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薛暮桥的山东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贡献研究
2
作者 陈新岗 张秀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184,共10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实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典型案例。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奇迹,离不开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的英明领导和薛暮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薛暮桥是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代表人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实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典型案例。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奇迹,离不开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的英明领导和薛暮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薛暮桥是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代表人物,他在山东革命根据地经济实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共同富裕,坚持公私兼顾,坚持国内外贸易相结合,尊重市场及各地差异。薛暮桥在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实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式现代化早期起步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暮桥 山东革命根据地 经济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贡献
下载PDF
边境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成效与经验——以西藏勒布沟地区为例
3
作者 李志农 杨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我国边境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以西藏错那市勒布沟地区四个门巴民族乡为研究个案,通过梳理勒布沟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成效,即经济跨越式发展、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社会保障不断健... 我国边境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以西藏错那市勒布沟地区四个门巴民族乡为研究个案,通过梳理勒布沟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成效,即经济跨越式发展、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社会保障不断健全、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总结边境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要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为统领,同时坚持外源性动力与内源性动力协同作用,注重现代化建设与守边固边工作双向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境民族地区 勒布沟 门巴族 “五位一体”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观念基础
4
作者 陈丽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思想意识支撑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现代化整个结构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识要素,挖掘其中的主要观点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能够夯... 思想意识支撑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现代化整个结构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识要素,挖掘其中的主要观点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能够夯实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观念基础。具体要求:在世界观上,要明确普遍性与特殊性居于一体的认识;在价值观上,要坚定党的领导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立场;在历史观上,要传承“两个相结合”所形成的经验;在文明观上,要推进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的模式;在民主观上,要主张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实践;在生态观上,要构建“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 思想意识 观念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与实践机理——基于农民合作社建设的思考
5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8,132,共12页
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一定的现实问题,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量仍需强化、村落空心化现象突出带来连锁反应、产业现代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民族关系稳定存在... 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一定的现实问题,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量仍需强化、村落空心化现象突出带来连锁反应、产业现代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民族关系稳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生态治理现实性压力与预防性压力交织等具象化表征。依循小农经济改造的必然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农民合作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化大生产、促进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源整合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这构成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农民合作社的生成原理。具体而言,农民合作社作为基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补充场域、各民族内源式发展的良好平台、民族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主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天然媒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载体,有助于达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这五维目标旨归,推动各民族在内源式发展中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农民合作社 民族地区 内源式发展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内在机理研究
6
作者 王伟 韩文清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一体性,要坚持“人心相聚、价值相通”的精神归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利益归一以及“四个与共”的命运归一的一体性现代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共融性,要继承和发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的历史属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开创性,必须坚持强劲韧性并以新型理论与制度,走出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独特路径;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道义性,要坚持各族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求世界人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与路径导向,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阐释和集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7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3,共13页
基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识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结合京津冀创新实践构建了“疏建结合的要... 基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识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结合京津冀创新实践构建了“疏建结合的要素投入”“内涵集约的要素组合”“地方品质导向的要素聚集”“多节点网络化的要素布局”“深化协同的要素治理”五个方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根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立足区域发展现实基础、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围绕着经济发展、协同开放、空间布局、政府治理、共同富裕和生态改善提出了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路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先行区 示范区 京津冀城市群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
8
作者 范玉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文明视野,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样要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即乡村文化复兴不能独立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同样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战场之一,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凝神聚魂中增强村民的精气神,实现人的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促使村民拥有内在的精神自主意识,在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中明确发展方向,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9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涛 吕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文章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脉络,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下,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 文章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脉络,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下,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功能,选择适宜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现代技术向生态农业有机融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各民族成员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历程提供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农业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农业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祥明 胡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兴业的数字乡村,推动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结合安徽合肥M村和N村的...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兴业的数字乡村,推动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结合安徽合肥M村和N村的调研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依托。