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fc urban units identifed in tuberculosis epidemic using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in Guangzhou,China
1
作者 Hongyan Ren Weili Lu +1 位作者 Xueqiu Li Hongcheng She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22年第2期98-98,共1页
Background:A remarkable drop in tuberculosis(TB)incidence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although in 2019 it was still considered the second most communicable disease.However,TB’s spati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urb... Background:A remarkable drop in tuberculosis(TB)incidence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although in 2019 it was still considered the second most communicable disease.However,TB’s spati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urban area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diferentiations and potential infuencing factors of TB in highly urbanized regions on a fne scale.Methods:This study included 18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four central districts of Guangzhou,China.TB cas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fore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a geographical detector(GD)to identify potential infuencing factors,we conducted a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spatial scales.Results:Owing to its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Moran’s I=0.33,Z=4.71),the 2 km×2 km grid was selected as the spatial scale.At this level,TB incidenc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ost socioeconomic variables(0.31<r<0.76,P<0.01).Of fve environmental factors,only the concentration of fne particulate matter displayed signifcant correlation(r=0.21,P<0.05).Similarly,in terms of q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GD,socioeconomic variables had stronger explanatory abilities(0.08<q<0.57)for the spatial diferentiation of the 2017 incidence of TB tha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0.06<q<0.27).Moreover,a much larger proportion(0.16<q<0.89)of the spatial diferentiation was interpreted by pairwise interactions,especially those(0.60<q<0.89)related to the 2016 incidence of TB,ofcially appointed medical institutions,bus stops,and road density.Conclusions: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2017 incidence of TB in the study area was considerably infuenced by several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ir pairwise interactions on a fne scale.We suggest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units with pairwise interacting factors in Guangzhou.Our study provides helpful clues for local authorities implementing more e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TB incidence in China’s municipal areas,which are featured by both a high degree of urbanization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RCULOSIS geographical detector Specifc urban units Pairwise interaction GUANGZHOU china
原文传递
中国奥陶纪地理区划纲要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志毅 甄勇毅 +1 位作者 周志强 袁文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5-182,共8页
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层资料,中国奥陶纪的诸多板块、地体和活动带应分属11个地理区。文章重点研究了各地理区的边界。这些相邻的地理区块在奥陶纪曾处于远距离分离状态,除华北区南界和华南区北界明显由同期秦岭活动带限定之外,地... 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层资料,中国奥陶纪的诸多板块、地体和活动带应分属11个地理区。文章重点研究了各地理区的边界。这些相邻的地理区块在奥陶纪曾处于远距离分离状态,除华北区南界和华南区北界明显由同期秦岭活动带限定之外,地理区的界线大多只能沿发生在奥陶纪之后的构造拼贴结合带划定,只有塔里木区北界和北疆区南界,得以通过追索代表曾在奥陶纪时段内发育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中间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局限洋盆或深海盆地遗迹(即残留缝合带)来予以确定。中国大陆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晚石炭世至新生代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带的消减以及板块和地体的漂移、增生与会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奥陶纪 地理分区
下载PDF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划分之见解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和 王洪峰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5期60-64,共5页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地层组的建立不是根据岩性特征,而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和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笔者认为,申扎组应被废弃,德悟卡下组底界应作修订,并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简要的时代讨论和对比。
关键词 西藏 奥陶系 岩石地层单位 申扎地区
下载PDF
中蒙边界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文龙 李俊建 +1 位作者 付超 Orolmaa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82-587,共6页
