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掺入不同比例玉米油对橄榄辣椒油风味的影响
1
作者 杨芳 王珍妮 +2 位作者 谭雨婷 姚坤龙 贾洪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8,共9页
为分析掺入不同比例玉米油对橄榄辣椒油风味的影响,文章采用感官评分、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辣椒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辣椒油的色泽和滋味无显著性... 为分析掺入不同比例玉米油对橄榄辣椒油风味的影响,文章采用感官评分、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辣椒油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辣椒油的色泽和滋味无显著性差异,但香气差异显著(P<0.05),其中GLY1香气最佳,GLY2和GLY6香气和谐。通过GC-IMS共检测出81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中醇类、酯类、酸类、醛类、杂环类和酮类化合物在6种辣椒油中的相对含量较高。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出异丁醛、丙酮、乙酸-D、乙酸甲酯等29种VOCs为6种辣椒油的关键风味差异标志物(VIP>1.0)。OPLS-DA的因子载荷结果与热图聚类分析、感官评价结果一致。因此,GC-IMS结合OPLS-DA和热图聚类分析能将6种辣椒油进行有效区分。该研究结果可为橄榄辣椒油的鉴伪和风味多样化辣椒油产品的生产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热图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新超 马文婧 +2 位作者 钟剑 付桂明 万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254-265,共12页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 为了客观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以8种辣椒为原料进行辣椒油的制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品种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椒油共检测出香气物质88种,包括醇类13种、萜烯类10种、烷烃类8种、醛类8种、烯醛类8种、酮类8种、酯类8种、酸类13种、吡咯类3种、呋喃类1种和其他类8种。其中线椒辣椒油挥发性成分中以醇类物质所占比值最大;小米椒、板椒和印度椒则以醛类为主;新一代的辣椒以烷烃为主;内黄新一代、二荆条和辣椒王以酸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二荆条制得辣椒油的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小米椒和内黄新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品种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品质评价模型
下载PDF
青海省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3
作者 魏许召 高一达 +1 位作者 程庆斌 刘荟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试验以青海省循化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香料将菜籽油熬制到一定温度后放入粉碎后的辣椒进行油浸,从而制成循化辣椒调味油。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辣椒粉碎程度、油浸温度、油浸时间和料液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试验以青海省循化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香料将菜籽油熬制到一定温度后放入粉碎后的辣椒进行油浸,从而制成循化辣椒调味油。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辣椒粉碎程度、油浸温度、油浸时间和料液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加工工艺。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单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优化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为评价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品质,选用4种常见辣椒并在最佳条件下制作辣椒调味油,与循化辣椒调味油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感官评定、色泽、电子鼻。结果表明,在辣椒粉碎程度40目、油浸温度165℃、油浸时间25 min、料液比1∶8.5的条件下制作的循化辣椒调味油具有良好的色泽和感官品质。与其他品种辣椒调味油相比,循化辣椒调味油的香味更浓郁,辣味更小,符合“香而不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化辣椒 辣椒调味油 加工工艺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乳液在卤鸭脖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曾昱 陈季旺 +4 位作者 王欣欣 王柳清 张鹏 杨海琦 田宏伟x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采用制备的辣椒油树脂乳液和公司提供的卤水卤制鸭脖,以及HPLC、GC-IMS等测定pH值、折光率、色度、辣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辣椒油树脂乳液与公司卤水的差异。通过测定色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辣度、质构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 采用制备的辣椒油树脂乳液和公司提供的卤水卤制鸭脖,以及HPLC、GC-IMS等测定pH值、折光率、色度、辣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辣椒油树脂乳液与公司卤水的差异。通过测定色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辣度、质构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和公司卤水卤鸭脖的品质差异,探究循环卤制对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卤鸭脖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辣椒油树脂乳液与公司卤水的pH值无明显差异,折光率、色度和辣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公司卤水(p<0.05);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的色度、硬度、咀嚼性、辣度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公司卤鸭脖(p<0.05);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弹性跟公司卤鸭脖无显著差异。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多,辣椒油树脂乳液的pH值、折光率、色度、辣椒素含量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卤鸭脖的色度、硬度、咀嚼性和辣度均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弹性无显著变化。卤水及卤鸭脖中检测出的醛类、酮类、醇类、醚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计41种,其中酯类16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酚类2种、酮类5种、醚类2种、酸类3种和其他类5种。辣椒油树脂乳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于某公司卤水;辣椒油树脂乳液卤鸭脖中醛类物质多于某公司卤鸭脖,整体风味更佳;循环卤制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卤鸭脖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类似。这些结果表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其卤鸭脖整体品质优于公司卤水及公司卤鸭脖;循环卤制会降低辣椒油树脂乳液及其卤鸭脖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乳液 卤鸭脖 品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品种植物油制备的辣椒油风味品质的比较
