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之关系
2
作者 马梦玲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有形成多元一体文化的先决条件。青海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产生了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作为文化的载体,此种语言接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有形成多元一体文化的先决条件。青海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产生了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作为文化的载体,此种语言接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提供了基础条件。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青海多民族语言系统特征或成分会同时双向扩散或渗透,这种扩散或渗透既使彼此的语言得到丰富、发展,亦有可能由于从表层到深层的渗透而形成一种质变语言或语言融合体。通过语言的接触,语言交融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存在,进而影响着各民族文化形态的共生共存与重叠,其重叠部分即为文化认同的部分,进而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共同体。这样的语言融合体是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有了共生互生的语言交融现实,文化的共生互生、重叠认同就自然而然产生。从基础条件、现实状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来看,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生互生的环境下,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现象集中体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多民族语言接触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特质
3
作者 于梦薇 郑士鹏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接续奋斗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是昭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指明社会主义前景的最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础、理想图景、实践指向和世界意...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接续奋斗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是昭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指明社会主义前景的最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础、理想图景、实践指向和世界意义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创新性、实践性与世界性等内在特质。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发挥其显著优势,必须科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4
4
作者 冉昆玉 陈纪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中缅边境战“疫”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凝聚——基于打洛口岸周边村寨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5,109,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各民族命运与共而形成的。中国在战“疫”中实现了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与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蕴含着中国国家建构的价...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各民族命运与共而形成的。中国在战“疫”中实现了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与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蕴含着中国国家建构的价值指向,是验证中国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中缅边境战“疫”叙事,即境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边境疫情防控网格治理现代化的认知,强调在后疫情时代,各民族同胞要坚守为民、团结、奉献、奋斗及天下等战“疫”精神,增强“五个认同”,确保战“疫”的伟大胜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承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边境 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日本儒学与武士道精神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英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25期274-275,共2页
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儒学伦理日本化的结果使"忠勇"成为武士道信奉的儒学德行。明治维新以后,武士道精神恶性膨胀为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核心,进而酿成军国主义的温床,反过... 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儒学伦理日本化的结果使"忠勇"成为武士道信奉的儒学德行。明治维新以后,武士道精神恶性膨胀为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核心,进而酿成军国主义的温床,反过来又为军国主义彻底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儒学 中国儒学 民族文化 “忠勇”观 武士道精神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与路径
7
作者 吴月红 冉昆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9-81,共3页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保护-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理念 路径
下载PDF
双创视角下“花儿”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8
作者 孙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1,共7页
“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一种民歌。近代以来,“花儿”的创新性发展作为现代国家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底层劳苦大众的“野曲”演变成为全国各民族共享的民歌艺术,呈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 “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一种民歌。近代以来,“花儿”的创新性发展作为现代国家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底层劳苦大众的“野曲”演变成为全国各民族共享的民歌艺术,呈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广泛创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注重方向性引导,不断增进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创共享性,在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创新性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华刺绣技艺对民族地区妇女手工产业发展驱动研究
9
作者 董杰 全小国 +1 位作者 包秀萍 青青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1年第6期41-50,共10页
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领域,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刺绣技艺的传承体现,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手工刺绣对于民族地区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本文在吸收民族地... 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领域,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刺绣技艺的传承体现,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手工刺绣对于民族地区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本文在吸收民族地区妇女手工刺绣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其成效和收益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手工刺绣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妇女追求美好生活互为促进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 文化自信 共有精神家园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10
作者 韩洪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4,共6页
毛泽东在时代的大潮中,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具体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和实践... 毛泽东在时代的大潮中,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具体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提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一般规律和认识方法;总结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基本立场、原则和观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华民族精神 继承和发展
下载PDF
中华文明赋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海青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48,150,共9页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并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并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发展目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亟待梳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明根基及其时代意蕴。文章从引领时代意蕴、涵养哲学内涵、赋能国际传播等三方面系统性、立体性展示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功能效用与文化意涵,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基础、哲学内涵、时代意蕴,推出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路径的优化方案,以深化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与留美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之调查
12
作者 范蕾 樊葳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00名国内大学生及留美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及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间的比较发现,两组受试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状况趋同,均热爱中华民族,崇尚中华传统美德,但常常缺乏民族使命感。而在当...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00名国内大学生及留美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及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间的比较发现,两组受试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状况趋同,均热爱中华民族,崇尚中华传统美德,但常常缺乏民族使命感。而在当代民族精神新元素的理解和实践上,留美大学生较国内大学生表现出对他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实用主义态度。本调查对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建议是:科学引导,理清价值观念;创新教育内容,继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留美中国大学生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向山水和圣人致敬——余光中《山东甘旅》析评
13
作者 黄维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余光中2001年春天,有山东之行,事后写成《山东甘旅》四章:《春到齐鲁》、《泰山一宿》、《青铜一梦》、《黄河一掬》。文章剖析《山东甘旅》的情采,指出余光中的散文老而弥坚,健笔依然多采;余氏本文的艺术性,虽无突破,但中华民族精神特... 余光中2001年春天,有山东之行,事后写成《山东甘旅》四章:《春到齐鲁》、《泰山一宿》、《青铜一梦》、《黄河一掬》。文章剖析《山东甘旅》的情采,指出余光中的散文老而弥坚,健笔依然多采;余氏本文的艺术性,虽无突破,但中华民族精神特别高昂,是其最可圈点之处。文章夹叙夹议,批评手法较为“传统”,但运笔行文,间现当代文论概念与术语,可说是批评的一种较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散文 《山东甘旅》 中华民族精神 泰山 黄河 济南市文化长廊
下载PDF
以共同性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永梅 陈金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6,182,共10页
中华民族实体发展源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共同性增长,其整体格局的话语演进和关系整合也逐渐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实体一致性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规约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精神家园共同性建设的历... 中华民族实体发展源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共同性增长,其整体格局的话语演进和关系整合也逐渐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实体一致性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规约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精神家园共同性建设的历史维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是构建整体性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进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方位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海涛 陈雨萌 《理论界》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是建立在全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以和平非对抗方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是建立在全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以和平非对抗方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是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外交理念;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是走向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过渡路径;在解决人类问题的拓展中,是彰显中国智慧与道路自信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