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1
作者 Huimin Qiu Guifang Zhao +13 位作者 Yangu Wang Mingyou Chen Jintong Liu Jisheng Tang Aijun Cui Yuying Zheng Chengyou Zhu Ping Li Shansong Wang Chengyong Sun Xueyun Qiao Wei Zhang Shengang Song Qingrong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683-687,共5页
BACKGROUND: With the age growing, changes of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hose parents had schizophrenia, differences of related factors and ways for particular interven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OBJECTIVE:... BACKGROUND: With the age growing, changes of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hose parents had schizophrenia, differences of related factors and ways for particular interven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d patients with chizophrenia and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different aged groups.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Shand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36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from eleven psychiatric hospitals from June 1999 to June 2000. There were 179 males and 185 females, and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8 to 45 years. All patients met modifie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chizophrenia (the second edition), China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ease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Meanwhile, children of the 364 patients were grouped based on their ages, including 6 - 1 l years old group [n -217; 114 males and 103 females; mean age of (9±2) years] and 12 - 16 years old group [n = 147; 99 males and 48 females; mean age of (14±1) years]. The Chinese norms of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were regarded a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METHODS: Children who received self-made mental health related factors inventory and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l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provided the confirmed consent.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was used for parents to mainly evaluate children, and the results manifested various behavioral problems based on different sexes and different ages. Self-made mental health related factors inventory contained questionnaires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home situation of parents as well a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styles of children were mainly evaluat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① Scores of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in different aged children; ② Scores of self-made mental health related factors inventory based on different home situations and educational styles. RESULTS: Children of 364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①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score of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and sex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hizoid, body recount, aggression, depression, hyperactivity, violating discipline, compulsion and total abnormal rate of boys between the 6 - 11 years old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 0.01).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or communication, depression, hyperactivity, violating discipline, compulsion and total abnormal rate of girls between the 6 - 11 years old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 0.01). ②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scores of home environment in the two aged groups demonstrated that educational level was low;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poor; relation to children was not clos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was not harmonious; positive rate of family history was high; economic status was poor; family atmosphere was poor. Therefor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Educational level in parental generation and single parent family in the 6 - 11 years ol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12 - 16 years old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results of education demonstrated that children in the two aged groups had poor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hildren; they had poor behaviors in schools; most of them were boarded and had poo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 teaching styles for children were different. CONCLUSION: All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d poor home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and they were often affected by other factors. 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changed with the age growing; in addition, these changes were related to home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society.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ay be an ide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PATERNITY children's behaviors
下载PDF
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儿童听觉感觉门控P50的对照研究
2
作者 张郦 刘占文 +4 位作者 谢志兵 李婷 季海峰 张静洁 陈思路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感觉门控(sensory gating,SG)P50新技术对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ren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SG抑制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P50刺激序列采用S1和S2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healthy children,HC)作... 目的:探讨感觉门控(sensory gating,SG)P50新技术对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ren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SG抑制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P50刺激序列采用S1和S2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healthy children,HC)作了P50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FIS)和自制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nsight and therapeutic attitude questionaire,ITAQ)对COS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COS组未发现P50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P>0.05)。与HC相比,COS组P50中的Fz区S2波幅增高,与Cz区和Pz区S2波幅同一趋势(P<0.05或P<0.01)。结论:COS患者同成人精神分裂症一样存在P50异常。P50抑制变化可能是反映患者激越情绪变化的脑电生理指标。此初步结果有待于临床随访中及转化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P50 刺激序列模式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儿童康复监测过程中感觉门控脑电波P50追踪随访