5
作者 杨芳 王逊城 +2 位作者 贾洪锋 许程剑 袁海彬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8-350,共13页
为了探究植物油种类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6种食用植物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番茄籽油、山茶油)制成的辣椒油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和挥发... 为了探究植物油种类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6种食用植物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番茄籽油、山茶油)制成的辣椒油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检测,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辣椒油样品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辣度和过氧化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色差值接近;通过GC-IMS共检测出88种VOCs,醛类物质多达22种,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关键风味差异标志物(VIP>1.2)19种,其中4-甲基噻唑(VIP=3.16)对辣椒油风味贡献度最高;GC-IMS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热图聚类分析能将6种辣椒油之间的VOCs差异进行准确区分。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油种类对辣椒油风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菜籽辣椒油最为突出,呈现出辣度中等(辣度为17.72±0.12度)、颜色纯、香气最丰富且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特点,为风味多样化的辣椒油产品生产和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离子迁移谱 辣椒素 挥发性风味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伴随物含量的菜籽油对辣椒油风味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陶秀梅 刘昌树 +5 位作者 刘建国 张琪 王怡淼 尹思琪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9-208,共10页
以7种不同伴随物含量菜籽油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辣椒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特征评价,综合比较了不同菜籽油制备辣椒油的风味差异。对不同菜籽油的理化指标如化学特征值(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和总抗氧化性)、脂肪酸组... 以7种不同伴随物含量菜籽油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辣椒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特征评价,综合比较了不同菜籽油制备辣椒油的风味差异。对不同菜籽油的理化指标如化学特征值(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和总抗氧化性)、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菜籽油理化指标与辣椒油香气活性化合物增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菜籽油伴随物含量的增加,制备的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数量先减少后增加,挥发性成分含量在4号辣椒油中发生跃增。根据与辣椒油挥发性成分增量的相关性,可将菜籽油化学特征值、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相关指标分为两类,其对腈类、含硫类、芳烃类、酯类、酸类或酚类物质的增量有不同的影响。杂环类物质与油脂风味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辣椒风味和呛鼻感呈显著负相关,较多醛类物质与整体风味协调性呈显著正相关。辣椒油5的感官喜好度评分最高,这与其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相关,也可能与油脂风味和辣椒风味的协调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食用油种类对辣椒油风味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陶秀梅 王怡淼 +5 位作者 尹思琪 刘昌树 刘建国 张琪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41-352,共12页
以6种常用食用油(菜籽油、芥花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牛油)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辣椒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合感官特征,综合比较了不同食用油制备辣椒油的差异。同时对不同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如化学特征值(酸价... 以6种常用食用油(菜籽油、芥花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牛油)制备的辣椒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辣椒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合感官特征,综合比较了不同食用油制备辣椒油的差异。同时对不同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如化学特征值(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和总抗氧化性)、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伴随物进行测定,分析食用油理化指标与辣椒油香气活性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食用油制备的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其中牛油基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数量最多,菜籽油基辣椒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辣椒油中新生成(未在对应食用油和辣椒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是辣椒油中整体挥发性成分的最大来源,且基本涵盖检测出的所有化学类型。食用油理化指标与辣椒油中醛类物质具有相关性。牛油基辣椒油与植物油基辣椒油在感官特征上显著不同(P<0.05)。