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州凤凰单丛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品质气候评价
1
作者 张小瑞 闵庆文 谭凯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 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象要素气候平均值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应用柯西分布模式阐释气候要素对茶树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不同海拔高度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度,利用气候品质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高度茶园与不同采摘季节的茶叶气候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凤凰单丛茶种植区域的综合适宜度都比较高,该地区普遍适宜种植茶树,尤以300~900 m高度层最为适宜;凤凰单丛茶不同采摘季的气候品质排序为春1茶、春2茶、秋茶、夏茶;同时,中高山茶叶品质好于低山与平地茶叶。该研究较好揭示了凤凰单丛栽培的气候优势和茶叶品质的气候背景,可为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气候品质 气候适宜性 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鱼—蚌混养的原理、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斌 闵庆文 薛镒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66-69,98,共5页
鱼—蚌混养是生态渔业模式之一,也是淡水渔业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已被农业农村部发布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浙江德清传统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鱼—蚌混养正是其中环境友好的生态农... 鱼—蚌混养是生态渔业模式之一,也是淡水渔业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已被农业农村部发布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浙江德清传统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鱼—蚌混养正是其中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之一。但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造成一些地方珍珠养殖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全面分析鱼—蚌混养的生态学原理、效益及影响因素,阐明其相比淡水蚌单养的优势;并以我国传统鱼—蚌混养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发展的鱼—蚌—藻混养等技术,从原理、方法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系统阐述鱼—蚌混养技术特点。分析表明,鱼—蚌混养可抑制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增殖,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构造,增强水体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现象发生,同时为鱼和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在促进珍珠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比“单养”更高的收益;通过鱼—蚌混养,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的质量,而且可以获得鱼—蚌双丰收,综合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蚌混养 生态学原理 德清传统珍珠养殖与利用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3
作者 秦一心 焦学振 +2 位作者 胡仁传 陈星星 罗斌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50-53,共4页
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是松溪人民在溪谷冲积台地上引种竹蔗,并与当地其他传统作物协同发展而来的栽培系统。2021年被评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乃至全球目前唯一以甘蔗为核心作物的农业文化遗产。从松溪竹蔗栽培系统固碳... 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是松溪人民在溪谷冲积台地上引种竹蔗,并与当地其他传统作物协同发展而来的栽培系统。2021年被评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乃至全球目前唯一以甘蔗为核心作物的农业文化遗产。从松溪竹蔗栽培系统固碳固沙的生态价值、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三方面,分析了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松溪竹蔗栽培系统保护利用现状及其“百年蔗”种植面积严重萎缩、传统竹蔗品种面临挑战、系统传承的困境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识别与保护关键要素、打通发展渠道、多方参与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保护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竹蔗栽培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民族生态学 松溪县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被引量:19
4
作者 闵庆文 骆世明 +9 位作者 曹幸穗 苑利 成升魁 杨庆文 孙庆忠 李先德 孙业红 赵立军 张红榛 吴敏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6-868,共13页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农业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农业种植意愿的影响——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的的福州茉莉种植户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2 位作者 王维奇 何璐璐 郑江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4-1721,共8页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意愿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 梯田是人类依山势就地利挖掘而成的山地农业生产系统,许多梯田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展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既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稻作梯田为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类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稻作梯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劣势愈加突出。一些地方还因为旅游业的不合理发展,引发了梯田农业系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甚至因改种旱作或抛荒造成了梯田的垮塌。稻作梯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不同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稻作梯田保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主要问题及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稻作梯田的保护对象包括梯田景观、梯田生态和梯田文化3个部分。其中,梯田景观包括梯田结构、水源涵养林、农田灌溉系统和村落;梯田生态包括传统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农田环境质量和传统小农复合经营模式;梯田文化则包括居民服饰、建筑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歌舞、节庆等精神文化和水资源管理、森林管理等制度文化构成的非物质文化。2)造成稻作梯田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市场需求的驱动、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合理等。3)稻作梯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适度的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等。未来稻作梯田保护研究,应在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梯田系统退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长期监测与动态评估、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和典型案例跟踪及评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梯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与文化景观 山地生态农业 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缪建群 王志强 +2 位作者 杨文亭 杨滨娟 黄国勤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景观,具有较好的景观和文化传承功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梯田撂荒、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综合来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实施耕种补贴并加强开发,完善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传统农业文化保护区,将对保护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和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义客家梯田 生态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侗族稻田养鱼的历史、现状、机遇与对策--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丹 闵庆文 +1 位作者 孙业红 龙登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87-990,共4页
侗族地区的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稻田养鱼农耕方式为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该地区稻田养鱼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杂交稻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技术需求提高和比较效... 侗族地区的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稻田养鱼农耕方式为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该地区稻田养鱼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杂交稻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技术需求提高和比较效益相对低下等。本文在分析该地稻田养鱼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和机遇的基础上,从政府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条件尽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探索替代性产业发展途径,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稻田养鱼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地区 稻田养鱼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贵州省从江县
