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化地发挥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
1
作者 安菲 李华东 丁宇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为更好地发挥承载着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已经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应持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系统性、突出中国特色,深化契合中华文明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体系,注重发挥文化遗... 为更好地发挥承载着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已经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应持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系统性、突出中国特色,深化契合中华文明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体系,注重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强化“中国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的系统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进而为人类社会提供另一种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中国式现代化 系统化 中国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
作者 刘丽君 刘小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98-102,共5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该文详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契机与责...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该文详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契机与责任,结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策略: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系统性保护理念,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非遗活态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扩展非遗发展空间;“元宇宙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强大的数字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人民为中心 整体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 元宇宙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柔然 况达 +1 位作者 彭谌 李相逸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全球及主要区域当前气候变化情况,定量分析归因,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给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本文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全球及主要区域当前气候变化情况,定量分析归因,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给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本文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着手,指出全球及中国的气候变化概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于中国遗产地的直接和间接威胁。并概括中国在“双碳”目标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举措,归纳国家层面在文化与自然遗产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文化与自然遗产 保护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英国纽卡斯尔北洋水师水兵墓保护与社会参与研究
4
作者 张荣 张娜 刘彦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位于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师水兵墓,经过100多年的岁月侵袭,墓碑倒塌破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全球募集资金修缮。该保护项目由于涉及中华海外文化遗产与英国2级遗产,文章对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工程伦理探讨。保护... 位于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师水兵墓,经过100多年的岁月侵袭,墓碑倒塌破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全球募集资金修缮。该保护项目由于涉及中华海外文化遗产与英国2级遗产,文章对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工程伦理探讨。保护过程充分体现了社会参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推进作用,丰富了该项遗产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北洋水师水兵墓 中华海外遗产 工程伦理 社会参与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梁思成函请保护广元千佛崖
5
作者 王方捷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1939年12月,中国营造学社在进行川康古建筑调查期间,发现广元千佛崖因筑路被破坏近半,又听闻公路拓宽工程计划炸毁剩余造像,梁思成紧急上书交通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阻止了炸崖拓路计划,并请求交通部通令全国,道路工程建设注意避让... 1939年12月,中国营造学社在进行川康古建筑调查期间,发现广元千佛崖因筑路被破坏近半,又听闻公路拓宽工程计划炸毁剩余造像,梁思成紧急上书交通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阻止了炸崖拓路计划,并请求交通部通令全国,道路工程建设注意避让古迹。本文披露这一组新发现的史料,冀裨益相关学术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广元千佛崖 保护史
下载PDF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玉宽 傅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9期7-14,共8页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当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力度不够,缺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新型保护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认为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继续深化农业种质资源研究;(2)农业文化遗产地良性运转的生态学机理和动态保护;(3)平衡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关系;(4)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地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建筑调查历史照片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苏斌 青木信夫 贺美芳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真实性 20世纪初 日本学者 中国建筑 图像记录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成就与历史贯献述评 被引量:11
8
作者 温玉清 王其亨 《建筑创作》 2007年第6期126-133,共8页
回溯历史,追寻先贤足迹,系统地梳理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彰显其对于中国建筑史学、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奠基性、开创性的深远影响。以史为鉴,观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兴替历程,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理论探索,及其未来发... 回溯历史,追寻先贤足迹,系统地梳理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彰显其对于中国建筑史学、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奠基性、开创性的深远影响。以史为鉴,观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兴替历程,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理论探索,及其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建筑史学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23,共5页
不同美国华裔文学作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一部分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持一种褒扬的态度;而另一部分华裔作家,则以现代文明进行理性反思,使其在中西方语境间产生一种独特的位移现象。从这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我们更... 不同美国华裔文学作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一部分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持一种褒扬的态度;而另一部分华裔作家,则以现代文明进行理性反思,使其在中西方语境间产生一种独特的位移现象。从这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我们更能看清华裔文学的文化属性,充分认识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认同 批判 位移
下载PDF
让百年古墓中的主人与当下老百姓欢歌共舞——曾水源墓的保护与景观整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辉 曹绪峰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本文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曾水源墓的景观整治为例,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展示和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创造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六朝古都南京在向现代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成为城... 本文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曾水源墓的景观整治为例,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展示和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创造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六朝古都南京在向现代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活力空间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太平天国 遗产保护 历史景观 文化表达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与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支蕃 《广东机械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73-78,共6页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更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近五年中国传统武术研究的转变与趋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伟 王跃 魏崇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0-37,共8页
五年来,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表现为两个视角:一个是传统式的本体研究,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式视角。许多学者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从后一个视角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内及国际上的... 五年来,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表现为两个视角:一个是传统式的本体研究,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式视角。许多学者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从后一个视角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武术 本体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变与趋势
下载PDF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亚洲框架及中国语境下的变迁和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红 弓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785-9787,共3页
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别的建立为出发点,针对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亚洲文化景观的提名现状,对亚洲框架下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诠释。以中国文化景观在亚洲世界遗产提名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解说了中国独特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和保护... 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别的建立为出发点,针对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亚洲文化景观的提名现状,对亚洲框架下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诠释。以中国文化景观在亚洲世界遗产提名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解说了中国独特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和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亚洲框架 中国语境 概念诠释 价值 保护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下中东铁路城镇风貌保护与发展--以黑龙江段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欢 赵志庆 +2 位作者 谢佳育 武中阳 李沛伦 《中国名城》 2021年第10期43-51,共9页
