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on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1
作者 YU Li-li GAO Wei CAO Jin-zhen TANG Zhen-zho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percentages of leached copper from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with differen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obtained after leaching tests by analyzing the copper retention in treated wood. The fixation mechanism of copper in the treated wood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help of SEM and FTIR spectra, while the valence conversion of copper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as studied by UV spectroscopy.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eached copper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over time. This development was reinforced by allowing even more time for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wer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copper in wrapped sample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unwrapped sample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Compared with air-dried samples, the valence conversion in the samples with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hanged slightly,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annot impair the natural decay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wood. SEM and FTIR spectra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rystal particles form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copper and wood ingredients in wood cell walls and wood pit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copper reacted with cellulose, whil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were the major bonding sites for copper in wood.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had a slight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parallel to the grain and on the erystallinity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ammoniaeal copper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ype D (ACQ-D) COPPER leaching resistance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下载PDF
杉木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Ⅱ)杉木根际的生物化学特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蒋秋怡 叶仲节 +2 位作者 钱新标 姜培坤 徐金良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50-456,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浙江省一些林场内杉木林地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指出,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中氨化细菌占有较大数量。杉木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脲... 本研究测定了浙江省一些林场内杉木林地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指出,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中氨化细菌占有较大数量。杉木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也有同样趋势,但多酚氧化酶则相反。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有关。杉木连栽显著地降低根际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纤维酶活性,但增大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这表明降低了生物化学活性。而这又会引起根际养分不足和有毒物质积累,导致连栽杉木较低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根际 土壤微生物 生物化学
下载PDF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梅 林思祖 +1 位作者 黄燕华 曹光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88-2093,共6页
研究了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2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分别记为01号、02号)叶片的膜质过氧化及渗透物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叶片MDA的化感效应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对01号的促进... 研究了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2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分别记为01号、02号)叶片的膜质过氧化及渗透物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叶片MDA的化感效应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对01号的促进效应低于02号;(2)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使杉木叶片电导率及伤害率增加,对照与各胁迫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P<0.05),对02号伤害率及电导率的促进效应均大于01号;(3)40 mg/L、80 mg/L胁迫浓度对2个杉木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化感效应随时间变化由抑制转为促进,对01号的促进效应更大、更早,120 mg/L胁迫浓度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对01号的抑制效应更小;(4)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杉木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促进效应,且随胁迫浓度升高而增大,对01号的促进效应远远大于02号.研究认为,01号杉木优良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自毒物质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邻羟基苯甲酸 渗透调节 化感效应
下载PDF
杉木中龄林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89
