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nding Power on the rise in China’s Smaller Cities
1
作者 Yu Nan 《ChinAfrica》 2011年第1期33-33,共1页
China’s big spenders now far-flung by Yu Na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China,the coastal port of Dalian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a lowertier city becoming a growth hub for multinationals... China’s big spenders now far-flung by Yu Na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China,the coastal port of Dalian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a lowertier city becoming a growth hub for multinationals, owing to stronger purchasing power. That trend inspired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 to release a report,advising businessmen to look beyond the familiar mega-cities to the fast-growing sma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G spending power on the rise in chinas smaller Cities
下载PDF
A U.S.‒China coal power transition and the global 1.5℃ pathway
2
作者 Ryna Yiyun CUI Nathan HULTMAN +4 位作者 Di-Yang CUI Haewon MCJEON Leon CLARKE Jia-Hai YUAN Wen-Jia CAI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As the world seeks to increase ambition rapidly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1.5℃,joint leadership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greenhouse gas(GHG)emitters-the United States(U.S.)and China-will be critical to deliver s... As the world seeks to increase ambition rapidly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1.5℃,joint leadership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greenhouse gas(GHG)emitters-the United States(U.S.)and China-will be critical to deliver significant emissions reductions from their own countries as well as to catalyze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action.After a period of uncertainty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these countries now both have current leadership that supports ambitious climate action.In this context,a feasible,high-impact,and potentially globally catalytic agreement by the U.S.and China to transition away from coal to clean energy would b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ward this global effort.We undertake a plant-by-plant assessment in the power sector to identify practical coal retirement pathways for each country that are in line with national priorities and the global 1.5℃ target.Our plant-by-pla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1.5℃-compatible pathways may result in an average retirement age of 47 years for the U.S.coal plants and 22 years for Chinese coal plants,raising important questions of how to compare broader economic,employment,and social impacts.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such pathways would also lead to significant emissions reductions,lowering overall global energy-related CO_(2) emissions by about 9%in 2030 relative to 2020.A catalytic effect from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countries taking compatible actions is estimated to reduce global emissions by 5.1 Gt CO_(2) in 2030 and by 10.1 Gt CO_(2) in 2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china Coal power transition Climate mitigation Paris agreement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ng
原文传递
The Scienc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nd Its Value Theor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Period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4期73-80,192,共9页
关键词 The scienc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nd Its Value theor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Period
原文传递
Is China Able to Rise as a Civilization7 And How?
4
作者 Xu Ji-l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1期15-32,共18页
The secret that underlies China's rise is the search for wealth and power. China has indeed become a "modem" state in terms of GDP. However, at the price of the loss of "China" : the rise of China went with the ... The secret that underlies China's rise is the search for wealth and power. China has indeed become a "modem" state in terms of GDP. However, at the price of the loss of "China" : the rise of China went with the loss of its civilizational core. In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does not consist in the level of wealth and power but in that of civilization. China should not become a clumsy follower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t needs instead to be cautious about its civilization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rise wealth and power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论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的两难困境——欧洲经验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义炜 张建宏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59-67,共9页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论 陆海复合型国家 欧洲经验 两难困境 中国海权
