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with or without myocardial damage: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5
1
作者 Shukri Omar Yusuf Pe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3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BACKGROUND Mycoplasma pneumoniae(MP)is a prevalent pathogen that causes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IM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P-associated communityacquired pneu... BACKGROUND Mycoplasma pneumoniae(MP)is a prevalent pathogen that causes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IM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P-associate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in children who presented with mild or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to identify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dam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THODS This work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We identified children between 2 mo and 16 years of age with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consistent with CAP.We admitted patients to the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China,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RESULTS A total of 409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MPP.Among them were 214(52.3%)males and 195(47.7%)females.The duration of fever and cough was the longest in severe MPP cases.Similarly,plasma levels of 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t=-2.834,P<0.05),alanine transaminase(t=-2.511,P<0.05),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2.939,P<0.05),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t=-2.939,P<0.05)were all elevated in severe MPP cases compared with mild MPP cases,and these elev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versely,the neutrophil perc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evere MPP cases than in mild MPP cases.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dam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evere MPP cases than in mild MPP cases(χ^(2)=157.078,P<0.05).CONCLUSIO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the main cause of CAP.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damage was higher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evere MPP cases than in mild MPP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e Mild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yocardial damage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孝忠 昌雪琼 +1 位作者 于圆圆 宾博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肺炎急性期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治疗,肺炎症状缓解期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肺炎急性期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治疗,肺炎症状缓解期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气道高反应性、复发情况,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1.30%,对照组有效率为76.09%,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VC、PEF、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最小诱发累积量、促使气道阻力增加至基础值的135%所需要的组胺累积剂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4、IL-5与外周血EO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19.05%(8/42),对照组复发率为42.86%(15/3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儿气道高反应性,调节血清IL-4、IL-5水平以及外周血EOS水平,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小青龙汤 肺功能 气道高反应性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洋 陈学高 +2 位作者 韩士中 郑宇 朱影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MPP并发肝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110例MPP无肝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MPP并发肝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110例MPP无肝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PP患儿并发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得到最佳截点值,获得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住院时间、热程、热峰≥39.0℃、激素应用时间、LYM、RDW、Hb、CRP、ALP、TP、ALB、LDH、CKMB、α-HBDH、发生肺实变、病变累及肺叶≥2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长、热峰≥39.0℃、LYM高、RDW高、LDH高、病变累及肺叶≥2个均是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临界值为LYM≥46.25%、热程≥5.50 d、RDW≥12.95%、LDH≥298.00 U/L、累及肺叶≥2个及热峰≥39.0℃可作为MPP并发肝损害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2、0.700、0.713、0.809、0.634、0.703,其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MPP患儿出现热程≥5.50 d、RDW≥12.95%、LDH≥298.00 U/L时,其并发肝损害的可能性较大,儿科医生应关注上述指标和因素,提高对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警惕性,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肝损害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BNP、LDH及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
4
作者 李珊珊 赵宝银 +2 位作者 万红 吴狄 于修楠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58-1061,106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血清B型钠尿肽(BNP)、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非心肌损害组(n=77)和...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血清B型钠尿肽(BNP)、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非心肌损害组(n=77)和心肌损害组(n=36)。根据不同心肌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3)和重度组(n=8)。比较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一般资料及血清BNP、LDH、Hcy水平、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Pear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LDH、Hcy水平与心肌损害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患儿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肌损害组与非心肌损害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WBC、RBC、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发热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MP抗体滴度、PLT、血清CRP、Scr、CK、CK-MB、cTnT、α-HBDH、BNP、LDH、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轻度组血清BNP、LDH、Hcy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组,中度组血清BNP、LDH、Hcy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与CK、CK-MB、cTnT、α-HBD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血清BNP、LDH、Hcy是影响MP患儿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与心肌损害呈显著相关性,且是心肌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B型钠尿肽 乳酸脱氢酶 同型半胱氨酸 心肌损害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钱元原 季卫刚 +1 位作者 陈艳艳 张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非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97)。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发热病程、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35例消化道系统损害,发生率26.52%(3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重、病程、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ESR、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发热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且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与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消化道系统损害 影响因素 炎症水平 大环内酯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和维生素C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
