者 黄闪 普迎琦 刘美玲 普雪娅 黄绍逸 陈亚军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4-112,120,共10页
目的探索绿地暴露与学龄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广州市5所小学的2802名6~12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龄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父母版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 目的探索绿地暴露与学龄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广州市5所小学的2802名6~12岁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龄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父母版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结合学龄儿童日常活动模式综合评估个体绿地暴露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个体绿地暴露水平与SDQ得分以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儿童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同伴交往以及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7%、5.1%、10.1%、13.5%、13.2%和10.2%。调整混杂因素后,300、500和1000 m缓冲区NDVI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学龄儿童的多动行为得分下降0.11~0.18分。此外,1000 m缓冲区NDVI每增加一个IQR,学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增加0.11(β=0.11,95%CI:0.02~0.21)、外化行为得分下降0.14(β=-0.14,95%CI:-0.29~-0.01)。300 m缓冲区ND-VI每增加一个IQR,外化行为的OR值为0.78(95%CI:0.61~1.00)。未发现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以及户外运动时间)对绿地暴露与学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修饰作用。结论绿地暴露增加与学龄儿童较低的情绪行为问题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绿地 情绪行为问题 长处与困难问卷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听障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研究
11
作者 常玉林 杜巧新 王娜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106名8~16岁听障儿童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在智力与...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106名8~16岁听障儿童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在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及合群这3个维度与中国儿童常模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听障儿童行为问题中,男生在内向、外向及整体评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CBCL量表中的内向、外向及总分均与自我意识量表中的行为、焦虑、幸福与满足及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加强听障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行为问题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自我意识 行为问题
下载PDF
家庭游戏干预对学龄早期儿童屏幕暴露和问题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陈丽香 杨雨婷 +1 位作者 任雅琴 林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游戏干预对学龄早期儿童减少屏幕暴露和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方法将138名屏幕暴露时间>1 h/d的学龄早期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9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家庭游戏干预8周。分别于干... 目的探讨家庭游戏干预对学龄早期儿童减少屏幕暴露和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方法将138名屏幕暴露时间>1 h/d的学龄早期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9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家庭游戏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屏幕暴露时间问卷、照顾者监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7人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家长监控使用电子产品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儿童屏幕暴露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问题行为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游戏干预可增强家长监控学龄早期儿童使用电子产品行为、减少学龄早期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和改善其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早期儿童 屏幕暴露 计算机终端 问题行为 游戏疗法 家庭干预 家长监控行为 亲子关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许旭 田甜 胡幼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94-98,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常共患情绪行为问题,包括焦虑、强迫症、抑郁症、失眠等,这些情绪行为问题将加重ASD患儿的核心损害,严重影响其社交和身心健康。现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能通过改变负面认知、抑制不良情绪及减少负面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常共患情绪行为问题,包括焦虑、强迫症、抑郁症、失眠等,这些情绪行为问题将加重ASD患儿的核心损害,严重影响其社交和身心健康。现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能通过改变负面认知、抑制不良情绪及减少负面行为进而改善AS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外开展的CBT在改善ASD的情绪行为方面的治疗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ASD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行为问题 儿童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留守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与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关系
14
作者 刘曙亮 周玉兰 +1 位作者 楼佳颖 李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65-471,共7页
为探讨留守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包括睡眠、久坐行为、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关系,对浙江省金华市和宁波市241名4~6年级留守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和情绪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 为探讨留守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包括睡眠、久坐行为、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关系,对浙江省金华市和宁波市241名4~6年级留守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和情绪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4 h活动时间分布与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1)睡眠(β=-0.503,P<0.01)和低强度身体活动(β=-0.269,P<0.01)时间占比与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久坐行为(β=0.638,P<0.01)时间占比与困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2)睡眠替代久坐行为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强度身体活动替代久坐行为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的困难总分;3)剂量-效应分析发现,睡眠、低强度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替代对困难总分的影响呈对称性,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其他活动行为的相互替代对困难总分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其他行为替代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效应更大.结论:家庭和学校应着眼于留守儿童24 h活动整体,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上促进久坐行为和低强度身体活动的转换,以获得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情绪及行为问题 留守儿童
下载PDF
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的调查分析
15
作者 张洁 邵金玲 刘蓉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于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2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 目的调查分析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于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2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结果有272名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16%,1~<2岁、2~<3岁、3~6岁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6.71%、51.55%、40.80%。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挑食、偏食、厌食占比为66.18%;用道具进餐占比为64.34%,溺爱型喂养态度占比为52.94%,添加食物品种单一占比为62.13%,认为稀饭、汤泡饭等最适合儿童的家长占比为61.40%;不知道正确有效的行为矫治方法的家长占比为65.44%。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加强膳食营养管理、营养技能指导、行为矫治干预及健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岁儿童 饮食行为问题 喂养行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Risk Factor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Chinese Children in Wuhan 被引量:2
16
