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Poverty Governance: China's Approach
1
作者 Zhang Xiaoying Wang Xiaolin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9年第4期32-47,共16页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institutional designs and practices in line with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It can explore way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poverty governance through bil...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institutional designs and practices in line with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It can explore way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poverty governance through bilateral, multilateral and thirdparty cooper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UN 2030 Agen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ipating GLOBAL POVERTY governance china's APPROACH
下载PDF
信息时代原住民组织参与北极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2
作者 闫鑫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3-53,共11页
作为北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北极原住民组织研究对于预判北极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及中国北极治理参与策略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住民组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北极治理舞台上。当前,北极原住民组织创造性地... 作为北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北极原住民组织研究对于预判北极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及中国北极治理参与策略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住民组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北极治理舞台上。当前,北极原住民组织创造性地构建了北极治理跨国倡议网络,利用“回飞镖”和“乒乓球”运行机制深度参与北极治理。北极原住民组织对于北极治理的权力结构、北极复合治理体系以及北极理事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北极治理从工业智能时代走向信息权力时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极原住民组织新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带来了新启示。面对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北极治理,我国应统筹自身在北极地区的信息硬件与软件优势,充分借鉴基于信息要素的行动策略,完善与北极原住民组织的制度性联系,最终为信息时代中国的北极治理参与和自身利益维护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原住民组织 跨国倡议网络 信息权力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合作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煌 马皓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93,共11页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新添"北冰洋方案",正式将北极地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北极环境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广域性安全影响,关系着"北极海上丝路"沿线地区的民生福...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新添"北冰洋方案",正式将北极地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北极环境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广域性安全影响,关系着"北极海上丝路"沿线地区的民生福祉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全球公共品之一,北极环境安全的扩散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国际合作治理的必要性。针对此领域依旧存在的合作关系不对称、规制不完备以及缺乏认同等不足与困境,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者",中国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积极参与到以"绿色发展"协调矛盾关系,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完善相应国际制度,建构基于"共同体"理念的合作认同,通力推进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合作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北极地区 环境安全 合作治理 中国参与
下载PDF
中国与北极:合作与共赢之路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惠荣 孙善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自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资格后,尽管仍然是"戴着镣铐起舞",但毕竟赢得了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更广阔的舞台,中国与北极的纽带已从科学考察为主扩展至更大范围... 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自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资格后,尽管仍然是"戴着镣铐起舞",但毕竟赢得了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更广阔的舞台,中国与北极的纽带已从科学考察为主扩展至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合作和发展领域。从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中国在北极的权益应当着眼于积极参与科学考察以及航运、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等北极事务中,坚持合作共赢,以合作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对于北极事务的基本态度是"积极参与",核心原则是"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北极法律地位 中国参与 合作共赢
下载PDF
北极治理论纲:中国学者的视角 被引量:21
5
作者 程保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0期62-71,共10页
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因素的进一步推动下,北极治理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极治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具体而言就是处理好以下三对矛盾:即北极资... 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因素的进一步推动下,北极治理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极治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具体而言就是处理好以下三对矛盾:即北极资源开发与该地区自然、社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北极国家的权利主张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类行为体的活动日益频繁与北极治理机制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当前,北极的治理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排他性,但另一方面,北极治理又应当是一个需要全球,特别是域外经济大国参与的包容性治理结构。未来在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发挥更为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气候变化 北极开发 中国参与
下载PDF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价值分析——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丁煌 张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中国介入全球性事务日益频繁的国际舞台上,中国与北极治理的关系问题,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国际制度是培育各国合作、进而维持秩序稳定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需要依据现有... 在中国介入全球性事务日益频繁的国际舞台上,中国与北极治理的关系问题,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国际制度是培育各国合作、进而维持秩序稳定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需要依据现有国际制度框架而展开;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蕴含符合国际潮流的价值取向,即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具有的条件,为实现参与北极治理的价值提供了可能,而将这种可能进一步变为现实,需要从全球、国家间关系和国家内部三个层面着手,推动北极治理的制度建设,以此维护中国在北极治理中的战略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参与 北极治理 新自由制度主义
下载PDF
格陵兰自治政府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中国参与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敏 王梅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98,共11页
历史上,丹麦王国政府与格陵兰地方政府因格陵兰岛矿产资源所有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总体而言,格陵兰政府经历了从没有矿产资源所有权和开采权、与丹麦王国政府共享资源管理和开采权、到拥有完全的所有权、管理权、开采权和矿产资源... 历史上,丹麦王国政府与格陵兰地方政府因格陵兰岛矿产资源所有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总体而言,格陵兰政府经历了从没有矿产资源所有权和开采权、与丹麦王国政府共享资源管理和开采权、到拥有完全的所有权、管理权、开采权和矿产资源活动的收益。格陵兰自治政府成立后,改革矿业管理部门,制定矿业发展战略、政策和矿业法律法规,积极招商引资,试图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大干一番。自治政府在矿产部门的作为,一方面为其独立道路创造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意在通过资源外交,展开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在世人面前树立主权国家的形象。在实践层面,格陵兰岛目前没有正在运行的矿产资源工程,矿产资源的开发面临着种种挑战,但资源外交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中国以技术、劳动力和资金优势支持北极原住民政府的资源开发战略和政策,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的经济开发活动。相比澳大利亚等国,中国目前参与的格陵兰矿业活动并不多,但却经常触动丹麦、格陵兰媒体和民众的敏感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自治政府 格陵兰矿产资源战略 伊苏亚铁矿工程 中国极地参与
