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can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alleviate the dilemma of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A metafrontier decoupling decomposition analysis
1
作者 Miao Wang Chao 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15-1428,共14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its drivers between industrial economic increase and energy-related CO_(2) emissions(ICE). Firstly,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was evaluated by Tapio in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its drivers between industrial economic increase and energy-related CO_(2) emissions(ICE). Firstly,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was evaluated by Tapio index. Then, based on the DEA meta-frontier theory framework which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and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decoupling process were explored mainly from the view of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2000-2019, weak decoupling was the primary state. Investment scale expansion was the largest reason hindering decoupl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increase from ICE. Both energy saving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which facilitated the decoupling process. Simultaneously, the energy technology gap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gap among regions have been narrowed, and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decoupling process. On the contrary, both scale economy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have inhibiting effects on decoupling process. The former indicates that the scale economy of China's industry wa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ile the latter indicates that resource misallocation problem may exist in both energy market and product mark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Decoupling process Meta-frontier DEA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Cenozoic giant coal-bearing basin belt discovered in China's se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被引量:1
2
作者 Gongcheng Zhang Ying Chen +1 位作者 Dongdong Wang Zengxue 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Sea area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a's sea area mainly consists of coal type oil and gas,and the exploration of coal-bearing series source rocks has become... Sea area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a's sea area mainly consists of coal type oil and gas,and the exploration of coal-bearing series source roc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ere.Through years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s sea area,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it has undergone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tectonic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s in varying degrees in the Paleogene,forming 26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of various types,such as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transitional continental margin and drift rift basins.In the present study,it i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oal type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14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in China's sea area,revealing that a very large C-shaped coal-bearing basin group developed there in the Cenozoic.Next,based on 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paleoclimate,paleobotany,paleogeography and paleostructure,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are five coal-forming periods in China's sea area,namely the Paleocene,Eocene,early Oligocene,late Oligocene and Miocene-Pliocene,and the coal-forming age is gradually new from north to south.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al seams in the sea area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re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s in Cenozoic,namely delta,fan delta and tidal flat-lagoon.The coal seam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thickness,many layers and poor stability.However,the coal-bearing series source rocks in China's sea area have a wide distribution range,very high thickness and large amount,thus forming a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rich coal type oil an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aring basin belt coal-forming period coal-form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hina's sea area
下载PDF
西部边疆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机制探析
3
作者 马金龙 田鑫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西部边疆建设关键看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当前学界对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研究比较丰富,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研究成果付之阙如。...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西部边疆建设关键看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当前学界对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研究比较丰富,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研究成果付之阙如。基于此,从西部边疆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现状、困境出发,提出西部边疆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依法治理、提高执政本领、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工作积极性等对策,为提升西部边疆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提供可行性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边疆 基层干部 治理能力
