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英译述评
1
作者 杨彬 颜海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3-44,111,共13页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辛弃疾 英译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2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乐形态的分析,探寻歌吟中词的吟唱规律及其音声意韵的艺术观念,以丰富传统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楚调唐音”歌吟 音乐形态 音韵
下载PDF
寄生词在明代文言小说中的嬗变轨迹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海涛 赵义山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寄生词在明代文言小说中的运用是明代小说文体观念变迁的重要表征之一。就其运用数量和承载叙事功能的变化而言,我们可以将之分为洪武-永乐,景泰-成化,弘治-万历以及万历后4个阶段进行阐述。寄生词在此期间由多到少,又由少及多的嬗变轨... 寄生词在明代文言小说中的运用是明代小说文体观念变迁的重要表征之一。就其运用数量和承载叙事功能的变化而言,我们可以将之分为洪武-永乐,景泰-成化,弘治-万历以及万历后4个阶段进行阐述。寄生词在此期间由多到少,又由少及多的嬗变轨迹,一方面折射出明代文言小说文体观念的渐趋成熟,小说创作技法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印证了明词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是雅俗文学共生互动的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词 明代 文言小说
下载PDF
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哲学阐释学观照——以“易安词”英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学阐释学本体论思维辨证证实了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哲学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英译 “易安词”
下载PDF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审现代诗词的价值和命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实际上是新旧诗双线并行的,这是讨论现代诗词价值、地位和前途问题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和逻辑前提。现代诗词命途多舛,不是文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有"人为阻断"的因素。一个世纪的文学实践证明,旧体诗词和现... 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实际上是新旧诗双线并行的,这是讨论现代诗词价值、地位和前途问题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和逻辑前提。现代诗词命途多舛,不是文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有"人为阻断"的因素。一个世纪的文学实践证明,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当代文学界要有"正视历史的勇气",理性对待现代诗词这一重要文学现象及其入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词 双线并行 人为阻断 适应性
下载PDF
论清人词话的学术背景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新红 王兆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清词话作者的学者化,使清人词话与清代学术有着为更密切的联系。清代实学、朴学及今文经学对清词话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实学 朴学 经学 清词话 清代学卡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宋代);成长阶段(元代、明代);兴盛阶段(清代前中期);深化阶段(清代后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词气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气论 萌芽 成长 兴盛 深化
下载PDF
上博简(八)楚辞类作品与楚辞学的新认识——兼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民镇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9-51,58,共14页
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为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上博简第八册的楚辞类作品便是其中代表。《李颂》歌咏的对象实际上是梧桐,《兰赋》表现了"幽兰"的意象,作者均是托物言志,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道德理想。《有皇将起》... 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为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上博简第八册的楚辞类作品便是其中代表。《李颂》歌咏的对象实际上是梧桐,《兰赋》表现了"幽兰"的意象,作者均是托物言志,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道德理想。《有皇将起》与《鹠鷅》的关系尚难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四篇文献展现了早期楚辞的面貌,为我们认识辞赋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楚辞 出土文献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建次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7,26,共5页
我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词气免俗要求之论的... 我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词气免俗要求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潜伏流贯与运转自如论的承传,三是主张有书卷气之论的承传。在第三个维面,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作用笔与行气关系论的承传,二是词人性情与词气关系论的承传。上述三个维面所包含的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气论的理论内涵,勾画出古典词学对"气"审美范畴承传阐说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气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传
下载PDF
“小词”考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兴宝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101,共6页
“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者,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样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 宋朝 “小词” “小曲” “小品”
下载PDF
从《踏歌》到《只此青绿》:女子群舞编创的再现与表现维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蔚 《美育学刊》 2022年第6期42-4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踏歌》和2022年的《只此青绿》都是登上央视春晚的女子群舞体裁,前者是标志中国古典舞体系的经典之作,后者集合了古典舞的特点和现代舞的新意,是近年编创、音乐、视觉等各方面艺术家合作的成功典范。通过比...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踏歌》和2022年的《只此青绿》都是登上央视春晚的女子群舞体裁,前者是标志中国古典舞体系的经典之作,后者集合了古典舞的特点和现代舞的新意,是近年编创、音乐、视觉等各方面艺术家合作的成功典范。通过比较两部作品创作的文化和艺术源头,重点分析《只此青绿》中舞蹈、音乐等方面编创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评价其再现与表现的维度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只此青绿》 中国古典舞 现代舞 再现 表现
下载PDF
唐诗《凉州词》及其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咏梅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8-70,共3页
