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lli Pepper (<i>Capsicum</i>Spp.) Diversity, Production and Fungal Contamination Management in Benin
1
作者 Nicéphore M. Glodjinon Agossou P. Noumavo +5 位作者 Brice A. M. Ohin Noel S. Tovide Fatiou Toukourou Lamine Baba-Moussa Aly Savadogo Farid Baba-Mouss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1年第12期1859-1879,共21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a survey with the aim of listing and describing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used in six departments of high production of chilli p...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a survey with the aim of listing and describing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used in six departments of high production of chilli pepper in Benin.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a questionnaire in the six departments of Benin: Ouémé, Plateau, Atlantic, Littoral, Zou and Collines. The survey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ers, the varieties of chilli pepper grown, and the current technical itinerari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of chilli pepper.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gave an idea of the constraints that prevent the production of chilli pepper of good sanitary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how that three varieties of chilli peppers are the most produced and consumed in Benin. These are the Gbotakin variety (<i>Capsicum</i> <i>chinense</i>), the Afundja variety (<i>Capsicum</i> <i>annuum</i>) and the Danhomètakin variety (<i>Capsicum</i> <i>frutescens</i>). The technical itinerarie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chilli peppers varieties are the same in the six study departments. Unfortunately, their contamination sometimes starts at the nursery stage, passing through the field where other contaminants are added and develop until harvest. After harvest, contamination can continue in storage and finally reach the consumer if proper measures are not taken. The inappropriate or inadequate use of phytosanitary products in the chilli pepper industry is also a source of illness for consumers of this vegetable fruit. Training of producers on the best technical itinerari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storage of chilli peppers is essential to revitalize and develop this sector by improving the sanitary quality of the chilli peppers produced in Be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li pepper Capsicum Spp. Technical Itineraries Fungal Contamination BENIN
下载PDF
5个不同产区地理标志辣椒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陶兴林 朱惠霞 +2 位作者 王晓巍 张玉鑫 刘明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究5个不同产区(高台、宝鸡、安集海、丘北和甘谷)地理标志辣椒果实的品质特点及营养成分。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感官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不同地理标志辣椒的果实长度、果肩宽及果肉厚度等感官特性存... 目的探究5个不同产区(高台、宝鸡、安集海、丘北和甘谷)地理标志辣椒果实的品质特点及营养成分。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感官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不同地理标志辣椒的果实长度、果肩宽及果肉厚度等感官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甘谷辣椒果实最长,丘北辣椒果肩宽和果肉厚度最大。分析营养成分时发现甘谷辣椒中粗纤维、维生素C、反式辣椒红素和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5.64%、45.76 mg/100 g、17.02 g/kg和7.93%;宝鸡辣椒中可溶性糖、脂肪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0.38%、8.50 g/100 g、63.00%;高台辣椒中总辣椒碱和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18%和1.81 mg/kg;安集海辣椒钙含量最高,达到了1.42 g/kg,丘北辣椒铁和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6.40 mg/kg和35.67 mg/100 g。主成分分析发现,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8889%,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最大。第一主成分特征向量中载荷较高的营养物质有脂肪、反式辣椒红素、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第二主成分特征的硒、钙、维生素C的载荷较大,第三主成分特征的总辣椒碱和胡萝卜素含量的载荷较大,说明优良的干制辣椒应该具有高脂肪、高色价、辣味浓及高维生素C的营养品质特点。结论5个地理标志辣椒营养品质各有特点,均为健康安全的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不同产区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与泰国鲜食辣椒标准比对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妍 蔡旭平 +1 位作者 韦艳菊 莫冬丽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期174-177,196,共5页
中国与泰国互为辣椒进出口最大的贸易伙伴。本文通过比对中国与泰国鲜食辣椒标准的关键技术指标的异同,提出促进中国鲜食辣椒标准化发展和贸易便利化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中泰辣椒产业贸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鲜食辣椒 比对研究 标准
下载PDF
中国和缅甸干辣椒产品标准比对
4
作者 韦艳菊 吴敏 +1 位作者 莫冬丽 王全永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6-101,共6页
