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hanced the Growth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1
《Electricity》 1996年第2期19-22,共4页
Within the seven years’ period from 1987 to 1994. the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oubled from 100 GW to 200 GW. This high rate of growth has imposed new an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 Within the seven years’ period from 1987 to 1994. the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oubled from 100 GW to 200 GW. This high rate of growth has imposed new an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n all the branches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Advanc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hanced the Growth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AN
下载PDF
基于ROTI和AATR的测地型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准确性分析
2
作者 赵东升 张雪礼 +5 位作者 崔双雷 王潜心 李冠青 李龙江 李宸栋 张克非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64,共14页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要前提,然而传统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ISMR)分布有限,无法满足闪烁全球监测需求;测地型接收机分布广泛,但从其低采样数据中提取的闪烁因子缺乏新太阳周期长时序监测数据验证,导致其闪烁监测可靠性存疑。为此,本文基于近3 a新太阳周期测地型接收机数据,以ISMR提供的闪烁因子为参考,从代表性空间天气事件闪烁响应、日闪烁发生率、闪烁持续时间概率分布、闪烁日发生规律及其随极昼、极夜、地磁指数的特征变化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两种测地型接收机电离层闪烁因子(即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ROTI和沿弧段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AATR)监测北极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并给出了ROTI和AATR在高纬度区域判断闪烁发生的经验阈值。结果表明,ROTI和AATR均能较为准确探测到地磁扰动、太阳活动等因素驱动的区域电离层闪烁,并能有效表征电离层闪烁统计学上的日变化规律,但两种闪烁因子不能准确区分闪烁和电离层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导致在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剧烈期间存在较高虚警。该研究成果可为准确选择区域电离层闪烁监测因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电离层闪烁 相位闪烁因子 测地型接收机
下载PDF
Chinese science diplomacy in Arctic climate governance based on a survey and interviews with Chinese scientists
3
作者 XU Qingchao XU Qingyi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2年第4期356-367,共12页
Science diplomacy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Chinese scientists understand this term and explores China’s dynamic praxis in Arctic climate... Science diplomacy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Chinese scientists understand this term and explores China’s dynamic praxis in Arctic climate governance.It conduct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amination of science diplomacy in terms of three dimensions—science in diplomacy,diplomacy for science,and science for diplomacy—thus achieving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A multi-method approach,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involving the adoption of a literature review,participant interviews,and questionnaires,is adop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s with 16 Chines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Arctic climate governance and from 130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from Chinese natural scientists working in the climate change field.Drawing 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indings,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science diplomacy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Chinese scientists’understandings of the topic.In contrast to the participants’vague theoretical responses,the outlines of China’s Arctic climate governance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within this framework.The study concludes by underlining the tens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rms of science diplomacy and highlighting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for China in developing its Arctic science diplomac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Russia-Ukraine conflict.Moreover,it is suggested that,to further develop China’s Arctic science diplomacy,it is vital to take account of the deficiencies in China’s science diplomacy.The study’s empirical results contribut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nature of science diplomacy in the Chinese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diploma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china’s engagement in the Arctic Arctic science diplomacy Arctic climate governance
下载PDF
Congratulations from Prof.Han Qi-de,Vice-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Chairman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作者 韩啓德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7年第4期243-243,共1页
It is of my great pleasure to learn that the Third World Integrative Medicine Congress is about to be held in Guangzhou. r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igh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the congress, as w... It is of my great pleasure to learn that the Third World Integrative Medicine Congress is about to be held in Guangzhou. r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igh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uccessful opening of the congress, as well as my cordial welcome to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ratulations from Prof.Han Qi-de Vice-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airman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中-美创新体系: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及启示
5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现状分析——从SCI合著论文数据角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望俊成 马雪静 温钊健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年第11期69-76,共8页
随着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规模的日益扩大、合作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了解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研究。通过对1995-2011年间SCI收录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合著科技论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揭示中... 随着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规模的日益扩大、合作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了解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研究。通过对1995-2011年间SCI收录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合著科技论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特点与规律、东盟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其发展与分布状况,为今后我国制定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sCI 合著论文 科技合作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安 唐吉深 于亮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6-90,共5页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 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参与主体单一、人才队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河池学院依托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度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师资共培、平台共建、载体共创、文化共育,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高校引领-小学主体”的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G-U-S”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校-政-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学生 科技创新教育 “G-U-s”协同模式
