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acier Relics of the Last Glacial and Holocene Periods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low Mountains of Eastern China: 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Mengshan Mount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80 ka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Zhaobo WANG Jiangyue +1 位作者 HE Lelong ZHANG 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study is to describe academic issues which have been debat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geosciences for a century. In 1922, Jonquei S. Lee(Li Siguang) discovered Quaternary glacial relics at Tai...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study is to describe academic issues which have been debat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geosciences for a century. In 1922, Jonquei S. Lee(Li Siguang) discovered Quaternary glacial relics at Taihang Mountainin eastern China. In 1947, he published his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magazine Mount Lushan in Glacial Age. The research results had established three Ice Ages: Poyang(Gonzi), Dagu(Minde), and Lushan(Lisi). However, at that time, no Wurm glacial relics of the last Ice Age had been found in Lushan Mountain. Since then, the research team represented by Shi Yafeng, who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glaciers in China", questioned Jonquei S. Lee’s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ded that "Professor Jonquei S. Lee’s Quaternary glacier research in Lushan Mountain having misread the debris flow". In 2005, the "middle-low mountains" in eastern China were finally defined as follows: "We clearly and unambiguously believe that there were no glacial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low mountainous areas of eastern China(east of 102° to 104°E;below 3,000 and 2,500 m)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Currently, the long-standing academic debate appears to have come to a conclusion. As of 2015, the author and others began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Quaternary glacial relics in Mengshan Mountain(1,156 m above sea level), Shandong Province, one of the "middle-low mountains" of eastern China. The relics have been observed to posses the systematic features of glacial erosion, trough and valley striations, and moraine deposits. The applied dating method shave confirmed that there were not only glacial relics of the last Ice Age(Wurm), but also Holocene glacial relics in the Mengshan Mountain area. Therefore, in order to further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acier, loess, stream sediment series, and MIS in the Mengshan Mountain area, a large number of chron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garding the various types of sediments in the area, and 24 dating data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OSL, CRN, and 14 Cmethods.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the MIS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eastern China, which in dicates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ch had occurred in eastern China since 80 ka. These discoveries s and chronological study result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he Last Ice Age, as well as Holocene glacial relics at Mengshan Mountain, there by confirming that Quaternary glaciation had occurred in the middle-low mountain areas of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L CRN miS GLACIAL RELICS last Ice Age HOLOCENE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中国西部MIS_(12)冰期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尚哲 易朝路 +1 位作者 施雅风 业渝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而确认了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对全球化深海氧同位素 1 2阶段 (MIS12 )冰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miS12冰期 第四纪 冰川 氧同位素 电子自旋共振 冰碛 ESR技术
下载PDF
中国热带MIS3气候特征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镇国 张伟强 江璐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根据 30多个古气候分析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MIS 3气候波动的相位特征、变幅特征和周期特征。MIS 3为回暖期 ,曾出现早、晚 2个暖期 ,晚期比早期更暖。MIS 3的气候与现今的气候相比较 ,东部热带以热湿为主 ,年均温比今高 1°~ 2... 本文根据 30多个古气候分析实例 ,探讨中国热带MIS 3气候波动的相位特征、变幅特征和周期特征。MIS 3为回暖期 ,曾出现早、晚 2个暖期 ,晚期比早期更暖。MIS 3的气候与现今的气候相比较 ,东部热带以热湿为主 ,年均温比今高 1°~ 2℃或 2°~ 2 .5℃ ,年降水量比今多 70 0mm或 40 0~ 50 0mm ;西部热带以凉湿为主 ,年均温与今相似或约低 1 .5℃ ,年降水量比今多 70 0mm左右。MIS 3期间出现 2个冷—暖—冷的旋回 ,平均周期为 1 7.5ka,这与岁差周期大体相符。中国热带MIS 3的气候波动不仅有万年尺度的地球轨道周期 ,也有千年尺度的周期 ,后者与太阳辐射总量本身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 热带 中国 古气候 降水量 太阳辐射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4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下载PDF
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及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珊珊 王中波 +3 位作者 陆凯 祁江豪 赵钊 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7,共14页
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SHD-1钻孔岩心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地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厘定。根据Octavian Catuneanu(2005)的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区... 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SHD-1钻孔岩心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地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厘定。根据Octavian Catuneanu(2005)的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区地层划分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下降期体系域、海退和低位体系域。研究表明,过孔的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可划分出7个不整合界面(D7-D1)和7个地震单元(SU7-SU1)。东海外陆架的海进层序与海退层序有规律地交替发育,它们与海平面变化曲线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地震单元SU1、SU5分别为MIS 1、MIS 5形成的海侵沉积,主要发育浅海沉积层,100 m以浅的位置发育潮流沙脊;地震单元SU2、SU4、SU6分别对应MIS 2、MIS 4和MIS 6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河口-三角洲沉积;地震单元SU3、SU4为下降期体系域,这两个亚单元分别对应MIS 3和MIS 4晚期。MIS 4-MIS 3发育厚层且分布广泛的水下三角洲,但MIS 4发育的水下三角洲的规模不及MIS 3大。总之,对MIS 6以来沉积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古环境研究可为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的海平面变化、古环境演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沉积地层格架 古环境 miS 6以来 东海北部外陆架
