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1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下载PDF
强化批评精神,增强使命感——关于建构中国形态文艺评论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范玉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文艺评论必须深刻把握当下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增强文艺发展的时代感、树立大历史观,引导文艺创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当下,文艺发展日益进入泛娱乐、大文创和人民追求精神生活共同...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文艺评论必须深刻把握当下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增强文艺发展的时代感、树立大历史观,引导文艺创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当下,文艺发展日益进入泛娱乐、大文创和人民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必然要求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使人民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这使得坚持什么样的文艺观的问题凸显,建构中国形态的文艺评论变得极为紧迫。所谓中国形态的文艺评论是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立足中国文艺实践和大众审美经验特别是艺术创新实际,经由弘扬文艺批评的主体性、强化批评精神和增强使命感,以中国自身文艺发展和大众审美自觉为目的,创造既面向文艺现实和大众审美经验又引领文艺创作和文艺消费的评论话语,在加强交流对话和走向世界舞台,寻求人类文明普遍价值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文艺评论的故事,提升中国文艺在全球化舞台上的位态,不断丰富文艺创作创造与文艺理论创新创意之间的接合功能,使之成为以中国理论有效阐释中国实践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批评精神 评论家的任务 使命感 虚灵的真实 中国形态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理论、路径与任务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吉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评论上的主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提供了...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评论上的主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实践导向与话语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构成了它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文艺评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坚守人民立场,在现实主义批评精神的坚守与再造中,实现文艺评论“守正创新”的目标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习近平关于文艺问题系列论述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 守正创新 人民话语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批评与史料交融及其实践的主要路径——基于数据的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秀明 史婷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2,共10页
经过七十年的积累,当代文学开始从以往单向度的批评向包括史料考释在内的"历史化"转换,并由此及彼地对批评产生辐射和影响。本文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九家主流文学批评和研究刊物2007-2017... 经过七十年的积累,当代文学开始从以往单向度的批评向包括史料考释在内的"历史化"转换,并由此及彼地对批评产生辐射和影响。本文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九家主流文学批评和研究刊物2007-2017年间所刊发的有关文章为对象,对近十年来当代文学批评与史料研究状况进行基于数据的考察。事实表明,不但批评所注重的诗学元素进入了史料研究,而且史料研究所推崇的史学蕴涵也浸渗到批评肌里,它已逐渐形成了"史料化批评"与"批评化史料"交融及其实践的两条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史料化批评 批评化史料 数据考察 交融路径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世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6-90,共5页
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对各种形式主义的冲击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巴赫金、杰姆逊和伊格尔顿三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洞悉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在符号基础上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将形式主义与意识形态批评结合起来,开创了从文学形式... 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对各种形式主义的冲击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巴赫金、杰姆逊和伊格尔顿三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洞悉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在符号基础上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将形式主义与意识形态批评结合起来,开创了从文学形式切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更新了意识形态的内涵。这显示出马克思主义以包容化解冲击的发展品格,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精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巴赫金 杰姆逊 伊格尔顿 文学形式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实践、伦理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亚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7,61,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显示出自身知识系统的开放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则是其体系开放的理论前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逐步形成了现代革命伦理型批评,这一批评既...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显示出自身知识系统的开放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则是其体系开放的理论前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逐步形成了现代革命伦理型批评,这一批评既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原因,也有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批评的影响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消费文化崛起的现实情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有必要进行理论模式上的调整,我们认为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蕴含个体价值关怀的人民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批评,以丰富和充实当代中国伦理生活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开放性 伦理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理论形态
9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4-49,109,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实践形态
10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 哲学基础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下载PDF
人民本位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理论形成
11
作者 吴亚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8-64,共7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文学批评在本体论意义上没有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同,它们都是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批评形态。但是与西方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解,应该放在中国近现代摆脱民族压迫、建立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文学批评在本体论意义上没有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同,它们都是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批评形态。但是与西方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解,应该放在中国近现代摆脱民族压迫、建立现代富强民主的民族国家的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来体认。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语境,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具体的历史演进中先后呈现出启蒙实践观、人民本位实践观等独特的历史形态,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和话语实践特征,内在地表现出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本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实践观 启蒙 革命 人民本位
下载PDF
论诗绝句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伟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论诗绝句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批评体裁,言简意精、凝练含蓄。比起抽象的说理来,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而具体。它能把复杂的含义浓缩在极小的篇幅之中,这就是论诗绝句在文学批评作用上所恃有的最大长处。自唐代以后,历代文人递而祖述,... 论诗绝句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批评体裁,言简意精、凝练含蓄。比起抽象的说理来,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而具体。它能把复杂的含义浓缩在极小的篇幅之中,这就是论诗绝句在文学批评作用上所恃有的最大长处。自唐代以后,历代文人递而祖述,绵延至今,使论诗绝句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绝句 特殊形式 文学批评
下载PDF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以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俊成 《工业设计》 2019年第2期89-90,共2页