下载PDF
北极治理的中国参与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振姣 刘雪霞 战海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由于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北极地区长期存在分界争端。近年来,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以及世界经济对能源和航道需求的增加使得北极地缘政治处于一个活跃期。北极地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问... 由于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北极地区长期存在分界争端。近年来,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以及世界经济对能源和航道需求的增加使得北极地缘政治处于一个活跃期。北极地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这是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是一个近北极国家,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深受北极环境变化的影响,北极航线的开辟也将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北极治理的中国参与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在研究角度上,多集中于北极治理的法学和政治学研究上;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策略建议上,缺少实践性分析,多注重宏观层面忽视微观层面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重视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未来的研究仍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应从多角度展开研究,如人类学、社会学等,加强对已发生事件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理论的可行性探讨,加强对北极治理微观层次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一些定量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参与方式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构建北极区域治理制度性框架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章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9,共9页
北极地区的争议纠纷错综复杂,其区域治理框架的构建涉及到一系列政治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在目前的诸多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眼下最为现实和合理的构想方案,但是又都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 北极地区的争议纠纷错综复杂,其区域治理框架的构建涉及到一系列政治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在目前的诸多解决方案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制定"北极条约"是眼下最为现实和合理的构想方案,但是又都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中国参与北极区域治理进程有其必然性和合法性,同时中国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关注,通过积极参与北极区域治理框架的构建事务充分融入北极地区,以增强自身在北极区域和国际海洋法领域内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区域治理 框架构建 中国参与
下载PDF
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北极环境治理及其中国参与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煌 褚章正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8,共9页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北极乃至全球安全都因此而面临挑战。为了保护和改善北极环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多数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和合作框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都相对较弱,北极环...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北极乃至全球安全都因此而面临挑战。为了保护和改善北极环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多数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和合作框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都相对较弱,北极环境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对北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是紧迫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并设法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强调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价值信息获取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主张通过创造公共价值来解决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的创造是公共价值管理的核心。在北极环境治理中不断创造公共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北极环境治理的效果,创造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应以正义、公平、开放和效率为核心内涵。中国高度关注北极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北极环境事务,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可以为中国参与北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而参与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创造则是中国在北极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环境治理 公共价值管理 公共价值创造 中国参与
下载PDF
中国北极治理话语权:分类、评估与进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佳佳 王晨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4,共10页
国际话语权的意义在于对国际秩序的整理,这对北极这一人类涉足较晚的战略"新疆域"而言尤甚。本文将国际话语权划分为话语性话语权、结构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和道义性话语权四类,并据此搭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就中国北极治理... 国际话语权的意义在于对国际秩序的整理,这对北极这一人类涉足较晚的战略"新疆域"而言尤甚。本文将国际话语权划分为话语性话语权、结构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和道义性话语权四类,并据此搭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就中国北极治理话语权来说,随着中国对北极治理的参与不断深入,中国已通过话语表达、实力累积、制度参与、道义彰显等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作为北极治理的"后来者"和"外来者",中国北极治理话语权在上述四个方面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应从改善话语传播、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制度参与和践行道义原则四个维度提升北极治理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话语权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下载PDF
中国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现实依据与国家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振姣 韩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8-57,共10页
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其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航道建设、油气开采等一系列北极开发活动日渐频繁,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国家间的资源竞争与政治博弈给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鉴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全球效应,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 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其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航道建设、油气开采等一系列北极开发活动日渐频繁,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国家间的资源竞争与政治博弈给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鉴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全球效应,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不仅关乎我国非传统安全,更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我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应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基于"北极命运共同体"视角,从当前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我国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法理支持与现实依据等方面分析我国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通过对我国北极实践的简要分析,进一步阐述我国在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方面的影响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命运共同体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 全球治理 中国参与 理论依据 国家实践