3
作者 刘超 梁超 +6 位作者 陶峰 顾超 胡进 顾爱明 陈兴时 陈冲 杨道良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COS)康复监测过程中感觉门控脑电波P50的变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9例COS患儿为COS组,同期就读于上海市东安路小学和...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COS)康复监测过程中感觉门控脑电波P50的变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9例COS患儿为COS组,同期就读于上海市东安路小学和襄阳南路小学的38名健康学生为对照组,均行脑电波P50检测[采用条件刺激(S_(1))和测试刺激(S_(2))范式]。随访COS患儿治疗3年后疗效,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P50指标[包括S_(1)-P50潜伏期和波幅、S_(2)-P5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S_(2)-P50波幅与S_(1)-P50波幅比值(S_(2)/S_(1))],分析COS患儿中央区(Cz)脑区P50指标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CO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3年后Cz脑区P50指标。结果COS患儿利培酮治疗3年后总有效率为71.2%。与对照组比较,COS组额区、顶区和Cz脑区S_(2)-P50波幅以及S_(2)/S_(1)均较高(均P<0.05);两组儿童3个脑区S_(1)-P50潜伏期和波幅、S_(2)-P50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S患儿Cz脑区5个P50指标与PANSS激活性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PANSS总分及其他分量表评分均未见相关性(均P>0.05)。COS患儿治疗前后多个时点Cz脑区S_(1)-P50潜伏期和波幅、S_(2)-P5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S_(2)/S_(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S患儿存在P50缺陷,3年跟踪随访过程中P50变异可能是本组COS的生物学状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随访
下载PDF
犬尿氨酸通路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荆晓琦 方成志 张丙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31-435,共5页
色氨酸在体内主要通过犬尿氨酸通路(KP)代谢为血清素、褪黑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多种器官和细胞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KP中重要酶活性和代谢物水平的改变通过影响受体和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的方式影响儿童脑发育。该... 色氨酸在体内主要通过犬尿氨酸通路(KP)代谢为血清素、褪黑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多种器官和细胞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KP中重要酶活性和代谢物水平的改变通过影响受体和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的方式影响儿童脑发育。该研究主要围绕KP及其代谢产物在儿童神经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希望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协助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尿氨酸 儿童 神经发育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癫痫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长程治疗中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分析
5
作者 郭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121-123,共3页
目的针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长程治疗中联合用药合理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155例,根据患儿长程治疗中是否进行联合用药分为单一用药组(82例)和联合用药组(73例)。统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 目的针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长程治疗中联合用药合理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155例,根据患儿长程治疗中是否进行联合用药分为单一用药组(82例)和联合用药组(73例)。统计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联合用药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患儿联合用药合理性;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儿始发年龄(7.15±0.67)岁小于单一用药组的(12.58±1.66)岁,住院天数(50.61±12.31)d长于单一用药组的(29.45±6.11)d,住院次数(6.05±1.17)次多于单一用药组的(3.14±0.97)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联合用药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始发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均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P<0.05)。在73例联合用药患儿中,合理联用患儿有64例(87.67%),不合理联用患儿有9例(12.33%);二联用药患儿为63例(86.30%),三联及以上联合用药患儿为10例(13.70%)。联合用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9.32%(36/73)高于单一用药组的26.83%(22/82),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始发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均是儿童精神分裂症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虽然合理联用药物的占比较高,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精神分裂症 联合用药 影响因素 合理性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特征及三年随访
6
作者 张郦 张云飞 +5 位作者 刘占文 李婷 季海峰 刘丽 薛连学 陈兴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随访。结果基线时,在Cz点,患儿组比对照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0±13.02)ms vs.(86.02±11.10)ms,P<0.01],患儿组比对照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1±20.02)ms vs.(84.01±17.02)ms,P<0.01]、波幅增高[(47.01±21.00)μV vs.(39.00±12.01)μV,P<0.01],患儿组PPI比值低于对照组(43.02%±37.21%vs.66.00%±32.01%,P<0.01)。未发现患儿组PPI各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儿组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检测,Cz点惊跳反射波幅、PPI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存在异常,随访提示PPI变异可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属性标志,此初步结论有待于临床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随访 潜伏期 波幅
下载PDF
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儿童前脉冲抑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晓君 叶敏捷 +8 位作者 王玉城 王文霞 钱胜 叶丹弟 潘乐乐 胡欣 尹晓莉 李美花 林光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目的·采用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I)新技术评价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hood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感觉门控及其变异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 目的·采用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I)新技术评价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hood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感觉门控及其变异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8名正常儿童(normal children,NC)进行PI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Adjustment Rating Scale,SS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FIS)等4个量表对COS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比对上述量表形成的社会客观支持度与社会支持量标准值[(8±2)分],COS组数值为(10±3)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未发现PI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均P>0.05)。COS组比NC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NC组为(86±11)ms,COS组为(97±13)ms,P=0.001]。COS组比NC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NC组波幅为(39±12)μV,COS组波幅为(47±21)μV,P=0.007;NC组潜伏期为(84±17)ms,COS组(97±20)ms,P=0.003]。COS组PI抑制率低于NC组[NC组抑制率为(66±32)%,COS组抑制率为(43±37)%,P=0.000]。结论·COS患者同成人精神分裂症一样存在PI异常。