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诊年龄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艳珍 刘峥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探讨确诊时年龄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本院就诊的cITP患儿117例,根据患儿确诊ITP时年龄将其分为2组:<10岁组和≥10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确诊时年龄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本院就诊的cITP患儿117例,根据患儿确诊ITP时年龄将其分为2组:<10岁组和≥10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确诊时年龄对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对结局的预测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确诊年龄<10岁组,确诊时年龄≥10岁组患儿应用二线药物治疗比例(41.46%对18.42%)明显更大,≥3级出血的比例(36.59%对13.16%)明显更大,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确诊5年后无治疗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是应用二线治疗、出现≥3级出血情况的不利/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但年龄不是确诊5年后无治疗出现CR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应用二线治疗与否及出现≥3级出血情况有一定的预测评估效能,AUC分别为0.741(95%CI:0.549-0.938)、0.786(95%CI:0.605-0.940),但对确诊5年后无治疗出现CR情况无预测评估价值。结论:确诊时年龄较大不利于cITP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病程 年龄
下载PDF
升阶梯方案提高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单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玉 马静瑶 +5 位作者 张佳璐 谢幸娟 刘会青 谷昊 傅玲玲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升阶梯方案提高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应用升阶梯方案治疗的儿童CITP临床数据。升阶梯方案包括阶梯Ⅰ:4~6轮大剂量地塞米松;阶梯Ⅱ:小... 目的探讨升阶梯方案提高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应用升阶梯方案治疗的儿童CITP临床数据。升阶梯方案包括阶梯Ⅰ:4~6轮大剂量地塞米松;阶梯Ⅱ:小剂量利妥昔单抗;阶梯Ⅲ:艾曲波帕。根据最终是否依从升阶梯方案治疗分为依从组和未依从组,开始治疗1年为终点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纳入63例CITP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0(12~42)个月,其中依从组33例,未依从组30例。治疗1年后,依从组总反应率(TRR)94%,未依从组为33%。阶梯Ⅰ使30%(TRR 13/43)患儿获得疗效;而序贯在免疫抑制治疗后的艾曲波帕单药治疗(阶梯Ⅲ)可以提高促血小板受体激动剂(TPO-RAs)疗效(TRR 82%,9/11例),高于不依从组中直接应用艾曲波帕病例TRR(75%,3/4例)。两组病例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升阶梯方案提高儿童CITP疗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反复冲击治疗可以使部分患儿获益;在未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无效病例从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序贯到TPO-RAs的升阶梯治疗方式也提高了TPO-RAs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育涛 王鸿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8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23例ITP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为慢性ITP(CITP)组(20例)与非慢性ITP(NCITP)组(103例)。C...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23例ITP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为慢性ITP(CITP)组(20例)与非慢性ITP(NCITP)组(103例)。CITP组男14例,女6例,<3岁7例,≥3岁13例;NCITP组男61例,女42例,<3岁74例,≥3岁2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出血评分、初始治疗情况、治疗后血小板峰值及治疗前和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ITP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U检验。结果两组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5,P<0.05)。治疗后血小板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P<0.05)。治疗后,CITP组的辅助性T细胞(Th)百分比明显低于NCITP组[(30.52±5.66)%比(35.82±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初诊时CITP组ALC低于NCITP组[(2.17±1.03)×109/L比(4.68±2.4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P<0.05)。采取对症+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ITP患儿中CITP占比8%(8/100),低于单纯采取对症治疗[52.9%(9/17)]和采取对症+IVIG+糖皮质激素治疗[5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ITP组的Th百分比明显低于NCITP组[(30.52±5.66)%比(35.82±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结论年龄≥3岁、初诊时血小板计数偏高及低ALC、治疗后血小板峰值偏低和Th百分比偏低可能是ITP慢性化的危险因素,IVIG治疗对ITP的预后有良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 儿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媛媛 朱晓华 刘钊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40-43,88,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PC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例)与对照组(n=51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PC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例)与对照组(n=51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包括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时间及日均大便次数等)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锌水平、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血管活性肠肽(VIP)、D-乳酸(D-LA)、胰高血糖素(GUU)等]、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PFIR)、复合物花环率(RICR)、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花环率(RC3bRR)]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比80.39%,P=0.037)。治疗后,研究组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日均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MTL、DAO、VIP、D-LA、GUU、PFI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01),血锌、RFER、RICR、RC3bR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PCD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升高机体血锌水平,修复胃肠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延性慢性腹泻 小儿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蒙脱石散 血锌 胃肠功能 红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沫 刘红兵 +2 位作者 周传新 许吕宏 方建培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42-149,共8页