下载PDF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化与城市化等的影响,垛田在地形地貌、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威胁,甚至有濒临消亡的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垛田必须深刻认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开发生态旅游,并且做到合理规划,密切监测,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并传诸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垛田 历史渊源 保护 传承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研究——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两者共性和标准,构建了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框架,即以遗产内涵和价值认知为基础,结合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类文化景观的异同,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解读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本文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特征,从农业生产系统中茶农、茶树和古茶园的关系出发,明确遗产要素的构成与互动关系;从价值关联、价值领域、价值载体、价值认知多个层次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进行解读,提出自然类、生产类和文化类价值体系下古茶山生态环境状况、茶对当地人生计保障作用、茶文化与茶树栽培的关系等价值认知内容;并基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体系,提出正确认知遗产价值和建立遗产保护体系的动态保护机制,以及保护自然要素完整性、传承与活化文化要素、发展生产要素、强化多学科研究支撑和推动茶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等五项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基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飞 廖美敬 +2 位作者 章家恩 黄敏 张湛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5-1442,共8页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为案例,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进行了探讨。遗产地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挂绿’驰名中外,种质与古树资源丰富,拥有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荔枝文化资源厚重多元。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是一个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俱佳,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生产和文化系统,但当前面临着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冲击、古荔树保护力度不够、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等威胁。提出以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建议:选择山枝与水枝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田园空间博物馆;实施古荔树保护工程,强化古树的管理与护养;加大荔枝文化普及力度,提升民众文化自觉能力;以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果场为重点,推动荔枝产业升级发展。荔枝相关遗产地应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推动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宣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类文化景观遗产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闵庆文 张永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AHS概念、内涵与保护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混淆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景观之间的区别。文章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被列为GIAHS的项目和世界遗产中的农业文化景观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景观发起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在概念上,前者不仅关注过去和现在,还关注未来,而后者更多的关注过去和现在;在评选标准上,前者强调系统性,即多重指标须同时具备,后者强调个性和特色,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即可;在保护思路上,前者强调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后者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静态保护。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景观 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优先领域、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8
13
作者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5-1293,共9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经济、生态、技术、文化与景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并在农业与农村历史演进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经济、生态、技术、文化与景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并在农业与农村历史演进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截至2020年6月底,FAO已经认定了62个项目,分布在22个国家;农业农村部已经发布了5批118个项目,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此同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特征与价值、申报与管理、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显著交叉特征的新的学科领域。本文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与特点出发,提出当前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12个优先领域;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求出发,提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20个优先领域。结合过去15年来从事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与实践的体会,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 优先研究领域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综合评价——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7-1404,共8页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和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等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地处成都市郊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对遗产地各镇(街道)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强度指数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和空间格局评价,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生产条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遗产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总体水平分别为4.03万元·人^-1和54.69%;12个农业镇(街道)之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差异较大。2)各镇(街道)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其中,唐元镇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6.35万元·人^-1),郫筒街道最低(1.72万元·人^-1)。3)各镇(街道)农业劳动参与率与城镇化程度呈空间异质性,农业参与率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其中,新民场镇劳动参与率最高(45.57%),红光镇最低(8.46%)。4)各农业生产条件因素中,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单位农用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农用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前两个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后两个因素。基于此,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农业发展应从空间差异化、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发挥城市边缘区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维持农地轮作模式,保障西北部各镇农业持续生产,加强东南部各镇基础设施和加工业建设。同时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该地区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强度指数 城镇化 城市边缘区 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德清生态农业实践的典型模式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伦 闵庆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8-884,共7页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首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浙江德清县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首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浙江德清县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溯了德清县生态农业实践的基本历程,总结了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深入分析了“蚌-鱼-粮-桑-畜”复合系统、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内涵和主要价值,并基于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德清县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绿色发展 休闲农业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 焦雯珺 +1 位作者 闵庆文 杨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5-893,共9页
