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reatment outcomes i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a single-centre study
1
作者 XIAO Yongjiu LI Binbin +11 位作者 LIU Chang HUANG Xiuyu MA Ling QIAN Zhirong ZHANG Xiaopeng ZHANG Qian LI Dunqing CAI Xiaoqing YAN Xiangyong LUO Shuping XIANG Dawei XIAO Ku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As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COVID-19 continues,the high mortality rate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ICU)presents a profound challeng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 As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COVID-19 continues,the high mortality rate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ICU)presents a profound challenge.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s a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severe COVID-19.A total of 110 critically ill COVID-19 patients at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of Vulcan Hill Hospital between Feb.,2020,and April,2020(Wuhan,China)participated in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All patients received standard supportive care protocols,with a subset of 81 also receiving TCM as an adjunct treatment.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each patient were closely monitored and analysed.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CM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mortality rate compared with the non-TCM group(16 of 81 vs 24 of 29;0.3 vs 2.3 person/month).In the adjuste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TCM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odds(P<0.001).Furthermore,the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TCM treatment could partially mitig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as evidenced by the reduced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multiple organic functions,thereby potentially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critically ill COVID-19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NEUMONIA Novel coronavirus critically i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outcome
原文传递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专业急危重症学科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文肖 刘良 +4 位作者 周心蓓 孙力超 王慧 段军 丛鲁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急危重症学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中日医院急诊科或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轮转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3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实验组...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急危重症学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中日医院急诊科或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轮转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3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联合Seminar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通过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反馈和学习效果评定等形式评估。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包括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教学效果反馈中,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及带教老师对其学习效果评定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联合Seminar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在急危重症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且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临床教学培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案例教学 SEMinAR教学法 中医学 急危重症
下载PDF
论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之临床理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腾飞 高子恒 +1 位作者 刘清泉 孔立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37-539,545,共4页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 中医急诊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古代医籍论述及当今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5个理念:救命留人之“整体观”;祛除病因之“病因论”;明辨虚实之“正邪论”;动态观察之“恒动观”;已病防变之“未病论”。救命留人之“整体观”是战略层面的,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要贯穿始终;祛除病因之“病因论”和明辨虚实之“正邪论”是战术层面的,关乎具体治疗方案的制订;动态观察之“恒动观”,是在治疗方案初步确定,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反馈修正治疗方案;而已病防变之“未病论”,则是我们通过以上4个理念的坚持,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 治疗理念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耳穴揿针疗法在急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欢 吕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效可持续性得到证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急重症患者的镇痛管理、耳穴揿针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揿针 急重症 镇痛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实践的应用与探讨
5
作者 谢超 张明阳 +1 位作者 肖莹 祝晓迎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81-1484,14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120急诊急救组、重症转运组转运患者工作量。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相关临床科室500名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参与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满意度。结果中心参与转运急危重症患者达到323499总人次,未发生管道脱落、跌倒、坠床等意外责任事件。满意度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的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8%,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工作效率满意度为95%,职业素养满意度为80%。结论临床支持中心在大型三甲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中心可从员工激励制度、针对性培训、信息化建设3方面出发,进一步促进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中医院 安全转运 临床支持中心
下载PDF
以“虚实三态理论”构建急危重症中医辨治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文 曲永龙 +3 位作者 陈腾飞 杨宇飞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20-823,共4页
急危重症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危重、证候复杂、变化迅速,有其固有的疾病演变规律。本文提出,中医辨证不同于中医内科学辨证体系,姜良铎教授、刘清泉教授依据多年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概括其核心病机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胜而突发”... 急危重症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危重、证候复杂、变化迅速,有其固有的疾病演变规律。本文提出,中医辨证不同于中医内科学辨证体系,姜良铎教授、刘清泉教授依据多年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经验概括其核心病机为“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胜而突发”,进而总结提炼出一种适用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辨治体系——“虚态-实态-虚实互存态”的“虚实三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虚实三态理论 中医药 辨治体系
下载PDF
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
