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read of Chinese-character Culture on the Silk Roa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1
作者 Zheng Acai Huang Y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26-44,共19页
The spread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lassic work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presented diversified discourses of accep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egions. This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o... The spread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lassic work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presented diversified discourses of accep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egions. This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ommercial, economic,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proportional to the real environment's demand for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lassical works.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introduced to Gaochang, Qiuci, Khotan, Korea, Japan, and Vietnam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in these regions. It is easy to form a long lasting culture spread by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as long as official langu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or religious languages of the regions.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long lasting culture spread by official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i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are inconsistent with either languages of daily life or religious languages. Once there is replacement of official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or a change in religious belief, it would caus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official languages and daily life languages, Chinese-character culture is bound to decline and gradually fade way. But if there are Han people, they will retain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 dynasty chinese-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the Silk Road Gaochang QIUCI Khotan religious belief
下载PDF
Politicizing the queue: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mbolism of hair in Qing dynasty and young republican China
2
作者 DING Li-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12期53-58,共6页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a marginalized subject among the renewed interests on the body in the academic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oliticize the queue from 3 perspectives: maintaining a certain prescribed hairstyle is a top-down gesture to construct national conformity;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chu and Han is invoked and reinvented through the battles surrounding the queue politic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the widespread debate between keeping the queue and cutting the queue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epitomizes the haunting rhetoric of traditionalism and modernism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UE HAIRSTYLE politic social cultural symbolism chinese Confucius Qing dynasty Republican China MANCHU Han
下载PDF
明清鸡足山兴起中的多民族共塑与交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映占 张晗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大理宾川鸡足山是一座跨民族、跨地域、跨宗教的圣山。鸡足山在明清时期作为圣山兴起的过程,是区域社会中各民族对鸡足山景观的共同塑造、朝山盛节共庆、生产生活物资互通的过程,同时也是鸡足山被各民族接纳认可并被构建为多民族共享的... 大理宾川鸡足山是一座跨民族、跨地域、跨宗教的圣山。鸡足山在明清时期作为圣山兴起的过程,是区域社会中各民族对鸡足山景观的共同塑造、朝山盛节共庆、生产生活物资互通的过程,同时也是鸡足山被各民族接纳认可并被构建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的过程。一部鸡足山圣地的兴起史,于区域社会而言就是一段多民族共塑圣山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过程中,鸡足山逐渐成为各民族共筑共享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鸡足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符号
下载PDF
大唐气象、文化自信与时代表达: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4
作者 钟晟 危彦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大唐气象是根植于盛唐时期精神风貌的文化自信表达与美学意象。《长安三万里》是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它通过对大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表现,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的人生历程为双线条的叙事结构,再造了“长安”... 大唐气象是根植于盛唐时期精神风貌的文化自信表达与美学意象。《长安三万里》是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它通过对大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表现,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的人生历程为双线条的叙事结构,再造了“长安”作为盛世理想的空间符号和“三万里”的宏阔历史时空,“以诗为史”重现气象恢宏的大唐史诗画卷,映射出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气象。《长安三万里》将大唐气象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叙事,对于新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有诸多启示:一是找准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契合,二是实现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创新,三是引发价值与情感的深层共鸣,通过中华文明历史叙事塑造新时代大国气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气象 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长安三万里》