21世纪以来,设计界就一直有人尝试对设计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大方向发展的新思想。世界设计史也留下了许多的思想和经验,未来的设计更加充满了挑战与荆棘,通过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学习,对正在学习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许多共鸣与启发。... 21世纪以来,设计界就一直有人尝试对设计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大方向发展的新思想。世界设计史也留下了许多的思想和经验,未来的设计更加充满了挑战与荆棘,通过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学习,对正在学习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许多共鸣与启发。通过马克思文艺理论多方面视角,主要从"文艺创作论"和"文艺批评论"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更深一步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理解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文艺创作论 文艺批评论 艺术形式 艺术语言
下载PDF
詹姆逊的文学形式思想
14
作者 朱跃娇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5-41,68,共8页
詹姆逊建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阐释学的建立标志着他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思想的形成。詹姆逊从"辩证的文学批评""文学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乌... 詹姆逊建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阐释学的建立标志着他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思想的形成。詹姆逊从"辩证的文学批评""文学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乌托邦和意识形态"和"三个同心圆阐释模式"五个方面,阐释文本形式与内容、意识形态的关系,主张从形式着手对文本进行阐释,在分析的终点与政治(意识形态)相遇,最终揭示文本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无意识。詹姆逊对于文本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的强调,使形式成为文学批评的立足点,对中国当代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文学形式 意识形态 阐释 中国当代批评
下载PDF
清代辞赋研究的现状与价值
15
作者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清代辞赋在文献编纂整理、辞赋史书写、赋家赋作批评和体类等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缘于"经典"意识和"文学代兴"论的影响,在观念、体系、具象批评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掘空间。深化清代辞赋研究,可以全面观照... 清代辞赋在文献编纂整理、辞赋史书写、赋家赋作批评和体类等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缘于"经典"意识和"文学代兴"论的影响,在观念、体系、具象批评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掘空间。深化清代辞赋研究,可以全面观照清代辞赋的创作特征和文化征象,对于目前赋学研究"正典观念"也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不仅可以认识清代辞赋产生和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对于古代辞赋史观的形成和传统研究观念的更新,亦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辞赋 文体史 辞赋史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文学批评视域下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亚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2,共8页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读书笔记合集,里面富有预言性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建设具有方法论启示。人类学笔记将关注重心从西欧移向亚、非、美洲等古老民族,探讨非西方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读书笔记合集,里面富有预言性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建设具有方法论启示。人类学笔记将关注重心从西欧移向亚、非、美洲等古老民族,探讨非西方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质的差异,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对史前社会特殊规律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两种生产的考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坚持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人类学笔记体现的时间向度启发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关系的再认识。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所表现出的理论反思和理论在场,鼓舞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立足中国大地,思考和探索当今文学活动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世界视野 两种生产 时间向度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与发展
17
作者 季念 季水河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3-32,477,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艺术形态学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再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历史可以分为发生、自觉、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艺术形态学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再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历史可以分为发生、自觉、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由政治范式、批评范式、理论范式等三种范式所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包括阶级性、人民性、现实主义、艺术生产四个范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形成了“一源多流”的发展趋势,其中国形态的建构具有未完成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建构与发展 范式与范畴
原文传递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7,共1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源自于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文学批评中的人民性观念,受惠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学人民性思想的滋养,得益于"五四"前后所倡导的平民...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源自于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文学批评中的人民性观念,受惠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学人民性思想的滋养,得益于"五四"前后所倡导的平民文学观念和中国古代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助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人民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肯定了人民是文学艺术的表现主角,强调了人民是文学艺术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文学批评中出现了复兴之势,但同时也遭遇了挑战,具体表现为人民性内涵向公民性泛化,人民性思想的重点向艺术性偏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人民性 创作者 服务对象 复兴与挑战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亚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0,共9页
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需要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重新审视和辩证研究。首先,对"民族"概念加以考辨,厘清不同术语的边界;其次,针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不同声音,提炼出马克思恩格斯... 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需要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重新审视和辩证研究。首先,对"民族"概念加以考辨,厘清不同术语的边界;其次,针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不同声音,提炼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再次,为"民族"概念正名,"民族"不等于闭关自守,也不是回到过去,更不是用集体压制个人。基于此,赋予中国形态的民族观以新的理论特质: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的核心在于文化,民族与人民同构,中国形态民族维度的视域即文化身份和价值尺度。总而言之,对"民族"的重新阐释和民族之维的提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之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原文传递
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小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9,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就是形式主义取代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 ,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 ,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 ,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 ... 20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就是形式主义取代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 ,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 ,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 ,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 ,但并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简单重复。文化批评扬弃而非抛弃了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 ,因而提倡从形式层面而非内容层面回归社会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 社会历史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