4
作者 张小全 徐德应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6,共8页
在不同季节光合最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 (70± 5 % )和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测定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中龄林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合特性及典型天气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 ,当年生针叶最大净光合速... 在不同季节光合最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 (70± 5 % )和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测定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中龄林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合特性及典型天气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 ,当年生针叶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在生长中期 >盛期 >后期 ,1年生和 2年生针叶则从盛期经中期到后期呈下降趋势。从生长盛期至后期 ,光饱和点 (LSP)和暗呼吸速率 (Rd)降低而表观量子利用效率 (α)增加 ,其中尤以盛期与中后期的差别较明显。光补偿点 (LCP)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明显高于生长中、后期以外 ,其它差异不明显。Pmax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与 1年生接近外 ,均为当年生 >1年生 >2年生。随着叶龄的增长 ,针叶LSP、LCP和Rd 均降低 ,α提高。从上部至中部到下部针叶Pmax、LSP、LCP和Rd 均降低而α增加 ,尤其是上部和中部针叶与下部差异较大。不同季节针叶光合特性的差异与针叶光合生理活性有关 ;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则是长时间适应所处光环境的结果 ;而不同叶龄针叶之间的差异除了生理原因外 ,还可能与所处光环境有关。针叶净光合速率 (Pn)的日变化在阴天为单峰型 ,Pn 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 (PPFD)的影响 ,同时受温度、湿度和CO2 浓度变化的微调。晴天Pn 日变化为双峰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光合特性 树冠部位 叶龄 季节变化 杉木林
下载PDF
杉木生长过程特征和生长期划分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勇平 朱浩 +2 位作者 徐焕农 许凤华 周岳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19-226,共8页
本文用典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湖州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特征。在目前的栽植密度范围内,立地条件愈好,该边缘产区的杉木生长冲劲愈大,各生长指标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出现愈早,持续时间相应愈长,具有典型的“冲劲大... 本文用典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湖州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特征。在目前的栽植密度范围内,立地条件愈好,该边缘产区的杉木生长冲劲愈大,各生长指标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出现愈早,持续时间相应愈长,具有典型的“冲劲大,后劲小”的特点。而立地较差的林分,连年生长量高峰不明显,其平均生长量基本处于低水平的缓慢增长状态。用有序样本聚类法进行了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阶段划分。结果表明该3个生长指标均可分为4个生长阶段,即幼树阶段、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和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 特征 生长期 划分
下载PDF
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园花粉散发与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卓文 唐蜻 +2 位作者 黄子锋 黄正芳 郑志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文以湖北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实地调查和定点观测资料为依据 ,对杉木花粉的散发和花粉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花粉的散发出现季节及昼夜节律。杉木花粉的垂直空间分布为集群分布 ,种子园内花粉呈均匀分布型 ,园外则随距离... 本文以湖北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实地调查和定点观测资料为依据 ,对杉木花粉的散发和花粉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花粉的散发出现季节及昼夜节律。杉木花粉的垂直空间分布为集群分布 ,种子园内花粉呈均匀分布型 ,园外则随距离种子园的远近呈扩散分布型 ,种子园的隔离距离为 6 0 0~ 10 0 0米。并据此制订了杉木种子园人工授粉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花粉散发 花粉空间分布 辅助授粉 无性系
下载PDF
杉木雄性不育植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福基 钱领元 +2 位作者 余象煜 李平 龚旭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雄性不育株在稻麦等农作物中早有发现,并已作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在树木方面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78年春天在临安县横畈林场的公路边,首次发现1株杉木雄性不育株。该树实生起源,现已15年生,树高10.6m(断过梢),胸径20.5cm,在邻近同龄... 雄性不育株在稻麦等农作物中早有发现,并已作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在树木方面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78年春天在临安县横畈林场的公路边,首次发现1株杉木雄性不育株。该树实生起源,现已15年生,树高10.6m(断过梢),胸径20.5cm,在邻近同龄的杉木中,生长居中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不育植株 无性系植株
下载PDF
杉木rDNAITS- 1 区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尤勇 洪菊生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 regions of two Chinese fir provanences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by PCR reaction.The PCR reaction was following:97℃ 5 minutes→95℃ 5 minhtes→Adding the Tag polymerase→9...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 regions of two Chinese fir provanences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by PCR reaction.The PCR reaction was following:97℃ 5 minutes→95℃ 5 minhtes→Adding the Tag polymerase→94℃ l?min 56℃ 1?min,72℃ 2?min;thirty\|six cycles→72 ℃ 10?min.High quality DNA template is necessary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ITS-1 sequence,during the PCR reaction,ten minutes denaturation time and 56℃ annealing temperature are beneficial to amplification.The ITS-1 fragment was ligated to PUC19 plasmid,digested with Hind Ⅱ and transformed into competence cells of E.coli JM83 strain,the cloned strains harboring recombinant plasmid were obtained,thos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used to sequence for ITS-1 fragment.