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backcross modified lines developed from the maize line 08-641 selected by different directions
1
作者 Lujiang Li Yaoyu Xiong +6 位作者 Wensheng Chen Yongjian Liu Hai Lan Haijian Lin Kecheng Yang Shibin Gao Guangtang P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年第7期918-922,共5页
In this study, two donaors CN962 and 8065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inbred line 08-641 (R08). A total of 79 lines (BC2F4) were developed by a bidirectional sel... In this study, two donaors CN962 and 8065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inbred line 08-641 (R08). A total of 79 lines (BC2F4) were developed by a bidirectional selection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and dissimilarity in the shape and color of seeds to R08.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se lines were analyzed by 44 pairs of SSR molecular marke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total of 272 alleles were detected in the improved lines and R08, 123 out of them were detected in the modified lines but discarded in R08. The modified line selected based on dissimialry in the shape and corlor of seeds to R08 have lower genetic similary between R08 than that between the lines selected based on similary in the shape and color of seeds and R08, an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se lines were wider. It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backcross breeding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maize inbred lines, multidirectional selection based on phenotypic value were contribute to create and keep genetic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CROSS breeding SELECT Direction genetic variation SSR
下载PDF
Whole-genome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 adaptation signatures to diverse environments in Chinese domestic pigs
2
作者 Zhen Wang Bangmin Song +4 位作者 Jianyu Yao Xingzheng Li Yan Zhang Zhonglin Tang Guoqiang Yi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866-1880,共15页
Background Long-ter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has resulted in many genetic footprints within the genomes of pig breeds across distinct agroecological zones.Nevertheless,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signatures... Background Long-ter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has resulted in many genetic footprints within the genomes of pig breeds across distinct agroecological zones.Nevertheless,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signatures contribute to phenotypic diversity and facilitate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remain unclear.Results Here,we leverage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data from 82 individuals from 6 domestic pig breeds originating in tropical,high-altitude,and frigid regions.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habitat isolation significantly shap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tributed to population stratification in local Chinese pig breeds.Analysis of selection signals revealed regions under selection for adaptation in tropical(55.5 Mb),high-altitude(43.6 Mb),and frigid(17.72 Mb)regions.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 the selective sweep regions were linked to certain complex traits that might play critical rol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s,including fat coverage in frigid environments and blood indicators in tropical and high-altitude environments.Candidate genes under sel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biological pathways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These pathways included blood circulation,protein degradation,and inflammation for adaptation to tropical environments;heart and lung development,hypoxia response,and DNA damage repair for high-altitude adaptation;and thermogenesis,cold-induced vasodilation(CIVD),and the cell cycle for adaptation to frigid environments.By examining the chromatin state of the selection signatures,we identified the lung and ileum as two candidate functional tissues fo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Finally,we identified a mutation(chr1:G246,175,129A)in the cis-regulatory region of ABCA1 as a plausible promising variant for adaptation to tropical environments.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a genome-wide exploration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daptability of local Chinese pig breeds to tropical,high-altitude,and frigid environments.Our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prominent role of cis-regulatory elements in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in pigs and may serve as a valuable biological model of human plateau-related disord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Local chinese breeds PIG Population genetics selection signals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下载PDF