该研究为辣椒油工业中食用油种类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辣椒油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辣椒鸡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邱思 罗晓琴 +2 位作者 郑喜 杜星妍 文贵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辣椒鸡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延长其保质期,研究并比较了6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维生素C、槲皮素和硫辛酸)对辣椒鸡油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天然... 为了筛选出适合辣椒鸡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延长其保质期,研究并比较了6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维生素C、槲皮素和硫辛酸)对辣椒鸡油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天然抗氧化剂在辣椒鸡油中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抑制酸值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C最差;在抑制过氧化值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E最差;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迷迭香提取物效果最佳,硫辛酸最差;在总还原能力方面,槲皮素效果最佳,维生素E最差;槲皮素、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在酸值、过氧化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方面均位于前三。综合考虑抗氧化效果、抗氧化剂稳定性、成本等因素,可优先选择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作为辣椒鸡油的抗氧化剂以提高其储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辣椒鸡油 酸值 过氧化值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总还原能力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
9
作者 薛东 易宇文 +6 位作者 夏翠群 胡金祥 乔明锋 何莲 王健健 邓静 杨会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1-251,共11页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odoractivityvalue,ROAV)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检测结果结合OPLS-DA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共检测到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9种、醛类30种、烃类12种、硫醚类3种、酯类6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9种;醇类、醛类、硫醚类是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分析表明A样品(精炼菜籽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苯乙醛、反-2-壬醛、二甲基硫醚;B样品(大豆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1-庚烯-3-酮、二甲基硫醚;C(花生油)、E(菜籽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物是:二甲基硫醚;D(玉米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二甲基硫醚、(Z)-2-壬烯醛、1-辛烯-3-酮。结论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一定差异,二甲基硫醚是红油辣椒的共有关键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辣椒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油温对辣椒油风味和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素钦 马文婧 +4 位作者 何新超 付桂明 钟剑 彭红 万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共8页
分析比较不同油温(140、150、160℃)制备的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辣度。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对检出的香气成分采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对辣椒... 分析比较不同油温(140、150、160℃)制备的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辣度。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对检出的香气成分采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对辣椒油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辣椒油中共检测出香气物质78种,包括酸类、酯类、醛类、醇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中以酸类物质为主,3种温度下辣椒油挥发性香气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均存在差异;3个辣椒油样品含有9种共同关键风味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表明160℃油温下辣椒油的香气品质最佳;HPLC检测数据显示,油温为160℃时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最高。辣椒油在160℃处理下其风味和辣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油温 挥发性物质 辣椒素
下载PDF
护色剂对辐照辣椒红油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应用
11
作者 汪菡月 陈谦 +5 位作者 付孟 高鹏 黄敏 王丹 陈浩 金鸿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9-66,共8页
为分析前期开发的护色剂对辐照处理辣椒红油理化性质的影响,将护色剂番茄红素、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按前期研究的最优比例加入辣椒红油中,用^(60)Co-γ进行辐照处理,剂量为2、4、6、8、10 kGy。辐照后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 为分析前期开发的护色剂对辐照处理辣椒红油理化性质的影响,将护色剂番茄红素、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按前期研究的最优比例加入辣椒红油中,用^(60)Co-γ进行辐照处理,剂量为2、4、6、8、10 kGy。辐照后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相同剂量^(60)Co-γ辐照后,添加护色剂的辣椒红油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有所降低;部分辐照剂量下,添加护色剂的指标略高于未添加护色剂的指标,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护色剂对辣椒红油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组成没有不利的影响。再将护色工艺应用于麻辣灯影牛肉的辐照护色中,辐照剂量为5、8 kGy,结果显示,相较于未添加护色剂的样品,其吸光度有显著增加(p<0.05),初始含菌量有所增加,但辐照后会保持在较低的数量级,同时添加护色剂后麻辣灯影牛肉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与未添加护色剂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照 辣椒红油 护色剂 理化性质 麻辣灯影牛肉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辣椒品种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芳 袁海彬 +2 位作者 贾洪锋 邓凤琳 王珍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19-328,共10页
