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 Cause in the New Era——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1
作者 杨盈龙 NI Weis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 On November 8, 2022, the symposium on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hinese Path of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as held by the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n Beijing. Focusing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and human rights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Chinese human rights solutions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making a better China’s story of advancing human rights and constructi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and other topics, the participant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after discussion, and the symposium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rights civilization
下载PDF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2
作者 Zhang Ming Ge Hongq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18-36,共19页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not only maintained the vitality of Chinese discourse,but also built the inherent foundation for holding confidence in discourse.The key reason why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facilitated the histor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s that it is a scientific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of our times about how to build socialism in a country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e level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In a new era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have shown new features rarely seen before,among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at constructing Chinese discourse is no longer a matter of individual cases but more of a common phenomenon.In the historic journey towards an all-round in-depth reform,broader theoretical space has been created for Chinese discourse.In addition,it is an important signpost in the path of promot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a new era,namely,how to"tell China’s stories well",an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ode for conveying Chinese discourse to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discours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pa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晓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8,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丰富,同时,使其更契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新,是引导中国践行“中国梦”的导航灯,其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方向,为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结了规律,为人类今后的良性发展探索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创新、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6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意义阐释
7
作者 荆世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实践逻辑
8
作者 林志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的现代化叙事形成话语破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建构、一般规律认知以及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等方面展示出现代化的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与研究视域
9
作者 赵连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107,共11页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也必将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深化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以世界眼光拓宽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0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价值和创新使命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元辰 殷忠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高度契合性。援医弘道,进一步挖掘与阐发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强,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
12
作者 金帅 杨长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基础性理论命题,这就需要基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从逻辑起点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劳动驾驭资本的人民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超越,同... 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基础性理论命题,这就需要基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从逻辑起点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劳动驾驭资本的人民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超越,同时追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环境,以“第二个结合”破解了文明观上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是一种建设“真正的共同体”的现代化。从逻辑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当代人的生存发展坐标,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内在对立所带来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分裂关系展开现代性批判,在基本劳动前提的重新确立、个体间撕裂关系的修复及个体精神自由的弥合中建设“真正的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逻辑终点看,“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要义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文明新形态着眼于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回归于人本身,从而在人的各种关系的“真正的共同体”中确证人类文明的形态变革,彰显出实现人的解放的共同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的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
13
作者 周鹏 罗文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9,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世界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研究现状、评价反思与创新发展
14
作者 柯增金 李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6,25,共7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何以可能、形成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进路日益深入。在...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何以可能、形成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进路日益深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进一步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深化“两个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细化“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坚持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把握
15
作者 王军旗 刘东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百年大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和原始创新3个视角进行把握和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百年大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和原始创新3个视角进行把握和理解。第1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哪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第2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特在何处,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历史性、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战略性等基本特征;第3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新在何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原始创新,表现在确立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取得了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意蕴
16
作者 黄德雄 梁发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伦理之维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伦理意蕴,全面揭示其价值理性和伦理应然,有助于人们从伦...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伦理之维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伦理意蕴,全面揭示其价值理性和伦理应然,有助于人们从伦理视域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维,对于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鲜明特征蕴含以下五重伦理意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伦理原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品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了“平衡协调”的伦理玉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藏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流露了“和衷共济”的伦理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伦理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理论演进及其立新开局
17
作者 刘志欣 张琰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旨在转变中国经济落后面貌、跟上并引领时代步伐的发展过程,其意蕴包括实践探索、理论演进两个层面,其方位包括历史回顾、现实关照、立新开局三个向度。在实践探索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四个现代化”的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旨在转变中国经济落后面貌、跟上并引领时代步伐的发展过程,其意蕴包括实践探索、理论演进两个层面,其方位包括历史回顾、现实关照、立新开局三个向度。在实践探索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四个现代化”的探索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改革与奋进、新道路创新的推进与拓展等三个阶段。在理论演进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中国化探索过程,连续而渐进性地产生新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持续印证时代价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立新开局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将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不断开拓新境界,在社会主义方向、国家主体性意识、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式话语内涵等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未来发展、世界意蕴、话语体系立新开局,持续助推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不断增强人类文明新形态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立新开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审视、逻辑透析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朱前星 卢虹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和新动能,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理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特征,其自...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和新动能,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理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特征,其自身的发展要求彰显了对新时代的呼应。因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蕴含了多重逻辑,即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相统一、历史逻辑与时代要求相契合、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力相互促进的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在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互相成就意蕴探析
19
作者 崔发展 黄荣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积极的、生产性的重大实践,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主要表现在“结合”使“外来的”成为“中国的”,成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使“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积极的、生产性的重大实践,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主要表现在“结合”使“外来的”成为“中国的”,成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使“传统的”成为“现代的”,成就了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成就了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互相成就”的角度研究和阐释“第二个结合”,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20
作者 郝清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独行侠,而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 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独行侠,而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应该坚持自觉的建设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科学地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发挥这一科学理论作为人类文明领航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领航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