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 被引量:3
1
作者 Yi GENG Xingxing LIU +5 位作者 Yan ZHOU Kaiyu WANG Xi PENG Zhijun ZHONG Xiaoli HUANG Defang CHE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ifcation (LAMP) is a novel nucleic acid diagnostic method that can amplify rapidly a target template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 LAMP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hi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ifcation (LAMP) is a novel nucleic acid diagnostic method that can amplify rapidly a target template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 LAMP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 was developed from culture isolates and clinical samples. The LAMP assay was developed by designing one set of four speciifc primers, targeting the major capsid protein (MCP) gene of CGSRV.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were optimal for 40 min at 62°C. The developed LAMP assay is speciifc and highly sensitive for CGSRV detection, the detection limit could reach about 5 copies of cloned viral genomic fragmen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AMP assay was about 1000 and 10-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both conventional and nested PCR, respectively. The LAMP ampliifcation produces a typical ladder-like pattern of products on an agarose gel that can be visually inspected after addition of ethidium bromide. The LAMP assay was evaluated further with clinical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suita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the test as a rapid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CGS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srv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ifcation (LAMP) ranavirus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下载PDF
大鲵蛙病毒感染大鲵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丹 耿毅 +6 位作者 汪开毓 余泽辉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牟维豪 李亚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CGSRV感染导致大鲵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肝、脾、肾和皮肤肌肉病变严重,为损伤靶器官,且在一些损伤的细胞内见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感染后3d肝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以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5~7d实质性器官变性、坏死,炎症加重,胃肠道呈卡他性炎。感染后9d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肌纤维变性、坏死。感染后13~16d肝出现广泛变性、坏死与炎症,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渗出性-坏死性炎,皮肤肌肉呈出血性坏死性炎和实质性心肌炎。SYBR Green qPCR结果显示,整个感染进程中各组织CGSRV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组织中病毒量为2.36×103~1.84×109 copy/mg组织,其中肺、肠、肝、脾、肾和皮肤肌肉含量高,表明CGSRV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征,但肝、脾、肾、皮肤肌肉为其复制和损伤的靶器官,且病毒分布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大鲵蛙病毒(cgsrv) 组织分布 动态病理损伤 SYBR Green qPCR
下载PDF
RNA干扰对大鲵蛙病毒主要功能基因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牟维豪 周燕 +6 位作者 耿毅 汪开毓 余泽辉 李亚军 黄小丽 欧阳萍 陈德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6,共7页
采用q PCR与病毒滴度测定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s,MTases)、DNA多聚酶(DNA polymerase)... 采用q PCR与病毒滴度测定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s,MTases)、DNA多聚酶(DNA polymerase)基因表达与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能推迟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EPC)出现病变,且病变程度也较对照组轻。在各功能基因表达量上,NC-FAM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扰组的干扰率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siR-DP-1组siRNA对MCP基因的干扰率为79%,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siR-MT-1、siR-MT-2组siRNA对MTases基因的干扰率为77%,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siR-DP-1组siRNA对DNA polymerase基因的干扰率为79%,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干扰实验组病毒滴度与NC-FAM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阴性对照组lg TCID50为8.362,NC-FAM对照组lg TCID50为7.848,siR-MCP、siR-MT、siR-DP实验组最低lg TCID50分别为5.764、5.317、5.362。证实RNAi能够抑制CGSRV主要功能基因的表达并影响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 RNA干扰 基因表达 病毒滴度
下载PDF
