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Rights Implications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作者 朱虎 XIANG Na(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2年第6期1178-1201,共24页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people’s legislation for themselves, which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its external system and internal values. Functionally,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obligation of the country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individual people, and perfects the mechanism for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type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civil rights in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required by the broad scope of human rights, with an aim to realize a happy life for the peopl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rights, and protect people’s personal rights, property rights, and right to dignity through specific rules. The universal sharing of human rights require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subjects of civil rights. The equal sharing of human rights requires the equality of forms of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Meanwhile, it further requires the substantive equality of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Attention is paid to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pecific groups in external and embedded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下载PDF
China Will Not Be" Mr.No"-On Contemporary China's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Questions
2
《World Economy & China》 SCIE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china Will Not Be Mr.No On contemporary chinas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Questions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人格美学思想的建构思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37-49,共13页
中国当代人格美学思想的建构涉及对诸多方面问题的考量。一方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人格思想建构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传统人格思想的合理性,将那些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思想传承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全面分析西方文化及人格... 中国当代人格美学思想的建构涉及对诸多方面问题的考量。一方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人格思想建构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传统人格思想的合理性,将那些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思想传承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全面分析西方文化及人格思想的优劣得失,将那些合乎人类共同性、普遍性的思想精华借鉴过来,进行古今、中西会通,从而熔铸出一种新的人格美学思想。当代人格美学思想建构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路大致包括:现实型人格与理想型人格相统一;人格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统一;人格的天性自然与修养造就相一致;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人格美学 思想建构 基本思路
下载PDF
《哲学的贫困》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德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1,共7页
如何正确地理解《资本论》学说的性质,对于应对当代人类状况所呈现的紧迫的现实课题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由于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真正导言,重新研读和阐释此书便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当代境... 如何正确地理解《资本论》学说的性质,对于应对当代人类状况所呈现的紧迫的现实课题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由于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真正导言,重新研读和阐释此书便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当代境况中重读和阐释此书,可以帮助我们的时代去达到一种清醒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这里根据《哲学的贫困》一书的提示,讨论了当代关于社会平等之理想的乌托邦性质及其在理性形而上学上的根源;讨论了当代经济学理论的本质弱点——范畴抽象方法——及其对资本在现实运动中的感性辩证法的遮蔽;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非自洽性以及当代社会对抗的感性本质(社会权力);讨论了对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实践应当采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及由这个方法所提示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贫困》 社会平等理想 经济学的本质弱点 感性辩证法 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发展模式——从和谐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柴淑芹 王京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在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和谐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是一种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兼顾各方面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自身和谐发展与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模式,是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和谐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是一种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兼顾各方面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自身和谐发展与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模式,是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发展模式 和谐 发展
下载PDF
新出土唐代文学家李当墓志考索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可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河南省偃师市新出了唐代文学家李当墓志。这方墓志提供了李当籍贯家世、生平经历、诗文著述等重要资料,记载了李当的科场经历和仕宦出处,牵连到牛李党争的人事关系,对于唐代科举史和政治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李当是大诗人李益之子,其诗... 河南省偃师市新出了唐代文学家李当墓志。这方墓志提供了李当籍贯家世、生平经历、诗文著述等重要资料,记载了李当的科场经历和仕宦出处,牵连到牛李党争的人事关系,对于唐代科举史和政治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李当是大诗人李益之子,其诗文撰著无疑受到李益的影响。该墓志也就有益于我们了解唐代文学家的家族传承特点,本身也是一篇难得的文学家传记。因此,李当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和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李当墓志 李益 唐代科举 家族文学 晚唐党争 古代文学传记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有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汲取爱国主义传统,获得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最后形成了《中国近现代... 中国近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汲取爱国主义传统,获得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最后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与研究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治理出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奇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6-50,共5页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共识性的解决思路,即从依靠福利资源分配保障的管理思维向开发社会资本寻求多元主体参与其中的治理思维转变。文章基于对"三农"问题发展主体的职能认知,解析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治理中出...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共识性的解决思路,即从依靠福利资源分配保障的管理思维向开发社会资本寻求多元主体参与其中的治理思维转变。文章基于对"三农"问题发展主体的职能认知,解析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治理中出现的困境根源和难点问题的成因,探究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政府善政、农民自治、多元主体善治的治理出路,以此为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治理实践提供前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农村 社会福利发展 治理出路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席扬 温左琴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自1959年至新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主体已明显分化为"史性研究"与"当下批评"两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的指认与重释活动,不仅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 自1959年至新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主体已明显分化为"史性研究"与"当下批评"两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的指认与重释活动,不仅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四个阶段之中,而且各个时期对经典指认的主导思维与其时的文化思潮、学术思潮的启迪和制约密不可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更移,具体体现为从"主题本位论"到"审美本位论",再到"价值多元性体认"等方面的梯次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阶段性 主体分化 重释 方法更移
