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Imag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
作者 Wang Ting Wang 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7-272,共6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doesn't exist as a real country with a geographical location,but it exists in a virtual space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cultural imagination. Literature is the reflected thought that can accommodate numerous social fields,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mostly reflect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different fields for Chinese im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gni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the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image in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in order to obtain the enlightenment of how to better establish Chines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形象特征 中国人 美国 地理位置 虚拟空间 特征和 历史
下载PDF
The History Journey of A Literary Slogan——Reality
2
作者 Hongxia Lu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1期8-10,共3页
As a literary slogan given to a special meaning by history, ‘reality' has constituted a dominant clu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Literature ... As a literary slogan given to a special meaning by history, ‘reality' has constituted a dominant clu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of May 4th Movement,‘reality',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spirit and an imposition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protested to obtain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discourse as a saving weapon; in the early 1980s, it‘restored' realism as a theory starting point of ‘re-enlightenment'. In the late 1980s, with the conversion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 sub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Western ‘refer to' concept to "reality" concept of 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reality' ended its historic mission, and thus to ret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ITY REALISM Evolutio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下载PDF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 被引量:19
3
作者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貌 ,而变革时段的“公约数”是“世纪之交”。作者还从通俗文学的角度 ,分析了文学如何与市场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史 分期
下载PDF
趋“新”与“创”旧:论现代性语境中的新古典主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经建 李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来处于"失语"状态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现代性语境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占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第三板块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绝大多数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清楚确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迄今仍很模糊。20世纪通行于世并始为学界所广知的戏曲文献也应纳入发现戏曲文献的范畴和领域。追溯它们的历史沿革,俯瞰它们的地域分布,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内容、价值、特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与导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发现戏曲文献 沿革 分布
下载PDF
角色困惑: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双重角色冲突 被引量:4
6
作者 翟瑞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3,共6页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冲突中无法自拔。这种矛盾和痛苦随着妇女进入公共领域机会的增加逐渐增强,反映在文学中各个时期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女性 双重角色冲突
下载PDF
论20世纪末叶的审丑文学思潮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洪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 ;新时期文学尤其是先锋文学的审丑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文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质的表现 ,从而导致中国文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叶文学 审丑文学 感性学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启蒙文学思潮发生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光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同时它也预演了一场接近白话文学运动的文学“俗语化”运动。在此推动下 ,启蒙文学创作迅速崛起 ,呈“潮涌”之势。这些作品从三个方面初步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形态 :强烈的主体启蒙意识、“文明批评”的思想意向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启蒙思潮 发生论 20世纪初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忠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类的精神高度也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英雄叙事
下载PDF
通览百年学术 著就一部新史——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丛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当代学术史研究 理论深度 学术见解
下载PDF
以流域文化视角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评《“黄河”对话“长江”:地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河流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学、考古学研究的流域转向,文学与流域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界的关注。依据中华文化“多源说”观点,中华文化发祥地分布于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以及辽河流域文化区等四大流域文化区。以流域为地... 近年来,随着人类学、考古学研究的流域转向,文学与流域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界的关注。依据中华文化“多源说”观点,中华文化发祥地分布于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以及辽河流域文化区等四大流域文化区。以流域为地理空间,通过流域文化的探讨既可以呈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对文学产生的作用,又可以对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探究做以整体性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文化 地域文化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之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渠晓云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根据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化 ,可将 2 0世纪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历史考据和实证主义时期 ,时间大体从世纪初到 5 0年代初 ;第二阶段是庸俗的社会学模式 ,从 5 0年代后期到 70年代末 ;第三个阶段是多元发展时期 ,从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实证主义 历史考据 思维方式 社会学
下载PDF
阿垅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燕芬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要意义。他的诗论文论深透独到,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文论有着积极的反思和建造作用。阿垅是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标本式人物,他的个性化创造及其与时代政治的复杂关系,他的精神痛苦和悲剧命运,引发我们深入地认识和反思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质和文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阿垅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中)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19,共19页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空间,沟通两岸四地的文学板块,给少数民族文学立卷。考究"现代性"充分顾及"中国面孔"和中国血脉,规避启蒙与革命的两极化思维。以精神谱系学研究百年文学与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互动关系,彰显百年文学文化的民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文学 全史 全史意识 中国面孔 中国血脉 中国人精神气质
下载PDF
朝鲜15-16世纪谚解本注释类型解析
15
作者 金永寿 尚咏梅 金熙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8-56,138,共10页
1444年朝鲜王朝创制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其后采用“正音”文字翻译了大量汉文文献。这些翻译文献对原文中首次出现的专有名词、词汇及各种术语都附加了注释,其注释位置、注释内容、注释方式及注释采用的标记与汉语文言文和中世纪朝鲜... 1444年朝鲜王朝创制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其后采用“正音”文字翻译了大量汉文文献。这些翻译文献对原文中首次出现的专有名词、词汇及各种术语都附加了注释,其注释位置、注释内容、注释方式及注释采用的标记与汉语文言文和中世纪朝鲜语词类有着不置可否的关系,体现出当时朝鲜学者对汉语和朝鲜语词汇的认知、词汇分类的标准。这对现代语言学研究和词典编撰具有借鉴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15-16世纪 谚解本 注释位置 注释对象 注释方式 词类
下载PDF
德性内涵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6
作者 杨庆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内涵 20世纪 中国 婚恋文学 主体意识 生命体验 现代性 审美观念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四问题
17
作者 刘锋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出传统、成为话语主持、体现审美启蒙、遭遇威胁四个方面凸显了自身的基本性质、特点,极具重要性。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标志,并将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发展。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人的文学 现代性标志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
18
作者 古远清 《江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6-42,共7页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 ,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 ,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 ,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学 重写文学史 二十世纪 文学演变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观战斗精神
19
作者 宋剑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7-93,共7页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就是一部中国现代作家追求政治革命信仰的心灵发展史。中国现代作家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精英群体 ,他们以火热的青春激情和变革现实的叛逆勇气 ,造就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 ;也以执着的人生...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就是一部中国现代作家追求政治革命信仰的心灵发展史。中国现代作家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精英群体 ,他们以火热的青春激情和变革现实的叛逆勇气 ,造就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 ;也以执着的人生目的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为中国现代文学涂抹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的身上 ,“诗人”与“战士”双重社会身份的完美结合 ,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 ,即以崇高的艺术形式去承载神圣的政治使命 ,从而使百年中国文学形成了“实用性”与“战斗性”的光荣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主观战斗精神 实用性 战斗性
下载PDF
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96-99,共4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现代性 回应时代 学术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