辣椒是中缅之间的重要贸易农产品,2022年中国与缅甸未磨干辣椒贸易总量约5 309.85 t,其中从缅甸进口约5 082.24 t,出口至缅甸约227.61 t。通过开展中国和缅甸干辣椒产品标准比对,可为保障辣椒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双边辣椒产品贸易... 辣椒是中缅之间的重要贸易农产品,2022年中国与缅甸未磨干辣椒贸易总量约5 309.85 t,其中从缅甸进口约5 082.24 t,出口至缅甸约227.61 t。通过开展中国和缅甸干辣椒产品标准比对,可为保障辣椒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双边辣椒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边辣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辣椒 标准 比对
下载PDF
辣椒玉米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增产效应 被引量:52
5
作者 孙雁 周天富 +4 位作者 王云月 陈建斌 何霞红 李成云 朱有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采用辣椒田间(5~10行)边行外各间作1行玉米的方法进行6种不同模式辣椒、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小斑病(Helminthosporiun maydis)的病害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辣椒田间(5~10行)边行外各间作1行玉米的方法进行6种不同模式辣椒、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小斑病(Helminthosporiun maydis)的病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辣椒、玉米间作对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害发生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单作相比,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减少由35.0%逐渐增加到69.6%;间作对玉米大、小斑病的控制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增加由43.0%逐渐提高到69.3%。同时,辣椒玉米间作可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其中,5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最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10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但经济效益最高。与单作辣椒相比,辣椒玉米间作的总产值增加1683—2012元/hm^2,增幅达10%-12%。证明利用辣椒玉米间作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强农田稳定性可达到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玉米 间作 病害控制
下载PDF
不同用量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光飞 马艳 +4 位作者 郭德杰 曹云 罗德旭 赵建锋 孙玉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并解析生物炭用量、土壤性状与防控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逐步上升,电导率、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迅速上升,而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并解析生物炭用量、土壤性状与防控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逐步上升,电导率、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迅速上升,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较小。细菌、真菌及四种功能菌数量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但辣椒疫霉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酶活性方面,脲酶和β-葡糖苷酶逐步降低,FDA酶和蔗糖酶则先上升后下降。微生物代谢能力、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均匀度均与用量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1.33%用量下获得最高值。DGGE图谱显示,低用量生物炭对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小,而1.33%和2%用量则能显著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0.33%、0.66%、1.33%和2%用量的防效分别为-9.8%、8.6%、56.7%和35.1%,与用量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1.33%生物炭用量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最好。一定范围内防效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生物炭对土壤性状的改善作用,而随后防效下降,则与高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性状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辣椒疫病 土壤性状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辣椒养分利用、主要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祖艳群 胡文友 +2 位作者 吴伯志 湛方栋 李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在云南省丘北辣椒示范区对辣椒.花生、辣椒.大豆和辣椒-玉米间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辣椒单作,其中辣椒-玉米(10:2)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2.9... 在云南省丘北辣椒示范区对辣椒.花生、辣椒.大豆和辣椒-玉米间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辣椒单作,其中辣椒-玉米(10:2)间作系统中辣椒叶片N、P和K含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2.93%、5.17%和22.64%。与辣椒单作相比,辣椒间作显著提高了盛果期辣椒的株高和单株结果数,提高幅度分别为1.57%-20.89%和3.06%-307.52%;有效控制了辣椒病毒病、疫病和烟青虫的发生,控制效果分别达24.01%、6.87%~23.80%和4.31%~36.40%;辣椒间作显著提高了辣椒的生物量和产量,辣椒产量的增幅为9.73%-53.52%,起到了明显的增产、增值效果。初步筛选出的辣椒-花生(15:5)、辣椒-大豆(8:2)和辣椒.玉米(10:2)三种辣椒间作模式供进一步生产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间作 养分利用 病虫害控制 产量
下载PDF
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艳 胡安忆 +3 位作者 杨豪 常志州 徐跃定 张建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4698-4706,共9页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的菜粕(RSM1和RSM2)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菜粕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控效果。【结果】RSM1和RSM2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RSM2的菜粕抑制效果好于RSM1。2种菜粕挥发性分解产物对孢子抑制强于对菌丝的抑制,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的抑制。同一种菜粕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别不大,但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别。室内模拟土壤熏蒸试验表明RSM2用量为0.2%(W/W)时,其挥发性分解产物可以完全杀死辣椒疫霉菌丝。盆栽试验中,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辣椒疫霉的数量,RSM2用量为0.2%时,虽然没有完全杀灭病原菌,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100%,取得与化学熏蒸相同的效果;生物熏蒸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数量和多样性。连续两茬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熏蒸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2%,并使辣椒增产16.4%,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化学熏蒸处理。【结论】RSM2菜粕对辣椒疫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以菜粕为生物熏蒸材料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增加辣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熏蒸 菜粕 辣椒疫霉 土壤微生物 辣椒疫病
