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Capitalism and Local Artistic Taste in Late Imperial/Early Modern China, 1600-1800
1
作者 Benjamin A.Elma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4期74-104,共31页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based on global commerce vicariously impacted on literati life and elite taste in gardens, paintings, books, and antiquities. The expanding literati appetite for c...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based on global commerce vicariously impacted on literati life and elite taste in gardens, paintings, books, and antiquities. The expanding literati appetite for consumption carried over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patrons of the late Ming(1368-1644) and early Qing(1644-1911) garden estates, for example, lived in a world where silver from the New World was exchanged to pay for Chinese commodities, principally silk, porcelain, tea, and jade. The Ming economy was further transformed by an agrarian revolution in which cotton displaced rice production in southern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influx of Japanese silver heightened the monetarization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economy in unprecedented ways. Ming Chinese unwittingly faced a global marketplace. Their arts and letters would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capitalism late Ming dynasty china ARTS
原文传递
中国历代死刑制度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法律规定的行刑方式有:醢:把罪人刴成肉浆。碟:原意为分裂牲体以祭神。磬:缢杀。斩:杀头。杀:用刀割头。绞:用绳带之类将罪人缢死。轘:将罪人的肢体分解,又称“车裂”。枭首:悬头示众。支解:将罪人杀死后又将尸...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法律规定的行刑方式有:醢:把罪人刴成肉浆。碟:原意为分裂牲体以祭神。磬:缢杀。斩:杀头。杀:用刀割头。绞:用绳带之类将罪人缢死。轘:将罪人的肢体分解,又称“车裂”。枭首:悬头示众。支解:将罪人杀死后又将尸体分解。弃市:杀之于闹市,表示“与众共弃”。赐死:君主命王公、大臣自缢,谓之“赐死”。连坐:要邻居对相邻人的犯罪承担连带责任的制度制度。灭九族:较之夷三族进一步扩大了诛连的范围。还有不曾入律的非法之刑,如凿颠(又称“凿顶”):“抽胁、镬烹、刳胎、锯颈。宋朝的死刑除绞、斩外,增加了“凌迟”。清末,沈家本修法,删除清律中原有的凌迟、枭首、戮尸、缘坐等酷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代 死刑制度
下载PDF
来唐日本人在唐都长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令福 《唐都学刊》 2001年第4期24-26,共3页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 ,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 ,为促进中日文化...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 ,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 ,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唐使 留学生 学问僧 长安 唐代 日本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简论晚清至民初的教育宗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天平 《教学研究》 2002年第4期293-294,371,共3页
20世纪初叶,晚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公布教育宗旨,强化国家对教育的管理,统一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1912年,民国建立后,于承继这一传统的同时,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而代之以资本主义内容,且首倡美育,从而为此后中央政府运用教育宗旨手... 20世纪初叶,晚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公布教育宗旨,强化国家对教育的管理,统一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1912年,民国建立后,于承继这一传统的同时,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而代之以资本主义内容,且首倡美育,从而为此后中央政府运用教育宗旨手段端正教育方向、规制教育行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初 教育宗旨 资本主义 教育内容 人才标准 教育方向
下载PDF
试析民国以降广西省会的三次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咸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晚清民国时期,围绕着迁省之争,广西新旧两派势力进行了角逐,其中既掺杂着省议会内部的权利之争,也夹杂着个人的私利及喜好等各种复杂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国际、国内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南宁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广西的省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广西省会 迁移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京畿地区的水利纠纷及其解决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开金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4-39,共6页