杉木单交F_(1)代的表型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3
作者 万柯慧 徐德志 +2 位作者 边黎明 张龙 陈志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F_(1)代群体的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1%~37.97%,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达15%以上。在66对性状的相关关系中,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占36.36%;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为8.21%,与其余11个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131株F_(1)子代表现出正负两个方向的中亲优势,8个性状存在显性遗传效应,中优势率范围为-31.18%~90.44%,其中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超亲优势;聚类分析把131株F_(1)子代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群,各类群特征明显。杉木杂交子代在生长和分枝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浓密宽冠型杉木在幼龄期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杉木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具有显性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单交子代 表型变异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干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
4
作者 陆艳 王旭军 +4 位作者 粟俊榕 张春艳 蒋宏春 张森强 张勰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掌握植物重要性状变异情况对遗传资源保护及再利用有重要意义。为选择出适于湖南省杉木高效栽培的新种质资源,比较分析了湖南省会同县广坪国有林场的60个18年生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干形性状(枝下高、冠长、... 掌握植物重要性状变异情况对遗传资源保护及再利用有重要意义。为选择出适于湖南省杉木高效栽培的新种质资源,比较分析了湖南省会同县广坪国有林场的60个18年生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干形性状(枝下高、冠长、冠长率、高径比、冠高比和胸高形数)等林木特征因子,并采用多性状指数函数对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0个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冠长、冠长率、高径比、冠高比和胸高形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6.5 m、26.80 cm、0.5042 m 3、5.78 m、2.15 m、14.35 m、0.87、62.23、0.1854、0.5082,生长和干形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生长性状、干形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以10%入选率为目标,通过等权值的多性状指数方程I 2选择出排名前6的无性系分别为26、31、1110、35、1108、1204;通过强调生长的多性状指数方程I 6选择出排名前6的无性系分别为26、31、1110、35、1204、27;通过强调干形的多性状指数方程I 10选择出排名前6的无性系分别为26、1110、31、1108、2、1204。无性系26、31、1110和1204可作为入选的生长、干形兼优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性状 表型遗传变异 多性状选择指数
下载PDF
鄂西地区红皮云杉幼龄家系早期评价与选择
5
作者 高晗 高本旺 +6 位作者 李薇 雷华 张海玲 张双英 田开春 李宗义 王军辉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通过对13年生37个红皮云杉家系的5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选择红皮云杉优良家系。根据家系树高及胸径综合选择指数、育种值及整齐度等配合筛选出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达到9.35%、8.38%,现实增益达到11.98%、12.59%,... 通过对13年生37个红皮云杉家系的5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选择红皮云杉优良家系。根据家系树高及胸径综合选择指数、育种值及整齐度等配合筛选出4个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达到9.35%、8.38%,现实增益达到11.98%、12.59%,可为鄂西地区红皮云杉种子园建园及无性系造林推广应用提供优质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家系选择 遗传变异 育种值
下载PDF
5年生杉木无性系主要生长性状及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6
作者 陈建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60-63,共4页
选择SW01—SW36共36个5年生3代杉木无性系及1个当地杉木种子苗作为试验对象,对其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主要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对比法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无性系的3个主要生长性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 选择SW01—SW36共36个5年生3代杉木无性系及1个当地杉木种子苗作为试验对象,对其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主要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对比法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无性系的3个主要生长性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复力较高(68.15%~81.34%),材积变异系数17.68%,可利用材积性状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对比法选择了SW03、SW07和SW09等8个早期速生型优良无性系,其平均材积比试验平均值高25.94%,与试验对照相比,平均现实增益48.79%,平均遗传增益33.25%,增产潜力明显,应用推广价值较高。研究结果为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无性系选择
下载PDF
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 被引量:36
7
作者 郑仁华 施季森 +7 位作者 肖晖 黄金华 苏顺德 许鲁平 欧阳磊 张志才 叶代全 方扬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评价和利用杉木种质资源,对8年生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对优良种质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林分生长良好,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1 m、11.88 cm、0.062 91 ... 为评价和利用杉木种质资源,对8年生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在生长性状评价的基础上对优良种质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林分生长良好,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1 m、11.88 cm、0.062 91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16 m、1.49 cm、0.007 86 m3。各年度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157%~6.061%、1.826%~2.769%、4.895%~6.907%,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48~0.690、0.167~0.328、0.217~0.367。从参试的97个家系中选择出2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0 m、12.60 cm、0.072 21 m3,分别较群体均值大4.19%、6.06%、14.78%,遗传增益分别为1.88%、1.98%和5.42%。这一结果可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第3代种质资源 子代测定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荣丽 黄寿先 +4 位作者 梁机 周传明 何长虹 李龙梅 唐国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6-1631,共6页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木材品质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杉木半同胞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寿先 周传明 +3 位作者 朱栗琼 韦立权 施季森 刘敏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对 1 0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 对 1 0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697、0 .841、0 .836、0 .31 7、0 .462、0 471和 0 .2 49,单株遗传力分别为 0 .42 5、0 .671、0 .71 6、0 .2 49、0 .437、0 l45、0 .1 81。木材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都呈负相关 ,只有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选出的 4个优良家系 ,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3 96%、4.31 %、1 2 .69%、0 .1 2 %、 0 .65 %、 0 .69%和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树高 材积 管胞 木材基本密度 半同胞家系 杉木 负相关 遗传变异 宽度