PI变化可能是反映COS患者激越情绪变化的生物学标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松柏 王珏君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MomingSide康复状态(MRSS)评分、生活质量(GQOu-74)评分、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语言能力、视觉空间、即刻记忆、标准分、延迟记忆和注意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40.005、16.362、3.327、3.692、3.171, 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MRSS评分降低,GQOu-74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49、0.516, 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6、7.905, P<0.05)。结论: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应用音乐疗法能够明显提升患儿的认知功能,促进患儿康复状态提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对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辅助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儿童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志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5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利培酮应用于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103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一(32例)、组二(38例)及组三(33例)。组一应用帕利哌酮治疗,组二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组...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利培酮应用于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103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一(32例)、组二(38例)及组三(33例)。组一应用帕利哌酮治疗,组二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组三应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三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及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治疗后,组一、组二、组三的PNASS评分分别为(56.23±2.20)、(69.62±3.69)、(68.42±2.50)分,PSP评分分别为(57.22±2.32)、(40.73±2.73)、(58.42±2.63)分。治疗后,组一的PANSS评分低于组二、组三,组一、组三的PSP评分高于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的甘油三酯、HDL-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工作中应用帕利哌酮较于阿立哌唑、利培酮能够改善患者PNASS评分、PSP评分,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效果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调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华锋 郭素芹 +5 位作者 邵荣荣 郭芳 张红梅 郭敬华 李玉玲 张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8-213,共6页
目的调查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病后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为患者组,7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 目的调查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病后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为患者组,7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present and lifetime version,K-SADS-PL)将患者组患儿分为伴强迫症状组(70例)与不伴强迫症状组(79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回顾性调查所有入组儿童6~10岁的行为特征;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视觉空间记忆、迷宫测验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CBCL量表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既往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学校情况(P〈0.01)、分裂强迫(P〈0.01)以及体诉因子分(P〈0.01)均高于不伴强迫组。认知功能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所有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常识(P〈0.01)、木块(P〈0.01)、Stroop色—词关联测验(P〈0.01)以及视觉空间记忆评分(P〈0.01)低于不伴强迫组。病前行为特征与病后认知功能相关分析显示,伴强迫组社会能力总分与类同评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不伴强迫组行为问题总分与木块评分(r=-0.31,P〈0.01)、拼凑评分(r=-0.32,P〈0.01)呈负相关。结论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病后认知功能更差。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认知功能均与病前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强迫症状 行为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精神专科儿童青少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燕 杜亚松 +5 位作者 李方捷 李红 钱昀 江文庆 赵志民 毛叶萌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儿童青少年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方法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范围、联合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90例患者选择抗精神病药物(以奥氮平、利培酮...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儿童青少年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方法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范围、联合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90例患者选择抗精神病药物(以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和喹硫平为主)治疗。治疗前后BPRS评定及分量表比较,临床疗效根据BPRS减分率判定,患者出院时临床显效24例(26.7%),有效49例(54.4%),无效17例(18.9%)。住院期间,联合或换用精神科药物品种数≥3种的有64例(占71.1%)。出院时单用抗精神病药者34例(占37.78%),2种抗精神病药联用者38例(占42.22%),3种抗精神病药联用者7例(占7.78%)。治疗期间,奥氮平和喹硫平的最大剂量超出欧盟批准的抗精神病药最大剂量(成人),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的最大剂量超出NICE推荐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治疗的最大剂量范围。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锥体外系反应(14.15%)、垂体泌乳素升高和闭经(10.85%)、心电图异常(8.02%)、便秘(5.19%)、肝功能异常(4.25%)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是利培酮(在利培酮组中占76.09%)、奥氮平(在利培酮组中占50.85%);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大剂量治疗时,监测体重、代谢、内分泌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血药浓度、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来综合评估,确定或调整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尽量单一用药、缓慢加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师凤彩 张海三 +3 位作者 孟令娜 张红星 赵东菊 吕路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随访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66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 a,将2 a内患儿复发2次以上的60例为复发组,病情稳定2 a以上未复发患者60例为对照组,病情无明显缓解患者(27...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随访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66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 a,将2 a内患儿复发2次以上的60例为复发组,病情稳定2 a以上未复发患者60例为对照组,病情无明显缓解患者(27例)和脱落患者(19例)不计入统计分析。评定复发组和对照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年限、患者自知力、起病年龄、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结果2组患儿在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42),在不同受教育年限的家庭和有无自知力方面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2、3.142;P=0.176、0.076);起病年龄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0.955;P=0.192、0.341);2组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2.058、-2.932;P=0.038、0.042、0.004)。