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伐桩休眠芽萌发时的内源激素状况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健 程淑婉 +1 位作者 夏民洲 叶镜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50-554,共5页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林场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对伐桩进行全光照、半遮荫、全遮荫3种处理,于1992年春季分别定期观测并从伐桩上取萌芽样品,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白天平均地表温度达到2O℃左右时,杉木休眠芽开...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林场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对伐桩进行全光照、半遮荫、全遮荫3种处理,于1992年春季分别定期观测并从伐桩上取萌芽样品,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白天平均地表温度达到2O℃左右时,杉木休眠芽开始萌动,其萌发数量与内源激素的种类及数量有密切关系。在3种处理下,不同时期萌芽内CA3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形状相似的单峰曲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但却与各处理下休眠芽日均萌芽数达到高峰的时间基本相符,可见它对伐桩休眠芽破除休眠及持续萌发有重要促进作用。ZT对休眠芽的始萌发也有一定作用,而ABA和IAA含量低微,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伐桩 萌发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梅 曹光球 +1 位作者 黄燕华 林思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01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02号)杉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胁迫试验分析邻羟基苯甲酸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ABA含量表现为促进效应... 以筛选的自毒物质忍耐型(01号)和自毒物质敏感型(02号)杉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胁迫试验分析邻羟基苯甲酸对2个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ABA含量表现为促进效应,其中对01号杉木无性系的促进效应大于02号;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IAA、GA3含量表现为抑制效应,胁迫后期邻羟基苯甲酸对02号无性系GA3含量的抑制效应较01号强,2个无性系间IAA含量的抑制效应差异不明显;邻羟基苯甲酸对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ZR含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为胁迫第20d达到抑制效应高峰期,随后抑制作用下降,邻羟基苯甲酸对02号无性系ZR含量的抑制效应强于01号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化感型无性系 邻羟基苯甲酸 内源激素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杉木不同季节采伐伐桩萌芽的内源激素动态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国华 程淑婉 叶镜中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在28年生杉木林分内作不同季节伐木和环状剥皮的试验,研究伐桩不同时期萌芽中内源激素动态.杉木伐桩休眠芽萌发与温度有关,温度条件影响激素的合成,制约伐桩萌芽能力;同时,激素的动态平衡也影响伐桩萌芽数量.休眠芽萌发中存在... 在28年生杉木林分内作不同季节伐木和环状剥皮的试验,研究伐桩不同时期萌芽中内源激素动态.杉木伐桩休眠芽萌发与温度有关,温度条件影响激素的合成,制约伐桩萌芽能力;同时,激素的动态平衡也影响伐桩萌芽数量.休眠芽萌发中存在一最适GA/ABA比例,当休眠芽内GA/ABA达到此值时,CTK/IAA值较大,伐桩休眠芽表现出高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季节 内源激素 伐桩
下载PDF
杉木伐桩萌芽的氮素营养 被引量:9
4
作者 程淑婉 王改萍 +1 位作者 丁国华 叶镜中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早春伐(3月8日)是最佳伐木时间,此时杉木伐桩上的萌发势最强,萌芽内氦素营养水平最高,生长量也最大。休眠芽的萌发数主要与细胞分裂素关联;而不同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与氮素养分在植株内的运转(特别是还原态氮向树干基部和根系的回流作用)有关。不同季节采伐,意味着在不同时期截断植株的向上运输和回流,因而得到氮素营养水平的不同结果。环割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推论。由此可见,伐桩萌芽内的全氮量和氨基氮浓度,可以作为论证合适伐木季节和预测萌条生长量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伐根 萌蘖 氮素营养 植物激素
下载PDF
杉木萌芽更新 被引量:30
5
作者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对杉木萌芽更新繁殖结构——休眠芽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萌发机理、杉木萌芽更新的应用技术,以及萌芽更新的评价进行总结。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休眠芽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光照和土温对杉木伐桩休眠芽初始萌发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健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1-54,共4页
对当年采伐的杉木伐桩作了不同遮荫处理的对比,观测不同遮荫处理下休眠芽初始萌发期、萌芽数及萌芽持续期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处理下休眠芽初始萌发期不同,萌芽数不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地表温度)... 对当年采伐的杉木伐桩作了不同遮荫处理的对比,观测不同遮荫处理下休眠芽初始萌发期、萌芽数及萌芽持续期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处理下休眠芽初始萌发期不同,萌芽数不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地表温度)是影响杉木伐桩上休眠芽初始萌发期的直接的主导因素,而光照仅是间接因素,进而说明光照刺激休眠芽萌发之说,对杉木伐桩上休眠芽萌发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伐桩休眠芽 萌发 光照
下载PDF