下载PDF
重庆金佛洞石笋记录的410 ka弱季风事件
6
作者 许奕滨 杨勋林 +3 位作者 袁道先 胡明广 葛晓艳 龚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8,共20页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照物之一,对期间可能发生的类YD事件及触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文章通过对重庆金佛洞石笋J33δ^(18)O序列记录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MIS11间冰期盛期之前,亚洲季风气候区石笋揭示了一次发生于410 ka BP左右的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2)410 ka弱季风事件与YD事件均发生于间冰期盛期之前季风逐渐增强过程中以及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上升阶段,期间都发生了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扰动,除了在变化幅度、冰量条件等方面有些差异,事件的持续时间、内部结构、变化模式相似;(3)410 ka弱季风事件主要受太阳辐射和AMOC共同驱动主导,持续较强的变暖进程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并导致了冰盖的不稳定,淡水持续注入北大西洋,造成短暂的AMOC振荡。AMOC的减弱使得北大西洋上空产生了冷异常,通过大气遥相关作用导致了较弱的ASM(亚洲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miS 11c 石笋δ^(18)O 弱季风事件 金佛洞 中国西南
下载PDF
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记录的MIS3期表层海洋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文瑜 黄宝琦 +1 位作者 肖洁 周力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17954—2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AMS ^14C测年的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温跃层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IS3期,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大体呈现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温... 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17954—2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AMS ^14C测年的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温跃层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IS3期,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大体呈现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温跃层深度由浅到深阶段性变化;短时间尺度上温度与温跃层发生幅度较大的快速变化。暖事件(IS)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暖水种、混合层属种含量的增加,冷水种、温跃层属种含量的减少以及冬夏SST的升高;冷事件则与之相反。表层海水生产力亦大致呈现3个阶段(61~51ka,51~42ka和42~32ka)的变化,在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事件中,暖事件对应浮游有孔虫生产力属种含量降低,冷事件对应升高。此外,在MIS3内部分暖事件(IS6和IS 11~13)表现出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温跃层深度变浅和表层海水生产力升高的状况,表明该区此时上升流的存在,其形成原因推测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加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氧同位素3期 浮游有孔虫 快速气候事件 东亚夏季风 南海
下载PDF
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MI设计分析
8
作者 黄圣霞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MI设计的内容包括一个企业的经营信条、价值观、精神、文化、市场定位等方面。中国经济型饭店的未来是进行品牌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的MI设计为切入点,提出目前MI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MI设计的内容包括一个企业的经营信条、价值观、精神、文化、市场定位等方面。中国经济型饭店的未来是进行品牌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的MI设计为切入点,提出目前MI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型饭店 品牌建设 mi设计
下载PDF
企业Intranet/MIS的实现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欣 陈和平 刘心雄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2-43,共2页
介绍了组建企业 Intranet/ M I S的必要性、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并以新会市电力局 Intranet/ M I S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企业网 管理信息系统 miS INTRANET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1
10
作者 崔之久 陈艺鑫 +4 位作者 张威 周尚哲 周力平 张梅 李川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9-764,共16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q...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冰期启动 miS3阶段 构造抬升 中国
下载PDF
南海的氧同位素3期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郑洪波 杨文光 +6 位作者 贺娟 梅西 陈国成 谢昕 黄恩清 苏翔 乔培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8,共11页
以南海北、西、南部3个沉积速率相对较高而且连续的沉积柱状样MD2904,MD2901和MD2897为基础,通过粒度、碳酸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海MIS3期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南海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弱暖期,海水表层古... 以南海北、西、南部3个沉积速率相对较高而且连续的沉积柱状样MD2904,MD2901和MD2897为基础,通过粒度、碳酸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海MIS3期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南海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弱暖期,海水表层古温度比相邻的MIS2和MIS4期略高,但是明显比MIS1和MIS5期低。MIS3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气候的不稳定性,发生了多次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在格陵兰冰芯中记录的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事件(D/O事件和Heinrich事件)基本上在南海北、西、南部都有响应,具有与全球同步的特征。南海MIS3古生产力都显示出较高的特点,这与东亚季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部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西部和南部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南海南部MIS3表现出比MIS5更高的古生产力和更强的夏季风强度,这一特点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miS 3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下载PDF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巩杰 王玉川 +1 位作者 谢余初 赵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08-8411,8419,共5页
通过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林地、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碳、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转化为农田将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60.9%和-54.... 通过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林地、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碳、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转化为农田将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60.9%和-54.3%),草地转化为林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降低(-21.5%和-31.3%);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33.6%)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5.9%)。可见,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为强烈的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低,而草地、灌木林地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保持功能。因此,开展灌草植被恢复和农田弃耕(自然恢复)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碳、氮存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干旱半干旱区 Meta--analysis
下载PDF
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01-206,共6页