服药依从性与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46、-0.569,P=0.000、0.000);RSESE评分、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一致性很高(r=0.968,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药物治疗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少年 精神分裂症 复发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沙沙 陈一心 +2 位作者 詹明心 张宇琼 张久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7.3)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4.6)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星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父母养育方式 家庭动力学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永学 孙梅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25-226,236,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8周末采...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分别为67.5%、87.5%;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研究组静坐不能、扭转性痉挛、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可作为治疗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奋乃静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副反应量表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程道猛 刘靖雯 +2 位作者 黄鹏 徐世超 王春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4期1825-1826,共2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收益和风险,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各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8周为1个疗程,治疗...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收益和风险,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各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进行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P>0.05;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头痛、口干、血压降低、失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闭经溢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起效速度、安全性、依从性明显优于利培酮,尤其能明显降低现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闭经溢乳的副反应,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精神分裂症临床用药现状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倩 安序菊 +5 位作者 殷爱华 刘树苗 郭伟桐 张燕 王旸 刘金同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对两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方法调查165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当日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并随机抽取同等数量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同样调...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对两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方法调查165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当日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并随机抽取同等数量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同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使用频率前5位的单一抗精神病药均为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喹硫平和阿立哌唑,但儿童青少年组使用奥氮平的剂量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青少年组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高于成人组(P<0.05),且儿童青少年组使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的等效剂量高于成人组(P<0.05)。在疗效方面,成人组与儿童青少年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用药方案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类似,但儿童青少年患者更倾向于药物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青少年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高岩 李仁军 +6 位作者 刘金同 季加翠 薛继芳 甄茹 张燕 陈旭 殷爱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37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研究组)和23名健康儿童青少年(对照组),共治疗8周。采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测验(WAIS/WISC)、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为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37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研究组)和23名健康儿童青少年(对照组),共治疗8周。采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测验(WAIS/WISC)、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为评价工具分析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对病情及治疗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其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WAIS/WISC总分和MCCB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仅WAIS/WISC智测的图片排列量表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WAIS/WISC的知识、图片排列分测验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MCCB中的空间广度、言语流畅性、情绪管理能力分测验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一定损害,经治疗后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认知损害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与病后颅脑结构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素芹 朱俊敬 +5 位作者 邵荣荣 盖关臣 郭芳 李玉玲 张红梅 郭敬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颅脑结构与病前社会能力和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患者224例及222名正常对照.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颅脑结构与病前社会能力和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患者224例及222名正常对照.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顾性调查6~10岁时的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213例患儿病后的颅脑结构.根据CBCL社会能力总分及行为问题总分的中位数将213例患儿分为社会能力低分组(n=106)及高分组(n=107)、行为问题低分组(n=106例)及高分组(n =107).结果:经多重检验校正后,儿童精神分裂症组的CBCL社交退缩、攻击性、行为问题总分[(28.7±23.3) vs.(17.0±9.1),P〈0.05]均高于对照组,社会能力总分[(12.4±3.9) vs.(13.9±2.9),P 〈o.05]低于对照组.协方差分析显示,CBCL社会能力总分低分组患者右颞角宽度[(4.9±1.1) mmvs.(4.4±0.6) mm]及顶叶脑沟宽[(5.5±1.2)mmvs.(4.6±0.9) mm]大于高分组患者(均P 〈0.05),三脑室侧壁至左脑岛面距[(31.1±3.5) mmvs.(32.6±2.1) mm]及胼胝体厚[(8.1±0.9) mmvs.(8.6±0.9) mm]小于高分组患者(均P〈0.05);CBCL行为问题总分低分组患者顶叶脑沟宽[(4.8±1.0) mmvs.(5.3±1.2) mm]、左外侧裂脑沟根部宽[(17.4±3.5) mmvs.(18.3±4.1)mm]小于高分组患者(均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越低或行为问题越多,病后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可能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儿童行为量表 磁共振成像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世红 郑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99-500,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3例儿童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上以情绪和行为活动改变为主,同时有感...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3例儿童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上以情绪和行为活动改变为主,同时有感知障碍及思维障碍多维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发病与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令娜 严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智力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Q和FI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VIQ、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训练 儿童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