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清 王爱玉 黄燕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138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138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仁散贴敷涌泉穴。比较两组体温下降幅度及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可辅助患儿退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四仁散 贴敷 涌泉穴
下载PDF
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琼 杨巧菊 +1 位作者 张蕾 胡旭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外感发热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腋温大于37.5℃观察组予中药足浴,对照组予以冰力降温贴治疗。结果治疗后1 h观察组体温...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外感发热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腋温大于37.5℃观察组予中药足浴,对照组予以冰力降温贴治疗。结果治疗后1 h观察组体温略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体征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足浴佐治小儿外感发热降温效果持续平稳,对部分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小儿外感发热 症状 体征 体温
下载PDF
壮医药线背穴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春 王媛媛 +2 位作者 李志锋 王力宁 黄瑾明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体温38.5℃以下者,对照组给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体温≥38.5℃者2组均口服布洛芬混悬...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体温38.5℃以下者,对照组给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体温≥38.5℃者2组均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液,或者二种药物交替使用,观察组加用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结果:4小时内退热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37.5~38.4℃与38.5~40.0℃的患儿在治疗0.5小时后体温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1、2、3、4小时后,体温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显效,且对38.5~40.0℃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壮医药线点灸 小儿
下载PDF
影响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单海军 田春贤 +5 位作者 任玉梅 侯江红 董志巧 李玮 朱珊 陈建设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药浴方药(柴胡20 g,青蒿20 g,薄荷20 g,连翘20 g,荆芥20 g,炒牛蒡子10 g,川芎10 g)粉碎煎煮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退热治疗。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药浴方药(柴胡20 g,青蒿20 g,薄荷20 g,连翘20 g,荆芥20 g,炒牛蒡子10 g,川芎10 g)粉碎煎煮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退热治疗。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质量浓度为20 g.L-1的药液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药液温度(38±1)℃、(40±1)℃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 min、25 min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最优的药液浓度为20 g/L,适宜的质量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2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浴 炎琥宁注射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外感发热 影响因素 退热疗效 析因设计
下载PDF
中药擦浴用于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降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任小琴 项亚琴 马锦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466-246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32~34℃温水擦浴。记录患儿擦浴前及擦浴后30、60、90 min体温,并对两组间各时间点体温进行比较。结果:在擦浴后3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和对照组退热效果相当(P>0.05);在擦浴后60、90min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小儿解表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风热型高热婴幼患儿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温水擦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擦浴 小儿 风热型外感高热 物理降温
下载PDF
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技术操作规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单海军 侯江红 +7 位作者 董志巧 李玮 朱珊 任玉梅 王中玉 田春贤 秦凤华 周莉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结果:2 g/100 mL和1 g/100 mL的药液浓度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2 g/100mL组的退热疗效最好,药液...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结果:2 g/100 mL和1 g/100 mL的药液浓度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2 g/100mL组的退热疗效最好,药液温度(38±1)℃、(40±1)℃二水平的退热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25 min二水平的退热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最优的药液浓度为2 g/100 mL,适宜的药液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2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浴 小儿外感发热 影响因素 技术操作规范 退热疗效
下载PDF
滕宣光清热透邪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明璐 樊惠兰 李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36-138,共3页
透邪法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已故名老中医滕宣光采用清热透邪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根据小儿外感极易入里化热的传变之势,抓住患儿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重、舌红绛这两点热入营分表现,直接选择入营分药透... 透邪法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已故名老中医滕宣光采用清热透邪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根据小儿外感极易入里化热的传变之势,抓住患儿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重、舌红绛这两点热入营分表现,直接选择入营分药透邪外出,截断病情进展,突破传统的先表后里、先卫后营治疗热病思路,其特色方剂青柴汤法明药简,临床辨证用于各型小儿外感发热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滕宣光 小儿外感发热 清热透邪 青柴汤
下载PDF