苏南丘陵杉木萌芽更新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叶镜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17,共5页
杉木萌芽更新适于短轮伐作业,在实践中对其利弊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在苏南丘陵地区的长期试验,对萌芽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树干圆满度、树干基部弯曲率、根系分布与重量和更新费用作了分析比较,得出萌芽林无论在生长和干形上均不比实生... 杉木萌芽更新适于短轮伐作业,在实践中对其利弊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在苏南丘陵地区的长期试验,对萌芽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树干圆满度、树干基部弯曲率、根系分布与重量和更新费用作了分析比较,得出萌芽林无论在生长和干形上均不比实生林逊色,而投资却仅占实生林1/3,具有投资少,更新可靠,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文内还比较了伐桩萌条存留株数对高生长的影响,在去萌定株时以保留两株萌条者高生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树干圆满度 树干足基弯曲率 苏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萌蘖与内源激素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丹 李亚麒 +5 位作者 陈林 唐军荣 徐德兵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3-86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为云南松萌蘖的激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平茬季节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测定苗木生长指标和内源激素(IAA、GA_(3)、ZT和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 【目的】探究不同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为云南松萌蘖的激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平茬季节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测定苗木生长指标和内源激素(IAA、GA_(3)、ZT和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与苗高、地径、萌条数、萌条长、萌条生物量的相互关系。【结果】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生长有影响,春季平茬苗高、地径、萌条长及其生物量均最大,夏季平茬苗木和萌条长势较差,秋季平茬萌条数最大。平茬季节对苗木内源激素有显著影响,平茬后60和90 d,内源激素GA_(3)和ZT含量较高;在秋季平茬IAA、GA_(3)、ZT、IAA/ABA、GA_(3)/ABA、ZT/ABA和(IAA+GA_(3)+ZT)/ABA均为最大,春季平茬AB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平茬时苗木生长与春季和夏季明显不同;主成分分析中(IAA+GA_(3)+ZT)/ABA、IAA/ABA、ZT/ABA和GA_(3)/ABA对萌条数的作用较大,其中(IAA+GA_(3)+ZT)/ABA的特征向量最大;GA_(3)和GA_(3)/ABA对萌条长的作用较大;ZT、ABA和IAA对萌条生物量的作用较大,其中ZT的特征向量最大。【结论】平茬季节对苗木萌蘖影响显著,且苗木萌蘖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相较于春季和秋季,夏季平茬对萌蘖作用较大的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均不占优势。应综合考虑苗木生产用途的需求选择平茬季节,同时可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萌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平茬季节 萌蘖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伐桩基径及高度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梦俅 田晓萍 +3 位作者 曹光球 丁国昌 许珊珊 林思祖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调查并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18-21、14-17、9-13和5-8 cm)及伐桩高度(2、5、10、20和25 cm)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基径5-8 cm和9-13 cm的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较大。伐桩萌芽6个月及12个月时,伐桩基径对杉木萌芽条数量... 调查并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18-21、14-17、9-13和5-8 cm)及伐桩高度(2、5、10、20和25 cm)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基径5-8 cm和9-13 cm的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较大。伐桩萌芽6个月及12个月时,伐桩基径对杉木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的影响不显著。而伐桩高度对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伐桩高度为2cm时,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最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更新 伐桩基径 伐桩高度
下载PDF
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丽娜 江宇 +3 位作者 范福金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8,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并取样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比较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杉木的枝下高、树干节间距(相邻两轮盘侧枝间的距离)、侧枝数(树干上每轮侧枝的数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洋063和垂枝杉的枝下高较高,垂枝杉和洋020的树干节间距较大,洋020和洋061的侧枝数较少。不同品系杉木侧枝长度、侧枝基径、侧枝角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侧枝长度和侧枝基径大小为洋063>洋061>德昌杉>红心杉>洋020>垂枝杉,而侧枝角度大小为垂枝杉>洋020>洋061>洋063>红心杉>德昌杉。