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An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Han-chu FAN Jie +1 位作者 ZENG Yu-xi WANG Wen-zh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2590-2602,共13页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lanting cos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lanting cos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 of tea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tea industry. This study used Gini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from three geographical scales: regional level,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e level from the year 2005 to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cale effect on the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ncreased from the regional level, provincial level to prefecture level. The type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evolution of the three scales were Ushaped, continuous diffusion, and continuous agglomeration.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ea production could only be found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Meanwhile, at the prefecture scale, we could not only reveal the pattern changes at the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but also identify tea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regions. Compared with the large scale, the small scale could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more details.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cost facto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patial transfer of tea production, promot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building tea production bases, and breaking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we proposed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te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production Spatial AGGLOMERATION GEOGRAPHIC SCALE Driving FACTORS china
下载PDF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福建安溪茶叶对外贸易探究
2
作者 张玥 罗文远 +4 位作者 罗淦 唐俊 王佳林 徐筱妍 胡雲飞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福建省安溪县是铁观音茶的发源地。研究以民国时期安溪茶叶贸易出口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依据安溪茶叶的生产贸易数据将民国时期的安溪茶叶外销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衰落阶段、发展扶持阶段、衰败破产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个阶段的历史... 福建省安溪县是铁观音茶的发源地。研究以民国时期安溪茶叶贸易出口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依据安溪茶叶的生产贸易数据将民国时期的安溪茶叶外销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衰落阶段、发展扶持阶段、衰败破产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民国时期各阶段安溪茶叶种植生产、经济贸易、政府措施政策、运输等方面发展情况,总结民国时期安溪茶叶贸易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安溪 茶叶生产 茶叶贸易 侨销茶
下载PDF
当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品牌战略规划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晓琴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5,共4页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茶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于知名品牌的缺失。分析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和品牌战略规划,必须按照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宣传、品牌维护、品牌内涵扩展和品牌远景规划等步骤,对茶产业进行长远的品牌战略规...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茶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于知名品牌的缺失。分析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和品牌战略规划,必须按照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宣传、品牌维护、品牌内涵扩展和品牌远景规划等步骤,对茶产业进行长远的品牌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品牌 战略规划
下载PDF
中国茶叶区域生产、消费和流通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咏梅 《茶叶》 2011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本文分析了我国茶叶生产、消费和流通现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内销茶叶市场的供求均衡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很多省份如浙江、福建、云南、安徽、湖北、江西等是茶叶...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本文分析了我国茶叶生产、消费和流通现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内销茶叶市场的供求均衡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很多省份如浙江、福建、云南、安徽、湖北、江西等是茶叶调出省份,很多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辽宁、上海、吉林、黑龙江等是茶叶调入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 生产 消费和流通 均衡分析
下载PDF
中国茶产品国内贸易流通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咏梅 《茶叶》 2011年第4期237-241,共5页
本文利用贸易测算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CA、相对贸易优势RTA、贸易综合互补指数OBCij等指标对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茶产品贸易流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 本文利用贸易测算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CA、相对贸易优势RTA、贸易综合互补指数OBCij等指标对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茶产品贸易流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而湖北、广东、重庆、四川、江苏等省份茶叶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中,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海南这些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优势;江苏、山东、陕西、广东等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劣势。(2)北京和上海分别与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安徽、福建分别与山东、河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地区的贸易互补,这些地区之间茶产品贸易是互补的。(3)而江苏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重庆之间存在贸易竞争性;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重庆这些省份之间也是互相竞争关系,这些地区之间茶产品贸易是相互竞争性的。最后为我国如何根据区域特点更好地发挥区域之间的合作性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产品 国内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性 互补性