下载PDF
淹水改良土壤性状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光飞 马艳 +3 位作者 常志州 周淑霞 徐跃定 张建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土壤处理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2块辣椒连作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淹水处理对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质及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pH、总酚酸含量升高,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的电导率、氧化...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土壤处理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2块辣椒连作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淹水处理对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质及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土壤pH、总酚酸含量升高,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的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和铵态氮含量则显著下降。栽植辣椒后,根际土壤的总有机酸含量和总酚酸含量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和Eh上升,而电导率和pH基本不变。在生物学性质上,淹水能降低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并显著减少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将人工接种量为每1g干土1 000个辣椒疫霉孢子的连作土壤分别进行保湿35d和淹水35d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土壤中辣椒疫霉的数量。结果表明:处理结束时保湿组辣椒疫霉数量是淹水组的5~6倍。土壤栽植辣椒后,保湿组辣椒疫霉数量显著增加,而淹水组基本不变。在2种辣椒连作土壤中,淹水20d和35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都能达到100%,对照发病率为80%~86%;而在这2种土壤中分别人工接种辣椒疫霉孢子(接种量为每1g干土1 000个辣椒疫霉孢子),再进行淹水20d和35d后,在G土中防效为100%,而在X土中,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仅为40%~54%。因此,可以推测,当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较高时,采用单一的淹水处理仍然不能完全防控辣椒疫病,必须与其他土壤处理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土壤处理 土壤性状 辣椒疫病
下载PDF
四川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育种材料抗性筛选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国芝 赵霞 +3 位作者 杨海艳 吴婕 王云月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6-1029,共4页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色,无孢子堆,无菌核,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生,梭形,大小11.703~13.657μm×3.074~4.773μm,附着胞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大小为3.985~6.633μm×3.954~6.170μm。菌株rDNA 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此菌株的ITS序列与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性阶段为尖孢小丛壳Glomerella acutata)的相似性达99%,结合培养性状的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尖孢刺盘孢(C.acutatum),是四川省内首次报道C.acutatum危害辣椒果实的。以该菌为菌源,对6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材料中仅有4份抗病,14份耐病,剩余的均是感病材料,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辣椒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鑫 吴莉莉 +2 位作者 袁超 李伟 谢黎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以干红辣椒皮籽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素,研究了索氏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对提取率和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提取辣椒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对辣椒... 以干红辣椒皮籽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素,研究了索氏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对提取率和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提取辣椒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对辣椒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达到相同的提取率索氏提取需要4 h,超声波提取需要50 min,微波提取只需要3 min.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工艺得到的辣椒素的纯度为70%左右,采用氢氧化钠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所得到的辣椒素的纯度达到83%.这种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质量分数5%氢氧化钠、400 W微波功率、固液比为1:8.5(质量比)、提取时间为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提取 工艺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光飞 马艳 +1 位作者 郭德杰 王秋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7-1114,共8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测定了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病原菌数量和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麦秸在500℃和600℃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辣...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测定了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病原菌数量和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麦秸在500℃和600℃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500℃制备的生物炭防控效果好于600℃制备的生物炭,且对辣椒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生物炭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最大;分别添加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并改变其优势微生物群落;两种生物炭处理虽然增加了辣椒疫霉的数量,但并未引起植株发病;施用生物炭没有显著改变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指标。