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Literary Construction of Liang Qichao's China Dream in Late 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ang Qichao's Political Novels
2
作者 Xiao Aiy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9-284,共6页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l fictions,which fully embody his deep thinking over China’s destiny at that time under impacts of western politics as well as his practical activities.H is political fiction does not only pioneer new forms and contents of modern fiction,but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leading numerous writers to construct a"Chinese Dream"literature by granting politics as theme of fiction and shaping of political heroes.W hat’s more,his political fiction also becomes a basi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影响 梁启超 小说 文学 中国 晚清
下载PDF
晚清侦探小说译本中的文言文体流变——以A Study in Scarlet的六个文言译本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年第4期3-10,共8页
在中国近代文学由雅趋俗的整体趋向下,晚清域外小说译介中的文言译本仍占据优势地位。其中侦探小说A Study in Scarlet便有多达六个文言译本,可谓考察晚清小说译本中文言文体流变的典型切入点。据察,域外侦探小说的文言译本以其高度圆... 在中国近代文学由雅趋俗的整体趋向下,晚清域外小说译介中的文言译本仍占据优势地位。其中侦探小说A Study in Scarlet便有多达六个文言译本,可谓考察晚清小说译本中文言文体流变的典型切入点。据察,域外侦探小说的文言译本以其高度圆熟的文体系统(包含文体形式与文体制度等)在翻译过程中消化了大量域外文学观念、技法、语法等,并以“欧化文言”为标志,完成了中国文言小说体式在外来文学冲击中的自我整合与翻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文言译本 文体 侦探小说 欧化文言
下载PDF
近代诗歌对叙事传统的归化与创通
4
作者 杨绪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特质用来概括近代诗歌的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都同样贴切。故在“中国诗歌叙事传统”这一大框架下对“近代诗歌叙事”的核心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其落脚点则在于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和叙事艺术诸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诗歌传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 近代诗歌叙事 归化 创通
下载PDF
晚清“书院”“藏书楼”“图书馆”译介嬗变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桂荣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文章通过考察“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爱如生·近代报刊库”中1840至1912年间的汉译相关文献,基于报刊视野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院”“藏书楼”“图书馆”等专有名词的译介嬗变过程。文章认为晚清图书馆学翻译分... 文章通过考察“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爱如生·近代报刊库”中1840至1912年间的汉译相关文献,基于报刊视野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院”“藏书楼”“图书馆”等专有名词的译介嬗变过程。文章认为晚清图书馆学翻译分为三个阶段:以“书院”为题名的归化译介输入阶段,以“藏书楼”为题名的启蒙译介展示阶段,以“图书馆”为题名的主动正名译介研究阶段。文章最后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晚清图书馆学翻译的特点与演变轨迹,揭示了翻译对近代新图书馆学的兴起和传统图书馆转型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书院 藏书楼 图书馆 汉译文献
下载PDF
作为“理想”的“二十一世纪”——《电世界》中的现代性想象
6
作者 胡驭舟 王洁群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滥觞,晚清科幻小说是进行“想象”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晚清“现代性”的表征,更是其展开的重要介质。作为与晚清相呼应的历史坐标,“二十一世纪”则为现代性“想象”提供了延展的空间与舞台。《电世界》构建了一个...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滥觞,晚清科幻小说是进行“想象”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晚清“现代性”的表征,更是其展开的重要介质。作为与晚清相呼应的历史坐标,“二十一世纪”则为现代性“想象”提供了延展的空间与舞台。《电世界》构建了一个与晚清全然不同的时空坐标与世界体系,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的时空、科技、人格进行了多维度畅想,较早地尝试了从“神怪”到“科幻”的范式转换,同时对民族国家的建立也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探索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幻小说 《电世界》 现代性 二十一世纪
下载PDF
术语翻译与知识生产:晚清数学知识翻译史探蠡
7
作者 张必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晚清社会掀起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热潮。一批开明的译者毅然承担起通过翻译西方数学知识以图强的重任,他们选取西方经典数学著作来进行翻译。在这一数学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通过汉译数学术...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晚清社会掀起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热潮。一批开明的译者毅然承担起通过翻译西方数学知识以图强的重任,他们选取西方经典数学著作来进行翻译。在这一数学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通过汉译数学术语来促进西方数学知识的本土化,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流转,数学思想的传播,以及推动中国数学翻译实践的变革。同时,通过数学翻译来促进中西数学知识的融通,以及在批判中进行整合与创新。晚清时期,西方数学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表述,也在知识再生产中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且在知识选择和建构中进行了分门研学。总之,知识的流转离不开译者的实践。因此,在中西文明互动下,晚清译者对西方数学知识也进行了本土实践,努力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理论体系。最终,在文明互鉴中形成自身的新知识体系,从而逐步构建起中国数学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数学翻译 数学术语 术语汉译 本土化 知识流转
下载PDF
清宫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皮黄本的音乐编创
8
作者 周丹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曲牌在剧中主要作为程式性唱段使用;但二者在具体的腔调选用及板式编排方面又有不同的取向和做法,反映出同一剧目在音乐编创上的不同思路。从两种皮黄本中场景音乐的运用情况来看,当时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已有一些专用的器乐曲牌或带唱词的“大字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代箫韶》 皮黄 昆乱杂糅 板式编排 唱腔 戏曲翻改 晚清戏曲 连台本戏
下载PDF
晚清民初“辱华电影”的视觉表征与话语冲突(1897—1927)
9