下载PDF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话语活动研究——基于政策话语理论拓展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云宇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7-43,共7页
在政策话语理论拓展分析视角下,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可以看作我国对外政策活动中的一部分,并表现为产生大量话语活动、逐步获取政策话语权的过程。当前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话语活动面临着实践诠释与制度权力的双重情境,近年来我国审慎... 在政策话语理论拓展分析视角下,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可以看作我国对外政策活动中的一部分,并表现为产生大量话语活动、逐步获取政策话语权的过程。当前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政策话语活动面临着实践诠释与制度权力的双重情境,近年来我国审慎地开展北极政策话语活动,对外表达中国北极参与基本理念和主张,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政策话语意识提升、政策话语内容泛化、政策话语环境塑造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参与北极治理政策话语活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内容优化机制、回应机制等,以增强政策话语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北极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政策 话语活动
下载PDF
国际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北极安全治理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2
14
作者 云宇龙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7期66-76,共11页
北极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内容,立足国际社会理论视角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北极安全治理问题。当前北极安全治理具有一定的国际社会建构特征,北极国家能够进一步推动北极安全治理的国际社会建构,但受制于北极主权争议、北极大国关系投... 北极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内容,立足国际社会理论视角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北极安全治理问题。当前北极安全治理具有一定的国际社会建构特征,北极国家能够进一步推动北极安全治理的国际社会建构,但受制于北极主权争议、北极大国关系投射影响、北极国家内部分歧等,还需要北极域外国家的参与。通过明确域内外国家共同的北极安全目标、安全利益以及北极安全规则等关键因素,有利于形成北极安全治理国际社会建构的合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该主动参与北极安全治理的国际社会建构,呼吁打造北极安全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北极国家多层次与多领域的安全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参与北极安全治理的战略定力,以维护中国北极安全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理论 北极安全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下载PDF
北极海洋空间规划:现状、挑战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琪 杨振姣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0年第3期58-70,共13页
基于当前北极治理的现实需求,海洋空间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海域管理工具,是缓解北极治理困境的有效选择。现已开展的北极海洋空间规划主要围绕国家与国际两个层面来展开,整体来说北极海洋空间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北极独特的气候条... 基于当前北极治理的现实需求,海洋空间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海域管理工具,是缓解北极治理困境的有效选择。现已开展的北极海洋空间规划主要围绕国家与国际两个层面来展开,整体来说北极海洋空间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北极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推进北极海洋空间规划的困境在于海域划界争端、生态管理理念的落地困难、治理机制的局限性以及极地规划技术的不成熟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同时又是北极利益的攸关国,应努力把握机遇,积极推进北极公海区域的海洋空间规划。具体而言,可从理念传播、平台构建、科技优化、技术支撑等方面出发,为北极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海洋空间规划 跨界治理 中国参与
下载PDF
泛北极共同体的设想与中国身份的塑造——一种建构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煌 张冲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3,共8页
泛北极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北极地区、民族和国家疆域的组织形态,内含包容、开放的特性,可以为摆脱现有的北极治理困境提供新的出路,也能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身份创造更有利的塑造空间。温特建构主义认为,国家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 泛北极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北极地区、民族和国家疆域的组织形态,内含包容、开放的特性,可以为摆脱现有的北极治理困境提供新的出路,也能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身份创造更有利的塑造空间。温特建构主义认为,国家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国际体系文化建构而成的。契合人类未来发展的康德文化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身份的塑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从现实来看,这种身份的塑造又将受制于相互依赖、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唯有从自我和他者两个方面着眼,才能有力地建构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国家身份,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北极共同体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身份塑造 温特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参与实践、话语互动与身份承认——理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 被引量:32
17
作者 孙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62,157,共21页
中国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身份的确立,是近年来中国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北极事务、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话语的互动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北极利益攸关方"身份承认的结果。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实践与... 中国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身份的确立,是近年来中国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北极事务、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话语的互动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北极利益攸关方"身份承认的结果。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实践与中国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直接相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意愿的增强和中国参与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中国实质性参与北极事务的深度提升和广度拓展;而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极国家对中国在北极事务参与实践的认知经历了从"恐慌"到欢迎的转变。在此进程中,中国积极塑造和传播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正面的国际话语,应对和驳斥"中国北极威胁论"等负面话语,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实践创造了良性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中国在北极事务中参与实践的拓展和参与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对北极事务立场的阐释与"北极外交"的沟通,国际社会对中国北极事务参与实践的认知趋于积极和正面,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渠道更为顺畅,中国已经成为北极事务治理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北极利益攸关方 话语互动 北极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正确义利观视角下的北极治理和中国参与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煌 王晨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4,共7页
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正确义利观对北极治理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北极治理相关事务可按属性大致划分为"义""利"两个方面,但受"重利轻义"错误观念的影响,各国往往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重视... 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正确义利观对北极治理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北极治理相关事务可按属性大致划分为"义""利"两个方面,但受"重利轻义"错误观念的影响,各国往往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重视本国利益而不顾人类共同利益,致使北极治理的发展面临困境。中国是正确义利观的倡导者,也是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故应在参与北极治理的进程中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应坚持以义为先,遵循取利有道,追求互利共赢,在承担国际道义的前提下谋求北极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北极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义利观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