回顾了国内外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阐述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现状,并总结了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总结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应采... 回顾了国内外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阐述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现状,并总结了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总结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 管理信息系统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福建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孢粉记录的古环境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菲 范雪春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5-714,共10页
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2005~2006年的考古发掘中揭露出一个包含有砖红土及网纹红土的地层剖面,在其中的3个石英砾石夹层中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古人类... 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2005~2006年的考古发掘中揭露出一个包含有砖红土及网纹红土的地层剖面,在其中的3个石英砾石夹层中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的活动时间大致在60~26kaB.P.,对应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 3)。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面貌属于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植被面貌,林下生长有丰富的蕨类植物,在这一良好的生态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频繁。遗址石器工业面貌是以刮削器为主的小型石器技术类型。这种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主的特征不同于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以砍砸器为主的大型砾石石器工业传统,是我国南方地区MIS 3阶段开始广泛出现的技术特征。MIS 3阶段是寒冷干燥的末次冰期中一个温暖湿润的"间冰阶",该阶段全球范围内古人类技术出现明显变化,遗址显著增多,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莲花池山的研究结果显示,气候环境转变是南方地区技术传统改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南方地区多样化的区域小生境也提示这一文化传统的变革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古环境 南方红土 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 miS 3阶段
下载PDF
基于WEB面向供应链的ERP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维俊 易红 +1 位作者 曹杰 周卫峰 《制造业自动化》 2002年第11期26-29,共4页
分析某机床生产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应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规划设计了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ERP系统,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总体结构模型和基于C/S和B/S相结合的系统体系结构。
关键词 ERP 管理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WEB 企业资源计划 机床工业
下载PDF
速度闭合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遵德 杨金华 +1 位作者 杨舒 朱广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由于我国西部特殊的地表条件 ,使相交测线处常出现速度不闭合现象 ,明显地降低了速度场的精度。本文在分析相交测线速度不闭合原因的基础上 ,考虑速度在纵向上可分为数段 ,而每一段内速度变化规律在测线交点处应是相同的 ,对于平均速度... 由于我国西部特殊的地表条件 ,使相交测线处常出现速度不闭合现象 ,明显地降低了速度场的精度。本文在分析相交测线速度不闭合原因的基础上 ,考虑速度在纵向上可分为数段 ,而每一段内速度变化规律在测线交点处应是相同的 ,对于平均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故提出采用多段折线最优逼近平均速度的方法 ,每段对应一套地层 ,在每段内求出相应的时间闭合差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校正 ,解决相交测线处速度闭合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闭合差 校正方法 速度场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下载PDF
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3-65,共3页
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立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关系到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首次提出了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由宏观环境路径、中观管理路径与微观具体路径组成,并围绕它们进行... 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立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关系到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首次提出了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由宏观环境路径、中观管理路径与微观具体路径组成,并围绕它们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投资环境 西部地区 国土资源开发
下载PDF
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虎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85-89,共5页
对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定义与分析 ,总结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应用 ,对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方法控制管理系统的质量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miS) 质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吴宓高等教育思想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建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9,共3页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诗人。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吴宓无疑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拥有西学背景的他大力倡导的"文教中华"和"通才教育",极力主张中西会通的翻译观,这些教育...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诗人。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吴宓无疑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拥有西学背景的他大力倡导的"文教中华"和"通才教育",极力主张中西会通的翻译观,这些教育思想在其长期的大学教学实践及其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证检验,在当代高等教育语境里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大学教育 文教中华 通才教育
下载PDF
Diet breadth and mortality patterns from Laoya Cave: A primary profile of MIS 3/2 hunting strategies i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20
作者 WANG XiaoMin GUAN Ying +4 位作者 CAI HuiYang Sandrine COSTAMAGNO ZHANG LiMin XU ChunHua GAO X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642-1651,共10页
Laoya Cave is a long-term occupation site of Late Paleolithic humans i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where abundant lithic, bone materials were recovered. Dating by the AMS technique showed a significa... Laoya Cave is a long-term occupation site of Late Paleolithic humans i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where abundant lithic, bone materials were recovered. Dating by the AMS technique showed a significant depositional process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3/2. In this study, the species spectrum was pres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ooarchaeology and the mortality profile of large Cervidae was examined to help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sistence strategy of local people dealing with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main part of the diet was focused on large Cervidae, and the dominance of Ungulates indicate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ave and local fau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rtality profiles of large Cervidae varied correspondingly with climate change. The evidence indicates a specialized hunting strategy that was also flexible, depending on the prevailing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DAE Late Paleolithic Southwest china miS 3 ZOOARCHAEOLOGY Survival strate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