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工之爱情》以外: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再思考
1
作者 黄雪蕾 许倩 金海娜(校译)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70-83,共14页
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劳工之爱情》和另外三部喜剧短片《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戏场》《顽童》。要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进行再思考,不应局限于现存的《劳工之爱情》,而是应该深入研究早期喜剧电影更广泛的互文本以及互媒介结... 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劳工之爱情》和另外三部喜剧短片《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戏场》《顽童》。要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进行再思考,不应局限于现存的《劳工之爱情》,而是应该深入研究早期喜剧电影更广泛的互文本以及互媒介结构。由此,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可提出如下两个观点:第一,中文语境下的“热闹”是指一种特别的感官经验模式,可以用来解释中国人在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参与电影喜剧创作的特点;第二,借用中国诗歌传统中的“典故”这一概念,可解释早期中国电影在结构、叙事以及视觉呈现方面大量借鉴好莱坞电影的现象。通过典故的“棱镜”,对好莱坞元素的挪用和再加工可以被理解为早期中国电影增强自身“权威性”的一种方式;这些操作也融合了特定的文化敏感性,使熟悉的主题、象征与意象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电影 喜剧电影 中国电影
下载PDF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香港喜剧、武侠电影配乐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1-13,共3页
香港电影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香港电影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电影配乐中,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经常在香港喜剧、武侠电影中出现。本文通过对香港喜剧、武侠电影中运用民间音乐的情况进行... 香港电影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香港电影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电影配乐中,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经常在香港喜剧、武侠电影中出现。本文通过对香港喜剧、武侠电影中运用民间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从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民间音乐元素与香港电影的巧妙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 香港喜剧 武侠电影 配乐
下载PDF
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的网状叙事与情感表达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凡 宋园园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文化语境的变迁,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以独特的观察视角、艺术审美倾向以及充满荒诞、戏谑、质朴的创作风格,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喜欢与热捧。以网状叙事为特征的宁浩"疯狂系列"大放异彩,饶晓志以...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文化语境的变迁,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以独特的观察视角、艺术审美倾向以及充满荒诞、戏谑、质朴的创作风格,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喜欢与热捧。以网状叙事为特征的宁浩"疯狂系列"大放异彩,饶晓志以《无名之辈》再续辉煌,向世人展现了这种类型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事实上,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多以网状叙事结构来呈现身处社会底层、林林总总的"小人物"的悲喜人生,他们多样化的"烦恼人生"再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继而引发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二次定义与再思考;与此同时,其多维度呈现情感的表达策略,有力地提升了电影本身的情感张力和叙述效能,从而为当前国产喜剧电影提升艺术表现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喜剧电影 网状叙事结构 小人物命运 情感表达策略
下载PDF
八十年代民族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松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5-60,共6页
上世纪80年代作为新时期以来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发展起点,其创作上的许多方面都对当下方兴未艾的民族现实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伦理诉求"、"文化反思和艺术探索下的主体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作为新时期以来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发展起点,其创作上的许多方面都对当下方兴未艾的民族现实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主流意识形态召唤下的伦理诉求"、"文化反思和艺术探索下的主体追求"、"喜剧片和娱乐意识的凸显"等三方面,对这一阶段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特征进行梳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文化反思喜剧片