下载PDF
边疆学数字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内容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红 苗威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3-85,126,共14页
新文科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人文实践的深入展开,为边疆学数字体系建构创造了契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全球边疆文献的多维聚合,可以更好地凝聚资源,构建边疆学的文献基础;通过人文数据生产平台进行边疆研究数据的持续生产和标准制定,可以构... 新文科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人文实践的深入展开,为边疆学数字体系建构创造了契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全球边疆文献的多维聚合,可以更好地凝聚资源,构建边疆学的文献基础;通过人文数据生产平台进行边疆研究数据的持续生产和标准制定,可以构建边疆学的数据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边疆多维空间呈现框架和与之相匹配的基础空间数据体系,可以构建边疆学数字空间基础。三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边疆学文献资源聚合、人文数据融合和史地空间缀合,进而形成边疆学智能增量,层叠递进数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学 数字体系 数字人文 新文科
下载PDF
边疆绿色治理:概念内涵、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
5
作者 史云贵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边疆绿色治理是国家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边疆绿色治理是指边疆绿色治理共同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的绿色要求和绿色标准,秉持绿色价值理念,进行绿色话语表达并形成绿色共识,凝聚... 边疆绿色治理是国家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边疆绿色治理是指边疆绿色治理共同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的绿色要求和绿色标准,秉持绿色价值理念,进行绿色话语表达并形成绿色共识,凝聚成共治边疆公共事务的绿色合力,推动边疆经济低碳发展、政治风清气正、文化包容多样、社会健康和谐、生态绿水青山的全方位绿色化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边疆绿色治理体系由“目标—场域—主体—方式—客体—效果”等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耦合而成。在把握边疆绿色治理体系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由“动力—过程—创新—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构成的机制谱系,确保边疆绿色治理良性运转,进而助力实现边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不断满足边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绿色治理 体系构建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边疆人类学:源流、对象与中国语境
6
作者 袁剑 王坤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现代世界通过边界划定各国的领土范围,随之产生的边疆成为诸多国家内部文明空间的重要区域。在现实中,边界不仅明确区隔两个国家的地理空间,还影响了特定空间中的人文社会,以及相应的文明生成。因此,对边疆区域相关实践的关注,成为边疆... 现代世界通过边界划定各国的领土范围,随之产生的边疆成为诸多国家内部文明空间的重要区域。在现实中,边界不仅明确区隔两个国家的地理空间,还影响了特定空间中的人文社会,以及相应的文明生成。因此,对边疆区域相关实践的关注,成为边疆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从学科源流来看,随着中国周边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国内学界对于边疆的关注,从边疆社会面临外部冲击时的救亡图存意识及行动,开始转向主动开拓关于国家整体性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边疆研究与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应用中不断结合,具有自身本位的中国边疆人类学开始形成。关于边疆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讨论,需要从具体的边疆实践出发,本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关注、记录和解释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要求,从边界、区域、边民社会、人地关系4个方面获得具体经验,以贯彻边疆人类学的研究旨趣和实践路径。进入新时代,中国边疆人类学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记录并客观呈现边疆社会丰富的文化内涵,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表达;另一方面,则具有回应国家建设与决策的重大实践意义。以此为基础,创造丰富的边疆田野民族志、思考边疆治理现代化的人文路径、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内涵,在理解中华文明空间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体现了中国边疆人类学的现实使命,同时,在智识生产方面也为中国与国际学术实践创造更多的路径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人类学 源流 中国语境 现代文明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粤盐销滇研究
7
作者 赵小平 胡薇薇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7,共15页
历史上,云南开化府、广南府等滇东南地区因距滇盐产地较远,滇盐经常供不敷销,商民往往通过从邻省购买粤盐和从边岸市场购买越南海盐来解决缺盐问题。清乾隆五年(1740年),官府层面借销粤盐开始,并持续近两百年,其中,滇粤“铜盐互易”成... 历史上,云南开化府、广南府等滇东南地区因距滇盐产地较远,滇盐经常供不敷销,商民往往通过从邻省购买粤盐和从边岸市场购买越南海盐来解决缺盐问题。清乾隆五年(1740年),官府层面借销粤盐开始,并持续近两百年,其中,滇粤“铜盐互易”成为云南与广东省际贸易的特殊案例,此举既同时解决了滇东南地区食盐短缺和广东铸钱原材料缺乏问题,还赋予了维护本国盐、铜市场正常运行,加强边岸地区治理能力的职责,意义重大。民国时期,借销粤盐虽然时借时停,但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盐销滇 省际贸易 边疆治理
下载PDF
绿营与土司:清中期普洱的绿营兵制和边疆治理
8
作者 张楠林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在清朝调整西南边疆布防格局的过程中,兵缺募补和兵米供支因受限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赋役征收政策而成为沿边土司地区推行绿营兵制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保障普洱绿营兵制的运作,清朝一方面从内地各营抽调部分兵丁至普洱,以补兵缺;另一... 在清朝调整西南边疆布防格局的过程中,兵缺募补和兵米供支因受限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赋役征收政策而成为沿边土司地区推行绿营兵制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保障普洱绿营兵制的运作,清朝一方面从内地各营抽调部分兵丁至普洱,以补兵缺;另一方面,将其兵米供支方式由折银给发改为支给本色,所需粮米由地方官于附近地区“分发采买”或拨运,雇用“夷民”背运。在清朝的经营策略下,当地出现了绿营官兵愈加强势、土司和土目逐渐衰微的趋势。这一转变对边疆秩序的影响是多面、复杂的,除为当地“土流并治”的治理方式提供军事支持外,绿营官兵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后,也会对当时渐趋稳固的边疆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引起地方动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兵米供支 绿营兵 普洱
下载PDF
扎根荒原的历史书写——评杨志军《雪山大地》
9