下载PDF
东亚权力结构变化与美国战略趋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昌明 王敏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期84-94,共11页
亚太区域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战略区域,东亚权力转移是引发该地区大国安全战略调整的关键因素。中国崛起引发了东亚权力结构的变迁,继而带动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基于东亚形势和自身实力的变化,在其亚太战略中... 亚太区域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战略区域,东亚权力转移是引发该地区大国安全战略调整的关键因素。中国崛起引发了东亚权力结构的变迁,继而带动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基于东亚形势和自身实力的变化,在其亚太战略中展现出鲜明的执政理念和风格。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内的美国亚太战略虽充满诸多变数,但推行其既定的战略轨迹将不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转移 中国崛起 美国 亚太战略
下载PDF
以“理”为本,构建“和谐崛起”的中国新范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勉 周慎 《阴山学刊》 2011年第4期5-11,共7页
国际体系的转型正由量变转向质变。新兴大国成功替代旧霸权国的范式必须与时代的精神与物质本质相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给中国提出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国面临"被"负责任的境地,中国必须善于应对,变被动为主... 国际体系的转型正由量变转向质变。新兴大国成功替代旧霸权国的范式必须与时代的精神与物质本质相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给中国提出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国面临"被"负责任的境地,中国必须善于应对,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外交正处于从"和平"向"和谐"深化的新出发点,如果中国希望在21世纪的角逐中胜出,就必须跳出大国权力博弈的陈旧逻辑,超越西方的"权力"价值,以"理"为本,用特色鲜明的新话语、新手段、新路径,构建中国"和谐崛起"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崛起外交新范式 理本主义 权本主义 “理”外交
下载PDF
软权力视角下的中国和平崛起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国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3-87,共5页
尽管软权力理论仍需发展与完善,可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如能加强对其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软权力”理论,则会丰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并有效地指导国家实践。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介评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 尽管软权力理论仍需发展与完善,可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如能加强对其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软权力”理论,则会丰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并有效地指导国家实践。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介评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浅谈了自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权力”理论 中国和平崛起 背景
下载PDF
崛起的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9
作者 黄仁国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18,27,共7页
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由实力、联盟政策和混合霸权三大支柱支撑,这三大支柱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其双重性又使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崛起的中国要洞悉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全面发展综合实力,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 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由实力、联盟政策和混合霸权三大支柱支撑,这三大支柱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其双重性又使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崛起的中国要洞悉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全面发展综合实力,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按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以“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展国际影响,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走与国际社会互相契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在积极应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中全面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崛起 综合实力 美国 联盟政策 权势霸权 制度霸权 霸权战略
下载PDF
中国话语权意涵:一种主观认识论途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宏仁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5期138-153,160,共16页
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关系的文献中,关于"话语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透过两个时期的文献研究(2004-2005年的话语权初始期与2007-2008年的话语权兴盛期)可以归纳出四种由于中国自身需求所产生的话语权认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关系的文献中,关于"话语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透过两个时期的文献研究(2004-2005年的话语权初始期与2007-2008年的话语权兴盛期)可以归纳出四种由于中国自身需求所产生的话语权认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主独立、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国家形象。四种认知反映了中国自身对于其改革开放之后融入国际社会、崛起于国际体系之中的一种主观认识论途径。相对而言,西方世界也有相对应的四种中国认识论途径:民主和平论、现实主义、社会建构论、软实力主张,四者建构出一种西方了解世界他者的"客观"认识论途径。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认识论思维,除了反映出文化与历史经验的歧异之外,更多表现于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崛起的知识论途径差异,而这种差异限制了不同行为者在外交实践上的不同思考方向、决策途径,而容易导致擦枪走火之冲突。中国要克服因此差异而可能引起的冲突或伤害,不是选择完全的内化"拿来主义"来缩短差距,或是一味地利用所谓的"软实力"来试图改变他者的误解,而是应该进行话语联盟与理论重构,迫使以美国为首的"普世主义"观点承认相对的绝对性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崛起 话语权 国家认同 中国形象
下载PDF
权力转移论、制度主义论与美国的对华战略
11
作者 张建红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6-42,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在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并出现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的理论:权力转移论和制度主义论。两种理论视角针对中国崛起提出不同的预测... 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在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并出现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的理论:权力转移论和制度主义论。两种理论视角针对中国崛起提出不同的预测:中国崛起带来的是挑战,还是制度建设的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种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美国近期在东亚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政治动向背后的意图和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权力转移论 制度主义论 美国 对华战略
