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inese Path to Rural Common Prosperity:Based on an Analysi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Rur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1
作者 Zeng Weihe Li Changji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3期137-152,共16页
Common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is integral 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rur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from a state-society interaction perspective.Pathw... Common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is integral to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rur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from a state-society interaction perspective.Pathway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high-level promotion-endogenous development”linked by the advancement of the buil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arty’s leading role:high-level promotion,through multi-level responsibilization,ensures policy implementation,while endogenous development,driven by endogenous breakthrough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brought about by industrial integration,generates explosive dynamics through common interest bonding.By linking high-level promotion with endogenous development,the advancement of Party building and the Party’s leading role ensur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The combined efforts of state and society creates a“common prosperity effect,”effectively solving the thorny problem of“weak society”in the welfare syste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at of the“welfare trap”in the welfare system of welfare states.This,in a sense,enables China to embark on the road to rural common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rural common prosperity high-level promotion endogenous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功能、短板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瑞 刘倩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在功能、发展短板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应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同质化问题严重、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文化保护利用不充分、利益共享机制有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等短板问题.因此,未来亟需从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弘扬特色乡土文化、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旅游 功能 短板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乡镇实践与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良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乡镇作为中国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地域综合体,其发展逐渐以满足人民生活为立足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开了深刻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给全面推进中国乡镇发展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乡镇作为中国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地域综合体,其发展逐渐以满足人民生活为立足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开了深刻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给全面推进中国乡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力推进乡镇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乡镇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中国乡镇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和现实基础,以探寻乡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乡镇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组成,乡镇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进一步,文章从乡镇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出发,论述了乡镇在经济活动发展区、人口流动集聚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和宜居生活典范区建设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近代以来乡镇经济活动功能已初具雏形,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乡镇承担更多的经济活动;在人口流动上,城—镇—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随着乡村振兴和镇的发展,乡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乡镇的人口集聚作用更加突出;在历史文化上,名镇、名村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体现出乡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景观的营造;在宜居生活上,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在产业体系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治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中国乡镇发展的现实基础,文章提出推动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在坚持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要从“四高理念”出发做实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以促进经济要素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高效能治理,以期为全面提升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质量、制定精准的乡镇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路径 城镇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规则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林 袁文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定义及认定应以户籍为基础,但不宜强制要求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以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财产提供,也不应把二者之间形成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成员身份定义的必要条件。丧失成员身份的规定中,可以用“户籍+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类型划分方式,把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等群体排除在组织成员之外。对于务工、经商、服役、就学等原因“暂时离开”的成员,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核心财产权益的保留时间不宜一概而论,可根据权益性质确定合理的保留期限。《草案二次审议稿》可通过细化、完善涉及成员身份的相关规定,保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居民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身份认定规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明贤 彭晏琳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和阶段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厘清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遵循整体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和可借鉴性的原则,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概括为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实现“物”的...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和阶段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厘清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遵循整体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和可借鉴性的原则,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概括为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实现“物”的现代化为主线,以推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状态。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以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为出发点,走好城乡共同繁荣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农村善治之路,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内涵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关系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陆益龙 周磊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1,共10页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动力和重要的支撑。变革和创新乡村治理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和协调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保护与发展、...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动力和重要的支撑。变革和创新乡村治理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和协调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保护与发展、耕地保护与制度创新、农业与非农化、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视并处理好这六大重要关系问题,一方面可规避单向度发展,另一方面可避免政策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从而有效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 关系问题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与本质要求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树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民主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化是推进民主发展的必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时代升华,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其特色和优势。它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民主发展的有益经验,开创了人类政治文... 民主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化是推进民主发展的必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时代升华,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其特色和优势。它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民主发展的有益经验,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充分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并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良政善治和弘扬全人类民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民主的治理效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以人民逻辑统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为组织载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行。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话语建构、民主形象塑造以及推动政治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将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民主发展提供全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 政治文明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治理:必要性、问题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文丰安 罗雅洁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之道。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但长期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存在治理主体认知和能力不足,治理制度作用发挥不足,人才、资金、资源要素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之道。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但长期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存在治理主体认知和能力不足,治理制度作用发挥不足,人才、资金、资源要素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实践可施行双主体合作共治,提高村民、村干部素质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立“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消除城乡差距,吸引人才、资源、资金“逆流”乡村,以此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要素配置效率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洪成 武文 柳佳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新基建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传导作用。门槛分析显示,在跨过数字新基建的单门槛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双门槛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要素配置效率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应对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挑战 被引量:4
10
作者 原新 范文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共13页
纵观全球,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具有普遍性和阶段性特征。对中国而言,随着由乡入城人口的地域流动,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不断演变,呈现出“农村先老、农村快老、农村更老、农村高老、农村弱老”的特征,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以... 纵观全球,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具有普遍性和阶段性特征。对中国而言,随着由乡入城人口的地域流动,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不断演变,呈现出“农村先老、农村快老、农村更老、农村高老、农村弱老”的特征,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积极应对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需从建设人才队伍、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布局、提高老年人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着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进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农村老龄化 城乡倒置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蕊 沈胜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确保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治理新发展,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的权责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 高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从乡土中国向和美中国之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平 龙昊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 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实践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炼出五个重要特征,并将其提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高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推动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智慧的体现,当代的科技革新和数字技术,也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活力。本文回顾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历程,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的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为例,探讨从乡土中国向城乡融合的和美中国之变,尝试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弥合之处,总结当今中国社会及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土中国 城乡融合 和美中国
下载PDF
战略导向与国家治理:党的二十大指引下新闻传播学研究十大重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润泽 王汉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 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去学界较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也期待未来学界以元问题为抓手,明确知识创新的基本面向和焦点领域,将视野扎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主动承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农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春 赵予宁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逻辑等具体逻辑,以及农民发展与市民发展协同、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与农民收益协同、制度优化创新与战略规划协同、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等协同逻辑,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应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主要矛盾,全力推进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利用制度优化创新规律,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促使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关系 政府与市场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创新——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5,共1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强化法治生命力的路径。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异常激烈,国际法治遭遇强烈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法治和国际治理的实践中,坚持知古鉴今,弘扬中华法治智慧、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精华;资政育人,“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中国智慧”既充分彰显国际法治的正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增进国际社会民生福祉,又更加增强中华法治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法治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强劲动力源,是打破“西方中心论”长期遏制中国法治理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中国建设 治国理政 百年变局
下载PDF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在逻辑与治理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鹏 罗叶圣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1,共10页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人口高质量发展则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人口要素的支撑。结合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目标,在厘清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需从激活老年群体价值潜力,完善终身教育体...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人口高质量发展则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人口要素的支撑。结合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目标,在厘清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需从激活老年群体价值潜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一老一小”服务,面向老龄社会需求优化人力资源分布等方面着手,找准共同进路,把握机遇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夯实高质量的人口要素基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龄社会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斌 王嘉玲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加快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推手。... 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加快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推手。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进而通过指标体系构建、熵值法、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进一步分析2013—2022年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经济促进效应、社会辐射效应和生态促进效应;(2)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要大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耦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影响效应
下载PDF
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心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优势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制度现代化以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优势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制度现代化以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信自立,彰显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素,深入推进制度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走在现代化前列;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现代化 党的领导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制度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营商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邦辉 李琴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营商环境治理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 “放管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