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equence length is 273 bp,the using percentage of A\,T\,C\,G within ITS1 sequence of Chinese fir were 27.5%\,23%\,21.6%\,27.9% respectively and the G/C content of ITS1 sequence was 48.35%.Comparing with other plants,the G/C content of Chinese fir was less than other plants,whose ITS1 regions have been sequenced.As to ITSI sequence,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wo Chinese fir provenances,sequence analysis disclosed there were two repeat sequences [AAAG] n and [TTG] nappeared within ITS1 sequence of Chinese f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RDNA 亲缘关系 克隆 序列测定 分类 染色体
下载PDF
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抗水流失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丽丽 曹金珍 唐镇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共5页
该文考察了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材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和化合价转变的影响,并通过SEM及FTIR谱图,对铜与木材组分间的固着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进行流失试验的ACQ-D处理材相比,蒸汽后处理可以在15 min内就明显... 该文考察了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材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和化合价转变的影响,并通过SEM及FTIR谱图,对铜与木材组分间的固着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进行流失试验的ACQ-D处理材相比,蒸汽后处理可以在15 min内就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处理时间和蒸汽温度对铜的流失率影响较小。与气干处理材相比,蒸汽处理对试材中铜的化合价转变影响不大,因此可确保蒸汽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但也无法生成更多抗流失性较好的一价铜离子化合物。SEM及FTIR谱图显示:蒸汽处理促进了铜胺溶液与木材间的反应,生成了大量晶体颗粒附着在木材细胞壁表面;铜在处理材中的固着反应场所主要是半纤维素和木素中的羧基、酚基、羰基及醚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ACQ-D 抗水流失性 蒸汽后处理 化合价转变
下载PDF
杉木缩顶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伯葵 魏初奖 +2 位作者 朱克恭 方光明 李桂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室内12种杀菌剂筛选结果,多菌灵对杉木缩顶病两种病原菌(Pestalotiopsisguepinii和Fusarium oxysporum)在低浓度下均有很好的抑制菌丝生长能力。在发病高峰前燃放多菌灵烟剂并结合4月初的施硼、钾肥及抚育等林间综合防治方法可使幼林的... 室内12种杀菌剂筛选结果,多菌灵对杉木缩顶病两种病原菌(Pestalotiopsisguepinii和Fusarium oxysporum)在低浓度下均有很好的抑制菌丝生长能力。在发病高峰前燃放多菌灵烟剂并结合4月初的施硼、钾肥及抚育等林间综合防治方法可使幼林的杉木缩顶病的防治效果达64%以上。这种方法能为生产单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缩顶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的保水能力及其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秋怡 叶仲节 钱新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43-347,共5页
膨胀珍珠岩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施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的持水量。膨胀珍珠岩处理的土层和珍珠岩层中的吸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说明膨胀珍珠岩所吸持的水分对林木有效。盆栽试验和林地试验都表明施用膨胀珍珠岩能提高土壤的抗旱... 膨胀珍珠岩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施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的持水量。膨胀珍珠岩处理的土层和珍珠岩层中的吸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说明膨胀珍珠岩所吸持的水分对林木有效。盆栽试验和林地试验都表明施用膨胀珍珠岩能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有利于旱季杉木幼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膨胀珍珠岩 保水性 幼林 生长
下载PDF
湖州市杉木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勇平 方俊良 +2 位作者 杨志涌 鲁水荣 秦勇强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湖州市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与多元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项目中发现对地位指数起主导影响作用的是母岩、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坡度,起次主导作用的是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湖州市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与多元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项目中发现对地位指数起主导影响作用的是母岩、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坡度,起次主导作用的是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对剩余标准差S_y,复相关系数R_(ym),偏相关系数r_(ym),以及残差绝对值和相对值分布的检验结果证明,本得分表的精度较高,可应用于生产实际,并且以运用模型7和模型8为好,既可保证一定精度,又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立地 数量化 评价 湖州市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国模 林生明 王仁东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95-299,共5页
根据开化县杉木人工林调查材料,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地位指数的主伐年龄。依据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如下主伐年龄;10,12指数级为20~22a;14指数级为23~25a;16指数级为24~26a;18指数级为25~30a。
关键词 杉木 年龄 人工林 主伐 研究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树冠最大重叠系数及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郑勇平 李晓庆 林生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00-306,共7页