下载PDF
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及其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影响
8
作者 路蒙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现状与重点合作领域,探讨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变化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可能影响,并对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进未来中欧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地平线欧洲 科技创新战略 中欧科技合作
下载PDF
从SCI论文看中英石墨烯领域合作情况
9
作者 周晓丹 赵俊杰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6年第6期70-76,共7页
本文以1990—2015年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英两国在石墨烯领域合著的327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合著论文的时间序列、合作机构、学科分布、基金资跏睛况等进行分析,揭示了中英两国科技论文的合作特征。研究发现,中英两国合著论文数量增长... 本文以1990—2015年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英两国在石墨烯领域合著的327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合著论文的时间序列、合作机构、学科分布、基金资跏睛况等进行分析,揭示了中英两国科技论文的合作特征。研究发现,中英两国合著论文数量增长趋势明显,90.52%的合著论文受到两国主要项目计划资助,合作热点主要集中在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学科领域。中英两国在石墨烯领域的强强合作对我国科技论文产出和石墨烯商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英国 石墨烯 sCI论文 科教合作
下载PDF
基于管道-蜂鸣理论的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知识互动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亮 项欢欢 汪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国际科技园是中国高科技跨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科技园作为中国面向特定国家进行科技产业合作的新型园区,在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上有别于各类传统园区,探究其企业之间知识互动和发... 国际科技园是中国高科技跨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科技园作为中国面向特定国家进行科技产业合作的新型园区,在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上有别于各类传统园区,探究其企业之间知识互动和发展机制有重要意义,也是园区经济地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为例,借助“蜂鸣-管道”模型,在基于田野调查和对利益相关人员访谈的基础上,对该园区企业知识互动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3点结论:(1)国际科技园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呈现出由外生向内生的演变特征。(2)国际科技园区的前期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能动性,其官方政策支持和引导对“全球管道”铺设和“本地蜂鸣”形成至关重要。(3)国际科技园承载了母国和东道国固有的商业文化、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形成别国异质主体和要素的特定集聚空间。这种地理临近下的异质性能形成有效的“溢出-吸收-学习-共赢”知识互动关系,是塑造跨国产业合作和经贸互补关系的新型平台。此外,国际科技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政府信誉担保的专门化的“全球管道”,有利于双边中小企业实施更为精准和低风险的全球化战略。本研究为经济地理学下“本地蜂鸣-全球管道”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实证经验,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全球知识网络构建中的特殊企业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管道 本地蜂鸣 全球蜂鸣 国际科技园 知识互动机制 中以常州创新园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思考——以泰国工业4.0战略背景下中泰科技创新合作为例
11
作者 许鸿 申意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6-9,80,共5页
2024年3月开启的中泰两国互免签证政策将大大有利于促进中泰各领域交流合作。文章聚焦泰国工业4.0战略,结合中泰科技合作基础,作了有益探索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泰国工业4.0战略 中泰科技合作 科技创新
下载PDF
Satellite SAR observation of shallow bottom topography of the east Australia Sea 被引量:2
12
作者 Zhou Changbao G. Cresswell +1 位作者 P. Tildesley and C. S. Nilsson 1.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China 2. CSIRO Division of Oceanography, Hobart, Tasmania 7001, Australia (Received June 9, 1997 accepted August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A preliminary account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mechanisms of oceanic bottom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SAR images and the processing an... A preliminary account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mechanisms of oceanic bottom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SAR images and the processing and the analysis technology of SAR images are made. Som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researching shallow topography and its bathymetric features of the regions of offshore in the east Australia Sea by ERS-1 SAR images.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se features covered with SAR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and some results of them are yiel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ustralia. This information is very valuable in a great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o oceanic engineering, shipping navigation, marine fishery an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ceanograph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SAR remote sensing of ocean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of grea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sAR OBsERVATION sHALLOW topography china-Austral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ve Program.
下载PDF
中欧联合资助计划的资助绩效、形势分析及启示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南方 沈云怡 +2 位作者 韩炳阳 周小林 杨云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49,共7页
2015年,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共同设立了中欧联合资助计划,以支持各自的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学界对该计划的评估和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基于“十三五”中欧联合资助计划绩效评估的展开,通过综合的评估方法,对联合资助计划的... 2015年,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共同设立了中欧联合资助计划,以支持各自的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学界对该计划的评估和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基于“十三五”中欧联合资助计划绩效评估的展开,通过综合的评估方法,对联合资助计划的目标定位、资助现状、资助成效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外联合资助计划和合作计划的评估,以及未来中欧科技合作的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评估结果显示,中欧联合资助计划具有多边合作优势,产出多样、成果瞩目,促进了中欧间合作网络关系的深化和拓展,为合作多方带来了收益,促进多边发展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最后,结合中欧科技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对中欧未来科技合作提出加大重视程度和合作力度、以平等的机制推动开展项目合作、增设中欧间软科学合作项目、加大宣传力度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科技合作 计划评估 联合资助 科研合作
下载PDF
中非合作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科技园区发展特征与策略——基于21个样本园区的分析
14
作者 李迎成 吕巧 +1 位作者 杨钰华 王兴平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40,共7页