作者 李凌晨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延续着他的荒原传统,以个人心灵和生命体验为基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探照着沁多草原的历史和现实。日常与诗性的双重视域并存:空间上,描写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有别的雪山大地;时间上,展开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两种结构的...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延续着他的荒原传统,以个人心灵和生命体验为基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探照着沁多草原的历史和现实。日常与诗性的双重视域并存:空间上,描写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有别的雪山大地;时间上,展开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两种结构的合奏。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草原史诗,不仅使天、人、身心一体在场域内感知存在、获得安宁,而且反映了西藏高原在新时代的历史巨变,对当下的生存和信仰进行了思考,体现出作家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大地》 荒原 边地 历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北疆实践:地理、区域与连续性
10
作者 袁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成为内蒙古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北疆实践,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凝聚着历史与当代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围绕北疆与周... 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成为内蒙古建设与发展中的关键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北疆实践,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凝聚着历史与当代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围绕北疆与周边区域、与中华文明的相互关系,形成更为翔实、具体的基于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北疆实践,从地理、区域和连续性的角度,对北疆文化中的相关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北疆 连续性
下载PDF
李娟的“羊道”系列:边地生活的日常书写
11
作者 刘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表着一种谦虚、真诚的写作态度,是抵达真实的一种途径。李娟在描写边地日常生活的背后,对现代化进程中边地人与自然的命运进行了深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娟 “羊道”系列 边地 日常生活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综述
12
作者 刘银喜 王瑞娟 李红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边疆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意义,其治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边疆地区考察调研,从国家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学术界将习近平总书记... 边疆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意义,其治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边疆地区考察调研,从国家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学术界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作为一个整体和体系,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主要内容、重大贡献及落实路径展开了系统性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仍需拓展研究视角、加强理论构建、提高研究时效性,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的内涵与实质,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重要论述 综述
下载PDF
明代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及朝廷处置方略
13
作者 王春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明初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立了诸多土司,形成“三宣六慰”格局。明朝在正统年间三征麓川时失信于缅甸和木邦等土司,成为明中后期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的导火索。天顺以后,明朝西南边疆治策变化,且处置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失误频频,致纷争... 明初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立了诸多土司,形成“三宣六慰”格局。明朝在正统年间三征麓川时失信于缅甸和木邦等土司,成为明中后期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的导火索。天顺以后,明朝西南边疆治策变化,且处置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失误频频,致纷争愈演愈烈,部分土司脱离明朝统治,云南边地土司政治归属发生分化,不仅影响明朝西南边疆军政设置,也导致缅甸土司灭亡,客观上促成缅甸东吁王朝的统一和北扩。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重新界定了明朝与周边之关系,奠定了明末清初西南疆域空间转型的基础,构建了新西南疆域空间,深刻影响了清朝的版图意识,改变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边地土司 辖域纷争 历史疆域 边疆治理
下载PDF
边疆治理现代化赋能云南“三边三好”创建的三重功用
14
作者 何进祥 罗廷香 冯耀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此种定位,在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回应治理难题的现实依据、遵循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结合云南边疆治... 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此种定位,在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回应治理难题的现实依据、遵循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结合云南边疆治理经验的实践依据。边疆治理现代化赋能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三重功用,即能够推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现代化;提高边疆地区发展的自主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云南“三边三好”创建 功用
下载PDF
“得远人以安边”:明代贵州司学发展及价值
15
作者 车昌洋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司学作为明代贵州学校教育中官学的重要类型,其存在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深远。明王朝经营贵州以“怀柔远人”为先,恩威并施,宽猛得宜,司学教育的开展正好适应了“能得远人之心”的需要。明代贵州司学的设置、发展以及政府对司学的管... 司学作为明代贵州学校教育中官学的重要类型,其存在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深远。明王朝经营贵州以“怀柔远人”为先,恩威并施,宽猛得宜,司学教育的开展正好适应了“能得远人之心”的需要。明代贵州司学的设置、发展以及政府对司学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贵州土司的教育需求,推动了儒学教化,增强了贵州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同时,司学的发展培育了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达到了“教化安边”的目的,进一步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促进地区文化社会的发展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人安边 司学 儒学教化 文化认同 价值
下载PDF
“美”的对流:汉代边疆文化风景
16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4,F0002,共13页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在的共同追求,促成了汉代不同民族文化“对流”的实现。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采缯”向西传布,西域的“采罽”东输,也满足了内地的消费需求。除“胡乐”影响中土艺术生活之外,中原“音乐”也传入胡地。一方面汉地女子以其包括美容方式的妆饰,通过“和亲”及其他跨民族情爱和婚姻关系沟通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另一方面,“胡粉”和西域“异香”也传入中原,美化了汉地社会生活。趋于共同的美学追求,使得民族关系亲近融合,成就了多彩的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边疆文化 采缯 采罽 胡乐 中原音乐 胡粉 香料
下载PDF
农牧结合地带牧民的规则意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17
作者 徐燕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3,156,共8页