下载PDF
江西省优质速生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曾志光 肖复明 +4 位作者 沈彩周 邵锦峰 谢双兰 叶金山 聂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1-566,共6页
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基础上,选育出一批杉木无性系,通过13 a的测定表明,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且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根据杉木无性系培育目标,选择出一批生长、材性兼优的... 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基础上,选育出一批杉木无性系,通过13 a的测定表明,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且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根据杉木无性系培育目标,选择出一批生长、材性兼优的杉木无性系以供生产上应用。12年生入选杉木无性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分别为16.8 cm、11.0 m、0.133 1 m3、0.319 3 g.cm-3和331 7μm,遗传增益分别为27.99%、8.09%、94.29%、6.72%和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选育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木材纤维长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施季森 何祯祥 +4 位作者 叶志宏 李寿茂 余荣卓 翁玉榛 吴奇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14,共6页
从种子园、家系、个体三个水平上详细研究了杉木768个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规律。衡量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4个性状(不定根总数、不定根总长、侧根总数和最长一根不定根长度),在种子园、家系、无性系各个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 从种子园、家系、个体三个水平上详细研究了杉木768个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规律。衡量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4个性状(不定根总数、不定根总长、侧根总数和最长一根不定根长度),在种子园、家系、无性系各个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大部分变异在无性系水平。首次揭示了杉木扦插生根能力的家系效应和无性系效应。杉木无性系各生根性状均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通过对杉木的生根性状进行选择,可能具有较大的选择响应。本文还对无性系生根能力与原株的繁殖系数、原株的生长性状与生根能力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繁殖 生根 遗传变异 生根
下载PDF
杉木优树分子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梅 施季森 +1 位作者 何祯祥 易能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7-141,共5页
Thirty superior trees of Chinese fir from eight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on genetic variation with RAPD method.A total of 284 bands,including 190 polymorphic ones,were produced with 26 primers, and mean genetic distanc... Thirty superior trees of Chinese fir from eight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on genetic variation with RAPD method.A total of 284 bands,including 190 polymorphic ones,were produced with 26 primers, and mean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hirty superior trees was 0.4909,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tress tested.Two superior trees,coded as ZJZ 01 and JXS26,showed a high value in genetic similarity,which meant that only one of them could be essentially preserved in gene bank.The cluster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superior trees could be clustered at a relatively high genetic distance and rich genetic variation could be expected in the superior tree population.This might be valuable for marker-assisted germplasm collection,parent grouping in hybridiz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evaluation on breeding materials in improvement of Chinese f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树 遗传变异 RAPD 遗传多态性 遗传相似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杉木不同水平试验林的遗传参数估算和高世代育种的亲本评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齐明 何贵平 +2 位作者 李恭学 陈益泰 支济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共5页
利用杉木种源试验、杉木半同胞子代自由授粉试验和杉木全同胞子代试验3类共6片试验林中材积、树高、胸径、枝下高、枝高比和木芯密度共6个性状的资料,采用转化分析原理,进行方差分析以获得各种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指数和基本指数... 利用杉木种源试验、杉木半同胞子代自由授粉试验和杉木全同胞子代试验3类共6片试验林中材积、树高、胸径、枝下高、枝高比和木芯密度共6个性状的资料,采用转化分析原理,进行方差分析以获得各种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指数和基本指数公式,按较大的入选率进行逆向选择,以获得若干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半同胞或全同胞),然后采用优良家系(种源)和优良家系(种源)内优良个体联合选择的策略,通过控制入选率来避免高世代育种群体中的近交的方法,展开高世代亲本评选。基于杉木各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结果,选取材积和木芯密度(或枝高比),作为杉木多性状改良的选择性状,按材积个体育种值经济权重0.60和木芯密度个体育种值(或枝高比)经济权重0.40的比率,构建单株个体的选择指数。最终从6片试验林,共10 732子代中选择115株优良个体,成为杉木高世代育种群体中的待测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转化分析法 高世代育种 遗传相关
下载PDF