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顾秀琰 杨小源 张琳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5-1476,共2页
目的:评价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44例患者分为A、B、C3组,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鱼腥草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组成本分别为28.68元、45.00元、59.4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 目的:评价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44例患者分为A、B、C3组,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鱼腥草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组成本分别为28.68元、45.00元、59.4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6.67%、85.7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5.85、51.92、69.30;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4.68、538.00。结论:清开灵注射液(A组)是小儿外感发热的较佳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注射剂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丽清 葛金玲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B/E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使肠道定植抗力增强,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维持局部免疫的功能,可以使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外感发热 双歧杆菌 肠杆菌 肠道微生态 小儿
下载PDF
岭南外感热病初起贵在“透邪”的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苏娜 李华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岭南运用温病学理论治疗外感热病,每获良效。在岭南外感热病初起,"透邪"是整个治法的灵魂。如风温初起,辛凉透表,不避辛温;风温挟湿,清透表邪,疏表除湿;暑湿初起,透邪达表,涤暑化湿;燥热袭表,辛凉甘润,清透肺卫。与叶天士&q... 在岭南运用温病学理论治疗外感热病,每获良效。在岭南外感热病初起,"透邪"是整个治法的灵魂。如风温初起,辛凉透表,不避辛温;风温挟湿,清透表邪,疏表除湿;暑湿初起,透邪达表,涤暑化湿;燥热袭表,辛凉甘润,清透肺卫。与叶天士"温邪入气,邪未伤津,犹可透表"的原则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外感热病 透邪
下载PDF
疏风退热散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雨竹 高强 余红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者6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4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3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2组均观察治疗3天;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0... 目的:观察应用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者6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4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3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疏风退热散中药熏洗,2组均观察治疗3天;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h、2 h、4 h、6 h、8 h的腋温变化、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82.0%,对照组分别41.2%、7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h、8 h,治疗组患者腋温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腋温变化情况大体相当(P>0.05)。体温开始下降时间治疗组为(4.12±0.79)h,对照组为(5.57±0.8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疏风退热散的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对症治疗辅以疏风退热散熏洗治疗成人外感发热,可以加速体温下降,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成人 疏风退热散 中药熏洗
下载PDF
中药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燕妹 李焕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探讨中药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的降温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退热洗剂擦浴治疗组和酒精擦浴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对照...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的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探讨中药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的降温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退热洗剂擦浴治疗组和酒精擦浴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对照组给予35%的酒精擦浴。在擦浴后分别测量30min、60min、90min后的体温,并与擦浴前所测的体温进行对比。结果在擦浴后30分钟时中药擦浴组的疗效低于酒精擦浴对照组(P<0.05);在擦浴后60分钟时,两组的退热效果相当(P>0.05);在擦浴后90分钟时中药擦浴组的疗效优于酒精擦浴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退热洗剂擦浴对外感高热症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擦浴 外感高热 物理降温 护理
下载PDF
小儿外感发热4种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文萍 王晓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评价4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160例患者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成本分别为25.80、28.29、35.10、1... 目的:评价4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160例患者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成本分别为25.80、28.29、35.10、112.50;总有效率分别为77.86%、95.68%、93.18%、94.0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14、29.57、37.67、119.68;B、C、D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97、60.70、537.17。结论:注射用穿琥宁(B组)是小儿外感发热的较佳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注射剂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施今墨对药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牧 王静 +1 位作者 马祖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施今墨为近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用药风格独特,用药常常双药并书。施师认为,古方中有很多起关键作用的药物,常成对出现,或寒热并用,或升降同用,或气血双补,或散收同用,相互配合,疗效显著。
关键词 施今墨对药 外感发热 外感咳嗽 肾结石 白茅根配芦根 山药配牛蒡子 金钱草配海金沙
下载PDF
浅论非典、禽流感防治与温病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琳 马健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2-23,共2页
