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育人要素分析
1
作者 陈园园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教育性相对较高的学科,开展该门课程教育活动,可促进学生积累吸收更加丰富的人文资源与传统文化,促进其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但结合教育现状分析来看,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教育性相对较高的学科,开展该门课程教育活动,可促进学生积累吸收更加丰富的人文资源与传统文化,促进其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但结合教育现状分析来看,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育人要素并未得到充分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优势也并没得到合理的运用。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与该门课程的结合深度,体现育人要素的教育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与教学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育人要素
下载PDF
论诸家思想对曾国藩军事功业的影响
2
作者 姚振文 《孙子研究》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偶像式人物。在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先以儒家忠义理念建军,继而以法家和兵家功利理性治军与统军,最后以道家守柔、退守功夫谋全局,此之谓曾国藩的“一生三变”。这说明,他已经真正吃透了中国兵...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偶像式人物。在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先以儒家忠义理念建军,继而以法家和兵家功利理性治军与统军,最后以道家守柔、退守功夫谋全局,此之谓曾国藩的“一生三变”。这说明,他已经真正吃透了中国兵、儒、道、法诸家思想的精华,并在融合互补的基础上,将其成功运用于军事实践活动中,这也正是曾国藩作为一介文人能够建立军事奇功的特殊的文化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诸家思想影响 军事奇功
下载PDF
试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
3
作者 张国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破解“古今之争”,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破解“中西之争”,以“第二个结合”超越“体用之辨”,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观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从而全方位破解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中西之争”,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概念和华夷观,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以此为基础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概念和华夷观,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以此为基础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的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虽历经曲折和反复,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民族思想 核心概念 华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高觉敷心理学思想的当代启示与价值
5
作者 贾林祥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高觉敷是我国心理学一代宗师,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西方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觉敷有关心理学指导思想的观点启示我们,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以辩... 高觉敷是我国心理学一代宗师,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西方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觉敷有关心理学指导思想的观点启示我们,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他有关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观点启示我们,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并系统化、现代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觉敷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启示
下载PDF
论古代散文教学与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
6
作者 魏世民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利用古代散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立志报国、为国牺牲的奉献精神。实践... 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利用古代散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立志报国、为国牺牲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好古代散文教学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崇高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大学生 爱国思想
下载PDF
《唐前孟学史》“史笔”探析
7
作者 刘国钦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85-92,共8页
孟子学说及相关历史传承历来为中国古典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使其存在细节深入而系统性不足的弊端,而《唐前孟学史》运用恢弘“史笔”,全面梳理孟学九百余年发展脉络,以宽广时间跨度及相关认知来促成宏大学术史观,同时继... 孟子学说及相关历史传承历来为中国古典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使其存在细节深入而系统性不足的弊端,而《唐前孟学史》运用恢弘“史笔”,全面梳理孟学九百余年发展脉络,以宽广时间跨度及相关认知来促成宏大学术史观,同时继承史家实录与批判精神,改进以往学术研究思路以实现创新。作者以“史笔”为基础深入考据文献典籍及其内涵,逐步确立孟学之根本并将其与后世著述及学者勾连,两相配合理清孟学历史发展轨迹。同时,此书在主干之外又横向延展,广泛关涉历代不同门类和流派之学说,并始终联系孟子之学的地位变化与社会影响。作为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立体化“新子学”研究成果,此书将为未来孟学研究的深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全新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孟学史 孟子 子学研究 学术思想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春锐 王星月 《陶瓷》 CAS 2023年第8期82-84,共3页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未作为完整理论体系被整理,而是融入在古代造物思想与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造物思想的提炼总结,探寻其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以期对当代语境下的包装设计有所启发,使...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未作为完整理论体系被整理,而是融入在古代造物思想与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造物思想的提炼总结,探寻其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以期对当代语境下的包装设计有所启发,使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 包装设计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钊 陈家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古典学重建。19世纪末,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拉开序幕。社会变革是这次重建的原动力,疑古思潮的兴起是其诱因,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引进和出土文献的发现是其基本条件,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其重要工具。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学 出土文献 疑古思潮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被引量:6
10
作者 龚胜生 徐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和谐的人地观的价值取向、人化的伦理观的实践途径等特点。挖掘和提炼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对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提升旅游开发商的道义责任,开阔旅游研究者的理论思路,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游记 环境伦理学思想 旅游学价值
下载PDF