总之,土壤施用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生物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其主要防病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辣椒疫病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植株抗性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土壤性状影响与防控辣椒疫病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光飞 马艳 +3 位作者 安霞 赵建锋 罗德旭 孙玉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添加菜粕或秸秆后进行淹水处理对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及病原菌数量方面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淹水结束时,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土壤Eh值比对照低267和228 m V,而有机酸、酚酸和铵态氮...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添加菜粕或秸秆后进行淹水处理对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及病原菌数量方面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淹水结束时,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土壤Eh值比对照低267和228 m V,而有机酸、酚酸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和4.39倍、2.59和3.73倍、3.21和0.38倍。与对照相比,两种强还原处理更显著地减少放线菌数量和极显著增加细菌数量,且菜粕处理效果更为明显。秸秆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上升,菜粕处理却显著下降。两种强还原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降低脲酶活,但秸秆处理纤维素酶活显著高于菜粕处理,而多酚氧化酶活和脲酶活显著低于菜粕处理。秸秆处理消除辣椒疫霉效果显著强于对照和菜粕处理,栽植后对照和菜粕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增至35.9和15.6个辣椒疫霉/g干土,而秸秆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为0。对照、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发病率分别为16.7%、3.3%和0。两种强还原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Eh值、铵态氮含量、有机酸和酚酸含量进而减少辣椒疫霉数量,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抑制辣椒疫霉的生存和致病力。菜粕和秸秆强还原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有机酸、酚酸、纤维素酶和真菌等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这可能是两者防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强还原处理 土壤性状 辣椒疫病
下载PDF
辣椒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隋益虎 苗永美 +2 位作者 胡能兵 赵岩 周玉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2,共7页
研究辣椒产量性状即单株果实数量、单果鲜质量以及单株果实干质量的遗传规律,为辣椒育种提供选择参考。以干制型辣椒材料9007-2和干、鲜兼用型材料1110B作亲本,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构建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结果... 研究辣椒产量性状即单株果实数量、单果鲜质量以及单株果实干质量的遗传规律,为辣椒育种提供选择参考。以干制型辣椒材料9007-2和干、鲜兼用型材料1110B作亲本,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构建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结果表明:3个性状的分离群体均表现为多峰分布,呈现数量遗传特征;辣椒单株果实数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B-1)模型,单个果实鲜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单株果实干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辣椒单株果实数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3%、57.05%和71.03%,单果鲜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7%、24.79%和57.13%,单株果实干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1%、78.92%和80.04%。单果鲜质量和单株果实干质量各分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变幅分别为0~47.86%和0~50.01%。结论:育种实践中,对辣椒单株果实干质量和单株果实数量的遗传选择宜在较早世代进行,而单果鲜质量可在稍晚的分离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产量性状 多世代联合分析 遗传
下载PDF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几种化感物质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江山 赵尊练 +3 位作者 臧纱纱 谢振华 史联联 郭建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为了探究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线辣椒种子萌发和苗期水培试验,研究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的6种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雪松醇、丙炔酸、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其中后3种物质没有进行水培试验]对其自身... 为了探究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线辣椒种子萌发和苗期水培试验,研究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的6种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雪松醇、丙炔酸、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其中后3种物质没有进行水培试验]对其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这6种化感物质对线辣椒种子萌发(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苗鲜质量)和苗期生长(包括株高、茎粗、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培养液电导率)总体表现为低浓度(0.001mol/L以下)无影响或有促进作用,其中雪松醇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高浓度(0.002mol/L以上)则具有抑制作用。综合判断,丙炔酸的抑制作用最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这4种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当,程度居中,雪松醇的抑制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连作障碍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水培
下载PDF
辣椒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生产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岳延滨 赵泽英 +4 位作者 彭志良 黎瑞君 李莉婕 冯恩英 孙长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53-2658,共6页