下载PDF
2015年上半年我国茶及其相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概况与不合格项目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瑞鸿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通过介绍2015年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我国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监督抽检的概况,对抽检中的不合格项目——铅、三氯杀螨醇、有害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进行研究,分析了来源和超标原因,并总结了相关项目的限量标准情况。
关键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茶及其相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 三氯杀螨醇 有害微生物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我国茶叶产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寇思宁 吕蔚 徐绍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62-166,共5页
为我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1997—2015年我国茶叶产量变化影响因素及茶叶生产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均呈波动递增态势。茶园种植面积和单产对茶叶增... 为我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1997—2015年我国茶叶产量变化影响因素及茶叶生产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均呈波动递增态势。茶园种植面积和单产对茶叶增产贡献程度呈显著差异,在时序维度上两者对产量增加的累计贡献均表现为正效应,且前者贡献程度远大于后者;在空间维度上,总贡献值区域差异显著,且大部分产区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少数产区主要依靠提高单产来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产量 LMDI指数法 我国
下载PDF
肯尼亚与中国茶业比较(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George Edward Mamati 梁月荣 《茶叶》 200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本文从植物遗传改良等因素比较了肯尼亚与中国的茶产业。中国茶区辽阔 ,生态条件多样化 ,各地分别适宜种植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 ;而肯尼亚则受到较大制约。中国茶区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 ,肯尼亚茶区则限于气温凉爽... 本文从植物遗传改良等因素比较了肯尼亚与中国的茶产业。中国茶区辽阔 ,生态条件多样化 ,各地分别适宜种植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 ;而肯尼亚则受到较大制约。中国茶区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 ,肯尼亚茶区则限于气温凉爽、雨量充沛而且降雨量分布均匀的高海拔地区。茶原产于中国 ,而且有数千年的茶树栽培历史。肯尼亚和中国两国的历史和气候条件不同 ,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亦有差异 ,种茶“传统”和生态条件使肯尼亚开发利用的茶树品种具有保守性 ,其茶树历史起源与印度类似。随着肯尼亚茶树品种的演变及挑战性的显现 ,有必要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本文同时概述了两国在茶产业管理结构、挑战性和茶树遗传改良的机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区 茶树品种 生态条件 遗传改良 肯尼亚 气候条件 种植 中国茶 茶业 茶产业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安溪茶生产与贸易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彦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9,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安溪茶种植面积扩大,优良品种增多,产量大大提高。茶商在安溪、厦门以及南洋诸属形成联庄经营网络,促成了“安溪生茶—厦门出口—南洋、欧美消费”的流通路径,茶叶成为安溪乡民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撑。19世纪70年代晚期,日本... 晚清民国时期安溪茶种植面积扩大,优良品种增多,产量大大提高。茶商在安溪、厦门以及南洋诸属形成联庄经营网络,促成了“安溪生茶—厦门出口—南洋、欧美消费”的流通路径,茶叶成为安溪乡民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撑。19世纪70年代晚期,日本、中国台湾绿茶兴起,逐渐夺取了美国的茶叶市场,安溪茶由美国转销东南亚。在近代中国茶叶生产衰退或停滞的总趋势下,安溪茶仍取得驰名世界的声誉,主要是因为植茶制茶技艺先进、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安溪茶商带动等。安溪茶叶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在近代所发生的从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变迁的空间进程及其形成的经济地理格局的一个缩影。了解安溪茶的发展成因,可以为安溪茶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安溪茶叶生产 运销网络
下载PDF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产生条件及其异同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德臣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60-65,共6页
明代末年产生的茶叶商帮群体将中国历史上的茶叶贸易推进到一个新水平。茶叶商帮群体的产生与商帮群体的产生密切相关,也与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不可分割,同时又与茶叶外销市场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综观中国茶叶商帮群体... 明代末年产生的茶叶商帮群体将中国历史上的茶叶贸易推进到一个新水平。茶叶商帮群体的产生与商帮群体的产生密切相关,也与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不可分割,同时又与茶叶外销市场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综观中国茶叶商帮群体,可以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正因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才体现出同一商帮群体的共同特征。又因为具有相异的一面,才体现出具体茶叶商帮的鲜明个性以及与其他茶叶商帮的相互区别性。茶叶商帮群体的异同情况是茶叶商帮共性和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茶叶商帮群体 产生条件 异同
下载PDF
全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孟召娜 边磊 +3 位作者 罗宗秀 李兆群 辛肇军 蔡晓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4-526,共13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了全国14个省(市)109个地区的茶树小绿叶蝉成虫标本。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检视5 589号叶蝉雄成虫标本,发现8种小绿叶蝉。...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国主产茶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了全国14个省(市)109个地区的茶树小绿叶蝉成虫标本。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检视5 589号叶蝉雄成虫标本,发现8种小绿叶蝉。其中包括: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锐偏茎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Dworakowsk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波宁雅氏叶蝉Jacobiasca boninensis(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等。小贯小绿叶蝉发生最普遍且数量最多,占总检视样品的98.53%。各地小贯小绿叶蝉样品数量占当地样品数量的55.56%-100.00%。锐偏茎叶蝉在重庆市采样点发生较多,占当地检视样品的36.96%-44.44%。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我国茶树小绿叶蝉有多个种。除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和西藏5个产茶省本研究未涉及外,全国绝大部分茶区的优势种为小贯小绿叶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主产茶区 茶树 小绿叶蝉 种类 小贯小绿叶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