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遗传特性测定及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代喜 程琳 +6 位作者 黄开勇 戴俊 罗启亮 莫宗恒 陈晓明 蓝肖 唐红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分析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遗传特性,为杉木高效培育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融安县西山林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102个家系和对照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析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 【目的】分析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遗传特性,为杉木高效培育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融安县西山林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102个家系和对照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析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家系和单株。【结果】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生长因子在参试家系中的表型变异最大值分别为14.4%、21.3%和40.2%,广义遗传力均值分别为0.594、0.657和0.650。树高、胸径和材积大于对照均值的家系总数分别占参试家系总数的48.0%、44.1%和46.1%。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30.0%的2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变幅分别为9.33%~25.30%、12.54%~53.42%和66.23%~164.74%;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80.0%的38个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达20.8 m、32.9 cm和0.597 m^3。【结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生长量均受中等偏上的遗传控制,大部分优良性状可传递给子代,选择的20个优良家系和38个优良单株可作为广西杉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和多世代遗传改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半同胞子代 遗传特性测定 优良家系 单株选择
下载PDF
杉木优良家系及单株综合选择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方乐金 施季森 +3 位作者 张运斌 王基福 王金富 汪利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全国第一批杉木优良家系区域试验黄山试点112个家系10年生林分的调查分析表明,杉木主要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无显著相关,具相对独立的遗传性,为生长量与材性进行综合选择提供了依据。综合各性状选出的13个杉木优良家系,树高... 对全国第一批杉木优良家系区域试验黄山试点112个家系10年生林分的调查分析表明,杉木主要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无显著相关,具相对独立的遗传性,为生长量与材性进行综合选择提供了依据。综合各性状选出的13个杉木优良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98%、79%和289%。木材密度比群体均值提高35%(0.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良家系 木材密度 遗传增益 综合选择
下载PDF
杉木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家系选择 被引量:29
16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张国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5和龙 1在木材密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 ,根据约束指数选择出 6个全同胞优良家系 ,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 2 2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 材质性状 遗传分析 家系选择 配合力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4个世代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0
17
作者 管云雁 刘文广 何毛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4-770,共7页
采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高选育品系(JCS)4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从2.096下降至1.435,平均等位基因丰度(Rs)从3.55... 采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高选育品系(JCS)4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从2.096下降至1.435,平均等位基因丰度(Rs)从3.556下降至2.556,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92渐次下降至0.269,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看,部分呈上升趋势,部分呈下降趋势,部分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一些低频基因甚至会趋于消失。在所有等位基因中,大部分的频率呈随机变化趋势,并在不同的世代间上下波动;HHM20-158 bp的频率呈有规律的变化,由中高频逐步上升至高频,呈富集趋势。结论认为,经过4代的选育,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遗传结构趋于稳定。本研究旨在为后续的马氏珠母贝选育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选育 遗传变异 微卫星
下载PDF
RAPD标记在杉木种源遗传变异上的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尤勇 洪菊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适合杉木RAPD分析的PCR扩增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选择7个代表性的种源,然后从这7个种源中采样并提取DNA,利用23个不同随机引物对7个种源进行了DNA序列多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 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适合杉木RAPD分析的PCR扩增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选择7个代表性的种源,然后从这7个种源中采样并提取DNA,利用23个不同随机引物对7个种源进行了DNA序列多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在被检测的114个RAPD位点中,多态位点占到798%;7个种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225~04407范围内变动,平均为0322。根据种源彼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从聚类图上显示的杉木种源间亲缘关系可知,分布在南岭山脉西部周围的4个种源相对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测南岭山脉中西部为杉木中心产区之一,并从此处向四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遗传变异 杉木 种源 种源检测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比较与选择压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廉 慈元吉 +3 位作者 黄姝 茅海成 王中清 王成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quin软件和Bayescan软件进行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有3个位点、野生群体中有1个位点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揭示连续4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综合研究表明,人工选择作用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并导致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配套系育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配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微卫星位点 遗传变异 选择压力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杉木2代种子园子代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及单株选择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贵平 徐永勤 +3 位作者 齐明 沈凤强 张建忠 骆文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2代种子园 子代 主要经济性状 遗传变异 单株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