在中蒙边界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过程中,有关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异议。文章根据中蒙两国1∶20万区域地质图件及生物地层学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踏勘,讨论了中蒙边界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 在中蒙边界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过程中,有关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一定的异议。文章根据中蒙两国1∶20万区域地质图件及生物地层学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踏勘,讨论了中蒙边界中东部地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地质资料及野外踏勘显示,中蒙边界蒙古地区发育的奥陶纪地层可以和相邻地区的中国奥陶纪地层进行对比。蒙古北山地区的Ehenhaya组和Adagbaishint组下段可以和罗雅楚山组相对比;Adagbaishint上段可与咸水湖组相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在Saishand地区,除自中国境内延伸来的乌宾敖包组和巴彦呼舒组延伸到蒙古外,Zeeriinhural组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Naransevestei组与白云山组应为同一套地层。蒙古东部Khalkh gol地区的Bukhat uul组应分为两部分,下段与多宝山组相似,其时代属于早-中奥陶世;上段可以与裸河组进行对比,时代为中-晚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地层划分 岩石地层对比 生物地层对比 中蒙边界
下载PDF
基于健康视角的体育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陀子晴 周良君 张琳 《体育科研》 2021年第5期61-69,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人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如何鼓励公民参与体力活动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成为了多部门、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体育学科,围绕体育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回顾国内外文献,得出设计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人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如何鼓励公民参与体力活动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成为了多部门、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体育学科,围绕体育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回顾国内外文献,得出设计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承载要素是影响体力活动参与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背景与视角、研究内容、指标测量方法3方面阐述未来研究的具体思路。未来研究应重点选取工作人群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动态地理背景单元为研究视角,重点关注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不同类型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 动态地理背景单元 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陵山区城市数量、规模与体系的变迁
6
作者 王肇磊 《城市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4-56,共13页
区域城市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单元内,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结构的城市围绕中心城市组成彼此联系密切且呈现出层级特征的城市集群,它是区域静态环境和历史动态高度结合的产物。武陵山区作为中国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随着民... 区域城市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单元内,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结构的城市围绕中心城市组成彼此联系密切且呈现出层级特征的城市集群,它是区域静态环境和历史动态高度结合的产物。武陵山区作为中国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随着民国时期区域政治、经济、交通等推动城市进步的现代性动力因素的不断发展,其区域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其城市体系亦因区域内外联系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改变,并深刻地影响了民国以来武陵山区的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陵山区 城市集群 区域城市
下载PDF
地理政治变迁与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征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8,共8页
自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以来,世界政治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重心正在从西欧向东亚发生明显转移,这种变迁对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的挑战性在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势必... 自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以来,世界政治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重心正在从西欧向东亚发生明显转移,这种变迁对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的挑战性在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势必将对其现有大战略做出某些重大调整,以反映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地理政治现实。本文指出,与冷战后正在发生的地理政治变迁相对应(尤其是中国崛起),21世纪前期美国大战略的关注重点同样也将从西欧向东亚发生转移,而这点意味着美国将为此发展新的技术和缔结新的同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政治 美国 大战略 中国崛起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沙漠的陆—气耦合及对干旱影响的进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耀辉 孟宪红 +4 位作者 张宏升 李忆平 王闪闪 沙莎 莫绍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对全球天气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自然地貌之一。其巨大陆表深入对流层中部,热力效应直接作用于大气,不但形成了亚洲气候格局,甚至会导致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异。在青藏高原北部分布着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对全球天气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自然地貌之一。其巨大陆表深入对流层中部,热力效应直接作用于大气,不但形成了亚洲气候格局,甚至会导致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异。在青藏高原北部分布着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沙漠群,与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其他下垫面相比,沙漠具有地表反照率大、土壤热容量小、含水量低等特点,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感热源,同样对全球和区域能量平衡及气候变化和变异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及其北部广阔沙漠区域——两种重要的陆地系统组成了全球独有的共生地理单元,它们之间的陆—气耦合必定通过某种过程相互关联。干旱是全球常见且危害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是全球干旱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干旱也呈多发、加重的趋势。干旱成因复杂,始终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那么,从高原—沙漠共生地理单元的陆—气耦合过程出发,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我国北方干旱的形成和演变?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前沿论题。梳理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科学研究和包括沙漠地区的干旱半干旱陆面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从中凝练出青藏高原和北部沙漠之间的陆—气耦合过程对我国干旱影响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对开展相关探索的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沙漠 共生地理单元 陆—气耦合 北方干旱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