下载PDF
时代欲望的隐蔽书写——论近年来国产喜剧中的家国元素
5
作者 陈奇佳 李宸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60,共14页
国产喜剧是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一是主要从传统的坚守、现代的冲击、从家而国的想象三个方面来讨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主要由此种家庭观念延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涉及共同体构造的观念(如友情、乡谊、... 国产喜剧是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一是主要从传统的坚守、现代的冲击、从家而国的想象三个方面来讨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主要由此种家庭观念延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涉及共同体构造的观念(如友情、乡谊、国家感情等),此类家国元素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喜剧生产最活跃也是最核心的故事内容。二是当前国产喜剧对家国元素的运用普遍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喜剧人像是借此掩饰自我内心的欲望动机。"初恋潘多拉化"及"父辈与子辈的双向羁绊"是这种掩饰常见的两种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喜剧 中国传统家庭 个人 父权 欲望
下载PDF
中国电影新格局与喜剧电影创作 被引量:20
6
作者 饶曙光 尹鹏飞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94-101,共8页
近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创新高成为常态。国产喜剧电影集中爆发得力于中国电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硬件设施(包括三四线城市电影院、银幕数以及新的传播渠道)的增长大幅拓宽了市场空间和容量;创作群体的更新换代和"新力量"的崛... 近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创新高成为常态。国产喜剧电影集中爆发得力于中国电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硬件设施(包括三四线城市电影院、银幕数以及新的传播渠道)的增长大幅拓宽了市场空间和容量;创作群体的更新换代和"新力量"的崛起打破了喜剧类型和创作人才单一的局面,成为当前中国喜剧电影独特的主导优势;90后观影习惯的养成和小镇青年的崛起,带动了新观众群体年轻态的审美趣味;随着"互联网+"生态、跨界资本和IP热潮的兴起,新的市场结构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喜剧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类型,而且在文化层面也成为近期持续的热点话题。国产喜剧电影创作与上述因素共振,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其强烈的本土性和在地性优势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商业电影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武器。但风光背后暗藏隐忧,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创意以及品牌化培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一步提升品质赢得观众和市场,从而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新格局 国产喜剧电影 小镇青年 跨界导演 类型融合 小品化叙事 合家欢电影
下载PDF
中国类型电影的北美市场文化认同差异——《纽约时报》影评文本(1979—2017)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中国电影在海外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重视其文化负载在目标市场的认同状况。基于《纽约时报》影评文本的实证分析可知,中国类型电影在北美市场的文化认同体现出差异性。好评率最高的是纪录片,负评率最高的是喜剧片。《纽约时报》在评... 中国电影在海外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重视其文化负载在目标市场的认同状况。基于《纽约时报》影评文本的实证分析可知,中国类型电影在北美市场的文化认同体现出差异性。好评率最高的是纪录片,负评率最高的是喜剧片。《纽约时报》在评价中国类型电影时存在明显的文化折扣问题,一方面,《纽约时报》按照美国文化的利益诉求对中国电影进行了主观“过滤”,它凸显甚至过度阐释了政治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限于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足,它也客观“遮蔽”了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质。对于中国纪录片,北美市场并非作为电影文本看待,而是作为社会文本来分析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中国喜剧电影在北美异质文化中则遭遇较大文化隔阂,喜剧效果转译较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纽约时报 纪录片 喜剧片 文化折扣
下载PDF
风景这边独好——试论冯小刚电影现象
8
作者 张琪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2年第1期34-39,共6页
冯小刚电影现象构成了中国电影界十分奇特的冷热现象 :一方面是观众的好评和高票房收入 ,一方面却是某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的严厉遣责。本文试图从中国的商业电影和中国电影现状入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诠释。并尝试着从市场、电影的社会... 冯小刚电影现象构成了中国电影界十分奇特的冷热现象 :一方面是观众的好评和高票房收入 ,一方面却是某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的严厉遣责。本文试图从中国的商业电影和中国电影现状入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诠释。并尝试着从市场、电影的社会功能、情节的组建与构架、冲突与悬念和独特的喜剧风格等方面探讨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成功所在 ,希望能为中国商业电影的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现象 冯小刚 商业电影 中国 电影现状 社会功能 喜剧风格