目的研究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8例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就诊的持续或慢性ITP患儿参与此研究,他们被... 目的研究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8例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就诊的持续或慢性ITP患儿参与此研究,他们被随机按2.5: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儿予以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8例患儿单用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一步分为调节T细胞下降B细胞上升(Treg↓B↑)亚组和调节T细胞正常B细胞上升(Treg-B↑)亚组。组间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Krus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后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20例患儿用药前PLT的平均值为(17.90±6.43)×10~9/L,治疗后PLT的峰值平均为(117.45±50.14)×10~9/L,中位起效时间为26.7(9~72)天,中位疗效维持时间为10.5(6~34)个月。治疗24周后,Treg↓B↑亚组的有效率高于Treg-B↑亚组(P<0.05);Treg↓B↑亚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reg%、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不良反应为1例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既能获得较短的起效时间,又能较长时间维持疗效,特别对于Treg↓B↑类型,其机制可能为促使淋巴细胞亚群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60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任瑞娟 石太新 +4 位作者 赵东菊 李培岭 肖爱菊 王彦华 田运娇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按目前国内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建议分析ITP患儿各型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的36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各型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结果 (1)360例ITP患... 目的按目前国内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建议分析ITP患儿各型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的36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各型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结果 (1)360例ITP患儿中新诊断ITP、持续性ITP及慢性ITP分别占60.8%、26.9%、12.3%,男女比例为1.6∶1,各型男女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慢性型以学龄儿为主(56.8%),各型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季节春夏为主,各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型有诱因者分别为64.5%、53.6%、34.1%,慢性ITP诱因不明显(P<0.05);各型初诊病程分别为(11.49±7.50)d、(41.55±10.55)d、(402.83±28.26)d,慢性ITP病程较其他两型长(P<0.05);各型出血以轻度为主,重度出血有差异(P<0.05)。结论 (1)儿童ITP新诊断型多见,慢性型少见;发病年龄婴幼儿为主,慢性ITP以年长儿为主;多数患儿起病前有诱因,尤其新诊断ITP及持续性ITP。(2)各型ITP患儿临床以轻度出血为主,重度出血少见,但慢性ITP重度出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新诊断 持续性 慢性
下载PDF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晴 高长俊 +2 位作者 李旭 任蓉 韩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49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进行体检的33例健康儿童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 目的研究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49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进行体检的33例健康儿童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血小板(PLT)、自然杀伤细胞(NK)、调节性T细胞(Treg)、CD3^(+)、CD4^(+)水平、CD4^(+)/CD8^(+)及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7A(IL-17A)水平及外周血B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机体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可能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相关因子
下载PDF
从张仲景大方组方思路辨治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8
作者 李靖 余惠平 +3 位作者 张晓倩 杨剑锋 徐悠 胡淼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2897-2900,共4页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瘀为发病之标,并作为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互为因果,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基于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瘀为发病之标,并作为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互为因果,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基于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法,辨证运用仲景“大方”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思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虚标实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大方 辨治思路
下载PDF
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戴蕾莲 宪莹 +4 位作者 苏庸春 肖剑文 温贤浩 管贤敏 于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ersistent ITP,pITP)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TP,cITP)患儿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2009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和治疗的pITP和cITP患儿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 目的探讨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ersistent ITP,pITP)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TP,cITP)患儿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2009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和治疗的pITP和cITP患儿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3例患儿中96.1%年龄分布在学龄前期及以后;男女性别比例为1.24∶1。(2)73.8%有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89.5%;患儿病原血清学IgM阳性率为45.0%,混合感染率为36.1%。(3)有黏膜出血者占61.2%,失血性贫血者占25.2%,以轻度贫血为主。就诊时血小板计数<25×109/L者占71.9%。黏膜出血组与非黏膜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血小板减少与贫血程度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4)遵医嘱维持用药治疗者占59.2%,该组患儿黏膜出血的发生率(55.7%)低于维持间断治疗组(69.0%);而维持用药组患儿失血性贫血发生率(8.2%)显著低于间断治疗组(50.0%),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3.034,P<0.001)。(5)单用激素组(79.7%)、激素+IVIG(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组(78.6%)治疗有效率高于激素+VCR(长春新碱)组(40.0%);激素+IVIG与激素+VCR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4.441,P=0.035);单用激素组与激素+VCR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9.772,P=0.002)。结论 (1)pITP和cITP患儿主要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性别差异不明显。(2)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pITP和cITP发生的主要诱因,病毒感染在ITP病情反复中起着一定的作用。(3)pITP和cITP患儿出血程度较轻,血小板减少以重型、极重型居多;而出血表现、贫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间无相关性。(4)维持用药可减轻pITP和cITP患儿出血症状,降低失血性贫血发生率。(5)单用激素组、激素+IVIG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激素+VC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持续性 慢性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蓉蔚 付荣凤 +6 位作者 陈云飞 刘葳 薛峰 李慧媛 张磊 杨仁池 刘晓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4-580,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17)岁。新诊断ITP 110例(36.5%),持续性ITP 92例(30.6%),慢性ITP 99例(32.9%)。中位随访时间41.92(1.07-74.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2019年10月),202例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中,79例(59例新诊断ITP,20例持续性ITP)在初诊后1年内获得缓解,缓解率39.3%;122例(50例新诊断ITP,72例持续性ITP)进展为慢性ITP,慢性化率60.7%;1例行脾切除。99例慢性ITP患儿中,5例行脾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OR=3.754,95%CI:1.882-7.488,P=0.000)增加疾病慢性化风险,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OR=0.446,95%CI:0.224-0.888,P=0.021)降低慢性化风险,抗体类型的亚组分析无差异(P=0.305)。新诊断和持续性ITP仅接受一线治疗的患儿,单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P=0.028,0.028),而单独应用IVIG与IVIG联合激素比较疗效无差异(P=0.086)。结论:儿童ITP隐匿起病慢性化风险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降低慢性化风险。