通过衔接、逻辑—语义关系、主位结构和信息中心几个方面对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及其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研究古诗及英译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古诗及其英译文的赏析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古诗英译 《凉州词》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13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诗词体性之辨 线索承衍 辨异论 辨通论
下载PDF
《古文辞类纂》重视辞赋选录的理论指归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祚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75,94,共6页
姚鼐《古文辞类纂》打破辞赋与古文对立并举的传统观念,明确将辞赋作为古文的一个类别大量选录;其圈定的最优作品,辞赋最多。在古文选本中如此重视辞赋选录,意在强化古文的辞章之美,完善其古文内部审美图式的理论构建,提升古文的审美层... 姚鼐《古文辞类纂》打破辞赋与古文对立并举的传统观念,明确将辞赋作为古文的一个类别大量选录;其圈定的最优作品,辞赋最多。在古文选本中如此重视辞赋选录,意在强化古文的辞章之美,完善其古文内部审美图式的理论构建,提升古文的审美层次,重建桐城派古文的新文统,使桐城派古文理论在审美的维度上获得了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古文辞类纂》 辞赋 古文理论 桐城派
下载PDF
诗词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德先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 ,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采用意译 ,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 ,引诱大家去认识 ,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 ,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 ,配合英...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 ,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采用意译 ,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 ,引诱大家去认识 ,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 ,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 ,配合英语文学的规范 ,满足其文化需求和预期。对于在诗词中容易引起读者疏离感的地名 ,尽可能的化解掉 ,把译出诗词的意象作为先期目标 ,同时增加注释满足英语读者通过诗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诗词 翻译 读者
下载PDF
持守与破解:中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
16
作者 胡建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共6页
我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主张与维护以婉约词风为本色之论的承衍,二是对传统婉约词风本色观念予以破解之论的承衍。此两方面论说形成交集,相反而相成,共同构筑了传统词风本色论的主体空间,成为推动传统词学... 我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主张与维护以婉约词风为本色之论的承衍,二是对传统婉约词风本色观念予以破解之论的承衍。此两方面论说形成交集,相反而相成,共同构筑了传统词风本色论的主体空间,成为推动传统词学演变与发展的内在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作风格 本色论 持守之论 破解之论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的风格再现——“易安词”英译个案分析
17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李清照的"易安词"是中国典籍的精华。"易安词"英译中的措辞、修辞与音乐性是可译的,并能成功再现于译文中。中国典籍英译风格再现需要译者对原典籍文本的准确把握与分析。
关键词 中国典籍 英译 风格 “易安词” 个案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的风格再现——“易安词”英译个案分析
18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2-75,共4页
中国典籍英译中的风格再现问题一直少有关注。本文拟以中国古词"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英译为研究个案,从措辞、修辞与音乐性三方面分析、说明其风格特点如何再现于译文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从该个案分析可以发... 中国典籍英译中的风格再现问题一直少有关注。本文拟以中国古词"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英译为研究个案,从措辞、修辞与音乐性三方面分析、说明其风格特点如何再现于译文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从该个案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典籍的风格是可译的,并能成功地再现于译文中。这需要译者对原典籍文本风格的准确把握,并将之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方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英译 风格 易安词 个案
下载PDF
象可以观——从“易象”到“六艺”之“象”
19
作者 王秀臣 《北方论丛》 2021年第6期36-42,71,共8页
“象”具有“可见性”,“象可以观”是“象”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象”实现其表意功能的根本保障。在先秦典籍文本中,不仅《易》中有“象”,《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均包含“象”。走出《周易》之“象”,... “象”具有“可见性”,“象可以观”是“象”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象”实现其表意功能的根本保障。在先秦典籍文本中,不仅《易》中有“象”,《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均包含“象”。走出《周易》之“象”,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产生思想和理论影响。通过“六艺”文本解读,解析“象”的各种存在形态,可以认识到“象”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由此进一步探求“象”与文本的联系,揭示“象”丰富复杂的审美内涵和文本内涵,可以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民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理清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六艺
下载PDF
关于“钱学”的观察与思考
20
作者 刘梦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6-81,共6页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 ,提出批评 ;认为 :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 ,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 ,需要具备创作旧体诗的体验 ;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旧体诗 ,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 ,与世同新 ;研究“钱学” ,宜...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 ,提出批评 ;认为 :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 ,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 ,需要具备创作旧体诗的体验 ;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旧体诗 ,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 ,与世同新 ;研究“钱学” ,宜多读中外原著 ;对钱钟书的肆意讥弹和盲目吹捧都是错误的 ,“钱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 ;以钱钟书同辈学人的著作互为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钱学 诗学 诗词创作 文言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