下载PDF
论欧式家具风格对清代中晚期中式家具风格的影响
5
作者 冼宁 左倩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中国的家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中国清式家具与西方家具的风格样式,探究清式家具与欧式家具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经过比较研究,证明西方家具的风格样式对清式家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两者间... 中国的家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中国清式家具与西方家具的风格样式,探究清式家具与欧式家具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经过比较研究,证明西方家具的风格样式对清式家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的清式家具造型与风格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到了清代中晚期,清式家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设计中吸收了西方文化,创造出多种中西合璧风格的家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中式家具 西方文化 欧式风格
下载PDF
元代文人的长江记忆建构及其文化认同——以“长江万里图”题咏为例
6
作者 王静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长江万里图”题咏自宋发端,入元为盛。元代文人在题咏“长江万里图”的实践中实现了长江记忆的建构,包括宋末元初长江所蕴含的遗民兴亡反思和元廷经制长江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诗人与读者协同作用下凝定的关于长江经历、想象、文化的地... “长江万里图”题咏自宋发端,入元为盛。元代文人在题咏“长江万里图”的实践中实现了长江记忆的建构,包括宋末元初长江所蕴含的遗民兴亡反思和元廷经制长江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诗人与读者协同作用下凝定的关于长江经历、想象、文化的地理意象。元代文人“长江万里图”书写中的乘船上扬州、骑鹤上扬州和“扬州梦”的典故运用,从现实描述、文学想象以及文化记忆三个层面,塑造了扬州意象。“长江万里图”作为想象与实践的共同体,对它的题咏成为元代南北文人长江文化认同的媒介。在长江记忆的统摄之下,形成了元代文人的长江文化认同,分别是对隐逸文化和对大元气象的认同。长江文化认同反映了大一统时期元朝文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意识在元亡后短暂地表现为对故乡的归属感,随即汇入下一个一统时代的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长江万里图” 长江记忆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中华文化共同体语境下的元代“双陆”考释
7
作者 郝延省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元代“双陆”为考察对象,以呈现元代“双陆”历史原貌为目的,研究表明:元代“双陆”兴起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时期,是中华各族棋类文化相交、相融的结晶;元代“双陆”开展范围广、扎根社会程度深,既完整、规范...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元代“双陆”为考察对象,以呈现元代“双陆”历史原貌为目的,研究表明:元代“双陆”兴起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时期,是中华各族棋类文化相交、相融的结晶;元代“双陆”开展范围广、扎根社会程度深,既完整、规范地传承了“双陆”棋艺,也为明清“双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元代“双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中国古代“双陆”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共同体 元代“双陆” 宫廷“双陆” 民间“双陆” 军中“双陆” 考察与阐释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8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唐宋时期五台山文殊道场中的龙神信仰——兼论唐宋中印文化交流
9
作者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异质文化间的双向交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区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文殊道场 龙神信仰 中印文化
下载PDF
汉代漆物的文化品格:美学的视角
10
作者 潘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规天矩地”“自然相生”“致用为本”等高贵的文化品格,它们贯穿于汉代造物及中华文化品格之中。这些具有典型性的造物品格既是汉代漆物的品格,又是汉代文化及中国传统美学的品格,为中华文化品格的最终形成注入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与秉性,也为铸就中华工匠美学品格提供了卓绝的汉代漆物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物 汉代美学 文化品格 中华文明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价值探讨
11
作者 邹婧 喻燕姣 +2 位作者 刘琦 彭诗琦 赵江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句汉字织造纺织品,展示了汉代社会对长生不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文化特征。其次,这类纺织品通过将汉字与图案巧妙结合,凸显了汉字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湖南及周边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广泛运用和流传。最后,中国汉字装饰纺织品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并可能对西亚乃至地中海周缘地区的纺织装饰技术产生影响,但两者在文化背景、艺术审美和社会功能上有明显区别。文章旨在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解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自信,并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马王堆汉墓 文字绮 汉字文化 吉祥文化
下载PDF
基于官修方书探讨宋代香佩疗法特点
12
作者 吕颖玉 张晓莹 +1 位作者 张心月 邵雨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宋代为方剂学和香文化皆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香佩疗法在当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梳理宋代三大官修方书中的香佩方剂发现,宋时香佩疗法用药多样,除了常用矿物药和骨类药之外,本土香药与外来香药皆有大量使用;用法灵活,有膏、丹、丸... 宋代为方剂学和香文化皆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香佩疗法在当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梳理宋代三大官修方书中的香佩方剂发现,宋时香佩疗法用药多样,除了常用矿物药和骨类药之外,本土香药与外来香药皆有大量使用;用法灵活,有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可佩戴于头、手、颈、胸等身体各部位,但总体以丸剂佩于上肢者为多;用途广泛,以辟疫驱邪治疗传染性疾病为主,内外妇儿各科杂症也有涉及,为后世香佩疗法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香佩疗法 香文化 芳香性中药 佩戴疗法 中医外治
下载PDF
从敦煌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唐五代“马文化”为中心
