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resses, Gender, and 1920s Theater in China: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1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The incident immediately triggered a debate in the Morning Newspaper Supplement between a group of middle-class intellectuals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ees the boom in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drama"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n China a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scussion. This incident shows how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aped intellectuals' views on females and art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poken drama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的图书馆事业 被引量:10
2
作者 智晓静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模式、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为中国新式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学习的样榜及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并促成了新图书馆运动的爆发。新图书馆运动是新文...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模式、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为中国新式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学习的样榜及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并促成了新图书馆运动的爆发。新图书馆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与继续,在输入西方文明和科技、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公共教育的普及、保存国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新图书馆运动 图书馆事业史 中国 近代
下载PDF
文化产业适应新常态发展若干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纪芬叶 高宏存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文化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消费形式更具个性化;创新型新兴产业逐渐取代实体型传统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文化资本输出与文化资本引进同时突破;小微文化企业更具活力;竞争方式逐步实现从量到质的转... 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文化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消费形式更具个性化;创新型新兴产业逐渐取代实体型传统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文化资本输出与文化资本引进同时突破;小微文化企业更具活力;竞争方式逐步实现从量到质的转换等。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实力有待增强等突出问题,应采取措施增强大型文化企业实力,提高小微文化企业活力,增强产业组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和提升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文化产业 新特征 新思考
下载PDF
国外陈独秀研究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广义 赵子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陈独秀的历史定位、生平问题研究、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以及陈独秀的比较研究。积极地了解、借鉴国外有关陈独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跳出固步自封的研究“陷阱”,进而推动国内有关陈独秀研究更加全面化、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回族新文化运动与回族报刊之互动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白贵 金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5,共9页
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历练,回族报人较好地完成了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传播文化、促进经济的基本任务。回族报刊借各种文化运动之东风,得... 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历练,回族报人较好地完成了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传播文化、促进经济的基本任务。回族报刊借各种文化运动之东风,得以遍地开花,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回族报人或亲自担任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或进行幕后策划与支持,促成了各种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变革与重建当中去,梳理民族历史,传播民族知识,铸造民族心理,促进团体、刊物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协助解决教内事务,促成合议与共识等。二者的关系是良性的互促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报刊 回族新文化运动 互动关系
下载PDF
日本农村振兴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9
6
作者 谭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5-28,92,共5页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农村振兴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发展农业产...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农村振兴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视农民的教育、重视立法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农村振兴运动 中国新农村建设 启示 中国梦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相关概念及发展阶段——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建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52,共10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旨在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该运动经历了发起、高潮与落潮三个阶段。自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至1916年12月的2卷4期是其发生期,特点是批判专制与迷信、宣传民主与科学。自1917年1月的2卷5期至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旨在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该运动经历了发起、高潮与落潮三个阶段。自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至1916年12月的2卷4期是其发生期,特点是批判专制与迷信、宣传民主与科学。自1917年1月的2卷5期至1920年9月的7卷6期是其高潮期,标志是形成了新文化阵营,促成了文学上的革命,爆发了政治上的五四运动。自1920年9月至1926年底是其落潮期,标志是新文化阵营开始分化,党派纷争取代了思想启蒙。随着新文化阵营在文人南下潮中的解体,新文化运动也宣告了落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
下载PDF
从“美国化”到“本土化”: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缘起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洪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7,共11页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展开,清华园里相应地出现了一股文化运动的思潮,当时称之为"清华文化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感染时代精神的清华师生们,开始以犀利的眼光,反省清华教育中的"美国化",重新...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展开,清华园里相应地出现了一股文化运动的思潮,当时称之为"清华文化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感染时代精神的清华师生们,开始以犀利的眼光,反省清华教育中的"美国化",重新检讨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中西文化调和的校园思想氛围。深处其间的清华学子们,同时感受"整理国故"运动的强烈影响,于是从批评学校忽略中文教育发端,而后扩展至呼吁学校加强国学教育,直到最后在多重因素的衡量之下,校方遂在清华改办大学之际,创立了旨在"中西并重、新旧沟通"的国学研究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清华文化运动 国文改良
下载PDF
1920年前后梁启超对文艺复兴的借镜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冠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1920年前后,梁启超对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欧洲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的性质做出区分,在批评后者将西方的现代发展引向歧途的同时,他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及实践方向作为中国现代发展以及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镜,这与以胡适为代... 1920年前后,梁启超对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欧洲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的性质做出区分,在批评后者将西方的现代发展引向歧途的同时,他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及实践方向作为中国现代发展以及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镜,这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对于文艺复兴的启蒙主义化的理解分歧明显。梁启超将清代视做"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这同样与更为强调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一致性的胡适形成差异。以文艺复兴为参照,梁启超既从清学的发展中确认了依靠自力走向现代的中国自我,也指出其片面强调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中国之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吴虞与民初四川思想界的演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天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6,共9页