非典型肺炎及人禽流感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中国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创立的达原饮,在抗击SARS中起到了积极的防治作用。提倡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加大中医外感热病学防治传染病的研究力度... 非典型肺炎及人禽流感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中国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创立的达原饮,在抗击SARS中起到了积极的防治作用。提倡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加大中医外感热病学防治传染病的研究力度是极为重要的,中医科研人员应尽快从防治"非典"的经验中找出对防治禽流感有效的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非典型肺炎 达原饮 中医外感热病 治未病 温病学科
下载PDF
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素花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8期541-543,593,共4页
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的关系。认为运用复杂性辨证思维,结合当今环境、体质的时代特征,动态把握外感病之传变规律而提出的"营热体质外感"及"清营解表法"理论,是对温病传... 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的关系。认为运用复杂性辨证思维,结合当今环境、体质的时代特征,动态把握外感病之传变规律而提出的"营热体质外感"及"清营解表法"理论,是对温病传统理论、治法和药物运用原则的突破和创新,丰富了当今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营解表法 营热体质 外感热病 清营解表合剂 动态思维
下载PDF
浅谈外感发热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艺伟 徐占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13,共2页
发热是现代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或体征,见于很多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及时、有效退热,迅速控制体温可防止坏病与变证的发生率。目前西医对外感发热多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并无特效治疗,而中医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就外感发热... 发热是现代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或体征,见于很多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及时、有效退热,迅速控制体温可防止坏病与变证的发生率。目前西医对外感发热多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并无特效治疗,而中医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就外感发热的中医证治进行了简单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证型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观察及对CRP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6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设计,治疗中各组组内酌情抗生素干预,将观察组(退热1号)34例、对照组(巴米尔)32例、安慰剂组32例进行... 目的:评价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设计,治疗中各组组内酌情抗生素干预,将观察组(退热1号)34例、对照组(巴米尔)32例、安慰剂组32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总有效率为88.24%,集中体现在有效和显效上,并能显著降低CRP,使其控制在(8.21±4.21)mg/L水平,证明其具有控制感染作用,体现了其对因治疗的机制,而不同致病原相同风热证的辨证用药策略,又体现了异病同治组方特色,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巴米尔)虽具有退热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疗效积分,但因总体上与安慰剂组相比,临床疗效及CRP影响相当(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空白对照组)即为抗生素酌情使用的前后对照组,因三者在酌情使用抗生素方面均衡性相同,其治疗前后(主要疗效症状学积分值、CRP值)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也说明酌情应用抗生素对各组疗效和CRP的影响无显著性干扰。其少量的有效数据,估计与抗生素个别疗效或疾病自愈有关,对总体治疗前后影响不大。结论: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炎症指标(CRP)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达到较好抗感染目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热1号 外感发热 临床疗效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娄冉 黄克勤 +1 位作者 王亭 张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每组50例。布洛芬组予布洛芬混悬液,推拿组予特定穴推拿,推拿加布洛芬组同时予以前述两组的治疗措施。各组疗程均为4... 目的观察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每组50例。布洛芬组予布洛芬混悬液,推拿组予特定穴推拿,推拿加布洛芬组同时予以前述两组的治疗措施。各组疗程均为4 h,观察治疗前5 min及治疗后5 min、4 h的体温情况,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共脱落7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43例,布洛芬组46例、推拿组52例、推拿加布洛芬组45例。2各组治疗前5 min与治疗后5 min比较,体温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降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5 min比较,布洛芬组与推拿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明显高于布洛芬组与推拿组(P<0.05)。治疗前5 min与治疗后4 h组内比较,布洛芬组体温出现明显反弹(P>0.05),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未见反弹,可见明显的进一步下降趋势(P<0.05);组间治疗后4 h比较,推拿组、推拿加布洛芬组体温明显低于布洛芬组(P<0.05),而与推拿加布洛芬组比较,推拿组体温下降更显著(P<0.05)。3组间治疗后4 h比较,推拿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布洛芬组、推拿加布洛芬组(P<0.05),而布洛芬组与推拿加布洛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短期疗效满意且不易反弹;而加用布洛芬后,未见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反会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 外感 特定穴推拿 非甾体类抗炎药 自然疗法
下载PDF
荆银合剂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绿铭 吴国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2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观察荆银合剂对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病人,服用荆银合剂后于特定的时间点监测体温,并运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结果。结果:自服药2小时后体温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荆银合剂对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病人,服用荆银合剂后于特定的时间点监测体温,并运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结果。结果:自服药2小时后体温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银合剂对外感引起的发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中药 荆银合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