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Chinese Context
1
作者 WANG Da-qi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1129-1136,共8页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a new paradigm of the modem aesthetic research of China. Professor Wang Jie and his research tea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concept...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a new paradigm of the modem aesthetic research of China. Professor Wang Jie and his research tea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concept is used to summarize and refer to the existing way and existing form of non-westem mainstream culture in aesthetic dimension under global context.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converges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aesthetic anthrop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ntext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下载PDF
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研究对象新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向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性和心理机制等层面,主要形构为如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包括原始艺术抑或"艺术前的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以及当代富于杂糅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形态;(2)地方性审美经验;(3)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形构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人类学与美学的契合与边界之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理念与方法都将呈现出新的气象,并由此开拓出当代美学新的研究格局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艺术 地方性审美经验 审美偏好
下载PDF
实践·中国经验·原创性: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三大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向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0,共9页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中国美学研究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契机。无疑地,在当代多重语境叠合中不断生成的一系列新的现象与问题及其复杂性,向中国美学的实践与理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型"意味着新问题与新的解答方式...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中国美学研究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契机。无疑地,在当代多重语境叠合中不断生成的一系列新的现象与问题及其复杂性,向中国美学的实践与理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型"意味着新问题与新的解答方式的产生,而"当代意识"的确立则成为我们把握转型之内在理路及其发展向度的首要前提。在当代,美学的"实践性"品格如何显现?如何通过深度考察发掘"中国经验"的特性及其价值意义?中国美学的原创性又将如何实践?这些都是中国当代美学亟待解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中国经验 原创性 中国美学 当代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野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市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产生了对多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管理观察点和田野观察点的特定环境中的生活际遇使美学学者增强了审美实践意识和政治关怀,从... 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产生了对多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管理观察点和田野观察点的特定环境中的生活际遇使美学学者增强了审美实践意识和政治关怀,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思维格局。当前在劳动对象方面,如何正确地把握其规律,以更好地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是中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需要注意解决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既要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审美意识看作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结论,又要注意美的事物产生的特殊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还要注意审美实践的时代性。通过积极地进行审美实践,弥补物质实践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的欠缺,使两者互相发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中国语境 马克思主义美学 社会管理调查 田野调查
下载PDF
现代性体验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略
5
作者 罗先海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一种被迫抵抗的驱动力下,"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性起源于西方现代性与本国独特社会进程的双重历史语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0世纪中国文学继承了西方"两种现代性"的既定遗产,参与了20世...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一种被迫抵抗的驱动力下,"后发外生"的中国现代性起源于西方现代性与本国独特社会进程的双重历史语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0世纪中国文学继承了西方"两种现代性"的既定遗产,参与了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总体建构。但在本土化语境的影响之下,"两种现代性"又发生了不同于西方的异质性裂变,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原发现代性的世界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本土化语境
下载PDF
“言说什么?”:中国审美人类学的话语表达机制——审美人类学的边界与属性研究之三
6
作者 雷文彪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审美人类学是整合美学和人类学而形成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地方性民族审美经验"、"审美制度"和"审美认同"是中国审美人类学言说的话语表达机制,它们既是显现审美人类学学科属性的表征,也是深入把握其学科... 审美人类学是整合美学和人类学而形成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地方性民族审美经验"、"审美制度"和"审美认同"是中国审美人类学言说的话语表达机制,它们既是显现审美人类学学科属性的表征,也是深入把握其学科边界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言说 地方性民族审美经验 审美制度 审美认同
下载PDF
试论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7
作者 张良丛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言,中国经验的凸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中国经验 本土文化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向丽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审美人类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深化和进一步解答的尝试。审美人类学以其高度的学科际属性和不断磨炼的敏锐的田野洞察力,为探讨"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和能建构的存在提供了独特的反观视角和广阔... 审美人类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深化和进一步解答的尝试。审美人类学以其高度的学科际属性和不断磨炼的敏锐的田野洞察力,为探讨"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和能建构的存在提供了独特的反观视角和广阔的经验解读空间,从而为真正进入关于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审美和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的独特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审美启蒙如何可能等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的内核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也正是在尝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发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经验的田野调查和理论阐释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中国经验 田野
原文传递
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语境意识与方法论创新——基于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范玉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任何理论都关乎现实,从理论生成性来看,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生成的语境和发生作用的界域,理论建构的有效性与理论的偏颇显现于以现实为轴心的敞开中,从而彰显了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语境意识和反思维度。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任何理论都关乎现实,从理论生成性来看,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生成的语境和发生作用的界域,理论建构的有效性与理论的偏颇显现于以现实为轴心的敞开中,从而彰显了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语境意识和反思维度。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体验。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需要立足多重视野的中国审美经验及其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话语体系 语境意识 中国审美经验 中国道路 方法论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