作者 郑烈 时永全 +6 位作者 段盛蕾 王勇刚 强少盈 曹情雯 杜林柯 戴彦成 屈小元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665-1668,共4页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点是重视中医研究生原创思维的教育,尤其是提高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加重视,加上研究生不断扩招,在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点是重视中医研究生原创思维的教育,尤其是提高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加重视,加上研究生不断扩招,在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即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乃是中医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提高研究生运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原创思维能力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原创思维 中医研究生 急危重症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 辽宁省护理学会 辽宁省互联网协会智慧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老年服务业联合会 韩宏光 刘楠 李白翎 邓丽 白杨 巩阳 王晓倩 曲虹 柳云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500,共12页
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是导致行心脏手术的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脑损伤导致的不良后果,促进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获得最... 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是导致行心脏手术的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脑损伤导致的不良后果,促进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获得最佳预后,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等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心脏重症围手术期脑损伤诊治水平。本共识包括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脑损伤的中西医表征及发生机制、监测手段,以及中西医治疗与干预等方面,供临床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重症 围手术期 体外循环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共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国家卫健委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 尹鑫 何健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策略的调整,防治重点从预防感染转变为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重症救治已经成为医疗系统的重要工作。但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中西医结... 随着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策略的调整,防治重点从预防感染转变为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重症救治已经成为医疗系统的重要工作。但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中西医结合诊治具有独特优势,有望进一步改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卫健委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全国专家,检索了国内外中西医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证据,制定本共识,以期为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的救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 重症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
10
作者 周洁 鄂海燕 +4 位作者 邓建华 张敬 胡世荣 王梁敏 唐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0期2-13,共12页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此规范对新型冠状...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此规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病因病机、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临床分型、护理措施等内容,其中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呼吸支持护理、俯卧位治疗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一般护理、康复期护理等内容,方便各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参照使用,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重型 危重型 中西医结合 护理规范
下载PDF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转化式学习的探索
11
作者 任鹏鹏 吴海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38-42,共5页
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TL)是继传授记忆式学习、形成式学习之后的新型的学习方法之一。文章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困境和契机出发,通过建立以临床“践”习为主的TL教学法理念,以此为切入点,探讨TL教学法对于西医院校... 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TL)是继传授记忆式学习、形成式学习之后的新型的学习方法之一。文章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困境和契机出发,通过建立以临床“践”习为主的TL教学法理念,以此为切入点,探讨TL教学法对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意义,以及对于培养复合型医疗人才的重要性。在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重视临床实践、综合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定措施,为对比研究T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打破困境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院校 中医教学 转化式学习 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中药口腔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储倩倩 怀素丽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ICU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组患者使用自拟配方的中药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ICU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组患者使用自拟配方的中药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两组口腔Beck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Beck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抑制口腔细菌,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
下载PDF
危重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储倩倩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科学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以及先进的养生方法,在各类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及在我国医疗护理领域方面,凸显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科学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以及先进的养生方法,在各类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及在我国医疗护理领域方面,凸显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积极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使其在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危重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相关护理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及变数,该时期的患者生理、心理都受到严重伤害。中医护理是将我国中医与护理学结合而进行的一次创新,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若能配合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可促进危重患者恢复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延缓病情变化,中医护理在治疗危重患者中不仅从心理上重视患者的疏导、关怀,在生理上也能够发挥中医的优势,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更高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这就要求中医护理要重视学科发展,将中医护理的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文章针对危重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危重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研究以及危重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中医护理 应用
下载PDF
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体会
14
