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study of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1
作者 陈颖 《海外英语》 2011年第4X期282-284,共3页
With The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Theory as framework,the paper had demonstrated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n Chinese students'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when they are exposed ... With The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Theory as framework,the paper had demonstrated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n Chinese students' anxiety/uncertainty managing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when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new environment in the US.One-on-one interview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during their adaptation to new cultures.Further recommendations would be given for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ese students' oversea education or related other top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ite states chinese oversea students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anxiety/uncertainty reduc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2
作者 Yanhong Hu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5年第2期40-46,共7页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ystem with four compon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academic developmen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ory,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ystem with four compon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academic developmen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ory,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studi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linguistically, culturall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ly. It indicated that, to help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English 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appreciation in this diverse world, the profess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should cover a variety of domains, including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input. Both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 can benefit from this special group of Chinese students if they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used as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U. S. cultural and academic exchange. In the meantime, the mirror held up to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these perspectives reflects not only who they are but also who they can be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linguistic development acade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3
作者 Zhang Yan 《China Today》 1995年第4期20-22,25,共4页
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HowstudentsfromChinaovercometheoddstowintheirshareofthe"Americandream,"andho... 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HowstudentsfromChinaovercometheoddstowintheirshareofthe"Americandream,"andhowtheyhelpthepeo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下载PDF
中医针灸海外传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启示——以美国为例
4
作者 田海河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45-1449,共5页
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日趋成熟,为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据不完全统计,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的针灸已经传遍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针灸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日趋成熟,为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据不完全统计,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的针灸已经传遍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针灸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载体,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本文以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为例,总结针灸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针灸 海外传播 机遇 挑战 美国
下载PDF
于临界处转型:《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中的戏仿实践、混合地带与性别重塑
5
作者 王元江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叶维丽的《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将美国社会的种族与族裔、性别、阶级、宗教等元素结合考量,呈现出1900—1927年间中国留美学生群体在多重临界状态下的转型。留美学生们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界:他... 叶维丽的《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第二版)》将美国社会的种族与族裔、性别、阶级、宗教等元素结合考量,呈现出1900—1927年间中国留美学生群体在多重临界状态下的转型。留美学生们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界:他们的社团初创、政治假设、身份建构,都是以中国的真实政治处境与文化状况为基准的一场精神挪移。他们处于身份割裂与融入的临界:学生们无法参与华工共同体,却也难以被美国主流社会完全接纳。他们亦处于性别角色与意识的转型夹缝:男学生们在列强入侵中国的集体性创伤中形成对力量的深刻认同,不断重塑传统中国男性气概的时代新内涵;女学生们在由私人领域迈进公共地带的过程中,形成内心空间私人性与公共性兼备的混同特征。戏仿的政治实践、两难的身份认同、复杂交融的性别意识更迭共同体现出处于局势异变之下的中国留美学生们在他乡经历的边缘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留学生 叶维丽 现代 历史
下载PDF