儿童新诊断和持续性ITP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化 治疗 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海霞 董沙沙 +1 位作者 李春红 牛俊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80例初治慢性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80例初治慢性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患儿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表达,分析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上述细胞细胞与地塞米松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CD3^(+)、CD4^(+)以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35±9.21)%比(70.14±5.25)%,(30.58±7.58)%比(37.98±3.05)%,(1.29±0.88)比(1.53±0.18),(30.58±9.14)%比(24.69±1.25)%,t值分别7.14,8.91,2.66,6.37,P值均<0.05);地塞米松治疗后有效组、无效组及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35±9.11)%比(65.25±9.47)%比(70.14±5.25)%,(29.58±7.66)%比(38.05±4.05)%比(37.98±3.05)%,(35.58±9.58)%比(20.18±6.74)%比(24.69±1.25)%,(1.09±0.65)比(2.14±0.78)比(1.53±0.18),F值分别为369.89,53.38,81.61,42.49,P值均<0.05];研究组治疗前DC2水平高于治疗后有效组和对照组[(0.30±0.15)%比(0.14±0.09)%比(0.13±0.07)%,F=62.96,P<0.05],但三组D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0.25±0.11)%比(0.27±0.13)%比(0.27±0.09)%,F=0.92,P>0.05]。结论T细胞亚群和DC细胞亚群检测可评估ITP患儿血小板破坏的程度,为ITP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DNA甲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蕊 肖爱菊 +4 位作者 曹丽佳 石太新 赵东菊 李培岭 任瑞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JLOb周血淋巴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治疗或随... 目的 通过检测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JLOb周血淋巴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治疗或随访的25例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和门诊体检健康的2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无菌采集其空腹外周血2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DNMTl、DNMT3A、DNMT3BmRNA表达水平。结果1.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血小板(PLT)为(36.2-I-19.6)×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8.8±46.8)×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P=0.000)。2.持续性及慢性111P患JLDNMT1mRNA表达为0.17±0.0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27±0.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持续性及慢性111P患儿DNMT3AmRNA表达为0.20±0.1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32±0.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9,P=0.000);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DNMT3BmRNA表达为0.16±0.1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31±0.11),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00)。3.DNMT1与DNMT3B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33,P=0.031);DNMT3A与DNMT3B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21,P=0.000)。结论1.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ITP存在DNMT1、DNMT3A、DNMT3BmRNA表达降低,提示DNA低甲基化可能参与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TP的发病机制。2.在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TP的DNA甲基化过程中DNMTs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持续性 慢性 DNA甲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抗体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珊珊 蒋慧 夏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7-520,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确诊为pITP/cITP的34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中位年龄5岁(9个月-12岁).其中... 目的 探讨免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确诊为pITP/cITP的34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中位年龄5岁(9个月-12岁).其中pITP 14例,cITP 20例,选取同期上海市儿童医院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和新诊断ITP患儿24例(新诊断ITP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和流式微球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cITP组中血小板表面的PAIgA、PAIgM、PAIgD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GPⅡb特异性自身抗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ITP组血小板表面GPIb、GPⅢa、GPⅡb、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特异性自身抗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ITP组GPⅨ、GPⅢa、GMP140及pITP组GPⅡb特异性自身抗体低于新诊断ITP组(P<0.05),且pITP组GPIⅨ、GP Ⅰb、GPⅡb、GMP140特异性自身抗体高于 cITP组;cITP组中PAIgM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 <0.05);GPⅢ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其他血小板自身抗体.结论 血小板自身抗体在儿童pITP/cITP病情迁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特异性自身抗体水平虽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正常水平,可能为其重要机制;GP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对pITP/cITP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抗体 表达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邵静波 丁敬远 +2 位作者 李珊珊 张娜 蒋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99例CITP气不摄血证患儿临床特点,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组(22例)、糖皮质激素+中... 目的评价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99例CITP气不摄血证患儿临床特点,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组(22例)、糖皮质激素+中药组(39例)、中药组(38例),分析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激素+中药组整体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素组停药后复发率57.1%,高于激素+中药组(18.2%,P=0.008)。激素组不良反应(柯兴氏貌、身长受抑及严重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治疗儿童CITP可获得较高的总体治疗有效率,降低停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 气不摄血证 补气固摄法
原文传递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雯欣(综述) 张蕊(审校) +1 位作者 吴润晖(审校) 王天有(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17-221,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病程持续超过12个月,发展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CITP病因复杂。传统的一线治疗对CITP患者疗效有限,研究中的二线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病程持续超过12个月,发展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CITP病因复杂。传统的一线治疗对CITP患者疗效有限,研究中的二线治疗(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和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阿托伐他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C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就近年来CITP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制定CITP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