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追踪下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及其早晚期差异
1
作者 李小平 葛明贵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只出现在语句加工的晚期。方法:综合运用眼动和行为指标,选取32名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比较反预期平比句及其逆转句的合理性。结果:反预期平比句被判定为合理的... 目的:初步探讨汉语反预期平比句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只出现在语句加工的晚期。方法:综合运用眼动和行为指标,选取32名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比较反预期平比句及其逆转句的合理性。结果:反预期平比句被判定为合理的几率显著高于其逆转句;在眼动指标上,反预期平比句与其逆转句在首次通过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其总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显著低于其逆转句。结论:反预期平比句逆转后可理解性降低,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可逆性,但是这种现象仅仅发生在语句加工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平比句 可逆性 早期加工 晚期加工 眼动技术
下载PDF
越南语的“bi”字句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被”字句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邓世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本文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系统地概括了汉语的“被”字句和越南语的“bi”字句的语法、语义结构及特点。通过对比指出两者之间是在语法结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明确了相互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第二语言的教与学的角度,初步论述了... 本文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系统地概括了汉语的“被”字句和越南语的“bi”字句的语法、语义结构及特点。通过对比指出两者之间是在语法结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明确了相互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第二语言的教与学的角度,初步论述了“bi”字句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被”字句的正负迁移的影响,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越南语 “被”字句 “bi”字句 正负迁移 汉语学习 越南学生
下载PDF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比”字句研究
3
作者 谭晓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文章以“比”字句在口语语料中的分布为基础,将其归纳为5大类、14小类。考察发现:T1、T4是典型形式,T2下位句式最多;“比……还……”“比……更……”“A比B+形”“A比B+形+程度补语”在教材中的分布与母语者的实际使用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以“比”字句在口语语料中的分布为基础,将其归纳为5大类、14小类。考察发现:T1、T4是典型形式,T2下位句式最多;“比……还……”“比……更……”“A比B+形”“A比B+形+程度补语”在教材中的分布与母语者的实际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二语者与母语者在其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应予以重视;教材输入与学习者输出基本成正比,但“比……还……”“A比B+动词+宾语+(补语)”“比……更……”例外;比较结果项的偏误为主要偏误,占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可比语料库 偏误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汉法感叹标记词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褚英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法语中,感叹句历来不被语言学家们所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感叹句本身很难界定,再加上其形式上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感叹句的研究更为零碎,有很多方面亟待进一步挖掘。在已知的感叹句研究中,不难找到从跨语言比较研究角...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法语中,感叹句历来不被语言学家们所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感叹句本身很难界定,再加上其形式上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感叹句的研究更为零碎,有很多方面亟待进一步挖掘。在已知的感叹句研究中,不难找到从跨语言比较研究角度的分析,尤其是汉英感叹句研究,然而从汉法对比角度进行的研究尚属空白。汉法感叹句对比不仅可以开阔学术视野,还可以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在此背景下,立足于书面语中的典型感叹句,该文从研究背景、采取的理论和方法、汉法感叹标记词的对比及存在差异的成因等方面对汉法感叹句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句 跨语言比较研究 汉法对比 感叹标记词 外语教学 典型感叹句
下载PDF
论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卢旺达孔子学院比字句教学为例
5
作者 李晓琴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全球汉语学习热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彰显教学能力的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初级学生最先接触的较为难的语法点,为克服汉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本文利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 全球汉语学习热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彰显教学能力的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初级学生最先接触的较为难的语法点,为克服汉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本文利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对卢旺达孔子学院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证明产出导向法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用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 比字句 孔子学院
下载PDF
基于Bi-LSTM和Max Pooling的答案句抽取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策 万福成 +3 位作者 于洪志 马宁 吴甜甜 杨方韬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90-398,共9页
针对传统问答系统答案抽取方式对答案片段的分词和上下文语义理解准确性的依赖严重,抽取过程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问题,提出采用分步抽取答案的方法,先从答案片段中抽取包含答案的句子,再从提取的答案句中进行最终答案的抽取方式。在... 针对传统问答系统答案抽取方式对答案片段的分词和上下文语义理解准确性的依赖严重,抽取过程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问题,提出采用分步抽取答案的方法,先从答案片段中抽取包含答案的句子,再从提取的答案句中进行最终答案的抽取方式。在答案句抽取过程中使用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和Max Pooling结合的方法构建答案句抽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答案句的抽取中,该模型的MRR(Mean Average Precision)指数接近0.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问答系统 答案句抽取 bi-LSTM算法