从跳船者到东百老汇大街的“主人”:近20年来福州人移民美国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庄国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中国大陆对美国华人社会的研究 ,多集中于留学生群体和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些成功人士。然而 ,在过去的 2 0年间 ,福州人已经成为美国华人社会中人数最多的移民社群 ,且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福州人秉承先辈漂洋过海的传统 ,勇于冒险 ,勤勉节... 中国大陆对美国华人社会的研究 ,多集中于留学生群体和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些成功人士。然而 ,在过去的 2 0年间 ,福州人已经成为美国华人社会中人数最多的移民社群 ,且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福州人秉承先辈漂洋过海的传统 ,勇于冒险 ,勤勉节俭 ,重视亲情 ,拥有强大的互助网络和互助传统 ,这是他们移民美国成功率高和在美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 ,在不远的将来 ,福州籍华人将凸显其政治经济潜力 ,成为美国华人社区的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美国 福州人 华人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师生互动压力:以美国某大学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阎琨 David C Berliner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从师生互动的维度解析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学业压力因素。四种因素构成了中国学生和美国教授互动的主要压力因素:语言功力不足、缺少对学业的自治和自主引领、言语表达的被动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中国学生的压力是中美... 本文从师生互动的维度解析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学业压力因素。四种因素构成了中国学生和美国教授互动的主要压力因素:语言功力不足、缺少对学业的自治和自主引领、言语表达的被动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中国学生的压力是中美两种文化模式和教育模式碰撞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为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提供了有效切入点。本文从英语语言教育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两个方面为中国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指出中国学生应进行"深层结构性社会文化转化",充分适应美国大学的学术文化,与美国教授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减缓跨文化所带来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因素 师生互动 中国留学生 美国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与中国教育学的创建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元涛 刘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 中国教育学真正植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成为一门被广泛接纳的学科,离不开留美归国生群体的卓越贡献,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归国群体作用尤巨。他们实质性地促成了教育学领域的"现代学术转型"。由此开始,西方的教育学议题、方法(论),逐渐成为体制化的现代中国教育学术日益崛起的主导力量。通过邀约美国教育学名家、创办《新教育》、积极介入社会与教育改革、参与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群体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学在民国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时较好体现"学术现代性"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学术 留美归国生 中国教育学 哥伦比亚大学 现代学术转型
下载PDF
早年美国的华社善堂与华侨的落叶归根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伟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50-54,共5页
早年旅美华侨的“落叶归根”多是通过各自乡邑的善堂进行的。善堂常资助乡侨在有生之年买棹归国,或将死者遗骨捡运回国。后者要经过埋葬遗体、捡拾遗骨和运送回国的细致过程和严密组织,有时还要做好代还债务等善后工作。本文以《旅美三... 早年旅美华侨的“落叶归根”多是通过各自乡邑的善堂进行的。善堂常资助乡侨在有生之年买棹归国,或将死者遗骨捡运回国。后者要经过埋葬遗体、捡拾遗骨和运送回国的细致过程和严密组织,有时还要做好代还债务等善后工作。本文以《旅美三邑总会馆史略》的记载为例,反映早年华侨社团在帮助华侨实现“落叶归根”愿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过程的烦难和时间的旷日持久。作者认为,实现“落叶归根”愿望过程的烦难和时间的旷日持久,应该是后来华侨逐渐选择“落地生根”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侨 善堂 落叶归根
下载PDF
中国留美学生保钓统一运动几个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玉山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6,共11页
论文针对保钓运动研究中以前没有谈过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从保钓群体概况、保钓运动的分裂以及统一运动期间保钓左派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参加保钓运动的人士以理工科背景的中国留美青年学生为主体;保钓运动正式分... 论文针对保钓运动研究中以前没有谈过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从保钓群体概况、保钓运动的分裂以及统一运动期间保钓左派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参加保钓运动的人士以理工科背景的中国留美青年学生为主体;保钓运动正式分裂的标志是1971年底左派中国统一大会的召开以及右派"反共爱国联盟"的成立;保钓左派通过出版保钓刊物、成立读书会、放映祖国优秀电影、创作收集爱国歌曲、服务侨社及发起保卫西沙南沙运动等活动,为中国统一运动作出巨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留美学生 保钓运动 保钓左派 统一大业
下载PDF
如何使海外汉语教材更具国别性——以编写美国AP中文教材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文章介绍分析了美国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及AP中文课程的性质、特色,总结了针对这些特点编写AP中文课程的心得与体会。文章指出国别性是海外汉语教材的重要特点,并提出提高海外汉语教材国别性的三个原则:一、切合该国的实际情况,二、符合该... 文章介绍分析了美国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及AP中文课程的性质、特色,总结了针对这些特点编写AP中文课程的心得与体会。文章指出国别性是海外汉语教材的重要特点,并提出提高海外汉语教材国别性的三个原则:一、切合该国的实际情况,二、符合该国的教学标准,三、建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语教材 国别性 美国汉语教学 AP中文教材
下载PDF
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法律诉讼、抵制、不合作、加入参政团体、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表达、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具有发起时间短、行动见效快等特点。这些参政方式能增强美国华人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与他们参与选举政治形成互补。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应该继续走多元化道路,在积极参与选举政治的同时,重视非选举政治参与,以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和社区公益再分配,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和增进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提高华人参政的有效性,防止辱华、反华和排华的事件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人研究 政治参与 辱华言论 种族歧视 中美关系
下载PDF
既“来学”,则“往教”:美国教会接触和影响中国留学生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燕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论文以美国中西部K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和向他们宣教的当地基督教组织和个人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分析校园宣教士如何通过各种传教方法来影响中国留学生。本文认为美国的基督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宗教在美国校园的传统合法存在,使... 论文以美国中西部K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和向他们宣教的当地基督教组织和个人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分析校园宣教士如何通过各种传教方法来影响中国留学生。本文认为美国的基督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宗教在美国校园的传统合法存在,使当地基督教会有条件和机会接触到来自非基督教国家的留学生。共同的民族背景使华人教会在向中国留学生传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学生在受到美国宗教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在积极体验异域文化,并从中体现出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宗教文化 基督教 宣教士 留学生 华人教会
下载PDF
建国初期美国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内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层浓厚的冷战色彩。本文主要依据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美国政府的有关原始档案,分析美国政府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背景和动机及其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作者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政策和措施对华侨学生的流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遏制中国”的野心并未得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学生 回国 升学 美国 遏制政策