作者 夏彬 谭旭宏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目的:总结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成功救治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救治的4例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4例患者均因“呼... 目的:总结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成功救治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救治的4例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4例患者均因“呼吸困难”入院,核酸抗原示阳性。积极予气管插管、抗病毒、充分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辨证使用中药汤剂胃注、抗感染、升压、抗凝、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脱机成功。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危重型患者死亡率高,总结4例成功救治患者经验,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采取积极气管插管、充分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型 综合救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儿童慢性危重症中医体质分型及预后回顾性分析
15
作者 杨文海 赖志君 +1 位作者 陈丽圆 邱明英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3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中医体质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以2022年1月—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中医体质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以2022年1月—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I诊断标准及符合《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中“广东地区儿童”定义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出院诊断等信息,访谈家长并填写《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收集其临床信息及中医体质分型等数据,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1—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患儿中,同时符合PCCI诊断标准及《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中“广东地区儿童”定义的2~14岁患儿共53例。53例PCCI中,有基础病者52例(98.11%),其中神经系统疾患23例(43.40%),先天性遗传疾病15例(28.30%)及肿瘤/免疫性疾病4例(7.55%)。其入住PICU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52.83%)、基础病因素(43.40%)及意外伤害(3.77%)。体质分型中虚证体质50例(94.34%),实证体质3例(5.66%),其中气虚体质33例(66%),阴虚体质11例(22%)。在院病死率15.09%,出院率为84.91%,出院后180天内病死率11.32%。结论PCCI中医体质分型中以气虚体质为主,不同预后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其入住PICU主要原因为感染及基础病因素,出院后180d内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慢性危重症 儿童重症监护室 中医体质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急性虚证”理论自制中药漱口液对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疗效评价
16
作者 李永红 徐丹青 贾永丽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5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急性虚证”理论自制中药漱口液对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 目的:探究基于“急性虚证”理论自制中药漱口液对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急性虚证”理论自制的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口腔菌落数、pH值、口腔功能评分、口腔溃疡发生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0 d后的口腔菌落数、口腔功能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应用基于“急性虚证”理论自制的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减轻口腔菌落数,提高口腔pH值,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改善口腔卫生,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虚证理论 中药漱口液 口腔护理 危重症
下载PDF
从“五痹”切入探讨危急重症的中西医病机融通与组方思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5 位作者 张丽敏 刘礼剑 黎丽群 谢娟娟 谭金晶 王光耀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基于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单一病机”分型辨证难以全面触及危急重症复合病机的现状,探究其复合病机下的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基于中医学整体、恒动、燮理调和与三因... 基于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单一病机”分型辨证难以全面触及危急重症复合病机的现状,探究其复合病机下的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基于中医学整体、恒动、燮理调和与三因制宜的辨证观,提出通过“中西医病机融通”思维诠释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演变规律,制定“开宣解郁十法”并进行实际临床中的组方用药。结果提示气机逆乱导致脏腑气机郁痹是危急重症的核心病机,尤其是“脏气重叠、层层相积”的“五痹”重强机制演变贯穿了临床绝大多数危急重症的病理过程,以“中西医病机融通”组方用药取得了显著疗效。故此提出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郁痹即“五痹”的创新观点,而“开宣解郁十法”的组方治疗是中西医协同救治危急重症的可能突破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病机融通 危急重症 五痹 开宣解郁 组方
下载PDF
中医药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许敏怡 熊秀萍 沈瑜倩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1期1876-1877,共2页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容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一旦出现,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中医药在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围绕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探讨及方药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 危重症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综合治疗干预Ⅲ-Ⅳ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弦 李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1-374,383,共5页
目的:通过对76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建立中医药干预中晚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对比分析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目的:通过对76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建立中医药干预中晚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对比分析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法占47.37%,单纯中医占52.63%,其中症状平均积分(11.72±4.18)分,常见症状有纳差、腹痛、乏力、疼痛、腹胀、眠差、便溏、便秘。卡氏评分为(75.53±11.82),与症状平均积分呈负相关(r=-0.120)。依据既往治疗情况进行筛选对比观察(基线一致),2组在症状改善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其中中医药在乏力、改善方面作用明显,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生存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在1、2、3年生存率上呈现出优于单纯中医治疗组的趋势,在中位生存期上延长8.9个月。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干预中晚期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作用,单独采用中医治疗或中西结合治疗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Ⅲ-Ⅳ期 中西医结合 生存期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普外科危重症留置胃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及中医施护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波 王海丽 李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普外科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了解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风险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普外科危重症均须留置胃管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留置胃管...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普外科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了解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风险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普外科危重症均须留置胃管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留置胃管,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及中医施护后留置胃管。结果:集束化护理及中医施护后留置胃管,可减少留置胃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意识、体位、患病状况等是影响置管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及中医施护对普外科危重症置胃管患者可以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留置胃管 集束化护理 中医施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