该研究对5种不同品种辣椒(子弹头、龙脊椒、涮涮辣、七星椒、干线椒)制成的辣椒油(分别编号为PZ1、PZ2、PZ3、PZ4、PZ5)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并结合多元统计... 该研究对5种不同品种辣椒(子弹头、龙脊椒、涮涮辣、七星椒、干线椒)制成的辣椒油(分别编号为PZ1、PZ2、PZ3、PZ4、PZ5)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过氧化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5种辣椒油之间的关键差异标志物。结果表明,PZ3的辣椒素含量、辣度、亮度、黄度均最高,过氧化值最低且与其余样品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共分离鉴定出73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醇类、杂环类、羧酸类、硫醚类,分别有19、18、12、12、6、4、2种;GC-IMS二维差异图、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PZ3风味最为独特,PZ5和PZ4次之,PZ1和PZ2风味接近;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PZ3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酯类,包括异戊酸己酯-D、异丁酸己酯、己酸异戊酯、丁酸己酯-D等;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筛选出5种辣椒油的26种差异标志物,包括乙酸乙酯、异戊酸己酯、二乙醇缩乙醛、乙酸-D、己醛-D、二甲基硫醚、3-甲基丁醛、二氢-2(3 H)-呋喃酮、1-羟基-2-丙酮-D、丙酮、丁酸-M等,其中异戊酸己酯、丁酸己酯-M、糠醇-M、己酸异戊酯-M、乙酸-D、3-甲基丁醛、戊醛-D等物质在第1主成分的载荷值较大;丙酸乙酯、3-甲基-1-丁醇、乙酸乙酯、丁醛、二乙醇缩乙醛等在第2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辣椒素 挥发性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变量重要性投影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芳 邓凤琳 +2 位作者 袁海彬 金林蕊 贾洪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3-1402,共10页
为了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5个产地(四川成都、江西萍乡、湖南邵阳、贵州遵义和云南丘北)的干红二荆条辣椒制作辣椒油样品(分别记为CD1、CD2、CD3、CD4、CD5),并对样品的过氧化值、色差、辣椒素类物... 为了研究辣椒产地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5个产地(四川成都、江西萍乡、湖南邵阳、贵州遵义和云南丘北)的干红二荆条辣椒制作辣椒油样品(分别记为CD1、CD2、CD3、CD4、CD5),并对样品的过氧化值、色差、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辣椒油样品的过氧化值均较低;色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的亮度(L^(*))最高,CD2的红度(a^(*))最大;CD2的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最高;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共鉴定出59种VOCs的74个信号峰,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杂环类、硫醚类,分别对应有10、18、12、4、8、5、2种;GC-IMS指纹图谱显示,CD1风味最为独特,其次为CD5、CD3,CD2和CD4风味相似;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共筛选出10种风味关键差异标志物(VIP>1.5),包括乙酸、丁酸、异丁酸-M、1-羟基-2-丙酮-D、3-甲基丁醛、3-甲基-1-丁醇、乙偶姻、二甲基硫醚、己醛-D、丙醛。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均能对辣椒油所用辣椒原料产地进行较好地区分,且盲测样品可进行准确归属。因此,基于GC-IMS检测技术,通过测定辣椒油的VOCs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不同产地二荆条制备的辣椒油的差异标志物进行准确区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成都产二荆条干红辣椒制备的辣椒油样品风味最丰富。本研究结果为辣椒油加工生产时辣椒原料产地的选择、地标品牌辣椒油产品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辣椒素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永兴 连雅丽 +4 位作者 许铭强 阿依佳·朱马义 邓伊洋 杨海燕 马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5,共8页
为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以四平头辣椒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优化冷榨法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辣椒籽水分含量、转速、出粕口温度和出粕口孔径对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冷榨... 为优化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工艺,以四平头辣椒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优化冷榨法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辣椒籽水分含量、转速、出粕口温度和出粕口孔径对辣椒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冷榨法、溶剂法及超声辅溶剂法3种方式所得辣椒籽油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冷榨法提取辣椒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辣椒籽水分含量5.26%、转速23 r/min、出粕口温度120℃、出粕口孔径8 mm,此时辣椒籽油提取率为43.96%。3种辣椒籽油中含有26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69.54%~69.85%、11.42%~11.64%和4.09%~7.15%。冷榨法所得辣椒籽油的酸值(1.36 mg KOH/g)最低,亚油酸、总辣椒碱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分别为69.85%、0.08 mg/g和12.25 mg/100 g,油脂综合品质最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辣椒籽油提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籽油 冷榨法 油脂提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芳 邓凤琳 +2 位作者 贾洪锋 袁海彬 姚坤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目的:研究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色差仪等测定不同颗粒度(35,30,26,20目)机械粉碎的辣椒面制备辣椒油样品(KLD2-KLD5)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和过氧化值,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 目的:研究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色差仪等测定不同颗粒度(35,30,26,20目)机械粉碎的辣椒面制备辣椒油样品(KLD2-KLD5)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和过氧化值,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热图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学分析,并与传统手工磨制辣椒油样品(KLD1)进行对比。