6
作者 张显敏 陈晓红 +1 位作者 吴秦超 金波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MP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4例)与B组(43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MP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4例)与B组(43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C治疗,A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和维生素C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B组(76.74%)(P<0.05);A组的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2组治疗后的HBDH、CK-MB、LDH、PCT、CRP及IL-6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治疗儿童MP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抑制炎症,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果糖二磷酸钠 维生素C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干预性护理与实施效果
7
作者 陈惠娘 郭荣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干预性护理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医院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研究组落实综合护理。关于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舒...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干预性护理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医院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研究组落实综合护理。关于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作比较,关于两组家长的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各项指标、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研究组家长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案落实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不仅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促使其症状尽快消失,提高患儿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还可减轻患儿家长在心理方面的负性情绪,使其对于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洁 张龙 鲜渊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肌损害情况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n=43)和非心肌损害组(n=55);血清FABP3、SDC-4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酶谱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ABP3、SDC-4水平以及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症组和轻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FABP3、SDC-4、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troponin I,hs-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害组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FABP3、SDC-4水平均与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升高是影响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3、SDC-4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与心肌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配体蛋白聚糖-4 心肌损害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儿童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莉 王丽亚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96-198,201,共4页
目的:调查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漯河医专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基础资料和临床信息,... 目的:调查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漯河医专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基础资料和临床信息,将是否发生感染为标准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导致支原体肺炎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80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2周、贫血、多人病室、流行病接触史及发热天数≥3等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抗生素大量应用、侵入性操作、C反应蛋白>1.6 mg/L或>2.2 mg/L、补体C3<0.8 g/L等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生素大量应用、侵入性操作、C反应蛋白>1.6 mg/L或>2.2 mg/L、补体C3<0.8 g/L等均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调查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可在减少儿童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同时,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干预措施
下载PDF
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建房 王继辉 杜晓娟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菊饮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止嗽散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荨麻疹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作者 徐建荣 王刚 +3 位作者 王雪梅 孙卉 李倩云 张凡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荨麻疹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对0~12岁荨麻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被动凝集法),并收集同期儿科0~12岁支气管肺炎... 目的 分析儿童荨麻疹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对0~12岁荨麻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被动凝集法),并收集同期儿科0~12岁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被动凝集法)资料。将荨麻疹患儿按照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735例荨麻疹患儿和2 175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735例荨麻疹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58例感染率高于2 17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591例(35.10%比27.17%,χ^(2)=16.717,P<0.001)。不同性别荨麻疹患儿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1,P<0.001),不同年龄段荨麻疹患儿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34,P<0.001)。365例女性荨麻疹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152例感染率高于370例男性荨麻疹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41.64比28.65%,OR=1.872,95%CI:1.357-2.583);与<1岁组70例患儿中感染2例比较,1~<4岁组377例患儿中感染127例(2.86%比33.69%,OR=17.627,95%CI:4.241-73.263)、4~<7岁组174例患儿中感染61例(2.86%比35.06%,OR=19.565,95%CI:4.619-82.872)、7~12岁组114例患儿中感染68例(2.86%比59.65%,OR=52.820,95%CI:12.280~227.200)的感染率更高。结论 荨麻疹患儿总体容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女性较男性易感,<1岁时较少感染,2~12岁患儿易感,7~12岁感染率最高,临床诊疗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荨麻疹 肺炎支原体 感染 流行病学 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林月季 方淑敏 庄娜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MP)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MP反复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患儿发生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MP)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MP反复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患儿发生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MP患儿中,出现反复感染24例,发生率为26.67%;未出现反复感染(未复发)66例。未复发与反复感染患儿性别、幽门螺杆菌(Hp)抗体、季节、不良情绪、居住地、合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降钙素原(PCT)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复发与反复感染患儿年龄、是否用免疫增强剂、热程及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长及LDH、CRP、ESR水平高为MP患儿反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3岁、使用免疫增强剂是MP患儿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热程长及儿LDH、CRP、ESR水平升高均是MP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应用免疫增强剂,以减少MP感染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感染反复 护理对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卢太苓 彭效芹 孙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 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为研究组,... 