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益微电影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1
作者 李琦 周亦琪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4-99,共6页
作为网络时代的影视文化形态之一,中国公益微电影的勃兴契合了当下的社会诉求,其以真诚质朴的情感表达,突破消费主义与感官娱乐的双重藩篱,竭力为日渐冷漠疏离的现代社会带来灵魂的皈依与救赎。其多元的叙事主题、独特的叙事与传播策略... 作为网络时代的影视文化形态之一,中国公益微电影的勃兴契合了当下的社会诉求,其以真诚质朴的情感表达,突破消费主义与感官娱乐的双重藩篱,竭力为日渐冷漠疏离的现代社会带来灵魂的皈依与救赎。其多元的叙事主题、独特的叙事与传播策略彰显了公益微电影特有的美学风貌,于迷惘彷徨中重塑国民道德素养与精神情操,亦借助精妙的叙事文本,匠心独具地实现了其所肩负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微电影 传播社会学 叙事学 网络传播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浅谈本土微电影中“中国梦”的个人化趋向和地域性表征
2
作者 贾雯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土微电影是活跃在当前的一支传播力量,对于表征地域空间、重塑本土文化认同以及建构城市形象有重要的作用。拍摄者将关注的视角对准特定地域空间中"去精英化"的城市草根阶层,讲述其生存及奋斗的励志故事,同时传播主人公在... 本土微电影是活跃在当前的一支传播力量,对于表征地域空间、重塑本土文化认同以及建构城市形象有重要的作用。拍摄者将关注的视角对准特定地域空间中"去精英化"的城市草根阶层,讲述其生存及奋斗的励志故事,同时传播主人公在追梦圆梦过程中的正面能量和文化鼓励,这是众多本土微电影的叙事特点。而草根人物对于梦想的追求正是整个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土微电影亦具有"中国梦"的个人化趋向和地域性表征,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微电影 城市形象 个人化趋向 地域性表征 中国梦
下载PDF
甘肃本土微电影与西部民族文化联袂探究
3
作者 刘鑫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34-136,共3页
甘肃省历史悠久,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西部民族文化,为本土微电影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题材源泉,也使这种带有西部民族文化特性的微电影艺术更具标志性。西部民族文化与微电影的联袂,使微电影因为民族文化的加入而提升其... 甘肃省历史悠久,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西部民族文化,为本土微电影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题材源泉,也使这种带有西部民族文化特性的微电影艺术更具标志性。西部民族文化与微电影的联袂,使微电影因为民族文化的加入而提升其审美价值和社会影响,同时西部民族文化在微电影创作中得到传承和保护,显示了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遇见羚城》是西部民族文化微电影创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给甘肃本土西部民族文化题材的微电影创作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西部民族文化 《遇见羚城》
下载PDF
微电影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分析——以《永怀初心》《科学之光》《月是故乡明》为例
4
作者 史晓雷 《科普创作评论》 2022年第1期55-60,共6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华网联合制作了微电影《永怀初心》《科学之光》与《月是故乡明》,分别塑造了郭永怀、严济慈、钱临照三位老一辈科学家形象。这三部微电影精心遴选核心道具串起主人公的经典事迹,通过矛盾冲突与斗争塑造人物,展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华网联合制作了微电影《永怀初心》《科学之光》与《月是故乡明》,分别塑造了郭永怀、严济慈、钱临照三位老一辈科学家形象。这三部微电影精心遴选核心道具串起主人公的经典事迹,通过矛盾冲突与斗争塑造人物,展现了三位科学家科教报国、甘于奉献的崇高风范。但是,在简化人物关系以及非虚构人物塑造方面,存在一些疏忽或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科学家形象 人物塑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