下载PDF
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宣传机构研究(1949——1964)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2,共11页
美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冷战意识形态宣传运动集中在1949年后到1960年代中期,它以香港和台北美国新闻处为主要宣传站点,以东南亚国家地区驻地美国新闻处为辅助宣传机构。在宣传机构的设置和组织运作方面,既有"一般性"又有&qu... 美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冷战意识形态宣传运动集中在1949年后到1960年代中期,它以香港和台北美国新闻处为主要宣传站点,以东南亚国家地区驻地美国新闻处为辅助宣传机构。在宣传机构的设置和组织运作方面,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一方面,宣传站点(如香港美新处)内部结构和运作情况典型地体现了美国对外文宣工作中宣传和文化工作伦理的张力,也符合和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宣传机构总体的演变态势:从综合媒介中心演变转型为心理战堡垒;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站点,美国对东南亚华人主要宣传机构的运作状况,呈现出主要负责站点并不位于宣传对象所在地、而在外地"遥控指挥"的独特格局。1960年代中期,港台美新闻处开始退出对华侨宣传的核心地位,该群体主要由美国驻东南亚各国宣传站点负责。这体现出,对华侨问题的战略定位从中美关系转向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范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6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视野逐渐摆脱两极化、形成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政策的趋势,还体现出美国已经产生了相应清晰的第三世界地缘政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处 东南亚华人 宣传 制度史 中美关系
下载PDF
美国华侨对保皇会的支持与贡献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素菡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66-72,共7页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保皇领袖曾在全世界华侨社会中建立了庞大的保皇组织,美国华侨社会成为海外保皇势力的中心。美国华侨在组织上和财力上对保皇派做出了重大贡献,保皇党人在开启华侨民智,推动华侨对祖国的关注和认同,进而促进华侨爱国...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保皇领袖曾在全世界华侨社会中建立了庞大的保皇组织,美国华侨社会成为海外保皇势力的中心。美国华侨在组织上和财力上对保皇派做出了重大贡献,保皇党人在开启华侨民智,推动华侨对祖国的关注和认同,进而促进华侨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保皇派的活动对华侨政治认同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侨社会 保皇会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政治取向
下载PDF
危险的愉悦:早期美国华侨赌博问题研究(1850—1943年) 被引量:1
17
作者 潮龙起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41-53,共13页
论文勾勒了早期美国华侨的赌博情形,分析了他们参赌、设赌的各种原因和社会危害,探讨了华侨社会、中美两国政府对华侨赌博问题管理和控制的效能。作者认为,早期大部分美国华侨热衷于赌博,主要是赌博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华侨提供了一种重... 论文勾勒了早期美国华侨的赌博情形,分析了他们参赌、设赌的各种原因和社会危害,探讨了华侨社会、中美两国政府对华侨赌博问题管理和控制的效能。作者认为,早期大部分美国华侨热衷于赌博,主要是赌博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被他们视为实现黄金梦的一条捷径。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华侨热衷开设赌馆,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暴力护赌。赌博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使一些华侨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还引发了吸毒、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在控制赌博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威望不高,而华侨赌商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赌行动难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移民研究 华侨 华工 赌博 排华法 华侨堂号
下载PDF
内外有别:美国华人基督徒研究中观察主体身份特点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燕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9,共9页
论文运用参与观察法分析,认为族裔身份、宗教信仰、移民背景等是影响美国华人基督教信仰研究中研究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身份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社会研究,观察者是内部人还是局外人往往会影响到与... 论文运用参与观察法分析,认为族裔身份、宗教信仰、移民背景等是影响美国华人基督教信仰研究中研究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身份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社会研究,观察者是内部人还是局外人往往会影响到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研究素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结果的形成。区分参与观察者内部人还是局外人的身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情境特点以及观察结果的相对意义,也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衡量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学术作品。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尽管有自己内在的局限性,却在针对华人基督徒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观察法 美国 华人研究 宗教研究 基督徒
下载PDF
论20世纪初旅美华侨的反排华游说——以伍盘照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英程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7,共9页
本文以伍盘照的反排华演说活动为线索,揭示旅美华侨的游说活动在遏制美国排华言行、促使美国政府对禁外华人实行宽松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官方大使"伍盘照的游说外交不但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傲慢和敌视心理,更使旅美... 本文以伍盘照的反排华演说活动为线索,揭示旅美华侨的游说活动在遏制美国排华言行、促使美国政府对禁外华人实行宽松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官方大使"伍盘照的游说外交不但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傲慢和敌视心理,更使旅美华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同情,这对于保护实际上在斗争中失势的华侨而言意义重大。伍盘照通过"美国式"的幽默、理性和雄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无爱国心"、"不归化"或"素质低下"等刻板成见,并因此获得他本人极为看重的"口笔权"。正是这难得的"口笔权"使他在反排华运动之后仍有机会参与各种公民团体组织的巡回演讲,作为"形象大使"在美国公众生活中重建华人与中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侨研究 排华运动 反美运动 维权 伍盘照
下载PDF
在美中国留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凡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78-280,284,共4页
对150多名在美中国留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和朋友是留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在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上,只有客观支持与其他两个维度(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学生在支持利用度上... 对150多名在美中国留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和朋友是留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在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上,只有客观支持与其他两个维度(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学生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求助方式上。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对留学生要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韧性格、提高积极应对能力和构建积极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美中国留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