科技园区建设已成为中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抓手。为深化对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认识,明确未来一段时期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21个科技园区为样本,从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园区建设已成为中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抓手。为深化对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认识,明确未来一段时期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21个科技园区为样本,从创新生态系统、主导产业、实际开发进程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科技园区都重视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对非洲本土资源特色与技术需求重视不足;同时,大部分科技园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以政府管理和公司管理模式为主,存在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全、投资与执行力不足导致实际开发进程缓慢等问题。提出通过中非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鼓励和支持非洲国家设立离岸创新飞地、深化中非产能合作、输出中国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经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园区建设 国家科技创新合作 境外合作园区 离岸创新飞地 中非合作 “一带一路”
下载PDF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中缅警务合作
15
作者 吴鹏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缅警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防范并化解各类风险,提升打击跨国犯罪实效,造福两国人民,推动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然而,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中缅警务合作的意愿和基础、警情处理、资金和技术投入、警务人员培训和...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缅警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防范并化解各类风险,提升打击跨国犯罪实效,造福两国人民,推动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然而,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中缅警务合作的意愿和基础、警情处理、资金和技术投入、警务人员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等带来消极影响。为破解这种困局,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是:以推动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增强警务合作意愿并筑牢合作基础;挖掘新亮点和新潜力,打造紧密的警务合作共同体;增加资金和现代科技投入,为警务合作提供支撑;加强警务人员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提升警务合作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常态化 中缅警务合作 警务合作共同体 现代科技投入 执法能力建设
下载PDF
中欧科技—经贸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分析——基于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郭垠宏 宋涛 葛岳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欧携手加强科技与经贸合作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该文以中国和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科技贸易竞争的核心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为例,利用WOS核心集合论文合作数据和EPS平台世界贸易数据,构建中国和欧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欧携手加强科技与经贸合作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该文以中国和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科技贸易竞争的核心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为例,利用WOS核心集合论文合作数据和EPS平台世界贸易数据,构建中国和欧洲各国科技合作和经贸合作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借助共同演化指数探究中国与欧洲国家在科技与经贸两个网络中空间结构、等级结构的共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经贸网络分别经历了“西强东弱”到“东西突出、中间凹陷”及“中间突出、四周凹陷”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变化;等级结构上,科技、经贸网络均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且近年来核心国家数量明显减少,核心、边缘国家间差异增大。②科技和经贸网络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两个网络凝聚子群匹配的国家从2003年的中欧、南欧少数小国扩展到2018年的中国及大部分西欧、中东欧国家,整体上呈现出东拓、西延、南下、北上的空间态势,共同演化指数逐年增长,共同演化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合作 科技网络 经贸网络 共同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韩民间科技合作创新路径研究
17
作者 田晓翌 郭洪利 颜晓虹 《科技促进发展》 2023年第6期455-459,共5页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民间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方式之一。自中韩两国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科技创新合作一直是两国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合作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高新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互派考察团、人...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民间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方式之一。自中韩两国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科技创新合作一直是两国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合作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高新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互派考察团、人员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交流渠道呈现多样化形态。本研究主要从民间科技合作的角度出发,梳理中韩民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现状,探索加强人才交流、促进民间科技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合作、拓展科技合作平台和更加深入、全面、可持续的合作方式,从而推动中韩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关系 民间科技合作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构建与中毛科技合作展望
18
作者 穆春唤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第3期7-12,共6页
近年来,毛里塔尼亚日益重视科技发展,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了创新高级委员会领导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旨在开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毛里塔尼亚政府试图通过立法、知识产权保护和基金支持开拓科技创新道路,... 近年来,毛里塔尼亚日益重视科技发展,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了创新高级委员会领导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旨在开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毛里塔尼亚政府试图通过立法、知识产权保护和基金支持开拓科技创新道路,并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科技教育质量、促进私营经济以及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当前的战略重点。未来,中国可以在科技与科研治理等方面探索与毛里塔尼亚的合作路径,以深化双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科技创新治理 中国-毛里塔尼亚合作
下载PDF
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农业科技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 被引量:35
19
作者 奉公 周莹莹 +1 位作者 何洁 董炳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农村传播与广泛应用的根本障碍;文章提出了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健全和规范农业推广体制以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提供 农业科技需求 农业科技传播 中国农业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1 位作者 董世泰 方新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有215支以地震作业为主的物探数据采集队伍,并有2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探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的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今已拥有复杂山地、沙漠、黄土塬、过渡带、大型城区、富油气区带、油藏地球物理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有215支以地震作业为主的物探数据采集队伍,并有2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探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的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今已拥有复杂山地、沙漠、黄土塬、过渡带、大型城区、富油气区带、油藏地球物理及综合物化探等8项特色技术及高密度、多波、全数字、四维地震、各向异性介质校正等5项前沿技术,自行研制成功KLSeis、GeoMountain、GeoEast等软件、大型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大吨位可控震源及地震钻机等硬件装备;仅近5年就申请专利261件,取得授权专利170件;拥有的强大物探技术实力已使其在国际油气勘探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未来物探技术发展的趋势,确立了今后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技术创新 物探技术与装备 科技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