下载PDF
基于词聚类CNN和Bi-LSTM的汉语复句关系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凯丽 李源 +2 位作者 邓沌华 李妙 李洋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1年第8期1588-1593,共6页
复句关系识别是对分句间语义关系的甄别,是复句语义分析的关键。由于非充盈态汉语复句存在隐式关系的特点,给语义关系识别造成了困难。因此,为了深度挖掘复句中隐含的语义信息实现正确的关系分类,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聚类的CNN与Bi-LST... 复句关系识别是对分句间语义关系的甄别,是复句语义分析的关键。由于非充盈态汉语复句存在隐式关系的特点,给语义关系识别造成了困难。因此,为了深度挖掘复句中隐含的语义信息实现正确的关系分类,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聚类的CNN与Bi-LSTM相结合的网络结构BCCNN。其中,通过使用词聚类算法对单词向量建模提取单词间的语义相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使用CNN对复句进行深度建模以获得复句的局部特征。另外,该文将CNN中的池化层替换为Bi-LSTM网络层,在减少池化操作所带来语义信息丢失的同时又得到了全局的长距离语义依赖特征。与其他基于汉语复句语料库(CCCS)和清华汉语树库(TCT)的实验结果对比,论文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其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2.4%和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句关系识别 非充盈态复句 词聚类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
下载PDF
中文比较句识别及比较关系抽取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锐 林鸿飞 常富洋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7,122,共7页
比较是一种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评估方式,利用机器进行比较句的识别以及比较关系的抽取可以对观点挖掘、信息推荐等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该文通过构建中文比较模式库以实现中文比较句的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该文通过选取比较主体、比较客... 比较是一种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评估方式,利用机器进行比较句的识别以及比较关系的抽取可以对观点挖掘、信息推荐等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该文通过构建中文比较模式库以实现中文比较句的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该文通过选取比较主体、比较客体及其上下文的词、词性、位置、语义以及比较属性的领域知识等特征,利用条件随机域模型进行中文比较关系抽取。实验结果表明,中文比较模式库的构建有助于比较句的自动识别,而在词、词性、位置等Baseline特征中融入语义、领域知识及启发式规则特征后,基于条件随机域的比较关系抽取结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比较句识别 比较关系抽取 中文比较模式库 条件随机域
下载PDF
汉语比较句识别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小江 万小军 +1 位作者 杨建武 肖建国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8,共9页
比较是常见的表达方式,提取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是一项新颖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识别自然语言中的比较句,是提取比较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还没有针对汉语比较句的自动识别研究,语言学上比较句的哪些特征能够应用到自动识别上来是一... 比较是常见的表达方式,提取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是一项新颖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识别自然语言中的比较句,是提取比较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还没有针对汉语比较句的自动识别研究,语言学上比较句的哪些特征能够应用到自动识别上来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该文讨论了汉语比较句的范畴、外延和特征,定义了汉语比较句识别的任务,并提出用SVM分类器将汉语句子分为"比较"和"非比较"两类。该文比较了比较句的语言学特征和统计特征,包括特征词、序列模式等在分类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类序列规则的SVM分类器能够有效地识别汉语比较句,效果优于传统基于词的文本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汉语比较句识别 比较挖掘 文本分类 序列模式
下载PDF
港式中文差比句的类型与特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春利 石定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6,共9页
文章分析港式中文差比句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先是对港式中文及其差比句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然后从语义类型学角度提出一个基于语义结构的差比句分析模式,并且从语料调查出发,把港式中文差比句分成无标差比句和有标差比句两种类型。有... 文章分析港式中文差比句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先是对港式中文及其差比句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然后从语义类型学角度提出一个基于语义结构的差比句分析模式,并且从语料调查出发,把港式中文差比句分成无标差比句和有标差比句两种类型。有标差比句可以根据差比标记和句法特点分为"比较"类、"过于"类和否定类三种。与通用中文相比,港式中文差比句在标记、值性和值度3个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这3种有标差比句在值性类型、标记数量和值度选择上也存在着各自的句法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差比句 值域 值性 值度
下载PDF
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比字句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是在比较点上进行比较,理解句子时必须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与比较结果项的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有时包含在后者中;当前者在句中并不出现时,可以通过后者"找回"。考查了AP结果项、VP结果项、NP结果项... 比字句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是在比较点上进行比较,理解句子时必须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与比较结果项的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有时包含在后者中;当前者在句中并不出现时,可以通过后者"找回"。考查了AP结果项、VP结果项、NP结果项和比较点的联系,并运用激活-扩散模型理论解释了比较点的隐去与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比字句结果项 比较点 激活
下载PDF
