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工程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蕾 蔡建永 苏英霞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对于本领域的事业发展、学术积累一直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工程化视角出发,首先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层级性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解析、重构面向课程和面向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之后对其...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升对于本领域的事业发展、学术积累一直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工程化视角出发,首先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层级性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解析、重构面向课程和面向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之后对其构件、组织模块进行集成性归纳,最后提取出教学模式中“规划”“实施”“保障”三个模块的逻辑关系、组织架构以及其中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本文的结论可为未来新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堂 工程化 教学模式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 被引量:4
3
作者 孟恒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育 高校美育 以美育人 美育课程 美育活动
下载PDF
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历史脉络、目标定位与实践策略
4
作者 李晶晶 朱于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以感受美、体验美为基础目标,以欣赏美、评价美为发展目标,以发现美、表现美为进阶目标,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高阶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以高素质教师引领为关键,面向审美教育的中心——学生,以美育人润心,以文化人启智,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激发审美愉悦,注重个性创造,从而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与审美心灵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审美教育 语言文字审美 审美体验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建筑艺术色彩审美探究
5
作者 唐海燕 《色彩》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中国建筑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色彩作为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文化内涵,赋予建筑以生动的灵魂。因此,本文从美学视域出发,深入探究中国建筑艺术的色彩审美。... 中国建筑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色彩作为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文化内涵,赋予建筑以生动的灵魂。因此,本文从美学视域出发,深入探究中国建筑艺术的色彩审美。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建筑色彩的历史演变,揭示色彩在中国建筑中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域 中国建筑艺术 色彩审美
下载PDF
自显而隐,由虚转实——语文新旧课标中“情感”的教育转向
6
作者 罗君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64-72,共9页
在课程标准研制中,围绕“情感”的争议一直贯穿语文教育领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的背景下,“情感”的定位、内涵及与其他重要概念的关系变化是需要从语文课程性质到实践层面分别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在两版课标从... 在课程标准研制中,围绕“情感”的争议一直贯穿语文教育领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的背景下,“情感”的定位、内涵及与其他重要概念的关系变化是需要从语文课程性质到实践层面分别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在两版课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迁中,情感也从外在的核心概念调适为渗透于课程观念的隐性理念。同时,“情感转向”的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推动了基于语文学科逻辑的探索,2022年版课标尝试让“情感”在评价中可视化、结构化,以此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格局赋能。总体而言,“情感转向”的发展趋势与实践经验升华了语文学科既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面貌,而2022年版课标则更进一步以“素养”作为“情感转向”的落脚点,淬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与本土智慧的育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情感转向 审美 文化
下载PDF
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尝试--肖鹰《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论
7
作者 周文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肖鹰撰写的《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倾向于将美学范畴限定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文艺主张、审美倾向、哲学思想及社会审美趣味的综合,力图勾勒出明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呈现明代美学的基本精神、理论魅力和总体风貌。同时,他也将明代... 肖鹰撰写的《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倾向于将美学范畴限定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文艺主张、审美倾向、哲学思想及社会审美趣味的综合,力图勾勒出明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呈现明代美学的基本精神、理论魅力和总体风貌。同时,他也将明代美学置于古今中西的维度之中,并回到中国美学本身,进行思想探源,足见其理论功夫的深厚和学术视野的开阔。其对明代美学家思想的分析和阐释,富有理性思辨与感性阐发的特色,多见精辟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鹰 明代美学 时代画卷 中西视野 理性与感性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与实施原则
8
作者 文智辉 彭师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高职语文课程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既以整体的艺术美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又以丰富的思想美、浓郁的情感美、独特的意象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针对高职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创... 高职语文课程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既以整体的艺术美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又以丰富的思想美、浓郁的情感美、独特的意象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针对高职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通过课程美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语文课程美育大有可为。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时代化、艺术化、生活化、职业化、实践化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具身平等、建构主义、成果导向和言语强化的原则,科学探索并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语文 美育功能 实施原则
下载PDF
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度对美学的意义,从而压制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走出这一理论误区需要重建美学史研究的认知性维度,树立学科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学理论的包容性问题,应从存在论和认知性两个维度理解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史观问题,应更加注重思想史与美学史之间的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史观 认知性维度 存在论维度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友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意象 意境 英译 审美