德清县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所在地,20多年来,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德清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刻画近年来德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其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 德清县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所在地,20多年来,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德清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刻画近年来德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其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访谈资料、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以及GlobeLand 30土地利用数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德清县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扩张推动下,自2005年到2020年建设用地增加了53.36 km^(2),耕地减少了62.33 km^(2);在环境治理政策、经济效益和多种技术的综合作用下,养殖水面的面积快速增加,15年内共增长了117.75 km^(2);但桑地因经济效益不佳,1992年到2019年间面积减少了19.76 km^(2)。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主要集中在东部水网平原区,这也是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研究显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当地“粮桑鱼畜”这一传统生态农业景观的结构及其背后的生态过程,减弱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循环,使得遗产系统面临较大的威胁。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 驱动力
下载PDF
从理论到实践: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与典型经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伦 王国萍 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6期10-18,共9页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最早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总结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面的主要模式和典型经验,将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最早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总结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面的主要模式和典型经验,将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有参考。文章基于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本共识、原则和判断,以及各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类型,将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经验总结为“优势产品生产型”“产业融合发展型”“资金政策支持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农民经营主体型”5类主要的保护实践模式。然而,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仍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有待于从遗产保护的主体、对象和途径等角度切入,构建适应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机制,以实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保护模式
下载PDF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闵庆文 张碧天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2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基础,从类型与价值、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动态保护途径等方面对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阐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稻作起源类、稻渔共生类、稻作梯田类、贡米生产类和稻旱轮作类等5种类型,具有一般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6个重要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推广与示范价值。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稻田景观破坏、传统稻作文化丧失、水稻品种资源及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传统稻作技术丧失等方面,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特别重视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3
19
作者 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2005年开始,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突出的标志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当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以及2012年原农业部启动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 2005年开始,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突出的标志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当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以及2012年原农业部启动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发掘与保护工作。历经15年的发展,中国的GIAHS项目数已经跃升到15项,数量位居各国之首;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5批118项China-NIAHS;2016年起建立了中国GIAHS预备名单,从而形成了China-NIAHS—中国GIAHS预备名单—GIAHS的完整体系。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于2016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年底发布了408项具有保护潜力的农业文化遗产;一些地方还组织了区域性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文章全面回顾了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与认定工作,基于普查结果和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从地域分布与类型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普查 申报与认定 回顾与前瞻
下载PDF
试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雯珺 崔文超 +1 位作者 张碧天 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6期19-28,共10页
自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以来,我国先后有15项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GIAHS名录,共分5批将118项传统农业系统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随着认定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 自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以来,我国先后有15项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GIAHS名录,共分5批将118项传统农业系统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随着认定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GIAHS和China-NIAHS的申报与管理日益规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在这背后,是10余年来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及不断丰富的研究成果。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驱动力,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文章从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主要科技成果、研究基地建设、交流平台建设5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支撑工作进展。尽管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支撑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未来应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加强对农民、基层科技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跨学科、跨领域人才培养及交流合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科技支撑 人才培养 研究基地 交流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