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的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生长素(IAA)含量、细胞分裂素含量/生长素含量(CC TK/CI A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不同品系杉木侧枝中没有检测到独脚金内酯(SLs)。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生长指标与其内源激素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内源激素会影响植物侧枝的生长,CTK会促进杉木侧枝的生长,而IAA则对杉木侧枝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二者在杉木侧枝生长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侧枝发育 枝下高 节间距 品系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双成 姜准 +5 位作者 张增悦 曹子林 陈文红 高海银 刘春红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探讨中国沙棘平茬后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平茬梯度分为0、10、20 cm,观测萌蘖发生及生长动态,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萌蘖数量、生长量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蘖数量及生长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与... 为探讨中国沙棘平茬后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平茬梯度分为0、10、20 cm,观测萌蘖发生及生长动态,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萌蘖数量、生长量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蘖数量及生长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与IAA、ZR、GA3含量及IAA/ABA、ZR/ABA、GA3/ABA比值呈正相关,但激素比值的相关显著水平更高。因此,ABA对萌蘖发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AA、ZR、GA3具有促进作用,但IAA/ABA、ZR/ABA、GA3/ABA比值的调节作用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平茬 萌蘖数量 萌蘖生长量 中国沙棘
下载PDF
磷高效利用杉木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显花 胡亚楠 +3 位作者 韦丹 陈思同 吴鹏飞 马祥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激素是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信号物质,从激素调控角度研究植物对养分匮乏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磷高效营养基因型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分析被动忍受型(M1)与主动活化型(M4)两个磷高效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基因型在低磷... 激素是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信号物质,从激素调控角度研究植物对养分匮乏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磷高效营养基因型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分析被动忍受型(M1)与主动活化型(M4)两个磷高效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基因型在低磷胁迫下不同处理阶段的激素含量变化规律,结合根系形态变化、干物质及养分分配规律,研究磷高效利用杉木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利用杉木M1与M4叶的激素含量与其适应特性之间无相关性,而根系的激素含量与根系生长显著相关。低磷处理条件下,M1与M4根系中的IAA含量自27 h起表现为大于高磷对照,且随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根系中的IAA含量与根表面积、体积及根长等显著正相关,IAA的增加诱导了根系的增长,M1与M4均表现出一定的根系增长量。其中,M4存在明显的IAA由地上向基部积累的现象,M4的根系增生能力比M1更强。同时,根系增长促使更多的干物质分配到根系,M4的根冠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高于高磷对照。与IAA相同,M1与M4根系的ABA与GA3含量总体也表现为低磷处理>高磷对照,但随时间延长,低磷条件下ABA与GA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二者与根系增长量呈负相关关系。M1与M4根系内的ZT含量在低磷条件下也呈下降趋势,且逐渐低于高磷对照,而其与低磷适应特性间并无显著相关性。可见,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利用杉木M1与M4根系中的IAA、ABA与GA3含量与其根系形态变化密切相关,各器官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综合调控是植物适应低磷逆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内源激素 磷高效利用 杉木 根系形态 根冠比 养分分配
原文传递
机械损伤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吉玲 李明阳 +3 位作者 李勇 刘丽 费裕翀 曹光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一步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及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萌蘖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杉木萌蘖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去顶和基部损伤处理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无性系萌蘖高峰期均为7月,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显著高于基部损伤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着幼苗的生长,杉木无性系枝叶IAA含量增加,GA3含量下降;去顶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枝叶及根尖ABA的积累,基部损伤处理有利于韧皮部及根尖CTK的积累。【结论】机械损伤条件下,杉木根尖和枝叶中的IAA、ABA和GA3内源激素含量较高。杉木无性系萌蘖数与机械损伤不同处理呈显著正相关;萌蘖数与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AA、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无性系 机械损伤 萌蘖 内源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