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史实”的考证与呈现——评赵盼超著作《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
2
作者 尹丹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民国初期(1912-1928)即“北洋时代”北京地区的美术史研究,以往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成了一个热点并诞生了很多新的成果,赵盼超新著《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即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该著作有三个特点,首先... 民国初期(1912-1928)即“北洋时代”北京地区的美术史研究,以往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成了一个热点并诞生了很多新的成果,赵盼超新著《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即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该著作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该书结构及行文清晰,以史料的客观性为基础展开论述,同时注重问题意识;其次是注重以“社会身份”的视角来对所论及人物进行讨论,将“人”放到政府、社团、学院等社会网络中来进行考察;再次是注重将艺术创作放到艺术传播的视角来进行考察。这部专著在具体的研究中将更多的重心倾注于影响制约艺术创作与艺术观念的诸多社会因素,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更为完整的艺术场域,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北京的美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北京 中国画 书评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共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述论
3
作者 吴汉全 方舒婷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07-128,共22页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有力组织下,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始终围绕着中国革命逻辑而展开,并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视角论证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自觉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与文...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有力组织下,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始终围绕着中国革命逻辑而展开,并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视角论证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自觉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与文化使命相融合,所形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表征出“革命话语”中的学术诉求及其使命。苏区时期,在中共“思想创新”引领下,马克思主义者们积极研究并阐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以“学术创造”论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表现出“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互动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学术方针政策引导下,这一时期形成了“文化发展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学术运行机制。苏区时期中共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成就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入新阶段,在百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进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 苏区时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
4
作者 彭冰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曾译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播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曾译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播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中国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启示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对胡志明早期思想的影响管窥
5
作者 许正伟 唐英毅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历程中的光辉篇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对胡志明早期思想产生较大影响,在主题上,传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途径上,通过机关刊物和青年团员对外传播;在领域上,唤... 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历程中的光辉篇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对胡志明早期思想产生较大影响,在主题上,传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途径上,通过机关刊物和青年团员对外传播;在领域上,唤醒青年、科学分析阶级状况和组建马列主义党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马克思主义 青年运动 胡志明早期思想
下载PDF
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考察——兼论江户初期“唐人社会”的实态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品晶 迟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79-86,共8页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日本江户初期,焕新于日本幕末开国时期。江户初期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期,在日本华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历史上各个阶段赴日移民的陆续侨居,为江户时代华侨在长崎汇集埋下了暗线,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人脉网络、精神寄托、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的华侨社会结构,而这样的华侨社会不断更新再造,在日本开国时期迎来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华侨社会 海外移民 江户初期 人脉网络
下载PDF
枣树生长发育前期高效叶面肥料的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平 张素维 +3 位作者 周俊义 郭丽娟 潘秀华 刘孟军 《河北林果研究》 2007年第4期376-378,382,共4页
本试验就叶面肥料对枣树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施肥可增加枣树叶片厚度、叶面积、百叶重、花序数、枣吊长度及叶片数等。各种叶面肥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植物氨基酸液肥"的效果最好,"植物营养活力... 本试验就叶面肥料对枣树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施肥可增加枣树叶片厚度、叶面积、百叶重、花序数、枣吊长度及叶片数等。各种叶面肥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植物氨基酸液肥"的效果最好,"植物营养活力液"次之;矿质肥也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枣树年周期中发育前期的发育特点及适宜的叶面肥料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叶面肥对不同指标的影响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Ziziphus JUJUBE Mill.) 叶面施肥 生长发育前期 叶绿素含量 高效叶面肥筛选
下载PDF
新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先俊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9,共6页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一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理论学科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二是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一是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理论学科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二是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和阐释。深入探讨这些理论贡献,对进一步深化党的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星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借鉴,以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运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毛泽东不仅第一次明确提... 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借鉴,以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运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毛泽东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领导全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且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坚持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点;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总结这些重要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走好今后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经验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立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抗战时期形成的“中国化”思潮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表现为三民主义儒学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路向。不同的路向,有着不同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路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 抗战时期形成的“中国化”思潮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表现为三民主义儒学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路向。不同的路向,有着不同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路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重构了中国文化结构,重塑了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新文化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化”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其主要之点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斗争中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普遍而深入的思想整风教育是马克思主...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其主要之点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斗争中推向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普遍而深入的思想整风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对于深刻理解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具有意义,而且对于科学认识和大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其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现实启示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留根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2-27,共6页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基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基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内容的理解和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对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前轴心期中国传统体育价值取向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华 马增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8,共6页
研究了《易经》、《尚书》和《诗经》3部形成于前轴心期的典籍,认为体现在《尚书》、《诗经》和《易经》3部典籍中的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在当代中国人的体育生活中仍然能强烈地体现这些影响的... 研究了《易经》、《尚书》和《诗经》3部形成于前轴心期的典籍,认为体现在《尚书》、《诗经》和《易经》3部典籍中的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在当代中国人的体育生活中仍然能强烈地体现这些影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 体育思想 体育价值观 前轴心期
下载PDF
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大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9,共11页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教科书 民国初年 五四时期 抗战时期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振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强调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化学教科书中元素译名的演变——化学元素译名的确立之研究(一)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涓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选取了从1901年制定<化学名目与命名法>到1932年颁布<化学命名原则>这段时期中32本化学教科书,在对83种元素的汉译名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第一,化学教科书中元素汉译名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即1901~1920年多数采... 选取了从1901年制定<化学名目与命名法>到1932年颁布<化学命名原则>这段时期中32本化学教科书,在对83种元素的汉译名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第一,化学教科书中元素汉译名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即1901~1920年多数采纳徐寿的译名,1921~1932年基本采纳1915年<无机化学命名草案>中的译名.第二,在一些重要元素H、N、O、F、CI、C、P、Hg的译名上,前一时段采纳较多的輕、淡、餋、弗、綠、炭、燐、汞的译名,在后一时段改而采纳氫、氮、氧、氟、氯、碳、磷、銾的译名.结论中对赖特关于术语竞争的觅母说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名称 中文译名 清末民初 化学教科书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老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7,共5页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在学术领域的运用,曾引发学术研究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影响巨大而久远。本文以老子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20世纪初期、30年代及40年代等几个阶段,探讨马克思...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在学术领域的运用,曾引发学术研究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影响巨大而久远。本文以老子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20世纪初期、30年代及40年代等几个阶段,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史学研究的结合历程,并通过对胡汉民、吕振羽、范文澜、侯外庐等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与观点的分析,揭示早期唯物史观的发展特性及老子研究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马克思主义 传播 老子 研究
下载PDF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玉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闻”“见” 被动构词 上古汉语
下载PDF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晓娟 周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5,共6页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通过西学的"自然真理"迈向宗教神学的"启示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地理学汉文西书 天主教化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1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和青松 郭学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及社区患儿早期干预的管理模式。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121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7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用中医辨证方药、穴位按摩疗法...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及社区患儿早期干预的管理模式。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121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7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用中医辨证方药、穴位按摩疗法。两组患儿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为81.4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干预效果越好。结论采用早期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可缩短病程,缓解脑损伤程度,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早期康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脑瘫 早期干预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