【目的】研究辣椒叶面积增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建立辣椒干物质生产模型,为辣椒数字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试验资料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辣椒叶面积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辣椒干物质生产动... 【目的】研究辣椒叶面积增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建立辣椒干物质生产模型,为辣椒数字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试验资料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辣椒叶面积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辣椒干物质生产动态模拟模型。【结果】利用完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辣椒叶面积模型的RMSE值在10%~20%,干物质生产模型的RMSE值在20%~30%。【结论】叶面积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干物质生产模型模拟效果一般,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叶面积 光合作用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转基因抗病毒线辣椒果实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商文静 樊小雪 肖红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26,共3页
1998和 1 999年 ,以受体品种陕 82 1 2为对照 ,按照国家辣椒干质检标准和陕西省辣椒综合标准比较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毒线辣椒 T4 和 T5代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 ,转基因线辣椒保持了受体品种的果型、皱折均匀度和色泽 ,而单果鲜重、果实长... 1998和 1 999年 ,以受体品种陕 82 1 2为对照 ,按照国家辣椒干质检标准和陕西省辣椒综合标准比较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毒线辣椒 T4 和 T5代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 ,转基因线辣椒保持了受体品种的果型、皱折均匀度和色泽 ,而单果鲜重、果实长度以及干椒的水分、灰分、盐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粗脂肪和辣椒素的含量都与对照相近或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果实品质 转基因植株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抗病毒
下载PDF
新鲜低盐剁椒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礼根 邱静 +1 位作者 姜慧燕 王明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7,61,共5页
以新鲜低盐剁椒为原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储藏10d期间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和pH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并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低温(3±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菌落总数和pH基本保持不变;高温(37±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 以新鲜低盐剁椒为原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储藏10d期间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和pH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并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低温(3±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菌落总数和pH基本保持不变;高温(37±1)℃条件下,低盐剁椒的菌落总数和pH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菌落总数由初始值(8.5±0.14)×105CFU/g下降到(2.8±0.35)×103CFU/g,pH由初始值6.03±0.03下降到4.97±0.03。低盐剁椒加工后第1天亚硝酸盐快速升高,然后一直维持在较高含量水平,8d后迅速下降,高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低盐剁椒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低值分别为(1.21±0.03)mg/kg和(0.48±0.09)mg/kg,符合NY/T1711-2009的标准要求(≤4mg/kg)。因此,新鲜低盐剁椒应在加工8d后进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才能有效避免亚硝酸盐和微生物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剁椒 电子商务物流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不同果形红干椒品系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春蕾 王丽萍 +4 位作者 辛彬 孙宝山 吴振红 刘长远 关天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2-797,共6页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方法,对不同果形红干椒品系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品系植株相对生长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方法,对不同果形红干椒品系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品系植株相对生长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不同果形红干椒品系的抗旱性划分为相对抗旱、中度抗旱、相对旱敏感3个抗旱级别。相对抗旱红干椒品系的株型相对较矮、紧凑,果实形状为线形,相对旱敏感的红干椒品系株型相对较高、开展,果实为短羊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干椒 生理指标 抗旱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辣椒上CMV亚组ⅠB CP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强 陈英杰 +1 位作者 向本春 郑银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克隆辣椒上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 CP)基因,诱导CP蛋白表达,为下一步制备高效、特异的抗血清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新疆石河子辣椒上的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CMV CP基因,经测序、NocⅠ/Bam HⅠ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 【目的】克隆辣椒上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 CP)基因,诱导CP蛋白表达,为下一步制备高效、特异的抗血清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新疆石河子辣椒上的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CMV CP基因,经测序、NocⅠ/Bam HⅠ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CMV CP,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用终浓度为1 mmol/L 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新疆辣椒上CMV CP原核表达载体p ET-CMV CP,获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30 k Da蛋白。【结论】新疆石河子辣椒上CMV CP在原核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瓜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