论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东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qu...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断屠月"与"十斋日"之礼,不但是对传统"秋冬行刑"制度的有效补充,而且也对古代法律的残酷刑杀起到一种比"秋冬行刑"效果更为显著的缓和性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刑罚文明化、人道化的一种表现。再次,佛教的戒律不但有利于德主刑辅的教化,而且也鼓励一般民众修持向善,因此戒律的提倡能够起到减少犯罪的发生,有助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但以佛教戒律来替代刑罚处罚,则是司法不公正与司法恣意性的反映。最后,禁止盗毁佛像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戒律与礼仪对立法的影响;禁止"私入道"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规模与国家税制、兵役制度的冲突关系对立法者权衡利弊考量的影响;僧侣犯奸罪加重处罚的特殊规定,实质上彰显了僧侣身份的特殊性对立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礼仪 中国古代法制 法律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根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从科学新范式的角度来看,演化经济学与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周易》是一部"关于变易和创造性的著作","变化日新"是其思想精髓,这无异于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之"硬核"的&q... 从科学新范式的角度来看,演化经济学与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周易》是一部"关于变易和创造性的著作","变化日新"是其思想精髓,这无异于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之"硬核"的"新奇创生"。中国古代演化思想在哲学基础上不仅与演化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而且还可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在西方演化经济学引入到中国后,通过对中国古代演化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我们就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演化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 中国的演化经济学 本体论基础 方法论原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民主思想之考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永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0-156,共7页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问世。民主思想的显现,应该说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民主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思想 起源 考察
下载PDF
中国情报学派的兴起与历史使命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冰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意义]中国情报学派兴起于国家战略的调整时期,具有统一的学派特征,关注中国问题,重视对抗博弈,积极为国谋略。对中国情报学派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历史回溯、理论提炼和预... [目的/意义]中国情报学派兴起于国家战略的调整时期,具有统一的学派特征,关注中国问题,重视对抗博弈,积极为国谋略。对中国情报学派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历史回溯、理论提炼和预测分析等方法全面论述了中国情报学派的兴起原因、发展过程、理论特征、未来使命等内容。[结果/结论]中国情报学派在未来应当解决情报部门理论的统一化、情报工作与部门工作的融合化、情报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三大问题。如此,中国情报学派定会成为中国情报历史乃至世界情报历史的一颗不朽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情报学派 中国古代情报思想 情报工作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全宏 吴绍珍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在这漫长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以及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古代体育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里渗透着深厚...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在这漫长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以及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古代体育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里渗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古代体育文化
下载PDF
古文《尚书·说命》与傅圣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善群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深入论证,可以看出古文《尚书·说命》是先秦流传下来的真古文献,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深入论证,可以看出古文《尚书·说命》是先秦流传下来的真古文献,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说命》所载傅说的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商朝的复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说命》记载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傅说不愧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傅说思想 最早“圣人”
下载PDF
唯意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古希腊哲学观──兼析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玉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60,128,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唯意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古希腊哲学观,认为其核心是对柏拉图主义的神的否定和对赫拉克里特等无神论哲学传统的人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分析了唯意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古希腊哲学观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唯意志主义 马克思主义 古希腊哲学 中国 传统思想 无神论 柏拉图主义 赫里克里特
下载PDF
试论刘徽的数学思想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刘徽的数学思想方法:(1)刘徽的极限思想及其关于研究刘徽极限思想方法中的值得商榷的问题;(2)刘徽的数学方法——定义方法和证明方法及其特点和意义;(3)刘徽在数学研究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刘徽 中国传统数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下载PDF
庄子与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尹连根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99-110,共12页
对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当在地经验的本土化之争日趋式微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之争依然存在。这方面最新例证之一就是,有学者提出“接受主体性”这一概念以解释庄子传播思想。“接受主体性”作为概念因其无前提、无内涵、无印证恐有... 对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当在地经验的本土化之争日趋式微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之争依然存在。这方面最新例证之一就是,有学者提出“接受主体性”这一概念以解释庄子传播思想。“接受主体性”作为概念因其无前提、无内涵、无印证恐有失妥当;对庄子,我们后人应该抱有“了解之同情”,同时有取珠还椟、避名居实的苦心孤诣。为避免陷入穿凿附会,传播学本土化可资借鉴的路径有三:社会学的“文化自觉”,哲学层面的思辨以及历史学层面的传播活动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思想 传播学本土化 道家 华夏传播 传统文化 庄子
下载PDF
史实描述和价值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研究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傅荣贤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5,共4页
图书馆学史以历史上具体存在的图书馆为对象,而图书馆学思想史致力于反思对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旨趣。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既要从史实描述的角度客观地揭示历史上的主要图书馆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又要从价值揭... 图书馆学史以历史上具体存在的图书馆为对象,而图书馆学思想史致力于反思对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旨趣。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既要从史实描述的角度客观地揭示历史上的主要图书馆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又要从价值揭示的角度分析"过去"的思想对"当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从而将"死了"的思想传统转变为"活着"的智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 思想史 史实 价值 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