作者 陈希洋 《媒介批评》 2024年第1期150-167,共18页
1897—1927年间,“辱华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伴随着中西双方“看”与“被看”现代性视觉力量的对抗与博弈,和中国电影自我表述的无力,呈现为对“辱华电影”指认后,话语评论场域里接受与抵制的混杂并存。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侮辱影像随着西... 1897—1927年间,“辱华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伴随着中西双方“看”与“被看”现代性视觉力量的对抗与博弈,和中国电影自我表述的无力,呈现为对“辱华电影”指认后,话语评论场域里接受与抵制的混杂并存。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侮辱影像随着西方影片的输入而不断泛滥;另一方面,输入后在地反馈的思想论域表征为混乱和矛盾。商业话语的营利目的暗合着西方影片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知识分子内部亦存在着有意识自觉抵制“辱华电影”的民族话语,以及响应商业话语鼓吹电影艺术摄制本体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漠视甚至反对“辱华”指认的评论话语。转型时期的“辱华电影”领域,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话语共识,而是未受引导状态下多元话语的冲突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华电影” 晚清民初 话语 电影批评 视觉性
下载PDF
郭嵩焘外交性格及其实践的再思考——基于湖湘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开盛 宁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作为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是晚清外交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要理解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就必须了解其外交性格,而要了解其外交性格,就必须联系湖湘文化。作为晚清杰出湖湘人物中的一员,郭嵩焘重"势"讲"理",形... 作为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是晚清外交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要理解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就必须了解其外交性格,而要了解其外交性格,就必须联系湖湘文化。作为晚清杰出湖湘人物中的一员,郭嵩焘重"势"讲"理",形成了一种"霸蛮"与"灵泛"相杂合的外交性格。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既与孕育了郭嵩焘的湖湘文化这一大背景相关,又是郭嵩焘本人独特生活经历的必然体现。秉持这一外交性格,郭嵩焘既取得了不少外交成就,也留下过一些失误或败笔。分析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及其实践,对于进一步理解郭嵩焘外交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深入研究晚清湖湘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外交思想,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外交 郭嵩焘 外交性格 湖湘文化
下载PDF
晚清中国外交困局的回顾与反思——以天津教案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琦 陈素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在近代诸多教案中,曾国藩亲自处理的有两起,其中以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为典型。该起教案最终以惩凶赔款的方式结束,一向被作为屈辱外交的案例写进历史。但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天津教案不仅说明了曾国藩个人在中外交涉事件中的能力局限... 在近代诸多教案中,曾国藩亲自处理的有两起,其中以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为典型。该起教案最终以惩凶赔款的方式结束,一向被作为屈辱外交的案例写进历史。但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天津教案不仅说明了曾国藩个人在中外交涉事件中的能力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晚清中国外交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局。只有对这些困局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对天津教案以及整个晚清外交有更完整和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外交事务的处理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困局 晚清外交 天津教案 曾国藩
下载PDF
《农学报》之前西方农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小燕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廓清《农学报》(1897年)之前综合性期刊中关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清理西方农学在中国引进演变的轨迹。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考证和比较法,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东西洋考每月统记... 目的廓清《农学报》(1897年)之前综合性期刊中关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清理西方农学在中国引进演变的轨迹。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考证和比较法,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西闻见录》和《万国公报》最早刊载了《推农务之会》《英国农器》《英国农政》《农事要策》等文,后来以《格致汇编》《时务报》《知新报》3份期刊的农学报道最为集中。结论西方传教士与中士所办综合性期刊对西方农学的报道,先于《农学报》59年即有单篇文章,后有"农事"专栏,并间接催生了之后《农学报》专业期刊的诞生,在中国农学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史 西学东渐 科学传播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万国公报》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明娥 李无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3,共8页
日本明治时期的十种官话课本里出现了1510个北京话词语,这一惊人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基本面貌,也体现了官话课本的"京味儿"风格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策略。这些北京话词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和... 日本明治时期的十种官话课本里出现了1510个北京话词语,这一惊人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基本面貌,也体现了官话课本的"京味儿"风格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策略。这些北京话词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再现了清末民国前期北京地区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为北京话词语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研究、北京官话研究以及辞书编纂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汉语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话 日本汉语教科书
下载PDF
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中的“言文一致”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53,共13页
