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部鸟类新纪录——白头鹎
1
作者 陈丽霞 江红星 +4 位作者 高文华 宁佳慧 佟丽梅 张振华 孙戈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89-90,共2页
2024年5月13日,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45°9′1″N,121°57′2″E)首次环志和记录到2只白头鹎指名亚种(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经查阅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内蒙古东部鸟类分布新纪录。
关键词 白头鹎 内蒙古东部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下载PDF
白头鹎肝脏和肌肉冬夏两季的代谢产热特征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蔚虹 方媛媛 +2 位作者 姜雪华 张国凯 柳劲松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测定了白头鹎的体重、BMR、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线粒体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力及血清中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的变化,从细胞和酶学水平上解释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季节适应规律。耗氧量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测定仪测定,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及COX活力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结果显示:白头鹎的体重和BMR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呼吸,以及肝脏和肌肉的COX活力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血清T3浓度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肝脏和肌肉在细胞水平产热能力的提高和血清T3含量的增加是白头鹎BMR增加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同时是白头鹎抵御冬季寒冷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肝脏 肌肉 产热特征
下载PDF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国凯 方媛媛 +2 位作者 姜雪华 柳劲松 张永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9,共7页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基础代谢率 器官重量 季节性驯化
下载PDF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轶才 姜仕仁 丁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鸣声频率的影响 ,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再对每一鸣声的...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鸣声频率的影响 ,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 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 :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 ,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 ,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Ⅰ、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 ;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 ,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 ;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 ,同一鸣句的各音节 ,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临安 阜阳 白头鹎 鸣声频率 信息传递 信息识别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白头鹎代谢产热和蒸发失水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琳 曹梦婷 +3 位作者 胡益林 黄丽丽 李洲 柳劲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4-571,共8页
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能量需求"假设认为,鸟类短期BMR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内部器官的大小来适应能量需求。以白头鹎(Pycnonotus s... 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能量需求"假设认为,鸟类短期BMR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内部器官的大小来适应能量需求。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和30℃的不同环境中适应4周后,测定了其BMR、蒸发失水(EWL)和内部器官(心、肝、肾、胃、小肠和整体消化道)的重量,同时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的变化及与BMR的关系。驯化4周后,白头鹎暖温组(30℃)的体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经协方差校正体重后,低温组(10℃)单位体重BMR与整体BMR明显高于暖温组,同时两组间EWL表现出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低温组白头鹎的肝脏、肾脏、小肠及总消化道重量显著高于暖温组。低温引起白头鹎能量需求增加,内部器官发生相应改变,要求摄入更多的氧气以维持代谢平衡,导致散失更多的蒸发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环境温度 基础代谢率 蒸发失水
下载PDF
我国东南部地区夏季两种雀形目鸟类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普 柳劲松 +2 位作者 胡旭建 杨扬 陈丽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丝光椋鸟 基础代谢率 体温 热传导
下载PDF
白头鹎的鸣唱结构及其鸣唱微地理变异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晓菁 雷富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对武汉市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鸣唱类型和音节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按照采样地点划分为组(微地理种群),对组间、组内不同白头鹎个体间的鸣唱差异进行了探讨。分析来自市区5个样点的26只雄性白头鹎的667个鸣唱,共发现18种... 对武汉市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鸣唱类型和音节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按照采样地点划分为组(微地理种群),对组间、组内不同白头鹎个体间的鸣唱差异进行了探讨。分析来自市区5个样点的26只雄性白头鹎的667个鸣唱,共发现18种基本鸣唱型、53种音节类型。每只雄性白头鹎具有1-3种基本鸣唱型,每只个体能唱6.7(4-14)种音节类型。平均每个鸣唱由5.0(3-11)个音节、4.6(3-8)种音节类型组成。白头鹎的鸣唱顺序模式为平稳过渡型,并能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在基本鸣唱型的基础上产生鸣唱变异:1)省略、添加或替换鸣唱中的个别音节;2)对鸣唱中的某个部分进行重复或重复不同次数;3)将不同的鸣唱型进行拼接组合。每只个体每种基本鸣唱型至少具有2.0(1-5)个变异类型,这种变异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普遍存在。个体间能共享1-2种鸣唱型。所划分的5个组内普遍存在鸣唱型和音节类型的共享,而组间则无鸣唱型共享,有音节类型共享。采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衡量白头鹎个体间音节的共享情况,发现个体间的音节共享程度在组内明显大于组间,因此认为越是邻近分布的白头鹎个体具有越相似的鸣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鸣唱型 音节类型 微地理变异
下载PDF
杭州市区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平 姜仕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白头鹎在杭州市区至少有8种微地理鸣声方言,每个微 地理鸣声方言都有一典型鸣句;它们在听觉上、波形结构、音节组成、音节频谱特征等方面均不相同。有的一 路之隔的相邻微地理鸣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区域出现鸣声混合现象;有的个体还具有“多语”功 能。白头鹎鸣声产生微地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鸟类个体的扩散和城市中鸟类栖息地的人为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鸣声 微地理
下载PDF
白头鹎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素素 杨芳 +3 位作者 王润梅 郑蔚虹 赵志军 柳劲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49-2359,共11页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定肝脏及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COX)。野外季节性驯化在冬季和夏季时测定;实验室温度适应分为2组,分别在10℃和30℃下适应4周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夏季驯化和暖适应组相比,冬季驯化和冷适应组RMR和EWL较高、代谢活性器官较重,线粒体呼吸速率和COX活性显著增加;器官重量和细胞产热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了RMR适应性调节。结果表明,白头鹎可以表现出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利用这种能力应付野外环境温度的波动。生理能量特性的可塑性是鸟类能量代谢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温度适应 季节性驯化 生理反应
下载PDF
青州偶园群栖白头鹎的观察报告
10
作者 赵玉芹 袁金明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1998年5月以来,江南留鸟白头鹎有规律地群栖山东省青州偶园,每年居留时间长达2个月。笔者2001年5~7月,对其形态、习性、行为进行了初步现察,报告结果如示。
关键词 青州偶园 白头鹎 形态 习性 活动规律
下载PDF
温度与光周期对白头鹎体质量、能量收支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润梅 吴玉南 +3 位作者 梁洪基 林琳 郑蔚虹 柳劲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59-1967,共9页
温度与光周期是环境季节性变化的最直接表现因子及时间变化指示标志,对动物的形态、生理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白头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温度与光周期对其体质量、能量收支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分析了能量收支与消化道形态特征... 温度与光周期是环境季节性变化的最直接表现因子及时间变化指示标志,对动物的形态、生理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白头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温度与光周期对其体质量、能量收支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分析了能量收支与消化道形态特征的关系.将28只白头鹎(12雄16雌)分为4组:暖温长光组(30℃,16 L8 D;3雄4雌)、暖温短光组(30℃,8L16 D;3雄4雌)、低温长光组(10℃,16 L8 D;3雄4雌)和低温短光组(10℃,8 L16D;3雄4雌).结果表明:低温与短光照可促进白头鹎的体质量、摄入能及同化能明显增加,同时温度与光周期的交互作用对白头鹎的摄入能及同化能影响显著.低温条件下,胃、小肠、直肠及总消化道的湿质量及干质量明显增加.残差分析表明,小肠与总消化道的长度及干质量与摄入能和同化能显著相关.表明低温与短光照下白头鹎通过增加体质量、能量摄入和改变消化道形态来应对严酷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温度 光周期 体质量 能量收支 消化道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