下载PDF
大国协调之下的四方会谈——试论朝鲜半岛的安全机制构建的“新”途径
12
作者 王守都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5期21-31,128-129,共11页
自2017年年初至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一系列事件(诸如金正男遇刺、蒂勒森出访东北亚三国、美韩军演、"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任)的综合作用下显得愈发扑朔迷离。另一方面,自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 自2017年年初至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一系列事件(诸如金正男遇刺、蒂勒森出访东北亚三国、美韩军演、"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任)的综合作用下显得愈发扑朔迷离。另一方面,自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朝鲜核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诸如六方会谈的一些区域性的制度构建也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考虑到在东北亚地区建立长久稳定、强制有效的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崛起和东北亚地区两极格局的回归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文末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尝试,即以中美两大国协同为前提,包括朝韩两国在内建立制度化的四方会谈,以消除朝鲜半岛上不断升级的核安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朝核六方会谈 区域安全制度 东北亚区域秩序 霸权转移理论
下载PDF
中美两国在东亚区域的影响力——受众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云汉 肖唐镖 黄旻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0,126,共13页
对东亚14个国家或地区的多数民众而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若考虑到对未来十年发展的预期,东亚民众对中国影响力的认同则更强。大多数东亚民众倾向于对中美两国都给予正面评价,并认为中美在东亚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互惠... 对东亚14个国家或地区的多数民众而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若考虑到对未来十年发展的预期,东亚民众对中国影响力的认同则更强。大多数东亚民众倾向于对中美两国都给予正面评价,并认为中美在东亚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互惠的基础,而非对立或零和关系。对东亚民众而言,经济优势在个体与总体层面均是中国在亚洲软实力的重要助力,而美国则具有中国所不具备的现状优势。制度差异在个体和总体层面都显示出"同类相近"的现象,但中美并未被东亚民众视为对立关系。文化解释在个体上具有解释力,其影响方向并不因评价对象是中国或美国而有所不同;在总体层次上则表现为,与中国文化价值越近似的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影响力评价就越正面,反之则更倾向于正面评价美国。来自东亚社会的调查资料印证了"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的论断,表明中美两国在东亚合作共赢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崛起 大国政治 竞合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 被引量:79
14
作者 阎学通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1,154,共18页
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权力转移,不仅会改变国际格局,而且可能带来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的转移。然而,无论是国际格局改变还是世界中心转移,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体系的质变。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个要素构成。将其中任何一... 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权力转移,不仅会改变国际格局,而且可能带来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的转移。然而,无论是国际格局改变还是世界中心转移,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体系的质变。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个要素构成。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质变视为体系质变,既无法区别体系与要素的不同,也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故此,至少应以两个体系要素发生质变作为体系质变的标准。由于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变化的主因,因此其崛起面临的体系压力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需要制定与世界第二大国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确立争夺战略友好关系的原则和建立国际新规范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转移 国际体系 体系类别 世界中心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实力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约瑟夫.奈 张晓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7-76,共10页
当金融危机对"华尔街模式"及其软实力造成巨大损失之时,中国的软实力正逐步增强,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中美软实力对比的诸多预测。面对这些预测,我们应当从短期敏感性和长期脆弱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由相互依赖的非... 当金融危机对"华尔街模式"及其软实力造成巨大损失之时,中国的软实力正逐步增强,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中美软实力对比的诸多预测。面对这些预测,我们应当从短期敏感性和长期脆弱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由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所决定的国家间的实力对比。中国的崛起并非意味着战争,中美双方不仅希望维持两国在实力上的非对称性平衡,同时也认识到合作将会比凌驾于他国之上更好地展现软实力,合作是两国双赢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中国崛起 金融危机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管理中美权势转移:历史经验与创新思路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春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90,158-159,共17页
权势转移理论往往将大国实力的不均衡发展与霸权战争相联系,并认为崛起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是霸权战争的根源,由此提出管理权势转移的必要性。美国与亚太战略再平衡相联系的战略东移,本质上便是对中美权势转移的预防性管理,这呼吁中... 权势转移理论往往将大国实力的不均衡发展与霸权战争相联系,并认为崛起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是霸权战争的根源,由此提出管理权势转移的必要性。美国与亚太战略再平衡相联系的战略东移,本质上便是对中美权势转移的预防性管理,这呼吁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战略应对以避免被动式管理、反应式管理和个案式管理。一方面,美国的管理本身存在着源于权势转移理论的重大前提假设错误,为中国主动应对进而有效管理中美权势转移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实现和平权势转移的国家,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美英权势转移的管理经验,也为中国未来主动、有效地管理中美权势转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避免由美国预防性管理中美权势转移而带来的涉中国的争端集中性爆发,中国针对中美权势转移的主动和有效管理战略应确立精细的阶段性战略和阶段间衔接战略,实现从"坚持韬光养晦"到"部分积极有所作为"再到"全面积极有所作为"的平稳过渡,最终迭致中美权势转移的和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权势转移 管理战略 大国崛起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原文传递