正常和蛙病毒感染后大鲵血清和黏液蛋白图谱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江迪 陈中元 张奇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4-600,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鲵在感染蛙病毒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抗病毒反应,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辅以密度分析,对大鲵正常血清和感染血清、正常黏液和感染黏液的蛋白图谱分别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显示:在正常血清(CS)、...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鲵在感染蛙病毒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抗病毒反应,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辅以密度分析,对大鲵正常血清和感染血清、正常黏液和感染黏液的蛋白图谱分别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显示:在正常血清(CS)、包括自然感染血清(NS)和人工感染血清(AS)在内的感染血清中,蛋白带集中在60—80 k D,其含量超过血清蛋白总量的42%;正常血清在14—57 k D之间有16条蛋白带:57、53、50、43、40、38、36、31、27、26、25、22、16、15.5、15和14 k D,其中正常与感染血清(包括NS和AS)比较,有10条共有蛋白带:57、43、40、31、27、26、25、15.5、15和14 k D和4条差异蛋白带:53、33、22和16 k D。正常黏液(CM)和感染黏液(NM或AM)共有11条蛋白带:116、100、75、57、53、45、27、18、17、16和15 k D,但感染黏液多出7条蛋白带:90、52、43、32、26、20和13 k D。还有些蛋白带含量出现变化,如45 k D条带在CM中占总蛋白量的19.3%,而在AM中仅占总蛋白的3.8%。研究证实蛙病毒感染能导致大鲵黏液和血清蛋白图谱发生变化,也为深入探寻两栖类抗病毒相关的蛋白生物标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血清 黏液 蛙病毒感染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密度分析 蛋白图谱
下载PDF
三种水生动物细胞系对两株蛙病毒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雷存科 陈中元 张奇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3-1647,共5页
利用3个不同物种的水生动物细胞系,包括爪蟾肾细胞系(A6)、大鲵胸腺细胞系(GSTC)和鲤上皮瘤细胞系(EPC),分别用沼泽绿牛蛙蛙病毒(RGV)和大鲵蛙病毒(ADRV)感染,进一步研究细胞病变显微形态、病毒滴度、细胞病变与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关性等... 利用3个不同物种的水生动物细胞系,包括爪蟾肾细胞系(A6)、大鲵胸腺细胞系(GSTC)和鲤上皮瘤细胞系(EPC),分别用沼泽绿牛蛙蛙病毒(RGV)和大鲵蛙病毒(ADRV)感染,进一步研究细胞病变显微形态、病毒滴度、细胞病变与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关性等。结果显示,在光镜下可见感染病毒的细胞发生病变,A6和EPC细胞肿胀或破裂;GSTC细胞收缩或聚在一起形成多层。同种水产动物细胞系对不同蛙病毒的敏感性不同,在A6、EPC和GSTC细胞中,RGV的滴度分别为10^(3.6)、10^(5.9)和10^(6.6) TCID_(50)/m L;ADRV的滴度分别为10^(4.3)、10^(5.4)和10^(6.1) TCID_(50)/m L,表明GSTC细胞系对两种蛙病毒都更敏感。研究为后续蛙病毒致病机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重要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绿牛蛙蛙病毒 大鲵蛙病毒 爪蟾肾细胞系 大鲵胸腺细胞系 鲤上皮瘤细胞系 细胞病变
下载PDF
蛙病毒感染致养殖大鲵大规模死亡的电镜观察及PCR检测 被引量:32
6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4 位作者 李成伟 王均 廖雨婷 黄锦炉 周赵英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1,共5页
为探索2009年12月甘肃陇南与陕西汉中养殖的大鲵发生的以皮肤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四肢肿胀,溃烂和头部肿胀为特征并引起大规模死亡疾病的原因,采用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方法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患病大鲵进行了蛙病毒感染的诊断。结... 为探索2009年12月甘肃陇南与陕西汉中养殖的大鲵发生的以皮肤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四肢肿胀,溃烂和头部肿胀为特征并引起大规模死亡疾病的原因,采用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方法与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患病大鲵进行了蛙病毒感染的诊断。结果显示,在病鲵的肝、脾和肾中发现大量直径为140~180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针对蛙病毒的特异性PCR扩增出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500bp的目的片段,测序后经采用BLAST软件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的蛙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6%~99%。确认本次养殖大鲵发生大规模死亡是蛙病毒感染所致,首次报道了蛙病毒感染对我国养殖大鲵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蛙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原文传递
养殖大鲵蛙病毒自然感染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5 位作者 李成伟 周赵英 黄小丽 时玉菲 王均 黄锦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0-1644,共5页
对经PCR确诊为蛙病毒感染的养殖大鲵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剖检发现病鲵腹部膨大,皮肤上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头部与四肢肿胀;肝肿大,呈灰白色或斑点状出血;脾、肾肿大,淤血、斑点状出血;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大量含血的或... 对经PCR确诊为蛙病毒感染的养殖大鲵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剖检发现病鲵腹部膨大,皮肤上出现白点、出血斑,溃疡,头部与四肢肿胀;肝肿大,呈灰白色或斑点状出血;脾、肾肿大,淤血、斑点状出血;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大量含血的或淡黄色的液体。镜检主要见全身组织器官广泛性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特别是肾、肝、胃肠道、脾和皮肤肌肉的损伤较为严重,并在病变组织细胞见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胞浆包涵体。肾表现为渗出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性与坏死;肝细胞广泛性空泡变性与灶性坏死;脾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胃肠道为卡他性-出血性炎;皮肤水肿,表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电镜显示肝、脾、肾的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颗粒脱落,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并在一些病变细胞浆内见晶格状排列或散在的虹彩病毒样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病毒 虹彩病毒 大鲵 病理形态学
原文传递