受日本明治时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清末最后20年里掀起了一场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创制切音简字,倡导白话文,都以实现言文一致为目标。在这场运动中诞生的各种改革方案,虽引起了相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在不同程度上被付诸实... 受日本明治时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清末最后20年里掀起了一场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创制切音简字,倡导白话文,都以实现言文一致为目标。在这场运动中诞生的各种改革方案,虽引起了相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在不同程度上被付诸实践,却尚未获得充分的理论自觉。对语言的工具论理解割断了书写语言与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现代个人主体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使得清末的拼音文字和白话文未能成功建立起一种被普遍使用且深刻介入再造民族文化和建构现代个人主体性之事业的书写语言,这一任务要等到五四的时代才告初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言文一致 白话文 日本明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主题演绎与意义生成:图像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伊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9,共7页
具有现代意义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始于清末,适逢插图发展的繁荣时期。研究清末民初的教科书插图对于释放图像在教科书中的育人价值、提升教材质量意义重大。插图既具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负载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又具有教化功能。基于美... 具有现代意义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始于清末,适逢插图发展的繁荣时期。研究清末民初的教科书插图对于释放图像在教科书中的育人价值、提升教材质量意义重大。插图既具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负载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又具有教化功能。基于美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对中国近代教育资源数据库收录的258册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6760幅插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语文教科书插图在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民族精神、促进五育融合、呈现社会风貌以及塑造儿童价值观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今后的教科书插图设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学语文教科书 插图 图像学
下载PDF
清末澳门华人纳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开建 马根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2,共12页
鸦片战争之前,澳城外华人向香山县缴纳赋税,澳城内华人亦受清政府管辖。鸦片战争后不久,葡萄牙人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取消了澳门中葡两国海关,失去了主要的财政收入;他们欲向整个澳门半岛及离岛的华人征税以弥补损失,同时也想借此... 鸦片战争之前,澳城外华人向香山县缴纳赋税,澳城内华人亦受清政府管辖。鸦片战争后不久,葡萄牙人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取消了澳门中葡两国海关,失去了主要的财政收入;他们欲向整个澳门半岛及离岛的华人征税以弥补损失,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攫取澳门主权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税收主权,最终达到摆脱清政府控制、夺得澳门管治权的政治目的。澳门华人纳税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世纪50年代是雏形期,70年代是成熟期,80年代则最终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澳门华人 纳税制度
下载PDF
李鸿章外交思想综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代聪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51,共9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李鸿章主导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也论及其另一侧面和是否代人受过等问题 ,并结合其重大外交实践指出李鸿章是晚清屈辱外交的代表。
关键词 李鸿章 外交思想 主导外交思想 晚清时期 中国
下载PDF
《星轺指掌》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傅德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1,共8页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文原书为德国查尔斯.马顿斯所著法文版《外交指南》,中文版最早刊行于1876年,由同文馆学员联芳、庆常翻译初稿,贵荣、杜法孟稍加润色,最后经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校核定稿。此书首次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包括国际关系准则,各国外交机构、使臣、礼仪规范等,还介绍了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无庸讳言,其中有宣扬领事裁判权的消极内容,但从总体上看,毕竟填补了晚清国际法及外交学著作的空白,许多内容对当时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特别是在派遣驻外使臣、处理外交事务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先进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星轺指掌》 国际法 晚清外交近代化
下载PDF
《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扬宗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作者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讨论清末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创刊缘起与刊行情况;分析其内容与特色;论述它在清末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贡献与影响。
关键词 格致汇编 科学期刊 科学传播 清末 近代科学知识
下载PDF
霓裳 才媛 阶层——晚清出使日记中的西方女性(1866—1895)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佳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从形式上接受了近代西方外交模式,向"有约各国"派遣常驻使节。这些驻外外交人员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日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英、法、德、俄、美等国妇女的记述,包括其衣装时尚、文化素养、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从形式上接受了近代西方外交模式,向"有约各国"派遣常驻使节。这些驻外外交人员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日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英、法、德、俄、美等国妇女的记述,包括其衣装时尚、文化素养、能力见识、阶层差异等,充满性别、阶层、中西、新旧等多种元素的交汇与碰撞。从1866—1895年的出使日记可以看出,清朝早期驻外外交官大多以"述奇"作为书写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关于西方女性的记述和认识不免局限于表象,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并且,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他们时常流露出中国礼法原则的强烈优越感,用其所熟悉的以礼法和女德为内核的儒家性别伦理,形塑西方妇女,进行价值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外交 驻外使节 日记 女性 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