13
作者 于良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2,共8页
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滋养了畜牧文化,马文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通过壁画呈现、文献书写、文学叙述等方式,以马文化为中心构建了唐五代特定区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为今天铸... 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活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滋养了畜牧文化,马文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通过壁画呈现、文献书写、文学叙述等方式,以马文化为中心构建了唐五代特定区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 唐五代 马文化
下载PDF
清代新疆关帝信仰多维建构的历史记忆、文化表征与社会认同
14
作者 张晓燕 李凯昂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20,132,共15页
随着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内地移民涌入新疆,关帝信仰随之广泛传播,天山南北关帝庙宇林立。这些庙宇不仅展现了清代新疆治理的智慧,更促进了多元社群的交往与交融,凝聚了情感共识与文化认同,成为新疆地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随着清朝重新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内地移民涌入新疆,关帝信仰随之广泛传播,天山南北关帝庙宇林立。这些庙宇不仅展现了清代新疆治理的智慧,更促进了多元社群的交往与交融,凝聚了情感共识与文化认同,成为新疆地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对清代新疆地方志文献的深入挖掘,本文从历时性、空间性、社会性三个维度对关帝信仰进行研究。历时性建构揭示关帝信仰在新疆的源起、发展及演变,展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空间性建构分析关帝庙宇的分布情况与文化表征,凸显其地域特色与空间布局;在社会性建构方面,关帝信仰作为情感纽带与社会认同的基石,在新疆社会治理中规范了礼法德位,和谐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价值认同。关帝信仰将民间祈愿与官方追求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套联通历史记忆、彰显文化表征、贯穿情感认同的融通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关帝信仰 多维建构 历史记忆 文化表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时空体现
15
作者 刘光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 老庄 时空体现
下载PDF
明清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学媒介及其意义
16
作者 赵子涵 张龑真 +1 位作者 赵婉星 孙可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76-78,共3页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稳固地保存了下来。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丰富了涉医文学的传播途径。文学媒介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明清时期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中医药文化 传播途径
下载PDF
《山谷词》俗语词分析
17
作者 黄胜兰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俗语词是各个时代流行于社会当中的通俗词语,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发展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风貌和语言特征。研究基于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晚年创作《山谷词》,对其进行穷尽式搜集整理,从音节结构、词类分析、语义分析三个维度对俗... 俗语词是各个时代流行于社会当中的通俗词语,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发展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风貌和语言特征。研究基于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晚年创作《山谷词》,对其进行穷尽式搜集整理,从音节结构、词类分析、语义分析三个维度对俗语词进行分类总结,同时以历时角度看待《山谷词》中俗语词对《汉语大词典》的补充和完善,领略其背后蕴藏的宋朝点茶品酒、出游簪花的风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词》 俗语词 《汉语大词典》 宋朝文化
下载PDF
基于宋代传统文化的新中式学士服创新设计
18
作者 李衡 黄龙 +1 位作者 龙慧燕 许君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5期6-9,共4页
以学士服为载体,将宋代山水画元素融入新中式服装设计中,设计了3款基于宋代传统文化元素的新中式学士服。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特征描述和元素提取,阐述了学士服设计的颜色选择、材质搭配、款式设计、图案设计及细节装饰等,并运用刺绣工... 以学士服为载体,将宋代山水画元素融入新中式服装设计中,设计了3款基于宋代传统文化元素的新中式学士服。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特征描述和元素提取,阐述了学士服设计的颜色选择、材质搭配、款式设计、图案设计及细节装饰等,并运用刺绣工艺与印花工艺对云肩和马面裙进行创新设计,完成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学士服设计系列作品。新中式学士服的创新,有助于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重新审视新中式服装的特点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 传统文化 宋代山水画 学士服 创新设计
下载PDF
汉唐时期胡麻与宗教、养生风气的互动
19
作者 郭幼为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汉唐时期,先民对胡麻的认识和利用涉及服食辟谷、药食两用、延年致仙等方面。服食辟谷方面,胡麻的服食风气延展至唐,使得胡麻饭成为唐人的美味珍馐;药食两用方面,汉唐时期胡麻在食用的基础上,其疗病祛疾的范围呈扩大趋势;延年致仙方面,... 汉唐时期,先民对胡麻的认识和利用涉及服食辟谷、药食两用、延年致仙等方面。服食辟谷方面,胡麻的服食风气延展至唐,使得胡麻饭成为唐人的美味珍馐;药食两用方面,汉唐时期胡麻在食用的基础上,其疗病祛疾的范围呈扩大趋势;延年致仙方面,以胡麻为仙药可能与魏晋时期服食风气益兴、道家饵食胡麻来养生修身有关。一粒亦药亦食的胡麻,因与当时的服食风气以及宗教相关联就具备了多重属性,值得藉此追本溯源,探究医药背后的文化因子,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服食辟谷 药食同源 养生延年 汉唐时期 中医药文化
下载PDF
晚清旅外士人群体的“中学西传”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元青 王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在晚清走向世界的国人诸群体中活跃着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旅外士人队伍。他们在域外开展汉语教学与演讲,以及翻译中国典籍等活动。通过与外国人频繁密切的交往,他们宣介了中国元素与中国知识,在展现中国服饰、礼仪,传播汉语言与中国经典... 在晚清走向世界的国人诸群体中活跃着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旅外士人队伍。他们在域外开展汉语教学与演讲,以及翻译中国典籍等活动。通过与外国人频繁密切的交往,他们宣介了中国元素与中国知识,在展现中国服饰、礼仪,传播汉语言与中国经典,推广中国诗词与书画艺术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丰富了域外人士的中国文化认知,构成了近代“中学西传”百年历程的重要一环。晚清旅外士人群体之所以在“中学西传”活动中积极作为,既是出于一种弘扬中国文化的自觉,也有改善自身境况之考量。同时,域外世界获取中国与中国文化知识的客观需求,也成为推动“中学西传”的重要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旅外士人 中国文化 域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