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着政策机制、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人才供给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完善数字乡村顶层设计,实现机制赋能;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障赋能;扩大乡村数字技术创新供给,实现技术赋能;优化乡村数字建设人才队伍,实现人力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逯浩 任东景 温铁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好经济基础层面共同性和差异化的关系。...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好经济基础层面共同性和差异化的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协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文化、习俗和民族意识的摩擦,而有其经济基础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引领“文化润疆”方略的内涵深化,着力推动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打牢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有意识地探索支撑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激发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化转型 民族共同富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明庆忠 韩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创与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关系的“系统性基础”;2)共享“资源”基础、共通“互动”本质、共推“价值”协同、共契“因果”链条是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3)旅游者资源主导、外来旅游经营者资源带动、村寨旅游精英协同村民推动、跨村村民间协同、政府与村寨协同、村寨集体经济跨产业价值协同是旅游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实践路径;4)旅游主体间依据各自价值主张进行资源匹配,从操作性资源到对象性资源的整合中实现服务交换,资源流动、整合中推动现代化要素的在地村寨融入和适应性演化是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直接动力.研究为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与乡村现代化可持续融合、发展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理解旅游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价值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价值共创 促进逻辑 实践路径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实现牧区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试点为例
14
作者 塔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40-242,253,共4页
牧区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巴嘎旗以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探索了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为牧区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参考经验。当然,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牧区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巴嘎旗以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探索了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为牧区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参考经验。当然,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瓶颈,也是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牧区人才体系等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牧区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实现牧区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助力推动内蒙古牧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牧区现代化 社会化服务 牧区振兴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盐区多民族交融的路径及功能——基于滇西云龙县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何春 王佳旭 《盐业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西南各盐区较为普遍的现象。盐是理解大理西部云龙县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要素。盐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始终将云龙境内的各民族整合在王朝国家治理下的边疆社会之中,形成“反客为主”“落地生根”...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西南各盐区较为普遍的现象。盐是理解大理西部云龙县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要素。盐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始终将云龙境内的各民族整合在王朝国家治理下的边疆社会之中,形成“反客为主”“落地生根”“中介传播”三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路径。盐的特殊性,将政治控制、市场交换和文化繁荣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国家在场,实现地方和国家互动;以盐井开发和利用为目的,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相通,增强民族团结;盐区各民族语言相互学习与吸收,进一步增进民族感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云龙盐区 路径
下载PDF
紧扣“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科岩 杜宜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劲、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继续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其在世界湾区中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时代命题。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域治理与市场联通、产业格局与科技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劲、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继续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其在世界湾区中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时代命题。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域治理与市场联通、产业格局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教育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建设高地、文化创新与传播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新路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粤港澳大湾区 高质量发展 跨域治理 教育融合
下载PDF
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17
作者 郝亚明 杨文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其题中之义。新时代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有着鲜明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各民族在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维护国家统一安定构成其立意基础。...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其题中之义。新时代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有着鲜明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各民族在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维护国家统一安定构成其立意基础。从生成逻辑看,各民族长久的历史憧憬、“两个大局”的现实要求及美好生活的未来向往构成其演进逻辑。从实践进路看,各民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共同团结奋斗构成其前提进路,而各民族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想方设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互嵌式发展构成其特色进路。最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中,一个民族也不少地走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各民族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反思发展话语:跨境视角下的中国边疆农村发展——基于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人类学研究
18
作者 赵萱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家作为发展的基本研究单位。这一效应在边疆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一方面在理念上,国家领土边界生产出观念边界,局限了边疆发展路径的分析和选择;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众多对边疆农村的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内生动力培育具有积极影响的跨界活动未受到足够重视,限制了发展潜力。通过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案例可以发现,突破传统发展话语的惯性思维,提炼以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全新发展话语,挖掘边疆农村与跨境通道的特殊价值,将有助于未来的边疆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话语 边疆农村 中国式现代化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本体特征、历史使命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郑承军 米尧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7,共1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进发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阐明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本体特征、历史使命与实践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本体特...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进发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阐明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本体特征、历史使命与实践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本体特征方面,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既有各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共同特征,是变通趋时的“思变之学”,又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的“时代之学”;在历史使命方面,加快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践路径方面,本文以研究目标、研究主体和研究原则等方面为切入点,回答“为谁研究”“谁来研究”“如何研究”等学理性问题,探明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3条实践路径:知识生产与现实驱动相统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以问题为导向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 本体特征 历史使命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
20
作者 刘武根 马尚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需鼓励、支持、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 科学内涵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