线性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类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范围大、时间跨度长的特征,使沿线城镇风貌的保护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选取黑龙江省内的中东铁路城镇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风貌研究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在对... 线性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类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范围大、时间跨度长的特征,使沿线城镇风貌的保护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选取黑龙江省内的中东铁路城镇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风貌研究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在对象识别、方法管控、规划管理、数字化建设4方面对风貌保护与发展的新要求,针对中东铁路城镇风貌分别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与城镇发展错位、治理能力不足导致的风貌本体损害、环境品质不佳、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从价值、方法、技术、管理4方面给出促进风貌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线性文化遗产 风貌保护与发展 城镇发展 中东铁路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built heritage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Song Zhang 《Built Heritage》 CSCD 2022年第1期4-18,共15页
The article reviews comprehensively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legislative system for cultural heritage,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uilt heritage.It covers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 The article reviews comprehensively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legislative system for cultural heritage,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uilt heritage.It covers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present.The antiquity preservation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ROC)era signify the initial emergence of the state-led legislative system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passed in 196o,represent the state's first targeted effort to protect significant historic monuments and sites.The 1982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aw(CHPL)established the mechanism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Protecte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PCHS),while the 2008 Regul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Towns and Villages(RCFHCCTV)defined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 cities.China's current jurisdic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underpinned by legislation such as the CHPL,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aw(ICHL),and the RCFHCCTV.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tate legislative system for built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nstraints regarding urban conservation.It concludes with strategic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for China's built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the present era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legislative history Built heritag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chinese conservation policies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中国话语——以近代工业遗产价值认知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晓磊 廖汝雪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3期49-53,共5页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新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遗产认知中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是对当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一次升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体...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新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遗产认知中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这是对当今文化遗产研究体系的一次升级。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对遗产价值内涵的挖掘。文章以中国近代建筑工业遗产为例,根据《准则》与文化遗产学理论的指导,探索中国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研究问题。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作为社会变革期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其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吸收和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典型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语境 价值认知 工业遗产 文化遗产学
下载PDF
纺织服饰类“非遗”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两个结合”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沛 孙凯迪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纺织服饰类“非遗”)源自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认同。因此,本文通过挖掘纺织服饰类“非... 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纺织服饰类“非遗”)源自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认同。因此,本文通过挖掘纺织服饰类“非遗”中所蕴含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契合度,分析纺织服饰类“非遗”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进一步探究纺织服饰类“非遗”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和促进纺织服饰类“非遗”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养
下载PDF
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依玫 邹怡情 刘晓蕊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5期45-55,共11页
文章基于团队6年来参与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景迈山作为有机演进的文化景观,围绕茶业发展而发生的建设活动符合其有机演进的规律,应以可持续发展为遗产保护管理目标。同时,村民和社区应当成为“活态遗产”景迈山保护管理... 文章基于团队6年来参与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景迈山作为有机演进的文化景观,围绕茶业发展而发生的建设活动符合其有机演进的规律,应以可持续发展为遗产保护管理目标。同时,村民和社区应当成为“活态遗产”景迈山保护管理的主体,尊重、关注村民的文化权、发展权、决策权,通过各种遗产保护管理方法和工具对社区及村民和管理机构赋能,使各方利益诉求在遗产保护管理中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避免无序建设损害遗产价值。同时反思了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从权威的专家向帮助者转变,以推动遗产保护管理的决策过程向更为公平、合理、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遗产 文化景观 遗产保护管理 景迈山 管理变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结构特征和保护利用
19
作者 黄永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本文在阐释文化基因特性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物质”与“精神”结合、“时间”与“空间”同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基本特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在当代如何予以保护和利... 本文在阐释文化基因特性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物质”与“精神”结合、“时间”与“空间”同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基本特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在当代如何予以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立文化基因库、绘制文化基因谱系图和传承优质文化基因等保护措施,探讨了通过文化精神弘扬、文化项目开发、文化元素植入、文化形式创新和文化空间再造等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进行当代利用的具体路径,其目的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在铸牢中华民族“根与魂”、开发新文化产业项目和新文化创意产品、拓展新文化产业业态和营造新文化创意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 特征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Can politically oriented interventions in built heritage contribute to its authenticity?Erbil Citadel's Babylonian Gate as a case study
20
作者 Mohammed Awadh Jasim Laura Hanks Katharina Borsi 《Built Heritage》 CSCD 2021年第2期39-52,共14页
Today,the concept of built heritage authenticity is a projection screen for conficting demands and thus a'contested field'.Short-sighted readings started to drag the concept behind different il-considered trea... Today,the concept of built heritage authenticity is a projection screen for conficting demands and thus a'contested field'.Short-sighted readings started to drag the concept behind different il-considered treatises,in which some heritage aspects loosely outweighed other aspects.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that tend to freeze heritage structures in time,such as those that are privileged upon other contemporary socio-cultural issues,while political takes also overshadowed other epistemological prospects,and vice versa.Repercussions have made inclusion of what is regarded as inevitable changes'within the built context problematic as to the re-interpretation and thus assessment of its authenticity.Despite their possible momentary threat to the latter,these changes may add to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context over time,granting new potential that may instead boost its authenticit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continuity of Erbil Citadel's Babylonian Gate as an inevitable change within the site's built context by studying the Gate's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impacts on the context's authenticity.This study affirms that authenticity is a transcendental value of an open-ended progressive nature,which cannot be reduced to a specific period or properties within the historical chronology of built heritage.Hence,authenticity should be approached as a meaningful existential issue,while revelation of its essence and thus its dimension entails precise scrutiny of both the tangibles and intangibles of the context.However,to be part of its authenticity,any change in the context should be adaptable and possibly incorporated as a new value within its cultural strata,thus enabling progressive support for site authen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essive authenticity heritage conservation Political interventions Inevitable changes Erbil Citadel's Babylonian G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