边疆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而农牧结合地带是中国内部生态与文化的纽带,也是维系边疆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农牧结合地带牧民的身份嬗变背后所匿伏的以“和”为基核的规则意识,既为个体平静通透地面对充满变数的生活... 边疆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而农牧结合地带是中国内部生态与文化的纽带,也是维系边疆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农牧结合地带牧民的身份嬗变背后所匿伏的以“和”为基核的规则意识,既为个体平静通透地面对充满变数的生活提供着依据,又成为地域共同体建构与维系的重要黏合剂,促成“和合共生”局面的出现;同时使基层民众进行政治参与和主体性表达成为可能。农牧结合地带牧民的规则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治理资源,能够为寻找边疆治理的增长空间提供启示和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农牧结合地带 规则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儒学入边与大一统秩序建构——黔中屯堡金氏家族传统祭祖活动考察
18
作者 黄书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黔中屯堡是明中央王朝国家治理视域下“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等策略的特殊历史产物,至今仍鲜活葆有明代以降中原文化大传统与西南区域文化小传统交融互动之痕迹。以金氏家族为代表的屯堡家族长时段且周期性地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举... 黔中屯堡是明中央王朝国家治理视域下“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等策略的特殊历史产物,至今仍鲜活葆有明代以降中原文化大传统与西南区域文化小传统交融互动之痕迹。以金氏家族为代表的屯堡家族长时段且周期性地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举行大规模祭祖活动的行为,使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大传统不断浸润至西南边地,不断刺激地方文化意识的觉醒,不断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在特征,并彰显出屯堡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功能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屯堡 金氏家族 祭祖 儒学入边 大一统秩序
下载PDF
Surveillance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s Mainland (2008-2009) 被引量:77
19
作者 ZHU Qi HAO YuanTao +2 位作者 MA JiaQi YU ShiCheng WANG Y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49-356,共8页
Objective Since HFMD was designated as a class C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May 2008,18 months surveillance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to December 2009.This article was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HFMD for age,sex,ar... Objective Since HFMD was designated as a class C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May 2008,18 months surveillance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to December 2009.This article was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HFMD for age,sex,area,and time between 2008 and 2009,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Methods We analyzed weekly reported cases of HFMD from May 2008 to December 2009,and presented data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ge,sex,area and time.A discrete Poisson model was used to detect spatial-temporal clusters of HFMD.Results More than 1 065 000 cases of HFMD were reported in China's Mainland from May 2008 to December 2009 (total incidence:12.47 per 10 000).Male incidence was higher than female for all ages and 91.9% of patients were 5 years old.The incidence was highest in Beijing,Shanghai,Zhejiang and Hainan.The highest peak of HFMD cases was in April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remained high from April to August.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detected four clusters.Conclusion Children 5 years old were susceptible to HFMD and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ir vulnerability.The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urban than rural areas,and an annual pandemic usually starts in Apr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na's Mainland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下载PDF
Turbulent mixing above the Atlantic Water around the Chukchi Borderland in 2014 被引量:2
20
作者 ZHONG Wenli GUO Guijun +3 位作者 ZHAO Jinping LI Tao WANG Xiaoyu MU Longj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1-41,共11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turbulent microstructure data collected in 2014, the turbulent mixing environment above the Atlantic Water(AW) around the Chukchi Borderland region is studied....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turbulent microstructure data collected in 2014, the turbulent mixing environment above the Atlantic Water(AW) around the Chukchi Borderland region is studied.Surface wind becomes more efficient in driving the upper ocean movem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cline of sea ice,thus results in a more restless interior of the Arctic Ocean. 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is in the range of4.60×10–10(–3.31×10–9 W/kg with a mean value of 1.33×10–9 W/kg, while the diapycnal diffusivity is in the range of1.45×10–6–1.46×10–5m2/s with a mean value of 4.84×10–6 m2/s in 200–300 m(above the AW). After investigating on the traditional factors(i.e., wind, topography and tid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al kinetic energy plays a dominating role in the vertical mixing above the AW. Besides, the swing of the Beaufort Gyre(BG) has an impact on the vertical shear of the geostrophic current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urbulent mixing. The parameterized method for the 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 flux above the AW is validated by the direct turbulent microstructur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lantic Water Chukchi borderland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diapycnal diffusive surface str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