本文在证明了开化县不同立地条件下松木胸径与冠幅相关规律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杉木胸径与冠幅的回归模型InCw=-0.2538+0.48221nD,R=0.9972,S=0.0480,并以此确定了杉木林分处于不同径阶时的基本经营密度指标。通过分析,本文... 本文在证明了开化县不同立地条件下松木胸径与冠幅相关规律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杉木胸径与冠幅的回归模型InCw=-0.2538+0.48221nD,R=0.9972,S=0.0480,并以此确定了杉木林分处于不同径阶时的基本经营密度指标。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估计杉木林树冠最大可重叠系数K值的方法,修正了以往对K值估计偏小的现象。运用该K值计算了杉木人工林的饱和密度,并由此推导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郁闭度分别为0.6,0.7,0.8和0.9时的杉木经营密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冠 重叠系数 经营 密度
下载PDF
安吉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大量流行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钦 杨国荣 郑建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31-335,共5页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近几年在安吉县大量流行。调查发现幼林的发病率达91.42%,其中严重的达17.94%。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有①带病苗木上山造林;②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③个别地方营林措施不当。本文针对其发病原因提出可行的防治...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近几年在安吉县大量流行。调查发现幼林的发病率达91.42%,其中严重的达17.94%。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有①带病苗木上山造林;②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③个别地方营林措施不当。本文针对其发病原因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叶枯病 杉木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杉木种源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被引量:11
16
作者 洪昌端 沈辛作 +2 位作者 陈天霞 童再康 范义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46-252,共7页
从全国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的浙江省开化、建德和临安3个试验点中取1485株样木,分析其胸高木材密度。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在种源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种源内株间变异丰富;种源的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呈纬向渐变,且同1月均温相关... 从全国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的浙江省开化、建德和临安3个试验点中取1485株样木,分析其胸高木材密度。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在种源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种源内株间变异丰富;种源的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呈纬向渐变,且同1月均温相关,表现为从北到南木材密度呈下降的趋势。依木材密度所作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个试点均参试的49个种源划分为南、中、北3大类群;木材密度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单地点的种源遗传力为0.3103~0.3789,多点的种源遗传力达0.5833,且同胸径生长量有较高的遗传相关;依各种源的木材密度值的大小,为浙江省杉木造林区选出了福建南平和广西那坡2个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木材密度 遗传变异 选种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林生明 徐土根 周国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本文根据103块标准地材料,并利用其103株平均木解析木,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及不同器官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树干生物量与材积的回归关系,求出了各器官生物... 本文根据103块标准地材料,并利用其103株平均木解析木,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及不同器官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树干生物量与材积的回归关系,求出了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下载PDF
浅谈杉木精油的开发前景 被引量:15
18
作者 傅星星 郑德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从香精油的市场需求,杉木精油的用途、价值和杉木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提取杉木精油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杉木 杉木精油 开发前景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庆 郑勇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从21个立地因子中回归筛选出10个,与立地指数建立了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并编制了开化杉木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母岩、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开化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文中对这4个项目各类目组合而成的48个立... 从21个立地因子中回归筛选出10个,与立地指数建立了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并编制了开化杉木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母岩、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开化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文中对这4个项目各类目组合而成的48个立地类型进行了数量化评价,预估出了各立地组合所潜在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立地 数量化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多种立地指数曲线簇的展开和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仁东 李晓庆 +1 位作者 郭重庆 郑勇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13-320,共8页
选择Richards生长函数作为开化杉木人工林林分优势高和林龄导向曲线建模的基本模型,采用比例法、标准差法、差分方程法以及多导向平移法等展开了4簇立地指数曲线。通过拟合精度检验,发现标准差法展开的曲线簇拟合误差较大,而其余3种方... 选择Richards生长函数作为开化杉木人工林林分优势高和林龄导向曲线建模的基本模型,采用比例法、标准差法、差分方程法以及多导向平移法等展开了4簇立地指数曲线。通过拟合精度检验,发现标准差法展开的曲线簇拟合误差较大,而其余3种方法的拟合结果均较理想,误差不超过半个指数级(1m)。作者认为在目前的杉木经营水平下,差分方程法更为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立地指数 曲线 人工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