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ng the 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 for China
1
作者 Weibo Xio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3期373-406,共34页
How can we fit different monetary transmission channels togeth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a's monetary conditions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terms of the monetary ... How can we fit different monetary transmission channels togeth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a's monetary conditions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terms of the 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 (MCI),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central bank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To construct an MCI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over 1987Q1-2010Q2, we consider thre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monetary conditions might influence aggregate demand: the primary lending rate,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he bank credit. The weights of the component variables are obtained by estimating both the IS equation and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VAR), which yield somewhat similar results. Further empirical tests show that the MCIs we derived contain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future output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over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MCI we derived is more informative than individual monetary variabl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netary conditions between 1987 and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etary polic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
原文传递
宏观杠杆率、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基于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
2
作者 何剑 祝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28,共19页
基于TVP-VAR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对宏观杠杆率和金融稳定的时变影响机制以及宏观杠杆率与金融稳定间的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看,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对稳杠杆和稳金融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调控效果... 基于TVP-VAR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对宏观杠杆率和金融稳定的时变影响机制以及宏观杠杆率与金融稳定间的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看,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对稳杠杆和稳金融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调控效果,不同期限组合能够实现抑制宏观杠杆率和促进金融稳定;从稳杠杆与稳金融的双向溢出效应看,二者互为调控政策的路径选择,宏观杠杆率的适度波动在长期内有助于提升金融稳定,而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在中长期内能够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势头。为此,货币当局应继续健全“稳杠杆”和“稳金融”的监管体系,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改革机制,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质效,加快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形成宏观杠杆率稳定与金融稳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TVP-VAR模型 中国金融稳定指数
下载PDF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预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徐国祥 郑雯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4,共8页
本文首先选取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社会融资规模四个金融变量,建立SVAR模型确定变量权重,构建了量化我国金融状况整体松紧程度的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其次,基于已构建指数,引入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状况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本文首先选取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社会融资规模四个金融变量,建立SVAR模型确定变量权重,构建了量化我国金融状况整体松紧程度的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其次,基于已构建指数,引入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状况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环比和同比CPI三个指标之间均存在39个月的耦合震荡周期,且中国金融状况指数领先三个指标的期数分别为1.91、0.44和5.5个月,对应一致性统计量的值依次为0.94、0.97和0.96,均接近于1,说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以及对通货膨胀均具有先导性和强相关性,可作为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先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 sVAR模型 谱分析 先行指标
下载PDF
极端市场条件下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度量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蕊 贺晓宇 戚逸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8,共9页
在中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实时监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累积过程非常必要。本文基于EVT-GARCH-Co VaR模型,利用2008—2013年股票市场数据,对极端市场条件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内单个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 在中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实时监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累积过程非常必要。本文基于EVT-GARCH-Co VaR模型,利用2008—2013年股票市场数据,对极端市场条件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内单个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及其随时间变动的趋势进行了动态测算。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国有商业银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证券公司最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介于二者之间;2研究期内所有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都有上升,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但金融风险在证券、保险和银行业间的传染效应还比较微弱;3工行、中行、建行和人寿保险具有显著的系统重要性,应进行全面综合监管。其他金融机构需按微观审慎原则加强其自身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测度 极端市场 EVT-GARCH-Co VAR模型 中国金融体系
下载PDF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地区差距--基于机构信贷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敏楼 宗颖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98,共4页
笔者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收入比、存贷差和存贷比等变量对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虽然显著,但与全国总体金融发展相比,地区差距要小得多;农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抑制状... 笔者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收入比、存贷差和存贷比等变量对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虽然显著,但与全国总体金融发展相比,地区差距要小得多;农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抑制状态,体现了政府的意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农村金融发展的唯一变量,政府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资本等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指标 地区差距
下载PDF
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6,共6页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且长期来看其重要性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需要长时间才逐渐显现。而市场规模差异、货物贸易密集度和贸易不平衡程度等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s指数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