目的 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为研究组,研究组根据是否伴喘息将其分为喘息组(32例)和非喘息组(66例),另选取同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非支原体感染,并无喘息的大叶性肺炎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差异,并分析这4项指标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为喘息组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喘息组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呈正相关(P<0.05)。以是否存在喘息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鉴别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曲线下面积为0.658、0.960、0.948、0.937。结论 外周血EOS、IL-17A、TNF-α、VEGF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呈正相关,可用于临床鉴别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喘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王星 陈瑶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9期1-3,7,共4页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汉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汉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辅助性T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以及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3.47%(χ^(2)=7.470,P=0.006);治疗2周后,2组FEV 1、FVC、PEF均较治疗前升高,Treg细胞水平上升,Th17细胞水平与IFN-γ、IL-2、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肺功能 辅助性T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长沙县地区门诊儿童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共感染特征
15
作者 彭杜平 洪迎瑞 +6 位作者 喻娟娟 范英杰 李兴军 王群 周凡琦 杨牡丹 李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分析长沙县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点,探讨该地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共感染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妇幼保健院门急诊于2022年1—6月收治的17456例上呼吸道... 目的分析长沙县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点,探讨该地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共感染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妇幼保健院门急诊于2022年1—6月收治的1745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种常见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肺炎支原体(MP),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儿病原体检出情况,以及单一感染率与混合感染率等感染分布特征。结果17456例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为52.93%,主要感染病原体依次为Flu.B(24.00%)、HRV(11.41%)、Flu.A(8.41%)、RSV(6.54%)、ADV(5.20%)和MP(1.45%),混合感染率为4.02%。男童中MP与Flu.B或ADV混合感染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Flu.B及MP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AD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混合感染,MP混合感染约占MP总感染的24.11%,MP混合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异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的比例相对MP单一感染患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儿童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为Flu.B、HRV、Flu.A,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及其混合感染率呈现年龄差异性,MP感染患儿易发生混合感染,及时、准确鉴别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病原体 共感染 儿童 肺炎支原体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马融 殷国进 潘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根据患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EOS、NLR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结果: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发现,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其余38例未感染,作为未感染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LR、EOS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均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单一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AUC为0.716、0.703、0.809,联合诊断AUC高于单一诊断。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异常,血EOS、NLR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且两者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效果
17
作者 慕爱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胸闷、咳嗽、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大叶性肺炎 儿童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MRD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18
作者 李文静 董广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快速培养(MRD)检验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85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行快速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MRD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以病理检验... 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快速培养(MRD)检验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85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行快速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MRD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患儿家属对两种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病理结果:85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阳性75例,阴性10例;ELISA检验结果:阳性66例,阴性19例;MRD检验结果:阳性70例,阴性15例。MRD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特异度80.00%、灵敏度90.67%、准确率89.41%、阳性预测值97.14%、阴性预测值53.33%均高于ELISA的20.00%、77.33%、70.59%、87.88%、10.53%(P<0.05)。患儿家属对MRD的总满意率为95.29%,显著高于ELISA的85.88%(P<0.05)。结论MRD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因素
19
作者 陈春艳 林剑 谢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8月本院24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并发消化系统损伤,记为并发组;剩余190例患儿记为未并发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并发组...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8月本院24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并发消化系统损伤,记为并发组;剩余190例患儿记为未并发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按照1:1匹配,匹配后每组各52例。比较匹配前、匹配后2组的一般资料;基于匹配后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匹配前,并发组年龄>3岁及肺实变影占比高于未并发组(P<0.0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起始时间长于未并发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未并发组(P<0.05);匹配后,并发组年龄>3岁、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 M(MP-Ig M)滴度>1:160及肺实变影占比高于未并发组(P<0.0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起始时间长于未并发组(P<0.05),血清CRP、PCT及ESR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1.889,95%CI:1.239~2.879)、MP-Ig M滴度>1:160(OR值:1.587,95%CI:1.120~2.250)、肺实变影(OR值:2.012,95%CI:1.523~2.65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起始时间(OR值:1.998,95%CI:1.474~2.707)、CRP(OR值:1.895,95%CI:1.352~2.654)、PCT(OR值:1.766,95%CI:1.296~2.408)及ESR(OR值:1.800,95%CI:1.376~2.355)均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倾向性评分均衡混杂因素后,年龄、MP-IgM滴度、肺实变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起始时间、CRP、PCT及ESR均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消化系统损伤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睡眠效果研究
20
作者 李雅如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睡眠时长、闭眼至入睡时间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治疗前,比较2组睡眠时长、闭眼至入睡时间、AI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较常规治疗措施更能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慢性咳嗽 布地奈德 儿童 睡眠质量 雾化 疗效 失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