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大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现代汉语兼语句一直是语法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句型中是否存在一身兼二职的“兼语”成分。近年来,诸多学者试图应用生成语法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引入了空语类的思想,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有些学者对其中... 现代汉语兼语句一直是语法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问题之一是句型中是否存在一身兼二职的“兼语”成分。近年来,诸多学者试图应用生成语法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引入了空语类的思想,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有些学者对其中空语类的类型和性质仍存在不同看法。本文以兼语句的语义分类为基础,应用M artin(2001)的“时态假说”理论对兼语句中空语类的句法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其结论是:在汉语兼语句中确实存在空语类,且空语类的句法分布因兼语句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兼语句 时态假说 空语类 句法分布
下载PDF
韩汉语比较句对比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英绿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0,共6页
本文对比表示事物、性状、程度异同的韩汉语比较句 ,找出韩汉两种语言比较句结构上的不同 ,同时找出两种语言内部不同类型比较句之间的结构差别 ,进而归纳出韩汉两种语言比较句之间的对应规律。
关键词 韩汉语 比较句 对比
下载PDF
基于口语语料的韩国学生“比”字句习得认知过程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文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3,共10页
本文以课堂教学及口语考试的实录语料为数据来源,运用微变化分析的方法,对比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输入与韩国学生输出的情况,详细考察韩国学生对不同类型"比"字句的习得认知过程,揭示他们在习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研究发现... 本文以课堂教学及口语考试的实录语料为数据来源,运用微变化分析的方法,对比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输入与韩国学生输出的情况,详细考察韩国学生对不同类型"比"字句的习得认知过程,揭示他们在习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研究发现,汉、韩语在比较程度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是造成韩国学生"比"字句习得难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汉韩对比 口语语料 微变化分析 习得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锡根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0,共7页
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金瓶梅词话》中的“比”字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较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另外,通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分析,试图探求从明朝末年到现代这一历史时期“比”字句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比”字句 三个平面分析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安徽颍上方言中的平比句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晓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4-96,共3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安徽颍上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语法现象。文章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颍上方言中评比句的几种主要形式的语法意义和独特功能。
关键词 颍上方言 平比句 普通话
下载PDF
蒙汉语使动句的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德力格尔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施事者前出现"让、使、派、叫、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此外,还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后加上一些动态助词带上宾语表示致使意义。汉语语序手段决定兼语型使动句式的构成,而蒙古语的附加成分法决定带施事宾语的使动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繁杂,分布于兼语句、"把"字句、连动句等不同句法框架内,然而在蒙古语表达中这一切统统都可以用带使动态标志的使动句对应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语言学 蒙汉语 使动句
下载PDF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不比”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7-79,共3页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不比+B+VP"代替"A+没有+B+VP"...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不比+B+VP"代替"A+没有+B+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不比+B+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数量"、"A比B·VP不+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不比+B+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否定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 预设
下载PDF
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比较句磨蚀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3期81-84,89,共5页
以语言磨蚀为切入点,对汉语有"比"字标记词的四种基本比较句型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四种比较句的磨蚀上没有差异,不同汉语水平者的磨蚀情况以及这四种不同结构的比较句磨蚀存在显著差异。汉、维语比较词、语序、... 以语言磨蚀为切入点,对汉语有"比"字标记词的四种基本比较句型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四种比较句的磨蚀上没有差异,不同汉语水平者的磨蚀情况以及这四种不同结构的比较句磨蚀存在显著差异。汉、维语比较词、语序、单双音节形容词的不对称性以及对程度副词的选择性是导致比较句磨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改进汉语比较句教学模式,促进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比较句长期保持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语 比较句 磨蚀
下载PDF
“比”字句典型式和变体式的功能差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斌彬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比"字句典型式和变体式的功能具有相同的一面,然而又各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典型式有两种特殊情况,分别表示比拟夸张和周遍、逐级渐进比较意义;变体式具有灵活多样的语义表达、信息结构调适以及语篇衔接等语用功能。文章... "比"字句典型式和变体式的功能具有相同的一面,然而又各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典型式有两种特殊情况,分别表示比拟夸张和周遍、逐级渐进比较意义;变体式具有灵活多样的语义表达、信息结构调适以及语篇衔接等语用功能。文章从语义、信息、语篇和认知等方面描写和解释了其间的差异,并建议对外汉语教材充实"比"字句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字句 典型式 变体式 功能差别 对外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