下载PDF
情人节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10
作者 李莉 张琪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0-82,共3页
情人节的传入使含蓄的中国人敢于表达爱、善于表达爱,它丰富了中国人表达情感的途径,增强了表达效果;促进了七夕节的意义重构,也加强了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程度。同时,情人节还带动了花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保守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 情人节 当代中国 影响
下载PDF
传承艺术经典 彰显地域文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戏曲作品巡礼
11
作者 谢柏梁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36-40,共5页
文章从经典剧作改编、地域文化展示和时代新篇原创三方面,对各省市入选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24台戏曲作品进行了总体巡礼和循类分析,并且对其得失成败及其与文华大奖的对应关系作了具体讨论和一般归纳。对于在“七艺节”上荣获文华大奖的... 文章从经典剧作改编、地域文化展示和时代新篇原创三方面,对各省市入选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24台戏曲作品进行了总体巡礼和循类分析,并且对其得失成败及其与文华大奖的对应关系作了具体讨论和一般归纳。对于在“七艺节”上荣获文华大奖的剧目,也存在不足之处与遗憾之点,作为国家艺术节上的剧目,应在思想内涵、艺术创造和时代精神等方面,有着更深、更美和更新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节 文华奖 戏曲居0目 经典性 地域性 时代性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综述
12
作者 李金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3-46,共4页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试图从中找出处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关系的办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一方面,借鉴西方马克思主...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试图从中找出处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关系的办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一方面,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另一方面,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推向世界。此外,要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吸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化运作问题探索
13
作者 何源章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6,共5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制度化运作是持久、稳定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大众,逐步规范化、有序化,逐步从不固定的形式转向固定模式化;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制度化运作是持久、稳定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大众,逐步规范化、有序化,逐步从不固定的形式转向固定模式化;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接受,起到引领群众的作用;也才能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系列成果固化,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制度化
下载PDF
试评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14
作者 谢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1937年到1941年是中美关系逐渐变化的关键时期,美国由抗战初期的消极不承认主义逐渐转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援华制日立场上来。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美国 对华政策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视角下中国梦的内涵解读
15
作者 简爱 孙莹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门具有历史属性的公共必修政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宣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实现中国梦的主渠道。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和保障,并结合中国梦的主题实施专... 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门具有历史属性的公共必修政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宣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实现中国梦的主渠道。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和保障,并结合中国梦的主题实施专题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我们在"以史育人,以史资政"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践行中国梦,凝聚全民意志,复兴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下载PDF
儒家“修齐治平”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艳艳 余思新 陈云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1-23,共3页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对当代中国人历史使命的强调和赋予,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脉络的秉承与延续。立足于儒家文化语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风范以其固有的文化品格、逻辑指向、豪迈精神为助推中国...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对当代中国人历史使命的强调和赋予,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脉络的秉承与延续。立足于儒家文化语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风范以其固有的文化品格、逻辑指向、豪迈精神为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性基础、关键环节、理念方略、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齐治平 中国梦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学科要求·路径创新·“四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龙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10,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内在要求,融入过程需要深刻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科要求、路径创新和“四新”特征,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内在要求,融入过程需要深刻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科要求、路径创新和“四新”特征,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路径创新
下载PDF
一部高品位的传记文学史专著——评全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
18
作者 韩梅村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这是一部高品位的传记文学史著述。著述依据传主的社会角色,并融入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分为10种类型,从而使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成为了一个有序的历史长卷;著述在三个层面上将对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宏观勾勒和微观描述相结... 这是一部高品位的传记文学史著述。著述依据传主的社会角色,并融入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分为10种类型,从而使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成为了一个有序的历史长卷;著述在三个层面上将对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宏观勾勒和微观描述相结合,达到了全面、系统、丰富、深刻;著述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合理地划分为五个阶段;著述具有一种美的结构形式;著述第一次使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成为独立的观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价值判断 梳理
下载PDF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
作者 尤文梦 肖芳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具大众意义的群体。农村现存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具大众意义的群体。农村现存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于中国农村的土壤中。基于此,本文从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入手,探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可能性,进而为其提供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农村 大众化
下载PDF
民国初年政党证章之刍议——以《阿Q正传》柿油党的银桃子为中心
20
作者 涂苏中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7-33,68,共8页
“柿油党”证章,是鲁迅先生在小说中使用的一个典型文化符号,是贯穿作品的一条主线,政党证章是现代意义标识符号的身份凭证,可这方面研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导致其衍生作品瑕疵不断,错讹时有发生。民国初年的两年间,政党林立,政... “柿油党”证章,是鲁迅先生在小说中使用的一个典型文化符号,是贯穿作品的一条主线,政党证章是现代意义标识符号的身份凭证,可这方面研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导致其衍生作品瑕疵不断,错讹时有发生。民国初年的两年间,政党林立,政党证章呈现精练的视觉图形语言,蕴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可谓这段陈年往事现代版的“钟鼎文”,应成为深入研究近代史的对象,并对深入研究和理解鲁迅作品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政党证章 鲁迅小说研究 阿Q正传 柿油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