下载PDF
显潜发展的中国喜剧电影脉络(1922—1959)
9
作者 蔡东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0-88,共9页
喜剧效果有着显潜之分,判别依据有深层次对立结构、夸张手法、超脱精神与禁忌反叛四个方面。用显潜概括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喜剧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反而在特殊时间潜藏;二是中国喜剧电影以或隐或显的姿态... 喜剧效果有着显潜之分,判别依据有深层次对立结构、夸张手法、超脱精神与禁忌反叛四个方面。用显潜概括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喜剧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反而在特殊时间潜藏;二是中国喜剧电影以或隐或显的姿态引导笑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只能掩面而笑,在20世纪50年代笑又被置于台前所强调。笑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总被赋予各种或隐或显、或复杂或纯粹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喜剧片 显性发展 潜性发展 喜剧结构
下载PDF
《羞羞的铁拳》:21世纪中国喜剧类型片本土化创作得失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亦水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1,共5页
2017年,"开心麻花"第三部IP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夺得"十一"黄金档票房冠军,标志"开心麻花"大电影模式的成熟,成为中国喜剧类型片的里程碑之作。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为参照,分析影片《羞羞的铁拳》在视... 2017年,"开心麻花"第三部IP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夺得"十一"黄金档票房冠军,标志"开心麻花"大电影模式的成熟,成为中国喜剧类型片的里程碑之作。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为参照,分析影片《羞羞的铁拳》在视听语言和文化表达方面的得失,旨在进一步探究21世纪中国喜剧类型片本土化创作的未来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麻花 喜剧电影 文化身份 全球化 类型研究
原文传递
扶贫电影的叙事选择:情感力量的形成与主流市场的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亮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重点讨论"扶贫"这一种特定题材电影,其情感力量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在主流市场的实践效果。一方面,在源自中国戏曲"英灵祭祀戏"传统的"英模传记片"模式中,观众的情感共情主要来自何处,很少有人探讨;另... 本文重点讨论"扶贫"这一种特定题材电影,其情感力量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在主流市场的实践效果。一方面,在源自中国戏曲"英灵祭祀戏"传统的"英模传记片"模式中,观众的情感共情主要来自何处,很少有人探讨;另一方面,"歌颂型喜剧"如何与主流电影市场对接,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课题。而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而言,扶贫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道义行为和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电影 戏曲传统 英模传记片 歌颂型喜剧 情感力量
原文传递
丑角、小人物与“边缘人”——论韩非的银幕形象与沪港之旅
12
作者 苏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拟梳理演员韩非的表演生涯,挖掘其银幕形象与不同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重点探讨韩非在战后初期上海及香港影坛的表演风格,尤其是他塑造的喜剧形象所投射出的文化政治意涵,借此讨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沪港电影交流,以及新中... 本文拟梳理演员韩非的表演生涯,挖掘其银幕形象与不同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重点探讨韩非在战后初期上海及香港影坛的表演风格,尤其是他塑造的喜剧形象所投射出的文化政治意涵,借此讨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沪港电影交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电影交流之于中国电影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喜剧片 沪港交流 韩非
原文传递
炮火硝烟如何笑?——中国战争电影中的“癫狂喜剧”
13
作者 谭晓明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1-64,共4页
中国战争电影很早就有笑声,但很晚才产生了蕴含喜剧角度和情感状态的真正的喜剧。以喜剧性思维来表现战争的电影,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冯小宁和张建亚手上完成的。在冯小宁的《举起手来》系列和张建亚的《绝境逢生》等作品中,一种表现抗... 中国战争电影很早就有笑声,但很晚才产生了蕴含喜剧角度和情感状态的真正的喜剧。以喜剧性思维来表现战争的电影,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冯小宁和张建亚手上完成的。在冯小宁的《举起手来》系列和张建亚的《绝境逢生》等作品中,一种表现抗战历史的电影新形态开始明确,它的基本特征是:民族主义的态度,发现差异、找到乖讹的审美视角,夸张漫画式的讽刺手法,癫狂的肢体动作。我们可以把它们叫作"癫狂喜剧"。"癫狂喜剧"为抗战题材的电影创作创立了一个喜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战争电影 “癫狂喜剧” 情景设置 喜剧效果 技术保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