清代,京畿地区的水利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受自然、社会与历史因素的制约,京畿地区的水利纠纷较为频繁,并有不同的类型与地域特点。进入民国以后,京畿地区的水利纠纷及其解决亦呈现出典型的"近代"特色。为解决水利纠纷,当地... 清代,京畿地区的水利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受自然、社会与历史因素的制约,京畿地区的水利纠纷较为频繁,并有不同的类型与地域特点。进入民国以后,京畿地区的水利纠纷及其解决亦呈现出典型的"近代"特色。为解决水利纠纷,当地采取了包括立碑刻石、完善管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改变传统用水习俗在内的多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京畿 水利纠纷
下载PDF
五代刑罚制度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连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存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处于唐宋交替之间,使得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体现出这一特点。通过探讨五代时期刑罚制度的变化,进而说明这一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及它对宋代刑罚制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五代 刑罚 死刑
下载PDF
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与上都的作用
8
作者 李迪 冯立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96-102,共7页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对元代科技交流从宏观上进行探讨 :( 1)交流的一般情况 ;( 2 )交流发展的原因 ;( 3)上都在交流中的作用 ;( 4)交流的特点 ;( 5 )经验教训。
关键词 元朝 对外科技交流 使节团 军事行动 上都
下载PDF
北门军镇 塞外江南——唐诗中的太原
9
作者 智宇晖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太原在唐代兼具政治都城和军事重镇的双重地位,为文人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舞台;自然地理方面,地处塞外而具有发达的水系,其独特的风景刺激着诗人敏感的心灵。文人的浪漫诗情与军镇的威严雄壮,塞外的粗犷与江南的细腻,相对而相容的都市人文... 太原在唐代兼具政治都城和军事重镇的双重地位,为文人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舞台;自然地理方面,地处塞外而具有发达的水系,其独特的风景刺激着诗人敏感的心灵。文人的浪漫诗情与军镇的威严雄壮,塞外的粗犷与江南的细腻,相对而相容的都市人文特征,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形象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太原 北都 军镇 塞外江南
下载PDF
明清西南土司承袭方式演变考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皓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在两种方式间发生多次转变:赴京告袭,即土司或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长期要求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纳粮。前者主要集中在明初,后者从明中期开始...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在两种方式间发生多次转变:赴京告袭,即土司或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长期要求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纳粮。前者主要集中在明初,后者从明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期间多有反复,直至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赴京告袭向就彼冠带的演变符合行政运作简化的规律,背后隐含了中央与地方经济获取状况的变化,即中央从起初的经济支出方转变为获取方,土司从明初的获取方逐渐成为支出方,直至“改土归流”后对土司编户齐民,直接征税。这是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经济管控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西南少数民族逐渐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土司 赴京告袭 就彼冠带 承袭方式 明清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方主义的成因分析
11
作者 顾洪涛 《镇江高专学报》 2006年第3期83-85,共3页
地方主义自古有之,民国时期尤其盛行。当时的地方主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乡土中国是地方主义产生的文化原因;清末新政是地方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资本积累是地方主义产生的经济原因。民国时期一度盛行的地方主义的产生,主要... 地方主义自古有之,民国时期尤其盛行。当时的地方主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乡土中国是地方主义产生的文化原因;清末新政是地方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资本积累是地方主义产生的经济原因。民国时期一度盛行的地方主义的产生,主要是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主义 乡土中国 清末新政 资本积累
下载PDF
从“膺惩清国”到“东亚兴隆”——德富苏峰的对华论策与生成逻辑
12
作者 梁艺馨 董灏智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舆论报刊界巨擘与政府的国策智囊,他的思想经历了“平民主义—国家主义—皇室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重心转移,对华论策也由“膺惩清国”转向“中日同盟”,最终变奏为“东亚兴隆”,其帝国主义话语的表... 德富苏峰是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舆论报刊界巨擘与政府的国策智囊,他的思想经历了“平民主义—国家主义—皇室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重心转移,对华论策也由“膺惩清国”转向“中日同盟”,最终变奏为“东亚兴隆”,其帝国主义话语的表层逻辑是基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与日本实力消长所做的权宜之计,深层逻辑则是基于个人政治抱负与岛国危机意识的“忠君爱国”思想下集体本位主义的渲染与运用。重要的是,当今日本政界与右翼思潮与其思想一脉相传,探究苏峰的对华论策不仅对日本侵华的研究有所裨益,还可为考察当代日本右翼势力的对华观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富苏峰 对华论策 膺惩清国 中日同盟 东亚兴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