辛亥前后,四川的新派与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形成了拉锯战的格局。吴虞与各方新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孔非儒",为此他们求同存异,同心协力,互相声援,加上青年学生的支持和一些旧派人物的逐渐... 辛亥前后,四川的新派与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形成了拉锯战的格局。吴虞与各方新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孔非儒",为此他们求同存异,同心协力,互相声援,加上青年学生的支持和一些旧派人物的逐渐趋新,新文化运动才得以在四川逐渐兴起、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虞 新文化运动 民初四川思想界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论析——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爱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1-105,119,共6页
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主要内容体现为三大方面,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展现三重维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度和... 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主要内容体现为三大方面,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展现三重维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度和国家战略维度。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形态、是新时代文明世界的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论新世纪中国崛起与文化安全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加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国家软力量的增强也为我国崛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化安全屏障,但西方文化和本土庸俗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制约影响中国崛起的文化安全因素。因此,要弘扬社会... 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国家软力量的增强也为我国崛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化安全屏障,但西方文化和本土庸俗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制约影响中国崛起的文化安全因素。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力,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为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崛起 文化安全
下载PDF
“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德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在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或以清代学术比附欧洲文艺复兴,或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等量齐观,或认为中国儒家人生态度的复兴才称得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的“... 在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或以清代学术比附欧洲文艺复兴,或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等量齐观,或认为中国儒家人生态度的复兴才称得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就形式和精神气质方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相同,都致力于“人的解放”,高扬人的价值,以文明的再生为目标。但从历史内容一面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外发型”的思想文化运动,完全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复古”策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艺复兴 五四新文化运动 胡适
下载PDF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川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52,共11页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有着重要历史基础的。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领域的团体和人士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有着重要历史基础的。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领域的团体和人士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其中的幼稚与坎坷也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部分失误和挫折埋下了伏笔。根据历史沿革,可以将这一时期分为1917-1927、1927-1937、1937-1949三个阶段。从总体来看,这一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表现出多元性、现代性、革命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以来 新中国 文化艺术管理 理论探索与实践 历史基础
下载PDF
为平民的艺术——刘天华的音乐思想及其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5-79,83,共6页
刘天华主张将优秀的民族音乐完整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同时借鉴西方音乐改进发展民族音乐。他提倡平民音乐教育,积极开展大众音乐的普及教育工作。他通过对二胡的改革,使之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音乐思想 音乐教育
下载PDF
“回归”传统的文艺复兴——新文化派和学衡派关于传统文化的论争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秋实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争论实际上是西学与西学的一场争论,他们的思想来源都来自于欧洲。关键是"学衡派"的主要成员主张要从西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内在性,以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的功利性,弘扬中国文...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争论实际上是西学与西学的一场争论,他们的思想来源都来自于欧洲。关键是"学衡派"的主要成员主张要从西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内在性,以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的功利性,弘扬中国文化的美学特质,所以他们提出了"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他们强调对西方学说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然后慎重择取。在一定程度上说,"学衡派"具有更健全的中西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学衡派 东南大学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邓中夏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军 《唐都学刊》 2009年第3期79-82,共4页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党的二大以后到大革命时期,他结合自己从事工人运动的丰富实践经验,连续发表理论文章,就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从党的二大以后到大革命时期,他结合自己从事工人运动的丰富实践经验,连续发表理论文章,就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权、同盟军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夏 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克群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过三次有名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这场斗争的胜利 。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运动 建党基础
下载PDF
启蒙没有也不可能被救亡压倒——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与救亡
19
作者 高旭东 李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启蒙思潮被救亡所压倒,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思想中丧失了启蒙精神。这种二元对立的概括方法窄化了启蒙的内涵,启蒙不仅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救亡也不完全是走向民族国家。通过重回历史现场,启蒙... 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启蒙思潮被救亡所压倒,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思想中丧失了启蒙精神。这种二元对立的概括方法窄化了启蒙的内涵,启蒙不仅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救亡也不完全是走向民族国家。通过重回历史现场,启蒙的要义和其内部的复杂性才能被揭示清楚。从历史上看,早在五四运动前启蒙与救亡就没有表现出那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后来启蒙产生的历史影响是复杂的,反启蒙甚至借启蒙行事,但启蒙没有也不可能被打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 鲁迅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形成探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海鸥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日本新感觉派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