下载PDF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武蓉 周庆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语文审美化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过程实现优化,有助于学生心理减压并健康发展,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应重构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语文审美化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过程实现优化,有助于学生心理减压并健康发展,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应重构语文审美教育的课程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语文教学的“体悟”学习,构建语文审美教育的开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审美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功能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存在本体”与“生态视野”——试谈中国当代美学的前景与出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奎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中国当代美学在经历了重建实践本体和超越实践本体之后,似乎开始进入到对生态本体的构想之中。但目前的一些生态美学研究还具有过多的诗意想象成份,并时常陷入"人类中心"、"反人类中心"、信仰与科学等等的矛盾。生... 中国当代美学在经历了重建实践本体和超越实践本体之后,似乎开始进入到对生态本体的构想之中。但目前的一些生态美学研究还具有过多的诗意想象成份,并时常陷入"人类中心"、"反人类中心"、信仰与科学等等的矛盾。生态美学否定实践和主体性的武断姿态,也使其面临关闭对人的存在进行深切理解的险途。人是感性的存在物,也是想象的、思索的、语言的、实践的存在物,最终是"关系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为原初和根本的,但它不是人类生存关系的整体和全部。人们无法忽视生态美学开启的新视野,但一种能够引导方向的美学无法离开人类整体生存活动的大关系和总基础。以存在为本体、以生态为视野的存在论美学或许能为试图突破认识论模式的中国当代美学开辟出一条可能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本体 生态视野 中国 当代美学 发展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略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 语文教育的智慧存在 语文教育的精神存在 语文教育的美感存在
下载PDF
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16-20,共5页
语言乃语文之根。欲辨清语文教育的性质,须先厘清语言的本质。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语言的本质既非列宁所讲的"工具",也非索绪尔所称的"媒介",而应当是"介质",是思维的介质,是表现、传播思维成果的介质。... 语言乃语文之根。欲辨清语文教育的性质,须先厘清语言的本质。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语言的本质既非列宁所讲的"工具",也非索绪尔所称的"媒介",而应当是"介质",是思维的介质,是表现、传播思维成果的介质。由此出发,以语言为内容的语文教育的着力点,就不应止于"言",即所谓的"法则"、"方式"、"方法"、"样式"等"形式上",而必然要扩展到思想感情,扩展到既涉及"言"又涉及"意"的具体交际中的"言意场"或"言意体"的正确生成。语文教育的性质便当是:学习正确生成思想或话语、提升言意和美的母语交流能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论 语文教育 性质观 语言 介质 哲学审视
下载PDF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思政的“六个让”——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玲 杨凌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新时代在国家对课程思政与美育双重重视的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可谓正当其时,但需要注意如何正确发挥好美育的德育功能。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作为高校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切入点,对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重点... 新时代在国家对课程思政与美育双重重视的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可谓正当其时,但需要注意如何正确发挥好美育的德育功能。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作为高校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切入点,对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重点以及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从音乐作品的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激发创新思维与跨学科思辨等六个维度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加以梳理并凝练为“六个让”,最后对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美育 音乐鉴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课程整体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亮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以课程理论观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基于课程整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过程整体性"和"活动整体性"两个设计模型,掌握这两个... 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以课程理论观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基于课程整体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过程整体性"和"活动整体性"两个设计模型,掌握这两个设计模型有助于教师在课堂行为层面而不只是在理念层面实现"用教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视角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象外之象:从中国古典意象论看马勒交响曲的“鸟鸣符号”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格化特质,更蕴含"以象寓理"的文化性探寻与体悟,不论是表征天堂召唤的莺啼意象,追忆逝去青春的鹃蹄意象还是感悟神秘深境的鸮鸣意象,此类旨远寄深的审美境界正契合中国古典意象论"象外之象"的至高境界,而正是这种超越性的审美意象使"马勒复兴"热潮获得某种内在层面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意象论 象外之象 马勒 鸟鸣 意象 以中释西
下载PDF
浅析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洋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与焦点透视相比较而言,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更强调的是表现生命,更注重表现画家胸中的自然。作为中国绘画所独有的散点透视之法,其发生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对于自然物象的独特认识。
关键词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观
下载PDF
论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透视”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对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解读与体验、审美分析与把握,是与认知性解读、单一性筛选信息的解读不同的一种"审美透视"。这种通过对文本审美世界的感悟来完成的精神体验活动,生成了审美主体对往返流淌于文本和自我之间的情感... 对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解读与体验、审美分析与把握,是与认知性解读、单一性筛选信息的解读不同的一种"审美透视"。这种通过对文本审美世界的感悟来完成的精神体验活动,生成了审美主体对往返流淌于文本和自我之间的情感生命运动的内心领会。审美透视的过程又是解读主体参与文本审美创造的过程,通过双方的对话,达到了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与彼此接纳。而陶冶性是审美透视的最佳境界,随着对于美的感受、观赏、体味、创造和享受,实现了对审美主体心灵的感染与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 审美透视 语文教材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文件的嬗变与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铭凯 《教师教育学报》 2016年第6期58-62,共5页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不断变革的时期,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主的课程文件集中折射着这种变革。从本质规定、内在属性和价值承载三个层面对语文课程文件的内涵进行考究的基础上,回顾这一时期语文课程文件所...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不断变革的时期,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主的课程文件集中折射着这种变革。从本质规定、内在属性和价值承载三个层面对语文课程文件的内涵进行考究的基础上,回顾这一时期语文课程文件所历经的恢复调整、修订试用和探索深化三个嬗变阶段,进而提出基于历史视点的语文课程文件研究向度——探寻史因、以史为鉴、史论结合,以期为语文课程文件的修订提供一种理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文件 嬗变 反思 历史视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