作者 BIN YAO AND HAN-RONG WU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Health,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2-397,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evalence rat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such disabilities. Methods One thousand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evalence rat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such disabilities.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one hundred fifty on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primary schools. According to criteria set by ICD-10, 118 children diagnosed as LD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tudy group. Four hundred and ninety one children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Five hundred and forty two children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excellent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instruments included PRS (The pupil rating scale revised screening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ners' 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 taken by parents and YG-WR character check-list.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LD in Chinese children was 10.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D and normally learning children, and between the LD group and the excellent group, in terms of scores of Conners' behavior check-list (P<0.05). The study further showe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 between the L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 still existed even after controll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ge, IQ, and gender. Some possible causal explanations contributing to LD were improper teaching by parents, low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Conclusion These data underscore the fact that LD is a serious nation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LD is resulted from a number of factors. Good study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should be created for LD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behavior problems CHARACTER children Risk factors
下载PDF
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娟 刘亚凯 +4 位作者 杨帅 胡绘杰 宋翠萍 文建国 杨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遗尿症(PNE)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遗尿门诊就诊的251名PNE儿童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资料、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儿童睡... 目的分析原发性遗尿症(PNE)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遗尿门诊就诊的251名PNE儿童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资料、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儿童睡眠调查表。依SDQ得分分为得分异常组(ASG)(≥20分)和得分正常组(NSG)(<20分)。结果PNE患儿情绪和行为异常发生率为43.4%(109/251)。ASG女性和青春期(13~16岁)占比高于NSG(P<0.05)。两组患儿家庭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及睡眠呼吸紊乱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G患儿大便异常、具有家族遗传史、严重遗尿症及膀胱功能障碍占比高于NSG(P<0.05)。ASG患儿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症状、同伴交往得分高于NSG(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大便异常、家族史、儿童睡眠量表总分为PNE患儿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NE患儿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女性、青春期、照顾者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和睡眠差、家族史和便秘等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遗尿症 儿童 情绪和行为问题 影响因素 长处和困难问卷 睡眠调查表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娟 司国威 +7 位作者 刘亚凯 贾茹 王颂扬 杨静 吕磊 张艳平 尚小平 文建国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2年9月—2022年12月河南省某县在5032名儿童调查发现的385例OAB儿童(6~16岁)进行OAB症状评分表(OABSS)、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儿童睡眠调查表(PSQ)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2年9月—2022年12月河南省某县在5032名儿童调查发现的385例OAB儿童(6~16岁)进行OAB症状评分表(OABSS)、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儿童睡眠调查表(PSQ)结果分析。依据SDQ得分情况分为得分异常组(ASG)(≥20分)和得分正常组(NSG)。结果ASG占比35.7%(137/385),NSG64.3%(248/385例)。性别、照顾者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年龄、便秘、遗尿症、OAB的严重程度与OAB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显著相关(P<0.05)。ASG患儿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症状、同伴交往及睡眠方面与NS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SG在性别、照顾者受教育程度、BMI、年龄、便秘、遗尿症、OAB的严重程度、PSQ总分方面与NSG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AB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女性、高BMI、青春期、合并便秘、遗尿症和重度OAB为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膀胱过度活动症 情绪和行为问题 长处和困难问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ttachment in Children with ADHD
19
作者 Sebastian Franke Ruediger Kissgen +1 位作者 Maya Krischer Kathrin Sevecke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7年第11期497-510,共14页
Objective: Parallels in findings of attachment and ADHD research suggest a connection between both constructs. However, the few articles dealing with that tie investigate children with all conceivable expressions of A... Objective: Parallels in findings of attachment and ADHD research suggest a connection between both constructs. However, the few articles dealing with that tie investigate children with all conceivable expressions of ADHD and have not found sufficient evidence regar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DHD and attachment. This study sought to collect evidence of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among children with the 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ADHD type. Method: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93 children aged 5 - 9 years, 48 of whom had an ADHD diagnosis of the 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type. Attachment was coded using the German adaptation of the Attachment Story Completion Task,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were rated using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4 - 18. ADHD was assessed using both clinical diagnoses as well as the German ADHD Rating scale. Results: Results revealed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 betwee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those without ADHD. Regression analysis, however, showed no independent effect on ADHD when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were controlled for. Conclusions: Both constructs seem to be connected, however,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on the disorder, ADHD as a global construct is too unspecific. As opposed to previous studies, considering only the inattentive type, the relation might completely be moderated by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Subsequent studies should first focus on specific symptom patterns which at best should be analyzed within longitudin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ACHMENT ADH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SCHOOL children
下载PDF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萌 侯芳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情绪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目的:探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情绪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家庭功能量表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功能量表得分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正向行为支持能够有效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其家庭功能水平,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家庭功能 情绪行为问题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