大鲵蛙病毒巢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星星 耿毅 +4 位作者 周赵英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周燕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参照GenBank已收录的大鲵蛙病毒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基于大鲵蛙病毒特异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体系。本试验利用大鲵蛙病毒CGS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引物和外引物并制备了重组质粒pMD19-T作为阳性对照标准品。... 参照GenBank已收录的大鲵蛙病毒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基于大鲵蛙病毒特异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体系。本试验利用大鲵蛙病毒CGS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引物和外引物并制备了重组质粒pMD19-T作为阳性对照标准品。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巢氏PCR的敏感性较普通PCR的敏感性高1 000倍;而且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鲫鱼疱疹病毒2型(Goldfish herpes virus,CyHV-2)、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Marbled sleepy goby iridovirus,MSGIV)、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等无交叉反应。该体系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为大鲵蛙病毒检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 巢氏PCR 大鲵 检测
原文传递
大鲵蛙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星星 耿毅 +5 位作者 汪开毓 周燕 陈德芳 黄小丽 刘丹 陈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8-564,共7页
根据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以重组pMD19-T-MCP质粒为模板,通过反应条件与反应体系优化,建立CGSR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测定LAMP对CG... 根据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以重组pMD19-T-MCP质粒为模板,通过反应条件与反应体系优化,建立CGSR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测定LAMP对CGSRV的最低检测限,并与巢式PCR和普通PC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最佳反应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40min,对CGSRV最低检测限5copies/μL,而巢氏PCR和常规PCR的检测限为50和5×103copies/μL,表明该LAMP方法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巢氏PCR和常规PCR;且与淋巴囊肿病毒、鲫鱼出血病疱疹病毒2型、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迟钝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等均无交叉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荧光染料EtBr可肉眼判定粉色为阳性,而棕色则为阴性。因此,该方法对CGSRV的检测较巢氏PCR和常规PCR更为简便、快速、灵敏、特异,且不需昂贵仪器设备,更适合养殖现场检测,为CGSRV早期感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巢氏PCR MCP基因
原文传递
大鲵蛙病毒诱导的鲤鱼上皮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毅 陈成 +5 位作者 余泽辉 李亚军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牟维豪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2-1066,共5页
为研究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 ander ranavirus,CGSR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CGSRV感染鲤鱼上皮瘤(EPC)细胞,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15小时收集细胞,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的EPC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 为研究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 ander ranavirus,CGSR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CGSRV感染鲤鱼上皮瘤(EPC)细胞,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15小时收集细胞,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的EPC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与JC-1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崩解率。结果显示,EPC细胞在感染后第6小时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漂浮于培养基中;电镜下,被感染的EPC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典型的染色质边集呈月牙形和染色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的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3小时即出现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显著上升,6 h后实验组各时间点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CGSRV感染EPC细胞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EP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 鲤鱼上皮瘤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大鲵蛙病毒US22家族基因的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敬钧 耿毅 +5 位作者 余泽辉 汪开毓 陈德芳 欧阳萍 牟维豪 黄小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9-755,共7页
为了进行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的早期诊断,以US22家族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大鲵蛙病毒Taq 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评估,并对73份未知大鲵血液样品进行... 为了进行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的早期诊断,以US22家族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大鲵蛙病毒Taq 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评估,并对73份未知大鲵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该方法对大鲵蛙病毒的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8种病毒或细菌之间均无交叉反应;灵敏性良好,能检测到2.00×101copies/L的标准品浓度,比普通PCR高1 0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在73份未知样品检测中,Taq 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病毒,较常规PCR的敏感性更佳。鉴于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可重复、可定量的优点,对大鲵蛙病毒早期潜伏感染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 US22家族基因 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