容纳中国崛起——世界秩序视角下的美国责任及其战略抉择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开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107,共19页
从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的角度观察,中国崛起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解决:一是中国如何对待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二是现有的世界秩序框架尤其是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如何容纳一个体量与影响不断增加的中国。但是,第二个方... 从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的角度观察,中国崛起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解决:一是中国如何对待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二是现有的世界秩序框架尤其是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如何容纳一个体量与影响不断增加的中国。但是,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受到了忽视,而美国作为守成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方面的责任也被忽略。基于此,从学理上对容纳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所谓容纳,就是守成大国愿意以适当减损自己权力、利益或调整规则的方式,在现有世界秩序框架中主动给予新兴大国以更多的空间,承认其拥有与其增长的实力相应的权力与地位,从而避免新老大国间发生重大冲突、避免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动荡。容纳政策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转移的问题,但为很容易发生误解与冲突的新老大国提供了磨合、回旋乃至最后达成和平的权力妥协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增加了大国间和平竞争并实现权力和平转移的可能性。守成大国的选择与新老大国的互动是容纳政策生成的重要条件。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初级的、态度反复的低程度的容纳,到仅仅强调中国单方面的责任,再到有意识地拒绝甚至压缩中国的权力空间,反映了美国作为守成大国,在对待新兴大国方面的消极态度。中国不应该坐等容纳政策的降临,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推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纳 中国崛起 世界秩序 权力转移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海上兴起与国际海洋安全秩序——有限多极格局下的新型大国协调 被引量:26
18
作者 胡波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3,157,共31页
当前,国际海洋安全秩序研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海洋地缘政治竞争、海洋争议和全球性海洋安全等问题愈演愈烈,世界亟待建立有效的海洋安全制度;另一方面,有关海洋安全的共识、制度和规则极度缺失,整个世界缺乏一个包容各主要海上... 当前,国际海洋安全秩序研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海洋地缘政治竞争、海洋争议和全球性海洋安全等问题愈演愈烈,世界亟待建立有效的海洋安全制度;另一方面,有关海洋安全的共识、制度和规则极度缺失,整个世界缺乏一个包容各主要海上力量的秩序架构。随着中俄等后发海洋强国的兴起,美国主导的海洋安全秩序的包容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对于中国而言,自身的海洋强国建设已经到了需要认真思考和澄清自身国际海洋秩序主张的阶段。以往的研究往往对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不加区分,宽泛讨论海洋秩序的总体设计,且缺乏相应的实证分析。鉴此,作者从国际秩序的概念、内涵和构建方式出发分析海洋秩序,意在澄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秩序演进的二元结构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评估中国海上兴起的程度及其对国际海洋安全秩序的具体影响。基于对中国实力、未来海上战略格局发展态势以及国际海洋安全形势和趋势的考察,中国应该积极构建以“有限多极下的新型大国协调”为基础的海洋安全秩序。该倡议的核心内涵是大国间的相互克制和相互妥协以及基于能力优势的领导作用。协调的对象并非势力范围或力量对比,而是行为规则和规范。其中,“积极的和平”“平衡的自由”和“全面的包容”应是大国协调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上兴起 有限多极 海洋安全秩序 大国协调 海洋自由
原文传递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理论透视与历史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浩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157-158,共25页
近年来,中美两国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创议成为世界政治的热点话题。文章认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研究应从理论与政策、历史和现实等多层面进行深入思考。要想准确把握当前中美关系的战略实质,一方面需要超越现有国际政治理论中以... 近年来,中美两国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创议成为世界政治的热点话题。文章认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研究应从理论与政策、历史和现实等多层面进行深入思考。要想准确把握当前中美关系的战略实质,一方面需要超越现有国际政治理论中以权力转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旧有范式,将国内政治模式、对外战略选择和国际战略互动等多重变量纳入研究范畴;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包括中美在内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崛起国一主导国"二元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研究。总之,只有通过理论透视和历史比较,才能把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所具备的学理基础和现有条件,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有意义的判断,并努力"预为之谋"、最大限度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权力转移理论 现代政治模式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美国视角下的中美权势转移——基于《外交》近二十年相关刊文的研究
20
作者 杨夏鸣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92,157,共24页
文章对《外交》近20年相关刊文的统计分析及实证研究显示,美国精英对中美权势转移这一命题的主流观点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并非表现为美国的衰落而是中国的崛起。现实情况是,美国既在军事、教育、科技、创新和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 文章对《外交》近20年相关刊文的统计分析及实证研究显示,美国精英对中美权势转移这一命题的主流观点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并非表现为美国的衰落而是中国的崛起。现实情况是,美国既在军事、教育、科技、创新和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政治僵局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但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保持7%的年增长率是极有可能的,即使低于这一增长率,未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优势依然十分巨大。综合来看,中美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势转移 美国衰落 中国崛起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