结果:KLD2-KLD5辣椒油样品中,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素类物质总量、斯科维尔指数和辣度均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过氧化值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亮度L^(*)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减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0.05)。经GC-IMS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主要包括醇类10种、醛类18种、酮类12种、羧酸类4种、酯类7种、杂环类5种、硫醚类2种。由GC-IMS指纹图谱结合VOCs的相对百分含量可知,KLD2-KLD5样品的VOCs种类相同,含量各有差异;KLD1样品的VOCs种类和含量与KLD2-KLD5的差异较大。经PLS-DA共筛选出5种辣椒油的关键差异标志物14种。5种辣椒油样品VOCs的PCA、最邻近分析、热图聚类分析结果与GC-IMS指纹图谱结果一致,能将各样品准确区分,KLD1风味最为独特。结论: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溶出率、过氧化值、亮度L^(*)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P<0.05),对辣椒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无明显影响,但各样品的VOCs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辣椒面 颗粒度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辣椒油中罂粟碱标准样品的制备与定值
16
作者 张信仁 张云 +1 位作者 陈泽宇 刘正才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6期7-10,39,共5页
制备辣椒油基质中罂粟碱分析标准样品。在辣椒油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和比例的盐酸罂粟碱标准品,振荡混匀后定量分装,密封避光保存。随机抽取15个独立包装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F检验)对样品的均匀性进行检验;同时... 制备辣椒油基质中罂粟碱分析标准样品。在辣椒油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和比例的盐酸罂粟碱标准品,振荡混匀后定量分装,密封避光保存。随机抽取15个独立包装的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F检验)对样品的均匀性进行检验;同时开展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检验,通过F检验和回归统计分析进行样品稳定性检验,并由9个有资质的实验室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协同定值。通过分析标准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制备的辣椒油中罂粟碱标准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良好,罂粟碱含量(质量分数)为(39.4±3.0)μg/kg(k=2)。所制备的标准样品可用于火锅食品系列中罂粟碱检测的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罂粟碱 标准样品 制备 定值
下载PDF
辣椒油制作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小龙 周晓燕 +2 位作者 李辉 车君艳 唐建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93,共3页
辣椒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用油,其品质除了由原料品质决定以外,加工工艺也很重要。本文主要对不同时刻的辣椒油进行理化检测,分析研究辣椒油制作过程中色泽、黏度、酸价等品质变化,以及利用电子舌对其进行味觉分析。
关键词 电子舌 辣椒油 品质变化 检测分析
下载PDF
红油味型标准化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祖明 辛松林 +2 位作者 卢黎 陈应富 熊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117,120,共3页
采集专业烹调人员调制传统红油味型各调味料的使用量,经过定量分析,并设计正交试验,得到各关键调味料对红油味型的影响顺序,并得到最佳配方比例,成品为袋装复合调味料,可应用于餐饮企业或普通消费者对原料的调味。
关键词 红油味型 标准化 调味 工艺
下载PDF
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静 刘召金 +2 位作者 安宝超 许群 张祥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油中的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二氯甲烷萃取后,在一维色谱柱(Acclaim PAⅡ,150 mm×3.0 mm×3μm)上分离出苏丹红,通过阀的分段切换,依次富集...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二维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油中的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和二氯甲烷萃取后,在一维色谱柱(Acclaim PAⅡ,150 mm×3.0 mm×3μm)上分离出苏丹红,通过阀的分段切换,依次富集在SPE柱(Acclaim 120 C18,10 mm×4.6 mm×5μm)上,在线完成净化和萃取富集;再通过阀切换将它们转移至二维色谱流路,在Acclaim 120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2μm)上分离检测。一维色谱以水-乙腈-甲醇/四氢呋喃(1∶1,V/V)为流动相,进样体积20μL,0.6 mL/min流速梯度洗脱和紫外-可见检测器(λ=254 nm)监测分离状况;二维色谱以水-乙腈-甲酸/乙腈(1∶1000,V/V)为流动相,0.3 mL/min流速梯度洗脱,采用单四极质谱仪,选择离子方式检测。整个分析流程27 min即可完成。4种苏丹红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1%,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7);在0.6~60μg/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8;加标回收率为50%~97%;方法检出限均小于0.2μg/L(S/N=3)。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高效液相色谱 二维液相色谱 在线固相萃取 辣椒油
下载PDF
糍粑辣椒制作辣椒油的影响因素及特色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尹敏 陈应富 +1 位作者 乔兴 姜婷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5,77,共5页
对糍粑辣椒制作辣椒油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影响这种辣椒油品质的各种有关因素,研究新型辣椒油风味特色的成因。
关键词 糍粑辣椒 辣椒油 制作 因素 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